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是廣東省人民政府直屬的社會科學綜合研究機構。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前身為中國科學院廣州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0月,1974年6月改稱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1980年9月擴建為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現設有廣東省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研究中心、現代化發展戰略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所、企業管理與決策科學研究所、歷史研究所(孫中山研究所)、哲學與文化研究所、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法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還有研究生部、科研組織處、社會科學信息中心、報刊出版中心、《亞太經濟時報》社、《廣東社會科學》雜志社、《新經濟》雜志社、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等教學管理、科研組織、報刊出版及研發部門。此外,還與有關單位合作成立了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肇慶旅游研究所、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珠江三角洲城市文化研究所。全院現有在職專業研究人員201人,占在職人員總數的77.1%;科研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81人,其中碩士生導師38人。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有良好的學術傳統,經過40余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一批在全國乃至國際上都有一定地位的優長研究學科:鄧小平理論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港澳臺問題研究、廣東地方史和孫中山研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研究等。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參與組織、協調、指導全省鄧小平理論研究、精神文明建設研究工作;協助擬定廣東省理論規劃;負責組織廣東省社會科學系列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服務,積極參與和承擔省委、省政府決策研究,特別是研究廣東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充分發揮了作為省委、省政府"智囊團"和"思想庫"作用,為廣東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特區理論與實踐、港海岸臺研究、物價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區域經濟發展與規劃、廣東山區發展、依法治省的理論與實踐以及增創廣東發展新優勢領域的研究,為廣東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決策參考。近年來關于深圳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研究、亞洲金融風暴對廣東的影響等問題的研究得到省領導的充分肯定。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還承擔了許多省委、省政府直接交手的研究任務,并為中山、東莞、南雄、清遠、潮州等十數個市縣做過發展戰略研究和規劃報告。截止到2001年底為止,全院共完成科研成果;專著(含譯著)320余部,論文及研究報告等各類文章13500多篇,總字數超過1億5千萬字;完成了編輯成果6600多萬字;其中具代表性的成果有《跨世紀發展的歷史使命?D?D深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市研究》、《廣東現代化進程藍皮書2000》、《跨世紀的法治系統工程?D?D廣東依法治省的理論與實踐》、《現代性與文化工業》、《鄧小平理論與廣東實踐叢書》、《廣東精神文明建設紅皮書》、《深圳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市研究》、《亞洲金融風暴及其對廣東發展的影響》、《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消費經濟學》、《中國國情調查叢書》(中山卷、興寧卷等)、《(資本論)體系與社會主義經濟》、《廣東改革的經濟學思考》、《中國經濟特區的理論與實踐》、《廣東通史》(古代上卷)、《簡明廣東史》、《孫中山思想研究》、《思維規律論》等等。這些成果不僅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而且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和領導的決策起了重要參考作用。近十年間,我院科研人員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超過100人次,僅1995年以來獲各類一等獎的就有25項之多,全院的科研工作受到了社會的充分重視和肯定。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大力開展與國內外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交流。近幾年舉辦的“回歸后的香港”、“廣東經濟發展趨勢與經濟發展展望”、“孫中山與亞洲國際學術討論會”、“鄧小平理論與廣東改革發展新階段”、“中國企業集團高層管理與決策”、“邁向二十一世紀粵港關系”、“新發展觀與廣東改革開放新階段”、“廣東文明城市形象建設”、“粵歐經濟合作發展”、“亞洲金融風暴與對策”、“21世紀中國企業文化論壇”、“廣東經濟景氣指數預測”、“2001年中國中小企業高峰論壇”、“2002年南方理論前沿論壇”等各類研討會,均受到海內外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與好評。此外,還與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德國、俄羅斯、瑞典等國及臺港澳地區有關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學術交流關系,并選派多批中青年學者赴國外進修和研究考察,為廣東人文社會科學走向世界做出了努力。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廣東社會科學》被選為《中國人文和社會科學論文統計與分析研究》數據庫系統的核心刊物?!秮喬洕鷷r報》以其特有的理論色彩于1992年被評為全國經濟類“十佳報刊”之一。中國經濟類核心刊物《港澳經濟》雜志,2001年1月改版為《新經濟》,以新經濟、新科技、新觀念、新思維、新舉措為理念,是全國目前有影響的財經生活雜志之一。《社會科學情報資料》、《理論熱點》以追蹤國內外社會經濟情況及熱點問題,介紹當今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和趨向為主導,論、譯并重,為黨政領導提供決策和信息參考。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是國務院學位委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博士學位培養單位。1986年以來,為廣東和全國培養了一批批高級人才。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立足廣東,面向全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著重研究現代化建設中提出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積極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各級黨委和政府決策服務。已形成以科研為中心,集科研、教學、傳播、咨詢和決策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科研基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高度評價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的工作,指出:廣東改革開放20年的發展,"每一步都離不開省社會科學院的參與和介入,特別最近幾年來,"在許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省社會科學院都有所貢獻,有所創造"。
面向新世紀,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將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提出的要求。堅持正確的科研方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優良學風,努力探索回答改革和發展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為我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理論先導,思想動力和智力支持。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