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新增考點典型例題
一、單項選擇題
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從
A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B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C實踐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D自然和社會的關系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參考答案】C
【命題目的】此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地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方法論原則?!窘忸}思路】在哲學史上一些哲學家們都曾探討和提出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比如黑格爾和費爾巴哈,但是由于他們都不了解人類實踐活動及其偉大意義,因此都不能科學地解決哲學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在哲學史上第一次科學地提出和解決了哲學基本問題。題中所給出的4個備選項都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而只有C項才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
【舉一反三】此題可以命制辨析題,比如“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從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2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和根本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是
A它的革命性B它的能動性C它的科學性D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參考答案】D
【命題目的】此題是考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地位。
【解題思路】該題所要求的正確答案是非常確定的,沒有理解的余地,必須牢牢記住。
【舉一反三】此題可以命制多項選擇題。
3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是A勞動者B勞動對象C科學技術D管理方式
【參考答案】C
【命題目的】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科學技術在生產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大的難度。
【解題思路】選擇該題,首先要明確題干重點要考什么。實際上考生僅憑一般判斷就可以答對此題。因為題中給定的4個選項中,A、B、D三個選項的內容都構不成命題的重點,如果它們作為該題的正確選項無意義。如果不按這種思路解答此題,還可以將4個選項分別定位,用排除法進行選擇?!皠趧诱摺?A項),它是一般生產力的承擔者,是生產過程的主體,是生產力中起主導作用的要素,它本身不能作為判定先進生產力的主要標志;“勞動對象”(B項),作為物質資料生產的前提,是生產力發展狀況的一種標志,勞動對象的質與量直接制約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但它也不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管理方式”(D項)它不是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但它也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主要標志”,所以只有“科學技術”才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江澤民在七·一講話中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這一論斷,是對科學技術在現代生產力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的科學概括,它表明,在當代中國要發展生產力,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因此,答案為C。
【舉一反三】此題可命制辨析題,比如“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是勞動者”。4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文明是指人類所創造的A社會物質財富和成果B社會文化財富和成果C社會一切成果和財富的總和D社會政治文明成果
【參考答案】C
【命題目的】此題是考查對社會文明概念的確認。
【解題思路】非常明確,所謂社會文明,從總體上說就是社會一切成果和財富的總和。A項是物質文明的內容;B項是精神文明的內容;D項是政治文明的內容,所以C項是正確的選項。此題沒有難點,一般考生都應選對。
【舉一反三】此題可命制辨析題,比如“文明是指人類所創造的社會物質財富和成果”。
二、多項選擇題
1與時俱進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及其指導下的實踐要A體現時代性B把握規律性C富于創造性D體現物質性E體現真理性
【參考答案】ABC
【命題目的】該題是考查考生對與時俱進含義的確認。
【解題思路】江澤民在十六大政治報告中指出: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此題的選項是非常確定的,必須牢牢記住。
【舉一反三】此題可命制單項選擇題。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三者的關系是A解放思想必須以實事求是為前提B實事求是必須以解放思想為前提C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D與時俱進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必然結E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三者是統一的
【參考答案】ACDE
【命題目的】本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關系。
【解題思路】在題中所給定的5個選項中,A、C、D、E4個選項正確反映了三者的關系,B項與A項相矛盾,需要排除。此題雖然很重要,但沒有什么難點,一般考生都能選對此題?!九e一反三】此題可命制分析題。
3人對物質世界實踐把握的主要環節是
A實踐決策B實踐目標的制定C實踐的組織與管理D實踐結果的檢驗
E使用勞動工具
【參考答案】ABCD
【命題目的】此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是人把握物質世界實踐活動的實現環節。
【解題思路】實踐是以主體、中介和客體為基本框架,通過實踐決策(A項)、實踐目標的制定(B項)、實踐的組織與管理(C項)、實踐結果的檢驗(D項)四大主要環節實現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并使實踐本身也在循環往復的運行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的。所以正確選項是A、B、C、D。E項的內容是實踐活動的中介因素,不合題意需排除。
【舉一反三】此題可以與相關考點綜合命制分析題。
4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也就是在哲學上堅持A認識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C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D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E自然與社會的統一
【參考答案】ABCD
【命題目的】此題是考查對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理解和把握。
【解題思路】理論創新就是理論觀點、思想體系不斷根據實踐要求進行新的、創造性的提升和發展。實踐創新就是指人們改造和變革客觀世界的活動要富有創造性和超前性,在哲學上就是堅持題中所給定的A、B、C、D的內容,包括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的有關原理??忌卮鸫祟}可能會由于漏選C項和D項而丟分。 【舉一反三】此題可命制分析題。
5人類文明主要包括A政治文明B物質文明C精神文明D社會風俗習慣E情感、意志、幻想
【參考答案】ABC
【命題目的】此題是考查考生對人類文明具體內容的確認。
【解題思路】人類文明包括物質文明(B項)、政治文明(A項)、精神文明(C項)三大文明,這是一般考生都能知道的。有的考生有可能將D項和E項的內容放到精神文明中,誤選這兩項而丟分。精神文明是指精神產品和精神生活的進步,而不是指一切精神現象。這是必須搞清楚的問題。
【舉一反三】此題可命制辨析題。
三、辨析題 1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
【參考答案】(1)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作為過程而發展的。把世界看成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是片面的。(2)所謂“既成事物的集合體”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它把世界看作已經形成的永恒不變的綜合體,從唯物辯證法看來,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
【命題目的】此題是考查考生對唯物辯證法關于永恒發展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解題思路】唯物辯證法認為,整個物質世界是永恒發展的過程。所以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如果考生熟悉恩格斯的這句名言,辨析此題,無論怎樣也不會太離題的?;卮鸫祟}難點是假如考生不知道命題的背景在于解讀恩格斯的命題,又沒有理解題干的含義而判定是正確的觀點,這樣是難以找到正確的答題思路的。
【舉一反三】此題可命制多項選擇題。
2文化和文明都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所以文化就是文明。
【參考答案】(1)文化與文明是兩個密切聯系而又有區別的范疇:文化作為社會歷史范疇,是與自然比較而言的。文化越發展,表明人類的發展越是依賴于自己所創造的文化世界。文明是同野蠻、無知和愚昧相對立的,它標志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程度和開化狀態;文明主要指人類活動的結果,而文化則包括人類活動的整個過程以及活動方式、活動手段;文明一般專指人類活動的積極成果,而文化則包括人類活動的一切成果,其中既有積極成果,也有消極成果。(2)文化與文明又不可分割地聯系著:文化發展中的積極成果就是文明;一個社會的文化進步程度越高,社會文明的發展水平相應地也就越高;文化越發展、越進步,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也就越高級、越全面,二者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命題目的】此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是文化和文明的關系。
【解題思路】解答此題抓住兩個要點:一是說明文化和文明的區別點,即文化不等于文明。二是說明文化和文明又有聯系,即文化包括文明。這樣內容就比較全面了。此題雖然重要,但難度不大,一般考生不會一無所知。 【舉一反三】此題可命制多項選擇題。
四、分析題
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和根本要求,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豹フ埥Y合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際,回答下列問題:(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辯證關系。(2)為什么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和根本要求,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3)分析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重要性。
【參考答案】(1)解放思想就是沖破落后的傳統觀念的束縛,善于從實際出發,努力去開拓進取,樹立創新意識。實事求是就是從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尋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與時俱進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及其指導下的實踐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解放思想必須以實事求是為基礎,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與時俱進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因此三者是統一的,三者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實踐是三者一致性的共同的現實基礎。(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和根本要求,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這是因為:①馬克思主義哲學全面地、正確地揭示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堅持物質決定性和意識能動性的辯證統一,其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意義在于堅持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統一,也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反映論的根本要求。③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為核心的徹底的唯物主義正是這種革命辯證法精神的貫徹,它既體現著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又體現著聯系和發展的觀點。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體現了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統一。(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它對我們的全部認識和實踐活動有著根本性的指導作用:①正是因為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們黨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及“三個代表”思想才得以產生和形成。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的主要內容都是在正確思想路線的指導下總結出來的。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遵循它,就會不斷取得勝利;背離它,就會遭受挫折或失敗。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都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偉大成果。
【命題目的】此題考查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地位的掌握。
【解題思路】解答該題要從三個層面入手:一是說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關系;二是闡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地位,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和根本要求,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最后說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它對我們的全部認識和實踐活動有著根本性的指導作用。這樣回答此題就比較全面了。
【舉一反三】此題可命制多項選擇題。
2分析說明唯物辯證法關于過程論的內容及其方法論意義。
【參考答案】(1)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而且一切事物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作為過程而發展的。所謂過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歷史,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2)在唯物辯證法看來,一切事物都處在發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中,凡是在歷史上產生的都要在歷史上滅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歷史上的任何東西,從當時的歷史條件來看,都有其存在的根據和理由,但隨著條件的改變,又會喪失其存在的根本和理由,從而轉化為其他事物。一個事物的結束,意味著另一個事物的開始,如此生生滅滅,循環不已,構成了整個物質世界永恒發展的過程。(3)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發展是過程的思想,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則,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①它要求我們用歷史的觀點看問題,把一切事物都如實地看作是變化、發展的過程,把它們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加以具體的考察,既要了解它們的過去,觀察它們的現在,又要預見它們的未來。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事物,才能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方法、解決新問題、不斷地開拓前進。②在今天,科學地認識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歷史過程、歷史階段、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對我們堅定信念,積極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4)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愿望,意義十分重大。但是實現這一偉大目標不是在哪一天早晨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艱巨的過程,是一個需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才能實現的過程。妄想一蹴而就,急于求成都是形而上學思想的表現。 【命題目的】此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是對唯物辯證法關于過程論內容的把握。
【解題思路】過程論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重要原理,也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則。今年作為一個新增考點進入考試大綱在今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歷史條件下,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卮鸫祟}除了原理部分必須牢記,聯系實際部分要緊緊抓住一個核心問題: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一切目標的實現都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樣就抓住了分析問題的關鍵,也就不會跑題。 【舉一反三】該題可命制辨析題和多項選擇題。
3從認識論上分析說明“堅持黨的思想路線,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及意義。
【參考答案】(1)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認為:①認識(理論)依賴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理論)的基礎。認識必須適應實踐的需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同時,認識(理論)對實踐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實踐也離不開認識(理論)的指導。二者是辯證統一的。②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的過程。認識的不斷反復是指,對一個復雜事物的認識,往往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認識的無限發展是指,客觀世界是不斷發展的,人們的認識運動也必然隨之不斷發展,永無止境。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致無窮,每一循環都進入了高一級的程度。③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2)認識論與思想路線是一致的,認識論是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思想路線是認識論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是實際工作中作為指導思想的認識和行動路線。(3)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它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統一。(4)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就是要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勇于和善于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新,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現實中的重大問題,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的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的認識。(5)是否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關系到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成敗,決定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命題目的】此題所考查的知識點運用認識論幾個原理,即實踐和認識的關系,認識的無限反復和發展、主觀和客觀、認識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綜合分析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的內在聯系及重大意義。
【解題思路】回答此題由三部分內容構成:一是所運用的原理;二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與認識論的關系;三是運用這些原理進一步分析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的意義。這幾部分內容都是非常確定的,幾乎沒有個人的主觀理解,這就需要靠機械記憶來完成。【舉一反三】該題可命制辨析題和多項選擇題。 4閱讀材料:“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當地的居民,為了想得到耕地,把樹都砍完了,但是他們夢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為荒蕪不毛之地?!豹ァ远鞲袼埂蹲匀晦q證法》根據材料說明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界協調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分析對待自然界的兩種錯誤態度。
【參考答案】(1)人類社會與自然相互聯系的: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一部分;人類社會的歷史活動不能離開自然,不能違背自然的客觀規律。人類只能從自然中索取生活資料,自然界是人類活動改造的對象,又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2)社會發展是一個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一旦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遭到破壞,社會的發展就會出現災難性后果。(3)社會發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人類在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把發展科學技術與生產力和保護生態環境有機地統一起來,把人類生活需要的內在尺度與生態環境規律的外在尺度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人類利用自然的科學性與道德性,協調人類改造自然的行動,調整好人類改造自然的方向,建立起人與自然的全面和諧的關系,以利于我們星球的繁榮和人類自身的發展。(4)對待自然界的兩種錯誤態度:①人們只強調改造自然,而不去保護它,結果是破壞了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基礎,自然界報復了人類,造成了一些自然災害,甚至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②人們在自然界面前,無所作為。從理論上看,這兩種錯誤態度都沒有正確理解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辯證關系;從實踐上看,二者都會給人類社會的發展造成嚴重后果。
【命題目的】此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是自然與社會的關系以及在對待自然問題上的錯誤態度。【解題思路】關于自然與社會的關系是考生熟悉的考點,一般考生都應答得全面。問題會出在分析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上,有的考生可能會由于觀點不全,分析的不夠到位而丟分。
【舉一反三】該題可命制辨析題和多項選擇題。
5從唯物史觀上分析說明“順應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做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參考答案】(1)先進生產力是集中體現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并以此為標志的社會生產力。表現為勞動資料特別是勞動工具比較先進,勞動者的科學技術素質比較高,勞動者與勞動資料的結合比較合理科學。(2)先進生產力是一個相對的、歷史的范疇,是相對于落后的生產力而言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表現形式??茖W技術是不斷發展的,人類歷史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力的過程。(3)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在其建立時就是以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走上歷史舞臺的,在此后它所領導的革命和建設以及社會主義改革實踐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發展中國先進生產力。(4)面對新的歷史挑戰,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做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由于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總體上還沒有改變,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發展先進的生產力。
【命題目的】該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是對先進生產力的理解和把握。
【解題思路】此考點非常重要,其答案要點基本上出自于十六大報告,考生必須強行記憶?!九e一反三】該題可命制多項選擇題。
6試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有關原理,分析說明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目標及其重大意義。
【參考答案】(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上層建筑有政治上層建筑和思想上層建筑兩部分構成,而這兩部分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2)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生產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就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用“三個代表”為統領,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以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4)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即實現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目標:①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共同的根本目的,是充分調動全國人民的積極性,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②經濟是基礎,政治和文化是經濟的反映。因此,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政治和文化建設必須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來進行。只有把經濟搞上去,生產發展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政治文化建設才有深厚的物質技術基礎。③政治和文化對經濟又有巨大反作用,所以我們在抓緊經濟建設的同時,又要搞好政治和文化建設。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針,發揮我黨的政治思想工作優勢,以促進經濟建設,并保證經濟建設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進行。 【命題目的】此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關系原理的掌握及應用。
【解題思路】回答此題首先指出哲學依據就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然后說明中國特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具體內容;最后闡明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目標及其意義?;卮鸪鲞@幾層意思就很全面了。考生分析此題原理部分不應有問題,而運用原理所分析的問題都是非常明確的政策問題,沒有更多理解的東西,幾乎都是需要機械記憶的內容。 【舉一反三】該題可命制多項選擇題和辨析題。
7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試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有關原理分析這一論斷。
【參考答案】(1)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觀點,它包括:堅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一切向群眾負責的觀點;虛心向群眾學習的觀點。群眾路線是群眾觀點在實際工作中的貫徹運用。其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2)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黨的正確領導的基礎,是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3)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①就要堅持三個“一致性”,即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②就要充分認識和認真實踐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4)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①就要堅持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創造性,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始終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在我國社會深刻變革、黨和國家事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把一切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和凝聚起來,至關緊要。②就要不斷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③就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命題目的】要求將歷史唯物主義關于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同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的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創造性,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始終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有機結合起來分析。本題答案也是政策性極強的,是需要考生一定記住的內容。
【舉一反三】該題可命制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