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1 / 5 2018 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 考試大綱: 考試階段:復試 科目滿分值:100 考試科目:財政與金融 科目代碼: 考試方式:閉卷筆試 考試時長:180 分鐘 一、科目的總體要求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兩大主要手段??忌鷮?br/>財政和金融的相關內容應該分層次地做到了解、理解和掌握。 財政就是政府收支的活動,但其實質是政府參與資源配臵的過程結 果。在資源領域、收入分配領域、經濟穩定領域等,一方面校正市場的 固有缺陷即“市場失靈”,另一方面通過資源配臵活動充分發揮政府管 理社會和管理經濟的職能,實現發展經濟、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 收支平衡的目標。 二、考核內容與考核要求 《財政與金融》共包含 2 個部分的內容:《財政學》和《金融學》, 其分值為 1:1。 (一)第一部分:《財政學》 財政學部分主要包括:政府與市場(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政府 收入(稅收和非稅收入);政府支出--花錢(公共物品與服務、投資); 政府收支管理(國家預算)。 1、政府與市場(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 (1)(了解)財政學及研究方法。 2 / 5 (2)(理解)政府介入市場的原因。 (3)(掌握)財政的職能(資源配臵職能、收入分配職能、經濟穩 定職能(結合金融部分的相關內容)、經濟發展職能)。 2、政府收入(稅收和非稅收入) (1)(了解)非稅收入的范圍。 (2)(了解)債務收入。 (3)(理解)影響財政收入規模的因素 (4)(掌握)稅收的性質與特征。 (5)(理解)稅負轉嫁與歸宿及其稅負轉嫁的形式。 (6)(了解)稅收制度及其構成要素。 (7)(掌握)拉弗曲線的經濟意義。 (8)(掌握)稅收的兩大基本效應。 3、政府支出--花錢(公共物品與服務、投資) (1)(了解)財政支付的分類。 (2)(理解)財政支出經濟分類。 (3)(理解)轉移支出及其內容。 (4)(掌握)梯度漸進增長理論。 4、政府收支管理(國家預算) (1)(了解)國家預算的原則和組成。 (2)(理解)國家預算體制的改革路徑 (3)(理解)國家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的新標志 (二)第二部分:《金融學》 3 / 5 金融學部分主要包括:基本范疇(貨幣、信用、利息、匯率);金 融機構(管理性、商業性、其他);金融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 貨幣理論(貨幣供求、供求失衡);保險概論(原則、合同、社會保險)。 兩部分結合:宏觀調控(逆向操作);財政政策(稅收、國債等); 貨幣政策(一般性和選擇性工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 1、基本范疇(貨幣、信用、利息、匯率); (1)(了解)貨幣的形式。 (2)(掌握)貨幣的職能。 (3)(理解)貨幣制度的內容。 (4)(了解)信用構成要素。 (5)(了解)現代信用形式。 (6)(了解)利率的種類。 (7)(掌握)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進程。 (8)(了解)外匯和匯率。 (9)(理解)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2、金融機構(管理性、商業性、其他) (1)(理解)中央銀行的職能。 (2)(了解)我國現行的金融機構體系。 (3)(掌握)商業銀行的性質。 (4)(了解)商業銀行負債業務、資產業務的內容。 (5)(了解)其他金融機構。 3、金融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 4 / 5 (1)(了解)貨幣市場及其組成。 (2)(理解)貨幣市場參與者的目的。 (3)(了解)股票交易的方式。 (4)(了解)決定債券交易價格的因素。 (5)(了解)證券投資基金的特點。 4、貨幣理論(貨幣供求、供求失衡) (1)(了解)傳統貨幣數量理論和現代貨幣需求理論的內容。 (2)(掌握)凱恩斯關于貨幣需求動機的具體內容。 (3)(理解)中央銀行基礎貨幣供給的途徑。 (4)(理解)奧肯定律。 (5)(理解)菲利普斯曲線的經濟意義。 5、保險概論(原則、合同、社會保險) (1)(了解)保險的類別。 (2)(理解)保險的基本功能。 (3)(理解)保險的基本原則。 (4)(掌握)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區別。 (5)(了解)我國現行社會保險的類型。 6、財政與金融的結合 (1)(了解)宏觀調控及其目標。 (2)(理解)宏觀調控目標之間的一致性與矛盾性。 (3)(了解)財政政策的內容與調控的手段。 (4)(了解)貨幣政策工具的具體內容。 5 / 5 (5)(掌握)公開市場業務的優點和缺點。 三、題型結構 考試包含的題型: --判斷題(僅僅確認“正確”或者“錯誤”) --單項選擇題(在給出的備選答案中僅有一個符合題意) --不定選擇題(在給出的備選答案中至少僅有兩個或以上符合題意) --簡答題(針對題意做出簡潔、準確地回答) --綜合題(根據圖形、公式等回答其經濟意義)。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