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江蘇科技大學的辦學歷史源自上世紀30年代,其前身是1933年誕生于黃浦江畔的上海私立大公職業學校(1933~1951)。歷經了上海市機電工業學校(1952)、上海船舶工業學校(1953~1970,為新中國第一所造船中等專業學校,1970年奉命遷至鎮江)、鎮江船舶工業學校(1971~1978)、鎮江船舶學院(1978~1993)、華東船舶工業學院(1993~2003),2004年更名為江蘇科技大學。1999年學校由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劃轉江蘇省管理。1999年江蘇省江海貿易學校并入學校,2000年中國農科院蠶業研究所與學校合并。200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和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共建我校。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團結奮斗,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經管文諸學科相互支撐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一直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與重視。朱德、王震、費孝通、李嵐清、回良玉等國家領導人先后來校視察。1988年張愛萍同志為我校圖書館題寫館名。1993年江澤民同志親筆為學校題寫了“華東船舶工業學院”校名。2003年學校70周年校慶時,李嵐清同志題詞:“希望你們深化改革,開拓進取,進一步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為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而奮斗”。丁衡高、王榮生、朱開軒、胡彥林、李源潮等國防科工委、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教育部、海軍及江蘇省領導同志先后多次來校視察和指導工作。
學?,F有東、南、西、張家港4個校區以及駐上海辦事處(南校區為獨立學院),固定資產總值9.35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1.5938億元, 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數近13000個。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35萬冊,電子圖書53萬多種,并建立了多校區聯網的圖書管理系統。
學?,F有教職工1778名,其中專任教師954名,具有正高職者100余名,副高職者300余名;共享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18名,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名,省優秀學科帶頭人3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項目資助2名,“省333工程”培養人選14名,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4名,省級優秀青年骨干教師39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1名,省高校優秀學科梯隊4個。2000年以來,獲全國優秀教師1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名,全國”巾幗建功”標兵1名,江蘇省勞動模范1名,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名,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1名。
學校面向全國31個?。ㄊ?、區)和港澳臺地區招生,現有各類在校學生2萬余人,其中研究生1599人,普通本科生16339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我校設立了后備軍官選拔培訓工作辦公室,現有554名國防生在讀。建校以來,學校已為國家培養了4萬余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他們已成為各條戰線上的骨干力量,為船舶工業,國防現代化建設、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F設有12個學院(部),47個本科專業及方向,其中1個國防科工委重點建設專業、1個省級品牌專業、1個省級品牌建設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建設專業;有1個博士研究生培養點,27個碩士點,8個工程碩士培養領域,1個農業推廣碩士培養領域;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5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設有26個教學實驗室(中心),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
學校十分重視教學工作,牢固確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堅持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強化教學管理,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近兩屆省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0項。獲省級精品課程(優秀課程)17門,獲省多媒教學課件競賽獎23項。1998年以來,有3名教師在全國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獲獎,12名教師在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獲獎。
學校歷來重視科學研究,形成了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高新技術成果推廣應用相互緊密結合的科研工作格局,先后承擔了包括國家863高新技術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國防軍工課題在內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課題。2003年以來,學校共承擔科研項目1784項,其中?。ú浚┘壖耙陨峡蒲许椖?83項;獲得科研經費(不含成果轉化費)23130.30萬元;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及學術會議發表、交流論文4216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機構檢索論文179篇(2002~2005),核心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論文1631篇;獲得授權或公開專利59項,其中發明專利21項,實用新型專利38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48項。
學校主辦有《江蘇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國蠶業》、《蠶業科學》等公開出版學術刊物。
學校積極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努力拓寬辦學途徑,積極開展國際間的教育、科技交流與合作。先后與海軍政治部、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艦船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與俄羅斯、烏克蘭、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印度、日本等國積極開展合作科研和合作辦學。與江南造船集團公司等一批著名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建校70周年校慶期間,學校在原董事會的基礎上,成立了有100多家單位參加的合作發展委員會。另有多家企業、研究院所與我校共建逆向工程、建筑設計、電子戰等實驗室,在我校設立英國勞氏、TRIBON、日本常石、中船重工、廣船國際、昆船公司等20多個獎學金。
學校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連續14年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先后榮獲江蘇省高校校風建設優秀單位、江蘇省文明學校、江蘇省安全文明校園、江蘇省園林式單位、全國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高等學校、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在7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江科大人薪火相繼,勵志踐行,創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形成了“勤奮、嚴謹、團結、創新”的優良校風,凝煉出“篤學明德、經世致用”的八字校訓。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