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單項選擇題
3、唯物辯證法的過程論思想是(D)
A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B 一切皆流,無物常駐
C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D 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著否定的理解
11、中國古代哲學家柳宗元說:“自動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錯而動”。這是(B)
A 唯心主義的觀點 B 辯證法的觀點 C 形而上學的觀點 D 詭辯論的觀點
19、事物發展過程的“度”是指(C)
A 事物質變的關節點 B 事物質變的臨界點
C 事物保持一定質的量的限度 D 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
21、魯迅在評《三國演義》時說:“至于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边@一評述所蘊含的哲理是(B)
A 要區分事物的兩重性 B 要把握事物的度
C 對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 要把事物看作一個整體
24、唯物辯證法的揚棄范疇是指(D)
A 新事物徹底拋棄舊事物 B 事物發展過程的非連續性
C 事物發展過程的連續性 D 新事物對舊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二、 不定項選擇題
3、矛盾解決的基本形式包括 (BDE)
A 矛盾雙方調和 B 矛盾雙方同歸于盡
C 矛盾雙方自行消失 D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E矛盾雙方融和成一個新事物
5、矛盾發展不平衡性的表現包括(BE)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 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
E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7、下列哪些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的整體觀(ABC)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C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D “獨中又自有對”
E “萬物皆化”
15、1999年,中美兩國就中國加入WTO達成了“雙贏”的協議,它將對兩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這在辯證法上的啟示是(ABDE)
A 矛盾的雙方在相互斗爭中獲得發展 B 矛盾一方的發展以另一方的某種發展為條件
C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獲得發展 D 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發展
E 矛盾雙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
19、下列哪些說法是對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體運用(ABE)
A 對癥下藥,量體裁衣 B 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C 物極必反,相反相成 D 欲擒故縱,聲東擊西
E 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22、增強創新意識的哲學依據有(ABCDE)
A 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原理 B 世界永恒發展的原理
C 辯證否定的原理 D 實踐是認識發展動力的原理
E 矛盾特殊性原理
三、辨析題
3、并非所有的現象都表現本質,偶然的、零碎的、稍縱即逝的現象就無本質可言。
【答案要點】
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它們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不可分割?,F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它生動具體、多變易逝、表面外露;本質是事物的內部聯系,它相對穩定、深藏在事物內部。沒有離開本質的現象,也沒有離開現象的本質。
事物的現象是多種多樣的,事物的本質要通過各種現象的總和才能完整地表現出來。偶然的、零碎的、稍縱即逝的現象也從不同側面、不同程度地表現著事物的本質。認為它們無本質可言,就割裂了現象與本質的辯證聯系。
四、分析題
1、試述如下論斷包含的辯證思想及其實踐意義:
“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
【答案要點】
這段話突出地講述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這樣一種辯證法思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無不處于相互聯系之中,不存在絕對孤立的事物。所謂事物的相互聯系就是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一個事物既作用、影響它周圍的事物,也必然受到周圍其他事物的影響和作用,這就形成了事物之間的聯系,整個世界就是由無數事物相互作用交織在一起的畫面。世界的聯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觀的。也就是說,事物的聯系是由事物彼此相互作用而形成,是屬于事物自己的。這種事物之間的聯系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人們可以通過實踐,按照事物普遍聯系的規律去認識、改造事物,但不能任意增加或取消事物之間的聯系。聯系既是由相互作用而構成,因而這種聯系就不是僵死不變的,恰恰相反,相互作用構成了運動。聯系是運動中的聯系,運動是聯系中的運動,聯系和運動是統一的。這就表明,客觀世界不僅是處于普遍聯系之中,而且是處于永恒的變化與發展之中。
辯證法普遍聯系的原理具有重要實踐意義,它告訴人們在工作實踐中,必須堅持普遍聯系的觀點,要用聯系的觀點去看待一切事物和處理各種問題。要反對和避免用
5、試述“三個代表”的辯證關系及其對我黨在新世紀完成重大歷史任務的意義。
【答案要點】
(1)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統一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發展先進的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個代表”要求,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始終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強領導核心的基本要求,與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一致的。
(3)在新的世紀,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們黨肩負的重大歷史任務。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我們黨要緊跟世界進步的潮流,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勝利完成這三大歷史任務,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三個代表”要求?!叭齻€代表”要求,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們在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不斷奪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