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五邑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電路分析》考試大綱
一、基本要求
掌握一個假設,兩類約束和三個基本方法。一個假設是集總假設;兩類約束是元件約束和拓撲約束;三個基本方法是:1)疊加的方法;2)分解的方法;3)變換的方法。
二、考試范圍
第一篇 總論和電阻電路的分析
第一章 集總參數電路中電壓、電流的約束關系(8學時)
§1-1 電路及集總電路模型(A)
§1-2 電路變量 電流、電壓及功率(A)
§1-3 基爾霍夫定律(A)
§1-4 特勒根定理(B)
§1-5 電阻元件(A)
§1-6 電壓源(A)
§1-7 電流源(A)
§1-8 受控源(A)
§1-9 分壓公式和分流公式(A)
§1-10 兩類約束(A) KCL、KVL方程的獨立性(A)
§1-11 支路電流法和支路電壓法(A)
第二章 運用獨立電流、電壓變量的分析方法(4學時)
§2-1 網孔分析法(A)
§2-2 節點分析法(A)
§2-3 電路的對偶性(B)
§2-4 含運算放大器的電阻電路(C)
§2-5 回路分析法(B)
§2-6 線性電阻電路解答的存在性與惟一性定理(C)
第三章 疊加方法與網絡函數(2學時)
§3-1 線性電路的比例性(A) 網絡函數(B)
§3-2 疊加原理(A)
§3-3 功率與疊加原理(B)
§3-4 電阻電路的無增益性質(B)
第四章 分解方法及單口網絡(8學時)
§4-1 分解的基本步驟(A)
§4-2 單口網絡的電壓電流關系(A)
§4-3 單口網絡的置換——置換定理(A)
§4-4 單口網絡的等效電路(A)
§4-5 一些簡單的等效規律和公式(A)
§4-6 戴維南定理(A)
§4-7 諾頓定理(A)
§4-8 最大功率傳遞定理(A)
§4-9 T形網絡和Ⅱ形網絡的等效變換(B)
第五章 雙口網絡 (5學時)
5-1 雙口網絡的流控型和壓控型VCR(A)
5-2 雙口網絡的混合型VCR(B)
5-3 雙口網絡的傳輸型VCR(B)
5-4 互易雙口和互易定理(A)
5-5 各組參數間的關系(B)
5-6 具有端接的雙口網絡(A)
5-7 雙口網絡的互連(B)
第二篇 動態電路的時域分析
第六章 電容元件與電感元件(4學時)
6-1 電容元件 (B)
6-2 電容的VCR(A)
6-3 電容電壓的連續性和記憶性 (A)
6-4 電容的貯能 (A)
6-5 電感元件(B)
6-6 電感的VCR (A)
6-7 電容與電感的對偶性(A) 狀態變量(B)
6-8 電容電感的串并聯(B)
第七章 一階電路(8學時)
7-1 分解的方法在動態電路分析中的運用(A)
7-2 一階微分方程的求解(B)
7-3 零輸入響應(A)
7-4 零狀態響應(A)
7-5 線性動態電路的疊加原理(A)
7-6 三要素法(A)
7-7 階躍響應及分段常量信號響應(B)
7-8 沖擊響應(C)
7-9 卷積積分(C)
7-10 瞬態和穩態 正弦穩態的概念(A)
7-11 子區間分析(A) 方波激勵的過渡過程和穩態(B)
第八章 二階電路(6學時)
8-1 LC電路中的正弦振蕩(A)
8-2 RLC串聯電路的零輸入響應(A)
8-3 RLC串聯電路的完全響應(A)
8-4 GCL并聯電路的分析(A)
8-5 一般二階電路(B)
第三篇 動態電路的相量分析法和s域分析法
第九章 阻抗和導納(7學時)
9-1 變換方法的概念(A)
9-2 復數(B)
9-3 相量(A)
9-4 相量的線性性質和微分性質(A)
9-5 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A)
9-6 三種基本電路元件VCR的相量形式(A)
9-7 VCR相量形式的統一--阻抗和導納的引入(A)
9-8 正弦穩態電路與電阻電路分析方法的類比--相量模型的引入(A)
9-9 正弦穩態混聯電路的分析(A)
9-10 相量模型的網孔分析法和節點分析法(A)
9-11 相量模型的等效(A)
9-12有效值 有效值相量(A)
9-13 兩類特殊問題相量圖法(A)
第十章正弦穩態功率和能量 三相電路 (7學時)
10-l 基本概念(A)
10-2 電阻的平均功率(A)
10-3 電感電容的平均儲能(A)
10-4 單口網絡的平均功率 功率因素(A)
10-5 單口網絡的無功功率(A)
10-6 復功率和復功率守恒(A)
10-7 正弦穩態最大功率傳遞定理(A)
10-8 對稱三相電路(B)
10-9 不對稱三相路(B)
10-10 三相功率及其測量(B)
第十一章頻率響應多頻正弦穩態電路(2學時)
11-1基本概念(A)
11-2再論阻抗和導納(A)
11-3正弦穩態網絡函數(A)
11-4正弦穩態的疊加(B)
11-5平均功率的疊加(B)
11-6 RLC電路的諧振(A)
第十二章耦合電感和理想變壓器 (7學時)
12-1基本概念(A)
12-2耦合電感的VCR 耦合因數(A)
12-3空心變壓器電路的分析反映阻抗(A)
12-4耦合電感的去耦等效電路(A)
12-5理想變壓器的VCR(A)
12-6理想變壓器的阻抗變換性質(A)
12-7理想變壓器的實現(B)
12-8鐵心變壓器的模型(B)
(上述內容中,A的內容是重點,要求學生掌握;B的內容要求學生熟悉;C的內容要求學生了解。)
三、參考書目:李瀚蓀編,《簡明電路分析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