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六、高效快速解題法 雖然MBA邏輯考試并不是考專門的邏輯知識,題目所直接用到的邏輯知識其實很有限,也很簡單;但是也應該看到,MBA邏輯考題本身并不簡單。其主要原因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MBA邏輯考試涉及的面很廣,試題內容幾乎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和一般性常識在內的一切領域。二是,題目的量很大,要求考生能夠快速閱讀,并善于撇開不相 干信息,提取和把握關鍵信息,從而迅速找出答案。 可以說,只要不受時間限制,未學過任何邏輯學的多數考生初次做MBA邏輯題也都可以答對大部分考題,但這是遠遠不夠的,由于考試時間有限,要取得邏輯高分,就一定既要答得對還要答得快。而要做到這點,一個基本方法就是:邊讀題邊用箭頭、符號、圖表來簡化推理關系,明確邏輯主線,從而迅速找到解題突破口。下面提供七種邏輯解題方法,供考生參考。 (一)劃線法 考生要善于抓住關鍵性信息。由于邏輯考題的閱讀量較大,時間有限,所以不可能慢慢地閱讀,而要在快速閱讀中抓住關鍵信息,那么,什么樣的信息是關鍵性信息?一句話,與題干中問題相關的信息就是關鍵性的,否則就是冗余的起干擾作用的信息。加快閱讀的考試技巧是閱讀時圈閱題眼。所謂“題眼”,就是關鍵的字詞、語句。邊閱讀邊給題眼做明顯的標記,將大大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準確性。具體做發法是,邊讀題邊在題目上劃出重點或將待處理的元素、條件都在讀題過程中記在草稿紙上。 -可供收養的孩子數量比起想要收養的孩子數量要少得多。目前有200萬對夫婦在排隊等待收養孩子,但在1982年(我們最后所能查到的統計資料)只有大約5萬個孩子被收養。 以下哪項陳述如果為真,則最能支持上述推論? A.想要收養孩子的夫婦的數目有相當程度的增長。 B.尋求收養孩子的人們往往要通過中介機構進行長期的訪問和調查。 C.今年被領養孩子的數量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多。 D.在一年中被收養孩子的數量基本上與同期可供被收養的孩子數量相等。 E.那些尋求收養孩子的人一般來講能夠成為好父母。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D 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涉及三個數量:想收養的孩子的數量、可供收養的孩子的數量、被收養的孩子的數量。在邊讀題的過程中邊在題上劃出來,以利于推理。 所謂支持,就是把待選的選項放入題干中,使結論成立的可能性增大的選項就是正確選項。題干的結論是可供收養的孩子的數量遠小于想收養的家庭的數量,論據是被收養的孩子的數量=5萬,想收養的孩子的數量=200萬。由D項,被收養的孩子的數量=可供收養的孩子的數量,這樣加上題干論據,就可以使“可供收養的孩子數量比起想要收養的孩子數量要少得多”這個推論成立。 (二)排除法 通常,邏輯題的五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難以排除,其他三個選項可能根本與問題目的無關,所以排除法是提高解題速度的關鍵。其實,邏輯出題人在編寫選項時也往往非常困難,既要保證一個選項正確,又要使其他選項具有迷惑性,所以許多邏輯題的四個錯誤選項的出法往往是荒謬的,考生必須從大量訓練中體會正確選項的模式,找出錯誤選項的特征。 在實際解題時,在排除法不復雜的情況下,盡可能使用排除法(排除法是讓人感到最放心的方法),首先上來就先劃掉絕對不可能的選項。 -關于確定商務談判代表的人選,甲、乙、丙三位公司老總的意見分別是: 甲:如果不選派李經理,那么不選派王經理。 乙:如果不選派王經理,那么選派李經理。 丙:要么選派李經理,要么選派王經理。 以下諸項中,同時滿足甲、乙、丙三人意見的方案是? A.選李經理,不選王經理。 B.選王經理,不選李經理。 C.兩人都選派。 D.兩人都不選派。 E.不存在這樣的方案。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A。 用排除法解。選項A,沒問題,都滿足。選項B,與甲矛盾。選項C,與丙矛盾。選項D,與乙、丙都矛盾。 -某屆“百花獎“評選結束了。甲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黃河頌》獲得最佳故事片獎,乙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孫悟空》獲得最佳美術獎,丙電影制片廠拍攝的《白娘子》獲得最佳戲曲片獎。 授獎大會以后,甲廠的導演說:“真是有趣得很,我們三個人的姓分別是三部片名的第一個字,再說,我們每個人的姓同自己所拍片子片名的第一個字又不一樣。“這時候,另一個姓孫的導演笑起來說:“真是這樣的!” 基于以上題干,可推出這三部片子的導演各姓什么? A甲廠導演姓孫,乙廠導演姓白,丙廠導演姓黃。 B甲廠導演姓白,乙廠導演姓黃,丙廠導演姓孫。 C甲廠導演姓孫,乙廠導演姓黃,丙廠導演姓白。 D甲廠導演姓白,乙廠導演姓孫,丙廠導演姓黃。 E甲廠導演姓黃,乙廠導演姓白,丙廠導演姓孫。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B。 用排除法解。因為甲廠的導演說完后另一個姓孫的導演又說,說明甲廠導演不姓孫,排除A;丙廠攝的是《白娘子》,因此丙廠導演不姓白,排除C;同樣可排除D、E;最后剩下B即為正確答案。 -上河市的報紙銷售量多于天河市。因此,上河市的居民比天河市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上發生的大事。 下列選項中除了哪個選項都能削弱上述論斷: A.上河市的居民比天河市多。 B.天河市的絕大多數居民在上河市工作并在那里買報紙。 C.上河市居民的人均看報時間比天河市居民的人均看報時間少。 D.一種上河市報紙報道的內容局限于上河市內的新聞。 E.上河市報亭的平均報紙售價低于天河市的平均報紙售價。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E 本題問的是“除了”,因此,可用排除法排除掉能夠削弱的選項。 A能削弱,因此不是正確答案,理由如下:上河市報紙銷量雖多,但由于人口也多,可能人均報紙擁有量比天河市低,這樣,上河市的居民反而不如天河市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大事。同樣,B、C、D項也都能削弱題干論斷。因此,A、B、C、D項可排除掉。 選項E所說“上河市報亭的平均報紙售價低于天河市的平均報紙售價”能說明“上河市的報紙銷售量多于天河市”,但不能削弱“上河市的居民比天河市的居民更多地知道世界上發生的大事”這個論斷。 (三)列表法 對一些綜合型和匹配型題,邊讀題,邊把已知條件列在表上,并在表上進一步進行推理,可以較快地找到正確答案,有利于解題。 -李浩、王鳴和張翔是同班同學,住在同一宿舍。其中,一個是湖南人,一是個重慶人,一個是遼寧人。李浩和重慶人不同歲,張翔的年齡比遼寧人小,重慶人比王鳴年齡大。 根據題干所述,可以推出以下哪項結論? A.李浩是湖南人,王鳴是重慶人,張翔是遼寧人。 B.李浩是重慶人,王鳴是湖南人,張翔是遼寧人。 C.李浩是重慶人,王鳴是遼寧人,張翔是湖南人。 D.李浩是遼寧人,王鳴是湖南人,張翔是重慶人。 E.李浩是遼寧人,王鳴是重慶人,張翔是湖南人。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D。 這類題目只要細心不忙亂,應當是輕易拿分的。根據題干可推出: 李浩不是重慶人,王鳴不是重慶人。因此,張翔是重慶人。 再進一步根據題干列出下表,即得出答案 (李浩) > 張翔> (王鳴) 遼寧重慶湖南 -根據上題題干所述,以下哪項是關于他們三人的年齡次序(由大到小)的正確表述? A.李浩、王鳴、張翔。 B.李浩、張翔、王鳴。 C.王鳴、李浩、張翔。 D.張翔、李浩、王鳴。 E.張翔、王鳴、李浩。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B。 由上題的列表分析已得出正確答案。 -曙光機械廠、華業機械廠、祥瑞機械廠都在新寧市轄區。它們既是同一工業局下屬的兄弟廠,在市場上也是競爭對手。在市場需求的五種機械產品中,曙光機械廠擅長生產產品1、產品2和產品4,華業機械廠擅長生產產品2、產品3和產品5,祥瑞機械廠擅長生產產品3和產品5。如果兩個廠生產同樣的產品,一方面是規模不經濟,另一方面是會產生惡性內部競爭。如果一個廠生產三種產品,在人力和設備上也有問題。為了發揮好地區經濟合作的優勢,工業局召集三個廠的領導對各自的生產產品作了協調,作出了滿意的決策。 以下哪項最可能是這幾個廠的產品選擇方案? A.曙光機械廠生產產品1和產品5,華業機械廠只生產產品2。 B.曙光機械廠生產產品1和產品2,華業機械廠生產產品3和產品5。 C.華業機械廠生產產品2和產品3,祥瑞機械廠只生產產品4。 D.華業機械廠生產產品2和產品5,祥瑞機械廠生產產品3和產品4。 E.祥瑞機械廠生產產品3和產品5,華業機械廠只生產產品2。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E。 曙光擅長產品1、2、4;華業擅長2、3、5;祥瑞擅長3、5。由于1、4只有曙光擅長,故應安排曙光生產;又因為一個廠生產三種產品有問題,故產品2曙光不應生產,則只能有華業生產。這樣用排除法可排除選項A、B、C、D,只有E符合。列表如下: -某醫學院學生小趙、小錢、小孫和小李在附屬醫院實習的第一天,分別給四位病人作出如下診斷: 病人甲:小趙診斷為瘧疾,小錢診斷為流感。 病人乙:小錢診斷為胃炎,小孫診斷為胃潰瘍。 病人丙:小孫診斷為痢疾,小李診斷為腸炎。 病人丁:小李診斷為肺結核,小趙診斷為支氣管炎。 他們診斷之后,主治醫師作了復診,說:“每位病人都有一種診斷是正確的。四位實習生中,有一位診斷全對,一位診斷全錯,小孫不是全對的。” 這時候化驗結果出來了,病人甲血液中發現了瘧原蟲,病人丙的大便中發現痢疾桿菌。 請問診斷全對的實習生是: A、小趙B、小錢C、小孫D、小李 E、無法判斷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A。 列個表,題目即可迎刃而解。解題步驟如下: ?、偈紫扔蓄}干知,病人甲血液中發現了瘧原蟲,病人丙的大便中發現痢疾桿菌, ?、谝驗樾O診斷不全對,則乙沒患胃潰瘍 ?、垡驗槊课徊∪硕加幸环N診斷是正確的, 既然甲患了瘧疾,則甲沒患流感; 既然乙沒患胃潰瘍,則乙患了胃炎; 既然丙患了痢疾,則丙沒患腸炎; ?、芤驗樗奈粚嵙暽校幸晃辉\斷全對,一位診斷全錯; 而小錢、小孫的診斷都不全對也不全錯,小趙已有一種診斷正確,小李已有一種診斷錯誤;因此,只能是小趙診斷全對,小李診斷全錯。 (四)畫圖法 對一些集合型題,有時需要劃個示意圖,有助于完成推理。 -所有愛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衣服的;所有的北婆羅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沒有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H是穿白衣服的。基于以上事實,下列哪個判斷必為真? A.H是北婆羅洲土著人。 B.H不是愛斯基摩土著人。 C.H不是北婆羅洲土著人。 D.H是愛斯基摩土著人。 E.H既不是愛斯基摩土著人,也不是北婆羅洲土著人。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B。 因為“穿黑衣服”是“愛斯基摩土著人”的必要條件,H(穿白衣服)不具備此必要條件,所以H不是愛斯基摩土著人。選項A不妥,因為除了題干所講的兩種人以外,還可能有其他的人,H可能是其他種族的人中的穿白衣服的。C、D明顯不符合要求。選E也不對,因為H穿白衣服,可能就是北婆羅洲土著人(雖然不能肯定“是”,但也不能斷言“不是”)。 具體劃一個下圖比較形象直觀,有利于解題。 -以下是某市體委對該市業余體育運動愛好者一項調查中的若干結論:所有的橋牌愛好者都愛好圍棋;有圍棋愛好者愛好武術;所有的武術愛好者都不愛好健身操;有橋牌愛好者同時愛好健身操。如果上述結論都是真實的,則以下哪項不可能為真? A.所有的圍棋愛好者也都愛好橋牌。 B.有的橋牌愛好者愛好武術。 C.健身操愛好者都愛好圍棋。 D.有橋牌愛好者不愛好健身操。 E.圍棋愛好者都愛好健身操。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E。 由條件,有圍棋愛好者愛好武術,又所有的武術愛好者都不愛好健身操,因此,有圍棋愛好者不愛好健身操。所以,E項的斷定不可能為真。其余各項都可能真。 -如果在上題題干中再增加一個結論:每個圍棋愛好者愛好武術或者健身操,則以下哪個人的業余體育愛好的題干斷定的條件矛盾? A.一個橋牌愛好者,既不愛好武術,也不愛好健身操。 B.一個健身操愛好者,既不愛好圍棋,也不愛好橋牌。 C.一個武術愛好者,愛好圍棋,但不愛好橋牌。 D.一個武術愛好者,既不愛好圍棋,也不愛好橋牌。 E.一個圍棋愛好者,愛好武術,但不愛好橋牌。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A。 由條件,所有的橋牌愛好者都愛好圍棋,又每個圍棋愛好者愛好武術或者健身操,所以每個橋牌愛好者愛好武術或者健身操,即不存在橋牌愛好者,既不愛好武術,也不愛好健身操。因此,A項和題干斷定的條件矛盾。 健身操武術 (五)假設反證法(歸謬法) 當正確選項難于確定,錯誤選項又難以排除時,就應該運用假設反證法,特別是對一些綜合推斷型、真話假話型考題,用假設反證法非常有效。具體的做法是,先假設某一備選項成立,然后代入題干,如果出現矛盾,說明該選項不成立,要排除掉;如果只剩一項不能導致矛盾,該選項就是正確答案。 -三位股評專家正在對三家上市公司明天的股價走勢進行預測。甲說:“公司一的股價會有一些上升,但不能期望過高。”乙說:“公司二的股價可能下跌,除非公司一的股價上升超過5%。”丙說:“如果公司二的股價上升,公司三的股價也會上升。”三位股評專家果然厲害,一天后的事實表明他們的預言都對,而且公司三的股價跌了。以下哪項敘述最可能是那一天股價變動的情況? A.公司一股價上升了9%,公司二股價上升了4%。 B.公司一股價上升了7%,公司二股價下跌了3%。 C.公司一股價上升了4%,公司二股價持平。 D.公司一股價上升了5%,公司二股價上升了2%。 E.公司一股價上升了2%,公司二股價有所上升。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C。 若C中敘述為真,甲的預言正確,因為公司一股價上升了4%,不算太高(與題干中說的5%比較)。乙說:“公司二的股價可能下跌,除非公司一的股價上升超過5%,其意思是“若公司一的股價上升超過5%,公司二的股價不會下跌”。現在公司一只上升了4%,所以公司二的股價有下跌的可能。但是,“可能”的意思不是“肯定”、“必然”,其結果“公司二股價持平”是與乙的預計不矛盾的。選A、D、E都不對??梢杂梅醋C法。若A、D或E對,則公司二股價上升了;考慮到丙說的話也對,可以得出公司三的股價也應該上升。這與題干中的假設矛盾。選B不對,因為它與同丙說的矛盾。 -甲(男)、乙(男)、丙(女)、丁(女)、戊(女)五個人有親戚關系,其中凡有一個以上兄弟姐妹并且有一個以上兒女的人總說真話;凡只有一個以上兄弟姐妹或只有一個以上兒女的人,所說的話真假交替;凡沒有兄弟姐妹也沒有兒女的人總說假話。他們各說了以下的話: 甲:丙是我的妻子,乙是我的兒子,戊是我的姑姑。 乙:丁是我的姐妹,戊是我的母親,戊是甲的姐妹。 丙:我沒有兄弟姐妹,甲是我的兒子,甲有一個兒子。 ?。何覜]有兒女,丙是我的姐妹,甲是我的兄弟。 戊:甲是我的侄子,丁是我的侄女,丙是我的女兒。根據題干給定的條件,能夠推出下面哪一個選項是真的? A.甲說的話都是真話,丙是他的妻子。 B.乙說的話真假交替,他的母親是戊。 C.丙說的話真假交替,她是甲的母親。 D.丁說的話都是假話,她是甲的姐妹。 E.戊說的話都是真話,丙是她的姐妹。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A 此題用假設反證法,我們注意到每人都說了三句話,而且只有丙和丁說的第一句話含否定的,因此,嘗試從丙和丁說的第一句話入手。 對任何一句話來說只有兩種情況,即要么真,要么假。第一種情況:假設丙說的第一句話“我沒有兄弟姐妹”為真,即丙確實沒有兄弟姐妹,她不可能都說真話(因為總說真話的人必須有一個以上兄弟姐妹并且有一個以上兒女),因此,丙說的三句話只能是真假交替,既第二句話必為假,第三句話必為真。第二種情況:假設丙說的第一句話為假,則說明她有兄弟姐妹,既然丙說的話里面有了一句假話并且她有兄弟姐妹,因此她說的話只能是真假交替,則第二句話為真,也就是說她有兒子,這樣,丙就有一個以上兄弟姐妹并且有一個以上兒女的人,因此她說的話應該都為真,因此與“假設丙說的第一句話為假”矛盾,所以第二種情況不可能。從中得出,丙說的話只能是第一種情況,即“真假真”,有丙說的第三句話為真,可知甲必有一個兒子。 用同樣的方法,可知丁說的三句話和丙一樣,也只能是“真假真”,由此得出“甲是丁的兄弟”,也就是說甲有丁這個姐妹,加上甲有一個兒子。所以,甲肯定是總說真話。因此得出A為正確答案。 -某市的紅光大廈工程建設任務進行招標。有四個建筑公司投標。為簡便起見,稱它們為公司甲、乙、丙、丁。在標底公布以前,各公司經理分別做出猜測。甲公司經理說:“我們公司最有可能中標,其他公司不可能。”乙公司經理說:“中標的公司一定出自乙和丙兩個公司之中。”丙公司經理說:“中標的若不是甲公司就是我們公司。”丁公司經理說:“如果四個公司中必有一個中標,那就非我們莫屬了!” 當標底公布后發現,四人中只有一個人的預測成真了。 以下哪項判斷最可能為真? A.甲公司經理猜對了,甲公司中標了。 B.乙公司經理猜對了,丙公司中標了。 C.甲公司和乙公司的經理都說錯了。 D.乙公司和丁公司的經理都說錯了。 E.甲公司和丁公司的經理都說錯了。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C。 本題在至少考了兩次。這道題可綜合運用排除、列表、假設反證等方法。注意題干問的是“以下哪項判斷最可能為真”,最可能為真并不等于一定為真,可以用排除法做,只要推出其他選項與題干有矛盾,就要排除掉,剩下一項沒矛盾的選項就是正確答案。 先讀題干,我們可以列個表,對題干中幾個公司的預言進行如下歸納: 對于選項C,由于甲公司和乙公司都說錯了,可以得出丁中標了。由此可知,丙錯了,只有丁說對了。因此,選項C的判斷與題干敘述完全符合。或者說,由選項C推不出與題干矛盾的結論。 若選項A為真,甲說對了,而且甲中標了;由此可以推出丙也說對了,與題設矛盾。 若B為真,則乙和丙都猜對了,也不符合題干假設。 若D為真,則可以推出甲中標了,從而甲、丙都猜對了,與題干不符。 若選項E為真,則甲、丁為假,可以推出乙或丙公司中標了。那么就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若乙公司中標,則乙真丙假,只有一人預測成真,無矛盾;另一種情況是,若丙中標,則乙、丙均真,有矛盾。因此,若假設選項E為真,可能推出與題干假設矛盾的結論。 (六)抽象思維法 由于MBA邏輯一般并不考核各個領域的具體知識,因此,在解答考題時,并不要求考生具備各個學科的背景知識,而是要求考生在理解題目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內容去考慮其中命題之間的邏輯關系,有時則要求考生具有撇開命題內容抽取形式結構的能力。 抽象思維是做邏輯的基本方法,邏輯推理是排斥形象思維的,如果在做題時想象段落所描述的形象,而不能迅速抽象出題干的邏輯推理關系,這是做邏輯之大忌。應該說快速閱讀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是邏輯考試成功的兩大關鍵能力。 對問題的抽象指的是把文字敘述轉化為形式化的表達,也就是用一些符號、字母來表達事物間的聯系,具體地說,邏輯試題內容涉及的自然或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并不影響解題,可以對題目的專有名詞或有關命題用A或B等符號抽象出來即可,而不用去探究其內容的正確性,只要推理合乎邏輯就對。加快思考的考試技巧是用適當的符號或關鍵詞去表示相應的命題、推理或論證,由于符號和關鍵詞非常簡短,可以大大節省時間,加快解題速度。 請認真體會下面這個例子: -以下是一個西方經濟學家陳述的觀點:一個國家如果能有效率地運作經濟,就一定能創造財富而變得富有;而這樣的一個國家想保持政治穩定,它所創造的財富必須得到公正的分配;而財富的公正分配將結束經濟風險;但是,風險的存在正是經濟有效率運作的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從這個經濟學家的上述觀點,可以得出以下哪項結論? A.一個國家政治上的穩定和經濟上的富有不可能并存。 B.一個國家政治上的穩定和經濟上的有效率運作不可能并存。 C.一個富有國家的經濟運作一定是有效率的。 D.在一個經濟運作無效率的國家中,財富一定得到了公正的分配。 E.一個政治上穩定的國家,一定同時充滿了經濟風險。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B。 在做邏輯題時,關鍵是要用抽象思維,切忌用形象思維,比如對本題,如果你邊讀題邊想象國家的效率、富有、穩定、公正、風險等形象,要再從中找出正確答案那是極其費勁的,正確的做法是邊讀題,邊在草稿紙上抽象出推理關系,然后對這些推理關系進行分析即可迅速找到答案。 經過對題干的縮寫,段落的觀點可整理為: (1)有效率→富有 (2)穩定→公正 (3)公正→無風險 (4)無風險→無效率 由(2)、(3)和(4)可推出:如果“穩定”,則“無效率”。這正是B項所斷定的。 (七)求同與求異法 絕大部分邏輯試題都可從本質上看成是對題干段落邏輯主線的支持或削弱作用。這里提供的求同與求異法很有利于從待選選項中尋找支持與削弱的選項。 求同就是支持,即與原文的一致的選項就是支持項;求異就是削弱,即與原文的不一致的選項就是削弱項。求同、求異主要是辨認在答案滿足和原文有關時是保持和原文一致還是不一致,這一點往往對于難題來講,特別還僅僅剩下兩個選項需要辨別的時候,非常有用。 例如:“因為這里有樹,所以猴子有尾巴。”對這一論證的支持或駁斥不應考慮為什么樹和猴子有關,而只考慮在答案中說有樹或說猴子尾巴的情況下,找其相同或不同就可以了,如“相鄰處沒有樹,猴子也有尾巴”,在滿足說猴子有尾巴時說的是沒有樹,和上面論述不一致,因此可削弱;同理說“在鄰近處沒有樹,猴子也就無尾巴”就有支持作用,你所需做的僅僅是尋找相同或不同點而已。 -美國黑人患高血壓的比美國白人高兩倍。把西方化的非洲黑人和非洲白人相比,情況也是如此。研究者假設,西方化的黑人之所以會患高血壓,是兩個原因相互作用的結果,一個原因是西方食品含鹽量高,另一個原因是黑人遺傳基因中對于缺鹽環境的適應機制。 以下哪項如果是真的,最能支持研究者的假設? A.當代西方化非洲黑人塞內加爾人和岡比亞人后裔的血壓通常不高,塞內加爾和岡比亞歷史上一直不缺鹽。 B.非洲某些地區的不同尋常的高鹽攝入是危害居民健康的嚴重問題。 C.考慮到保健,大多數非洲白人也注意控制鹽的攝入量。 D.西非約魯巴人的血壓通常不高,約魯巴人有史以來一直居住在遠離海鹽的內陸,并遠離非洲撒哈拉鹽礦。 E.缺鹽和不缺鹽對于人的新陳代謝過程沒發現有什么實質的不同影響。 [解題分析]正確答案:A。 因為從題干知,研究者的假設是:西方化黑人高血壓的原因,一是內因,基因中對于缺鹽的適應機制,二是外因,西方食品含鹽高。 這個假設等價于其逆否命題,即:如果西方化黑人血壓不高,則其基因中不存在對于缺鹽的適應機制或西方食品含鹽不高。 本題要求尋找一個支持這個假設的選項,也就是要尋找一個與其逆否命題相一致的選項。 A項所述兩個事實:一是,塞、岡兩國歷史上不缺鹽,說明塞、岡人基因中不存在缺鹽的適應機制;二是,西方化的塞、岡人的后裔也血壓不高。這兩個事實與上述逆否命題相一致,因此,作為一個論據,A項符合研究者的假設,所以A項起到了支持作用。 因為所講的加上而D項不妥,因為D項所述兩個事實:一是,約魯巴人歷史上缺鹽,說明約魯巴人存在缺鹽的適應機制;二是,約魯巴人血壓不高。這兩個事實與上述逆否命題不一致,因此,D項對研究者的假設起到了削弱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