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MBA聯考大綱規定,邏輯考試的目的是考核考生對各種信息的理解、判斷、分析、綜合、推理及類比等日常邏輯思維能力,而并不考核邏輯學的專門知識。然而,MBA邏輯考題中,有少量邏輯應用型考題直接用到了邏輯知識,另外還有一些考題間接用到了邏輯知識。因此,存在一個如何正確對待邏輯學知識的問題,即如何辨證地看待形式邏輯學在MBA邏輯考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們認為: 一方面,"學好邏輯知識"是"考好MBA邏輯"的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條件;即學好形式邏輯學知識未必就能考好MBA邏輯考試,沒有系統學邏輯學知識未必就考不好MBA邏輯考試。其理由是絕大部分MBA邏輯主流題型在解題中并不需要直接用到邏輯學知識,從本質上對邏輯的備考不必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對形式邏輯學知識的系統掌握上; 另一方面,我們的體會是,"學好邏輯知識"與"考好MBA邏輯"還存在一定相關性,即如果具有一定的邏輯學知識,特別是掌握好與MBA邏輯直接有關的幾個基本邏輯知識點,還是有助于對邏輯應用型考題的迅速、準確地解答,同時也有利于對一些考題的正確理解。 鑒于以上認識,本章只是對與MBA考試相關的基本邏輯知識作個大致介紹。對其中的兩個與MBA考試直接相關的知識點:性質命題的對當關系與復合命題的推理,我們要求考生要做到熟練掌握;而對于其余的大部分知識點,考生只需作為背景知識瀏覽一下,只要求有個大致的了解即可。 一、概念 邏輯是研究思維的形式及其規律的科學。要研究邏輯,首先要從概念出發。概念是思維形式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是構成命題、推理的要素。 概念有兩個基本的邏輯特征:內涵和外延。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質;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個個、一類類的事物。例如:"商品"這個概念的內涵是為交換而生產的產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種性質的、各種用途的、在人們之間進行交換的產品。 任何概念都有內涵和外延,概念的內涵規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響著概念的內涵。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多(即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那么,這個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即這個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數量就越少);反之,如果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少,那么,這個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必須明確,否則會鬧笑話。 -某小學老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講到"給予勝于接受"。一個學生即搶著說:"是的,我爸爸在工作中總是努力給予別人,竭力避免接受"。老師說:"太好了,向你爸爸學習。隨便問一句,他是干什么工作的?"學生說:"拳擊運動員" 概念間的關系按其性質來說,可以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兩大類。 概念的相容關系有:(1)同一關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例如,"北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這兩個概念就是同一關系的概念。(2)從屬關系,是指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這樣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比如,"教師"和"教授"這兩個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著后者的全部外延。(3)交叉關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這樣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比如,"企業家"和"MBA"這兩個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關系。 概念間的不相容關系有:(1)矛盾關系,是指這樣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即兩個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這兩個概念的外延之和窮盡了它們屬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男人"和"女人"。(2)反對關系,是指這樣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即兩個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這兩個概念的外延之和沒有窮盡它們屬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紅色"和"黃色"。 在人的各種能力中,說話能力是表現一個人見識和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說話水平高的人講起話來都很有邏輯性,說話當然必須遵守邏輯要求,但有時說話者卻故意違反邏輯要求而造成某種特殊的言辭效果,以更好地達到說話的目的。同一個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言辭來表達,同一個言辭也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說話水平高的人總能處理好概念與言辭之間的關系,并利用這些關系創造出不同的說話效果。 -有人向楚懷王敬獻了一種長生不老藥,傳達官捧著藥走向楚王。一位侍衛隨口問道:"可以吃嗎?"傳達官回答道:"可以吃"。侍衛一把搶過藥來吞下肚去。楚王大怒,命將其處死。侍衛申辯道:"我吃那藥時明明問過傳達官"可以吃嗎",他說"可以吃"我才吃的。因此,罪不在我而在傳達官。況且,別人獻的是不死之藥,我吃了藥而被處死,這藥豈不是成了送死之藥?大王處死我這個無罪之人,只能證明獻藥人欺騙了您。"楚王只好赦免了他。 -阿凡提開了個理發店,可阿訇每次來理發都不給錢。這天,阿訇又來了。阿凡提在給他刮臉時問道:"胡子要不要?"阿訇回答說:"要!"阿凡提一刀將他的胡子割下來遞給他:"要就拿去吧!"阿訇大怒,阿凡提說:"不是你自己說"要"嗎?"阿訇氣得干瞪眼。這時,阿凡提又問他:"眉毛要不要?"阿訇趕緊說:"不要!不要!"阿凡提颼颼兩刀刮下阿訇的眉毛,順手扔到地上:"不要,那就丟地上吧!"阿訇氣得要死,可又沒辦法。從此再也不敢上阿凡提的理發店了。 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可以從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加以明確。定義是明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通過定義,從而明確這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特點和本質。比如:"生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 給概念下定義最常用的是屬加種差的定義方法,即: 被定義的概念=種差+鄰近的屬 在上述給"生產關系"這個概念下定義時,"社會關系"是屬概念,"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這一性質,就是區別生產關系和一切其他社會關系的種差。 為了使定義下得正確,必須遵守以下規則:(1)定義概念的外延和被定義概念的外延必須完全相等;(2)定義概念中不得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的概念;(3)定義不應包括含混的概念,不能用隱喻;(4)定義不應當是否定的。 下面舉一道有關定義錯誤的邏輯考題。 - "平反是對處理錯誤的案件進行糾正"。 以下哪項最為確切地說明上述定義的不嚴格? A.對案件是否處理錯誤,應該有明確的標準。 B.應該說明平反的操作程序。 C.應該說明平反的主體及其權威性。 D.對平反的客體應該具體分析。平反了,不等于沒錯誤。 E.對原來重罪輕判的案件進行糾正不應該稱為平反。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E。 處理錯誤的案件包括重罪輕判、輕罪重判和無罪而判。對后兩種案件進行糾正都可以叫做平反,而對于第一種進行糾正,不能叫做平反。 下定義必須要求"定義概念的外延和被定義概念的外延必須完全相等",本題犯了"定義過寬"的邏輯錯誤。 選自周建武、劉新軍編著的《MBA聯考300分奇跡--邏輯分冊》(第4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