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前身為廣東省立高級水產技術學校加工科。創建于1950年,1978年改名為湛江水產學院“水產加工系”,1994年更名為“食品與制冷工程系”,1997年湛江海洋大學成立后更名為“食品科學與工程系”,2003年成立食品科技學院,2005年7月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承擔著培養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等專業高級人才的教學工作和科研任務,已培養了22屆本科和6屆碩士畢業生。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學院已形成了學科優勢明顯、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眾多的特色學院。
學院現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名牌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兩個本科專業;“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食品科學”和“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3個碩士授權點和1個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點。另有“海洋生物學專業”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有教工60人,其中專任教師38人: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食品與營養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5人;教授9人,副高職稱18人;博士16人,其中留學歸國博士4人。學院現有本科生770人,碩士生99人,聯合培養博士生2人。
學院有水產品深加工省級重點實驗室、海洋食品研究所、實驗教學中心。建有海洋食品、海洋生物活性物質、食品科學、食品質量與安全等研究室和食品微生物技術、食品安全檢驗、食品工程等三大本科實驗室。
由于堅持教學的中心地位,在學科、專業、課程建設中取得了如下成績:學院的學科為廣東海洋大學的優勢學科,其中“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為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水產品深加工實驗室”為廣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教育部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廣東省名牌專業,“食品微生物學”和“水產食品加工學”為廣東省精品課程?!端a食品加工學》、《食品分析》、《食品化學》為校級精品課程。
近5年,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國家支撐計劃、國家863計劃等各類課題共104項,在研科研經費1000多萬元。近5年,發表論文365篇,其中SCI、EI、ISTP收錄33篇;主編和參編教材6部,出版學術專著6部;獲省市科學技術、科技進步獎9項,其中省部級獎4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26項,其中授權4項,實施成果轉化4項,創造經濟效益3億余元。
學院與日本東京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臺灣海洋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相關學科建立了密切的教學和科研合作關系,先后有250多人次參加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
學院將繼續圍繞培養人才的中心任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不斷完善教學條件,力爭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上達到國內同類院校的先進水平。
二、辦學思路與定位
1、辦學思路
堅持教學的中心地位,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教學改革為核心,科研創新為動力,實驗室研究平臺建設為保證,在適度擴大辦學規模的同時,致力于提高辦學層次,走內涵式發展和特色發展道路,肩負海洋使命,努力將本學院的學科建設成為海洋水產特色明顯、辦學水平較高、綜合實力較強、教學科研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在國內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學科。
2、辦學定位
(1)類型定位:教學型,向教學研究型發展。
(2)辦學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
(3)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綜合素質高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學科的“能安心、能吃苦、能創業”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4)服務面向定位:面向全國,立足廣東和環北部灣地區,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