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八、類比推理 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推斷出它們在另外的屬性上(這一屬性已為類比的一個對象所具有,另一個類比的對象那里尚未發現)也相同的一種推理。 據科學史上的記載,光波概念的提出者,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赫爾斯坦·惠更斯曾 將光和聲這兩類現象進行比較,發現它們具有一系列相同的性質:如直線傳播、有反射和干擾等。又已知聲是由一種周期運動所引起的、呈波動的狀態,由此,惠更斯作出推理,光也可能有呈波動狀態的屬性,從而提出了光波這一科學概念?;莞乖谶@里運用的推理就是類比推理。類比推理的結構,可表示如下: A有屬性a、b、c、d B有屬性a、b、c 所以,B有屬性d 類比推理的客觀根據是什么呢?在客觀現實里,事物的各個屬性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因此,如果兩個事物在一系列屬性上相同或相似,那么,它們在另一些屬性上也可能相同或相似。類比推理的結論是否可靠呢?這要看進行類比的兩個或兩類事物所具有的共同屬性與類推屬性之間是否有必然的聯系。如果有,用類比推理所得到的認識就是可靠的,否則就是不可靠的。由此可見,類比推理的結論只具有或然性,即可能真,也可能假。類比推理盡管其前提是真實的,也不能保證結論的真實性。這是因為,A和B畢竟是兩個對象,它們盡管在一系列屬性上是相同的,但仍存在著差異性,這種差異性有時就表現為A對象具有某屬性,而B對象不具有某屬性。如何提高類比推理的結論的可靠性呢?第一,前提中確認的相同屬性愈多,那么結論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第二,前提中確認的相同屬性愈是本質的,相同屬性與要推出的屬性之間愈是相關的,那么結論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 要特別注意,不能將兩個或兩類本質不同的事物,按其表面的相似來機械地加以比較而得出某種結論,否則就要犯機械類比的錯誤。例如,基督教神學家們就曾用機械類比來"證明"上帝的存在。在他們看來,宇宙是由許多部分構成的一個和諧的整體,正如同鐘表是由許多部分構成的和諧整體一樣,而鐘表有一個創造者,所以,宇宙也有一個創造者--上帝。這就是把兩類根本性質不同的對象,按其表面相似之處,機械地加以類比。這種類比顯然是錯誤的,不合邏輯的。 -一般人總會這樣認為,既然人工智能這門新興學科是以模擬人的思維為目標,那么,就應該深入地研究人思維的生理機制和心理機制。其實,這種看法很可能誤導這門新興學科。如果說,飛機發明的最早靈感是來自于鳥的飛行原理的話,那么,現代飛機從發明、設計、制造到不斷改進,沒有哪一項是基于對鳥的研究之上的。 上述議論,最可能把人工智能的研究,比作以下哪項? A.對鳥的飛行原理的研究。 B.對鳥的飛行的模擬。 C.對人思維的生理機制和心理機制的研究。 D.飛機的設計制造。 E.飛機的不斷改進。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D。 題干所作的類比分析是:飛機的發明、設計制造和改進并非基于對鳥的研究,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也不應基于對人思維的生理和心理機制的研究。顯然,這里,把對人思維的生理和心理機制的研究,比作對鳥的研究;把人工智能的研究,比作飛機的發明、設計制造和改進。D項和E項都和題干的上述類比相關,但顯然D項比E項作為題干中人工智能研究的類比對象更為恰當。 -小光和小明是一對孿生兄弟,剛上小學一年級。一次,他們的爸爸帶他們去密云水庫游玩,看到了野鴨子。小光說:"野鴨子吃小魚。"小明說:"野鴨子吃小蝦。"哥倆說著說著就爭論起來,非要爸爸給評評理。爸爸知道他們倆說得都不錯,但沒有直接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用例子來進行比喻。說完后,哥倆都服氣了。 以下哪項最可能是爸爸講給兒子們聽的話? A.一個人的愛好是會變化的。爸爸小時候很愛吃糖,你奶奶管也管不住。到現在,你讓我吃我都不吃。 B.什么事兒都有兩面性。咱們家養了貓,耗子就沒了。但是,如果貓身上長了跳蚤也是很討厭的。 C.動物有時也通人性。有時主人喂它某種飼料吃得很好,若是陌生人喂,怎么也不吃。 D.你們兄弟倆的愛好幾乎一樣,只是對飲料的愛好不同。一個喜歡可樂,一個喜歡雪碧。你媽媽就不在乎,可樂、雪碧都行。 E.野鴨子和家里飼養的鴨子是有區別的。雖然人工飼養的鴨子是由野鴨子進化來的,但據說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D。 在題干中,兩人說的"野鴨子吃小魚"和"野鴨子吃小蝦"都有可能性,可能一部分野鴨子吃小魚,另一部分野鴨子吃小蝦,也可能是野鴨子既吃小魚又吃小蝦。所以兩個孩子的話并不矛盾,他們只是片面地看到了野鴨子某一種行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在D中,爸爸用哥倆各有偏好和媽媽既喝可樂又喝雪碧的例子進行類比,說明同一個群體的不同個體可能有不同偏好,一個主體也可以有不同的行為。由于比喻恰當,哥倆也就服氣了。選項C、D用的不是比喻,與題干不符。選項A雖然用了比喻,但是說的是小孩和大人的區別,而題干中并未討論小鴨子和大鴨子。選B不妥,因為B變的是事物的兩面性,含有人的主觀評價,與題干的含義相距較遠。 -某市繁星商廈服裝部在前一陣疲軟的服務市場中打了一個反季節銷售的勝仗。據統計繁星商廈皮服的銷售額在6、7、8三個月連續成倍數增長,6月527件,7月1269件,8月3218件。市有關主管部門希望在今天冬天向全市各大商場推廣這種反季節銷售的策略,力爭今年11、12月和明年1月全市的夏衣銷售能有一個大突破。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能夠最好地說明該市有關主管部門的這種希望可能會落空? A.皮衣的價格可以在夏天一降再降,是因為廠家可以在皮衣淡季的時候購買原材料,其價格可以降低30%。 B.皮衣的生產企業為了使生產銷售可以正常循環,寧愿自己保本或者微利,把利潤壓縮了55%。 C.在盛夏里搞皮衣反季節銷售的不只是繁星商廈一定。但只有繁星商廈同時推出了售后服務由消協規定的三個月延長到七個月,打消了很多消費者的顧慮,所以在諸商家中獨領風騷。 D.今年夏天繁星商廈的冬衣反季節銷售并沒有使該商廈夏衣的銷售獲益,反而略有下降。 E.根據最近進行的消費心理調查的結果,買夏衣重流行、買冬衣重實惠是消費者的極為普遍的心理。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E。 市有關主管部門的建議依據的就是類比推理:夏季反季節銷售冬季服裝獲得成功,因此,若在冬季反季節銷售夏季服裝也將獲得成功。顯然這個類比結論可能是錯的,題目所要求的就是找出使這個類比不成立的理由。 選項A、B、C都只是部分地說明了反季節銷售冬裝成功的原因,與"反季節銷售夏裝是否會成功"并不相干;選項D只是陳述了一個事實,即上述類比的結論是假的,并沒有說明類比不成功的原因。 而選項E非常準確地概括了買夏衣和買冬衣時人們的不同消費心理,這就使題干中所設想的反季節的一般規律不成立了。 選自周建武、劉新軍編著的《MBA聯考300分奇跡--邏輯分冊》(第4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