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分)概念題(任選且不多選于8題,每題5分,按順序計分,多答無效)
1.1 牛頓流體與非牛頓流體 1.2 物體表面的黑度與吸收率 1.3加熱蒸汽和二次蒸汽
1.4角系數及其物理意義 1.5 溶液的沸點升高與杜林規則1.6漂流因子與單向擴散1.7對流傳熱系數與定性溫度 1.8可壓縮濾餅與不可壓縮濾餅 1.9 阻力系數與局部損失
1.10聚式流化床與散式流化床
2(50分)簡述題(任選且不多選于5題,每題10分,按順序計分,多答無效)
2.1邊界層分離及其對流體輸送、傳熱和傳質的影響?
2.2汽蝕現象及其防止辦法?
2.3因次分析法與數學模型法的區別?
2.4因次分析法導出沉降速度中的阻力系數是雷諾數的函數。
2.5 吸收過程的基本理論
2.6試比較雙膜模型、溶質滲透模型和表面更新理論,并指出各模型中傳質系數k與擴散系數D之間數學關系
2.7描述流態化過程各階段壓力損失隨氣速的變化,并分析溝流和節涌發生時壓力損失的變化。
3(60分)計算題(任選且不多選于4題,每題15分,按順序計分,多答無效)
3.1 在試驗裝置中過濾鈦白的水懸浮液,過濾壓力為3kgf/cm2(表壓),求得過濾常數為:K=5×10-5m2/s,qe=0.01m3/m2。又測出濾渣體積與濾液體積之比c=0.08m3/m3?,F要用工業型型號為BMY33/810-45的板框式明流采用液壓壓緊的壓濾機過濾同樣的料液,過濾壓力與所用的濾布也與試驗時相同。這一型號設備濾框空處長與寬均為810mm,厚度為45mm,共有26個框,過濾面積為33m2,框內總容量為0.760m3。過濾后用相當于濾液量1/10的清水進行橫穿洗滌,洗滌后卸渣、清理、重裝等共需40分鐘,求每周期最適宜的濾液量與濾餅厚度及可達到的最大生產能力,以每小時平均可得多少固體濾渣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