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大連工業大學
2018 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840 科目名稱: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考試時間:3 小時 考試方式:筆試 總 分:150 分 第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一)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文學革命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各種文學社團的蜂起,文學創作潮 流與趨向,以及代表性文藝思想家的主要觀點。 (二)課程內容 1、文學革命的發生與發展; 2、外國文藝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學社團的蜂起; 3、胡適、周作人與新文學初期理論建設; 4、文學創作潮流與趨向。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各種文學社團的成立過程、創作取向和文藝主張;經 典文論的主要內容; 2、理解: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功過;文學現代化的歷史意義。 3、掌握:第一個十年文學總特征,及文學創作潮流與趨向。 第二章魯迅(一)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魯迅小說和散文的藝術成就,特別是《阿 Q 正傳》的思想 藝術成就。 (二)課程內容 1、《吶喊》與《彷徨》: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標識; 2、說不盡的阿 Q; 3、《野草》與《朝花夕拾》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魯迅的創作軌跡與代表篇目。 2、理解:魯迅的國民性思想及其在作品中的體現;魯迅小說的 成熟性及其與后期雜文寫作的關系。 3、掌握:魯迅小說的敘事模式。 第三章小說(一)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五四時期代表性的小說家及其創作,理解小說體裁的現代性 含義。 (二)課程內容 1、“五四”小說取得文學的正宗地位。 2、從“問題小說”到人生派寫實小說。 3、“自敘傳”抒情小說及其他主觀型敘述小說。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代表性的小說家、小說流派,及代表作。 2、理解:短篇小說的現代性;幾種代表性的小說敘述形式的意 味。 3、掌握:自敘傳小說的發生。 第四章通俗小說(一)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通俗小說的發生和演變過程,通俗小說的現代性,及其與新 文化運動的關系。 (二)課程內容 1、民國舊派小說。 2、新文學迫使舊派向“俗”定位。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通俗文學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2、理解:“兩個翅膀論”的基本思路;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關系。 3、掌握:通俗文學的發展脈絡。 第五章郭沫若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郭沫若的創作風格和文學史地位。 (二)課程內容 1、《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2、《女神》的藝術想象力、形象特征與形式 3、從《星空》、《瓶》到《前茅》與《恢復》 4、以《屈原》為代表的歷史題材的劇作。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郭沫若的代表作。 2、理解:《女神》的抒情性與藝術性,郭沫若對于新詩發展的貢 獻。 3、掌握:《女神》的抒情性與藝術性。 第六章新詩(一)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新詩的發生與代表性的詩歌流派和詩人詩作。 (二)課程內容 1、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 2、“嘗試”中的新詩——早期白話詩。 3、“開一代詩風”的新詩創作。 4、新詩的“規范化”——聞一多、徐志摩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 5、“純詩”概念的提出與早期象征詩歌。 6、早期無產階級詩歌。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新詩的發生與代表性的詩歌流派和詩人詩作,能夠默 誦代表性的詩作。 2、理解:早期新詩流派和詩人的創作理念。 3、掌握:新月派的“三美”理論。 第七章散文(一)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代表性的散文家和散文體。 (二)課程內容 1、《新青年》“隨想錄”作家群。 2、周作人與“言志派”散文 3、冰心、朱自清和“文學研究會”作家散文 4、郁達夫和“創造社”作家散文。 5、“語絲”派和“現代評論”派的散文。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代表性的散文流派、作家、作品。 2、理解:各種散文體的形式特征,散文發展的成就及其原因。 3、掌握:第一個十年散文創作的總體面貌。 第八章戲?。ㄒ唬?br/>(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新文學的發展過程、戲劇觀和代表作。 (二)課程內容 1、文明新戲:中國現代話劇的萌芽與誕生; 2、“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建設西洋式新劇”的戰略選擇; 3、業余的、非營業性的“愛美劇”與“小劇場運動”的倡導; 4、“小劇場”培育的天寒、丁西林等話劇文學的開創者及其創作。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現代話劇的類型和代表作; 2、理解:現代話劇的觀念,及其對傳統戲劇的批判。 3、掌握:現代話劇的發生和類型。 第九章文學思潮與運動(二)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革命文學的倡導與論爭,“左聯”的成立及其左翼文藝運動; 了解 30 年代的文學思潮、文藝運動發展的基本線索、時代特征及其 得失,把握本時期文學創作的潮流與趨向。 二、課程內容 1、革命文學的論爭和“左聯”的成立; 2、兩種文藝思潮的論爭; 3、30 年代文學創作的潮流與趨向。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相關知識;30 年代文學兩條 基本歷史線索;“拿來主義”在中外文化遺產接受態度方面的重要性;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口號意義及提出;30 年代文藝思潮狀態;30 年代論爭主要參與者及其觀點; 2、理解:30 年代文學流派之“京派”、“海派”、“左聯”及“左 翼作家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作家作品。 3、掌握:第二個十年文學總特征;30 年代文學創作潮流與趨向。 第十章茅盾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茅盾開創的新的文學范式“社會剖析小說”;了解茅盾的文 學活動和創作概況,掌握其小說成就;了解矛盾的文藝理論思想。 二、課程內容 1、開創新的文學范式; 2、茅盾的小說成就; 3、理論批評與其他方面的貢獻。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茅盾開創的新的文學范式“社會剖析小說”概念;茅 盾小說代表作;茅盾小說塑造的形象系列類別;茅盾戲劇創作代表作。 2、理解:茅盾筆下的人物形象系列及典型人物形象塑造藝術。 3、掌握:茅盾文學史的地位與意義;茅盾小說成就;茅盾的文 學理論貢獻;茅盾的文學主張。 第十一章老舍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老舍文化批判視野中的“市民世界”;掌握《駱駝祥子》的 相關知識;掌握老舍作品的“京味”與幽默特點。 二、課程內容 1、老舍筆下的“市民世界”; 2、《駱駝祥子》的思想藝術分析; 3、老舍小說的“京味”與幽默。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京味”小說概念;老舍小說的代表作;《駱駝祥子》 的敘事線索;老舍小說與北京文化的關系。 2、理解:《駱駝祥子》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及祥子藝術形象分析。 3、掌握:老舍以文化批判視野描寫的“市民世界”;長篇小說《四 世同堂》三部曲,老舍“京味”小說特點;老舍的幽默藝術;老舍的 語言藝術。 第十二章巴金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巴金前期小說創作;掌握《家》的杰出成就;熟悉巴金的后 期小說創作。 二、課程內容 1、 巴金前后兩個時期的創作概況, 2、 《激流三部曲》的主題思想;理解覺新、覺慧、高老太爺等人 物形象; 3、 抗戰時期長篇小說《寒夜》的思想和藝術價值; 4、 理解巴金小說的情緒格調與藝術特色。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巴金創作的主要作品名稱及主人公;巴金小說的公式 化,巴金前期小說的“多余人形象”及特點;《家》的主要人物形象; 巴金后其代表作名稱及主人公。 2、理解:巴金《家》的人物塑造、思想、人物形象、藝術結構。 3、掌握:巴金后期創作《寒夜》的思想、人物形象、藝術成就; 《憩園》的藝術特色;巴金后期小說創作的題材類型;巴金小說的內 部比較;巴金創作中的家庭觀念與家園意識的變化。 第十三章沈從文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沈從文創作的地域色彩,掌握沈從文創作的兩個獨特的對照世 界,掌握沈從文的短篇小說創作;熟悉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 二、課程內容 1、 沈從文創作中“湘西世界”的文學及文化意義; 2、 《邊城》對“人性美”、人情美表現等思想文化意蘊; 3、 沈從文式的田園抒情小說的風格和文體追求。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 識記:沈從文創作與湘西的地域關系及主要文學貢獻;湘西世 界;沈從文“鄉下人”視角;沈從文的創作態度;沈從文的“希 臘小廟”;沈從文作品數量。 2、 理解:《邊城》人物形象;《邊城》藝術成就;《邊城》文化意蘊; 沈從文的都市小說主題及作用。 3、 掌握:沈從文的文學觀;沈從文小說主題;京派代表作家;沈 從文作為文體作家;沈從文的散文創作;沈從文的文學理想 第十四章小說(二) 一、 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 30 年代文學團體與流派;掌握“左聯”和左翼小說, 京派小說,海派小說。 二、 課程內容 1、“左聯”和左翼小說; 2、京派小說及其他獨立作家的小說; 3、海派小說。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作為文學團體的“左聯”、左翼小說,京派小說,海派小說, 丁玲 30 年代創作;蔣光慈的代表作;張天翼及諷刺小說;“左聯”現 實主義小說的標準;蕭紅與蕭軍的代表作;“豐收成災”主題小說; 端木蕻良的代表作;東北作家群代表作家與作品及特點;普羅文學概 念;柔石的代表作;葉圣陶小說代表作;廢名與蘆焚的特點;大河小 說”;“新感覺派”;“心理分析小說”。 2、理解:30 年代小說群體狀況;30 年代小說風格特征的多樣性;張 天翼的諷刺小說主題及人物類型;蕭紅創作的文體性特點;京派小說 世界;蘆焚小說在京派中的藝術個性。 3、掌握:初期海派小說的創作特點;新感覺派小說的審美特色; 新感覺派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第十五章通俗小說和張恨水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現代通俗小說的發展歷史;了解現代通俗小說作家;掌握張 恨水小說創作特點及代表作。 二、課程內容 1、 現代通俗小說的發展歷史; 2、 張恨水通俗言情寫實小說的特點; 3、 解讀張恨水的通俗小說《金粉世家》。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 識記:30 年代通俗小說文學態勢。 2、 理解與掌握:張恨水通俗小說的獨特立場及文學史地位。 第十六章新詩(二) 一、 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 30 年代詩歌團體及代表詩人;掌握中國詩歌會詩人群的創 作;掌握后期新月派的創作;掌握戴望舒、卞之琳等現代派詩人的創 作。 二、 課程內容 1、中國詩歌會詩人群的創作; 2、后期新月派的創作; 3、戴望舒、卞之琳等現代派詩人的創作。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教學要求 1、識記:30 年代詩壇狀況;中國詩歌會及代表詩人詩作;后期 新月派及代表詩人詩作;現代派及代表詩人詩作;中國詩歌會詩歌主 張;詩人臧克家的代表作及“堅忍主義”特點;后期新月派詩歌形式 探索;后期徐志摩詩歌創作特點;后期新月派詩歌內容變化;詩人廢 名代表作;戴望舒代表作;現代詩特點及現代派代表詩人及刊物;現 代詩派及形成;漢園集內容。 2、理解:了解中國詩歌會詩人群的創作特點;了解后期新月派 詩人的創作;了解戴望舒、卞之琳等詩歌創作的藝術特征。 3、掌握:卞之琳現代詩歌的創新之處;現代派詩歌的主要特征。 第十七章魯迅(二)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魯迅雜文的重大意義及思想藝術特質;掌握《故事新編》的 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二、 課程內容 1、 魯迅雜文 2、 《故事新編》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魯迅雜文的“百科全書”性,思想意蘊,批評性,形 象藝術,特點;魯迅雜文的意義重大;《故事新編》的成書時間,《風 格,鑄劍》人物形象; 2、理解:《故事新編》的思想內容;《故事新編》的藝術,風格。 3、掌握:魯迅雜文的思想藝術;《故事新編》藝術成就。 第十八章散文(二)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林語堂散文的幽默閑適特點;理解魯迅風雜文;掌握“京派” 與開明同人的散文。 二、 課程內容 1、 林語堂的幽默閑適小品; 2、 左翼作家的“魯迅風”雜文及風格多樣散文; 3、 京派與開明同人的散文; 4、 報告文學與游記。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30 年代散文特點;林語堂散文成就及主張;瞿秋白 雜文創作,蕭紅、何其芳散文創作及特點;30 年代雜文作者構 成;30 年代報告文學及其興起;瞿秋白的報告文學創作,范長 江的新聞創作;夏衍報告文學創作。 2、 理解:什么是“魯迅風”雜文。 3、 掌握:林語堂散文幽默文學主張的內容;30 年代散文創作 的作家作品概況。 第十九章曹禺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曹禺的代表作《雷雨》、《原野》、《日出》、《北京人》、《家》的思 想及藝術,了解曹禺劇作的命運。 二、課程內容 1、 從《雷雨》到《原野》; 2、 《北京人》、《日出》與《家》; 3、 曹禺劇作的命運。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曹禺代表劇作及生命三部曲;《雷雨》人物、命名寓意、內 容及地位;《雷雨》的女性形象意義,話劇地位,男性人物,思想內 容,結構,思想意蘊等;《原野》作為生命三部曲之最及主要內容; 《日出》內容及主旨;曹禺對《家》的改編及其獨特之處;《北京人》 主人公及風格與主旨。 2、理解:《雷雨》的藝術借鑒;《雷雨》周樸園與蘩漪人物形象分析。 3、掌握:《雷雨》的詩性風格;《雷雨》與《日出》的情節結構的不 同;《北京人》形象;曹禺劇作及曹禺文學史意義。 第二十章戲?。ǘ?br/>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廣場戲劇的代表形式;劇場戲劇的特點;掌握夏衍、李健吾 的劇作特點。 二、 課程內容 1、 走向廣場:無產階級戲劇、紅色戲劇、國防戲劇與農 民戲劇的倡導; 2、 職業化、營業性“劇場戲性”的確立與夏衍、李健吾 的創作。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 識記:30 年代重要戲劇團體;夏衍戲劇創作及代表 作《上海屋檐下》藝術特點;夏衍戲劇的市民世界創 作;李健吾的戲劇創作;30 年代兩位重要劇作家 2、 理解:30 年代廣場戲劇形式;30 年代劇場戲劇形式; 戲劇家洪深;國防戲劇作家;廣場戲劇的發展;宋之 的、陳白塵的代表作;紅色戲劇,“國防戲劇”, 3、 掌握:“農民戲劇”及熊佛西“農民戲劇”實驗的主 要內容 第二十一章文學思潮與運動(三)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不同政治區域的文學總體面貌,及代表性的文學創作觀念。 (二)課程內容 1、戰爭制約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學分割并存。 2、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3、文學思潮、論爭與胡風等理論批評。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第三個十年的文學組織。 2、理解:各政治區域的文學風貌、文學組織的特殊形式與歷史 意義、毛澤東與胡風的文學觀的差異與爭議。 3、掌握:《講話》的主要內容與歷史影響。 第二十二章 趙樹理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趙樹理的代表作、創作風格,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學史評價。 (二)課程內容 1、趙樹理的文學史意義。 2、塑造歷史變革中的農民形象。 3、評述體現代小說形式。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趙樹理與“山藥蛋派”的創作風格與代表作。 2、理解:趙樹理方向的含義、趙樹理對農民形象的重新塑造及 其與新文化的差異、趙樹理小說的藝術性。 3、掌握:趙樹理對農民形象的重新塑造。 第二十三章 小說(三)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第三個十年小說創作的總體面貌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二)課程內容 1、暴露與諷喻。 2、體驗與追憶。 3、通俗與先鋒。 4、現實與民間。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各種區域文學文學流派和文學群體的基本特征。 2、理解:現實主義與主觀戰斗精神論爭,以及《在醫院中》、 《差半車麥秸》、《華威先生》、《圍城》、《金鎖記》、《財主底兒女們》 等代表性作品的思想藝術特色和文學史意義。 3、掌握:上述作品中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第二十四章 通俗小說(三)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代表性的通俗文學作家及其代表作。 (二)課程內容 1、雅俗對立的漸趨消解。 2、各類型通俗小說的“現代化”。 3、解放區的文學通俗化運動。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了解代表性通俗文學作家、代表作和文學史評價,解 放區兩大通俗文學潮流。 2、理解:了解代表性通俗文學作家、代表作和文學史評價。 3、掌握:了解代表性通俗文學作家、代表作和文學史評價。 第二十五章 艾青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艾青的創作成就。 (二)課程內容 1、艾青的歷史地位。 2、獨特意象與主題。 3、猶豫的詩緒。 4、詩的藝術與形式。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能夠默誦艾青代表性詩作,了解艾青詩歌的主題,以 及有關艾青的文學史評價。 2、理解:理解艾青詩歌的意象意味、形式特征、情感樣式,以 及文學史意義。 3、掌握:艾青詩歌的意象特征。 第二十六章 新詩(三)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第三個十年的各種詩歌流派和詩歌運動及其主張,熟悉代表性的 詩人詩作。 (二)課程內容 1、從同聲歌唱到七月拍詩人群的出現。 2、從馮至等校園詩人群到以穆旦為代表的“中國新詩派”。 3、敵后根據地的詩歌創作:濤的民間資源的新的吸取與創造。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七月派、新詩派、九葉派詩人的代表作和詩歌觀念。 2、理解:有關客觀主義的詩歌爭論、七月派與魯迅傳統的關系, 解放區廣場詩的獨特性,以及穆旦對新詩的特殊貢獻。 3、掌握:各種詩歌流派的代表作和詩歌觀念。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第三個十年的散文創作的總體面貌。 (二)課程內容 1、報告文學的勃興。 2、繼承魯迅傳統的雜文。 3、小品散文的多樣風致。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代表性的散文作家作品。 2、理解:周作人、丁玲、張愛玲、何其芳等作家的散文創作, 及其與所處區域文化的關系。 3、掌握:第三個十年的散文創作的總體面貌。 第二十八章 戲?。ㄈ?br/>(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第三個十年的戲劇類型、戲劇組織和戲劇運動。 (二)課程內容 1、“廣場戲劇”的三次高潮。 2、大后方、上海孤島:“劇場戲劇”再度興起。 3、淪陷區:職業化、商業化的“劇場戲劇”的繁榮。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代表性劇作家和作品。 2、理解:抗戰期間戲劇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代表性戲劇作品的 思想藝術特征;毛澤東文藝思想對戲劇的影響。 3、掌握:第三個十年戲劇創作的總體面貌。 第二十九章 臺灣文學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臺灣地區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二)課程內容 1、臺灣現代文學發展的歷史輪廓。 2、臺灣現代文學的代表性作家。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臺灣地區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哪些。 2、理解:臺灣文學的總體特征。 3、掌握:臺灣地區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哪些。 中國當代文學史 上編 50-70 年代的文學 第一章文學的“轉折”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 40 年代的文學界;了解左翼文學界的“選擇”;理解毛澤東 的文學思想;掌握“文學新方向”的確立。 二、課程內容 1、40 年代的文學界; 2、左翼文學界的“選擇”; 3、毛澤東的文學思想; 4、“文學新方向”的確立。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當代文學的轉折與重組;40 年代后期的自由主義作家;抗 戰左翼文學界的主要工作;毛澤東文藝思想地位;作家作品等級及分 類;左翼文學原則;毛澤東文藝思想重要性;50 年代毛澤東發起的 文藝運動;毛澤東文藝思想論著;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相關內容;當代 文學方向確立;中國文聯與作協成立。 2、理解:左翼作家 40 年代初的推動文藝新方向的工作。 3、掌握:毛澤東文學思想內容;四五十年代文學轉折的相關內容。 第二章文學環境和文學規范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遺產”的審定和重評;了解刊物和文學團體;文學批評和 批判運動;掌握作家的整體性更迭;掌握“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二、課程內容 1、“遺產”的審定和重評; 2、刊物和文學團體; 3、文學批評和批判運動; 4、作家的整體性更迭; 5 “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遺產的審定與重評范圍;肯定的主要文學;當代文學組織 機構;當代文學刊物及其作用;毛澤東關于文藝批評及其功能;五六 十年代的“讀者”本質;當代文藝批評的作用;50 年代文藝批評標 準;四五十年代作家更迭特點;重要批評家身份;中心作家構成。 2、理解:四五十年代作家更迭狀況。 3、掌握:中心作家文化性格。 第三章矛盾和沖突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 5 年代有哪些頻繁的批判運動;了解左翼文學內部矛盾的繼 續;了解對規范的質疑;掌握分歧的性質。 二、課程內容 1、頻繁的批判運動; 2、左翼文學內部矛盾的繼續; 3、對規范的質疑; 4、分歧的性質。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 20-30 文藝界論爭;中國左翼文學的資深人物;毛澤東與 文藝界反右的《文藝戰線上的一場大討論》;胡風《萬言書》;雙百方 針;左翼派別;周揚和胡風的一致。 2、理解:50 年代兩次大論爭。 3、掌握:50-70 年代發生在中國大陸文學(文藝)界的全國性規模的 批判運動有哪些;周揚和胡風的分歧。 第四章 隱失的詩人和詩派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詩歌道路的選擇;了解詩歌的普遍的藝術困境;掌握穆旦等 詩人的命運;熟悉“七月派”詩人的遭遇。 二、課程內容 1、詩歌道路的選擇; 2、普遍的藝術困境; 3、穆旦等詩人的命運; 4、“七月派”詩人的遭遇。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詩歌道路的選擇;馮至當代詩歌主張;當代詩歌觀念核心; 五六十年代詩歌體式;50 年代詩壇;郭沫若 50 年代詩壇地位及創作; 50 年代臧克家的詩歌創作;50 年代馮至、何其芳、田間、艾青的詩 歌創作;胡風詩歌創作及詩歌理論。 2、理解:四五十年代之交的詩歌路向選擇表現;十七年詩歌類型。 3、掌握:穆旦等詩人的命運。 第五章 詩歌體式和詩歌事件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寫實”傾向和敘事詩潮流;了解青年詩人的藝術道路;了 解 50 年代的詩歌事件;掌握當代的政治抒情詩。 二、課程內容 1、“寫實”傾向和敘事詩潮流; 2、青年詩人的藝術道路; 3、50 年代的詩歌事件; 4、當代的政治抒情詩。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寫實詩歌地位;當代詩歌寫作方向;左翼詩歌特點及缺陷 少數民族詩歌的整理;倉央嘉措詩歌的獨特性;李季詩歌創作及“石 油詩人”;民歌詩人;聞捷長詩;青年詩人的詩歌觀;西南邊陲詩群; 公劉、李瑛的詩歌創作;政治抒情詩特點。 2、理解:解放區詩歌不同寫作路向;寫實傾向的表現;寫實詩歌代 表者;《天山牧歌》的思想藝術;新民歌運動及影響。 3、掌握:50 年代詩歌事件;政治抒情詩及其特點與藝術淵源;賀敬 之詩歌;郭小川詩歌成就及貢獻,比較郭小川與賀敬之的詩歌。 第六章 小說的題材和形態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現代”小說家的當代狀況;了解小說題材的分類和等級; 掌握當代小說樣式;理解當代小說的形態的單一化趨向。 二、 課程內容 1、“現代”小說家的當代狀況; 2、小說題材的分類和等級; 3、當代小說樣式; 4、形態的單一化趨向。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當代小說主要“題材”;當代小說題材的分類與等級確定作 用;當代小說題材的分類與等級確定影響;五六十年代小說題材;趙 樹理小說創作;當代小說家目標;延安小說特點;長篇小說興盛;長 篇與短篇比較;短篇小說意義;當代小說特點原因;當代小說風格特 點。 2、理解:當代關于“題材”概念的理解;五六十年代作家批評家對 于“題材”理解的一致性;五六十年代對長篇和短篇的重視的“功能” 根據。 3、掌握:“現代”小說家的當代境況。 第七章 農村小說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農村小說的當代形態;掌握趙樹理和山西作家;掌握趙樹理 的“評價史”;掌握柳青的《創業史》。 二、 課程內容 1、農村小說的當代形態 2、趙樹理和山西作家 3、趙樹理的“評價史” 4、柳青的《創業史》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李準創作;周立波創作及風格變化;描寫合作化的三部長 小說;馬烽、西戎的創作;《創業史》意義。 2、理解:趙樹理五六十年代的小說評價;《三里灣》評價;《創業史》 人物形象的評價及其語言敘述及藝術形態特點。 3、掌握:茹志娟創作討論情況;五六十年代農村小說藝術形態的兩 個發展趨勢;比較趙樹理與柳青的小說;“山藥蛋派”的創作特點; 趙樹理的“評價史;《創業史》的成就。 第八章 對歷史的敘述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革命歷史小說;理解“史詩性”的追求;掌握《紅巖》的寫 作方式;了解“革命”的類記憶;掌握《青春之歌》及其討論。 二、 課程內容 1、革命歷史小說; 2、“史詩性”的追求; 3、《紅巖》的寫作方式; 4、“革命”的類記憶; 5、《青春之歌》及其討論。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革命歷史小說的主要作品長篇及短篇;五六十年代的文學 創作講述既定“歷史”及“歷史”散文;革命歷史小說的形態;《保 衛延安》;革命“起源”的敘述;《紅巖》及成書方式與成書方式特點; 短片革命歷史小說;孫犁等人的短篇創作及孫犁代表作;茹志鵑五六 十年代作品集及短篇取材;劉真創作;《青春之歌》主題;《李自成》 意義及實質;通俗小說地位、辯護及狀況。 2、理解:“革命歷史小說”;革命歷史題材小說的創作特點及政治意 義;當代長篇小說的作家的追求;四五十年代長篇小說“史詩性”追 求的淵源及表現;比較《保衛延安》《紅日》。 3、掌握:《紅旗譜》對于革命起源的主題表達及藝術成就;解讀《紅 巖》;比較“山藥蛋派”、“荷花淀派”;《百合花》受肯定原因;林道 靜形象;《青春之歌》的評價等。 第九章當代的“通俗小說”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理解被壓抑的小說;了解尋求新的替代;了解“都市小說”與“工 業題材小說”;掌握《三家巷》及其評價。 二、 課程內容 1、被壓抑的小說; 2、尋求新的替代; 3、“都市小說”與工業題材小說; 4、《三家巷》及其評價。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文學方向;革命通俗小說評價;革命英雄傳奇;《上海的早 晨》;“一代風流”;歐陽山小說藝術 2、理解:《林海雪原》與通俗小說相似性及藝術獨創性;海派小說 50 年代境遇。 3、掌握:《三家巷》、《苦斗》與當時表現“革命歷史”的“史詩性” 小說比較。 第十章 在主流之外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非主流文學”內涵;掌握最初的“異端”;掌握“百花文 學”;掌握象征性的敘述;了解位置的置換。 二、 課程內容 1、“非主流文學”; 2、最初的“異端”; 3、“百花文學”; 4、象征性的敘述; 5、位置的置換。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對《我們夫婦之間》的批判;路翎小說;“百花文學”中的 小說;《紅豆》;燕山夜話、三家村札記;60 年代歷史小說與歷史??; 《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歷史劇、歷史小說意圖;胡風與丁陳 反革命集團;位置的置換。 2、理解:50 到 70 年代,“非主流”含義;“百花文學”內涵;《組織 部新來的青年人》的思想意義;“百花文學”創作特點及創作傾向;。 3、掌握:象征性或“影射性”敘述 第十一章 散文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當代的散文概念;掌握散文的“復興”;掌握主要散文作家; 了解雜文的命運;了解回憶錄和史傳文學。 二、 課程內容 1、當代的散文概念; 2、散文的“復興”; 3、主要散文作家; 4、雜文的命運; 5、回憶錄和史傳文學。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50 年代通訊、報告興起;50 年代散文主體;魏巍散文;散 文年;五六十年代散文三大家;五六十年代其他散文家;1956-1957 年間雜文受關注;徐懋庸雜文創作;雜文作用;60 年代初雜文創作 一度活躍;“長短錄”宗旨;50 年代受到提倡的回憶錄與史傳散文; 吳運鐸散文。 2、理解:楊朔散文特色及不足;秦牧散文創作特色及不足;劉白羽 散文創作特色及不足。 3、掌握:50 年代初散文創作主題;五六十年代散文兩次復興; 60 年代初散文創作實績。 第十二章 話劇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話劇創作概況;掌握老舍的《茶館》;了解歷史劇和歷史劇討 論;了解話劇的“高潮”。 二、 課程內容 1、話劇創作概況; 2、老舍的《茶館》; 3、歷史劇和歷史劇討論; 4、話劇的“高潮”。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龍須溝》;50 年代以后重視戲劇、電影的制度;《茶館》 的寫作和演出;《茶館》題材的意義及敘述動機;郭沫若五六十年代 的戲劇創作;曹禺當代話劇創作;1963 年到“文革”前夕戲劇演出 高潮;1963-文革前夕期間的話劇創作取材;《霓虹燈下的哨兵》。 歷史劇及其討論 2、理解:五六十年代從事話劇創作的作家構成及話劇創作題材;“第 四種劇本”及成就;《茶館》的背景與主題。 3、掌握:《茶館》的戲劇結構、藝術特色及人物塑造;《關漢卿》的 藝術成就。 第十三章 走向“文革文學”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 1958 年的文學運動;掌握文學激進思潮和《紀要》;了解文 學的存在方式;掌握“文革文學”的特征。 二、 課程內容 1、1958 年的文學運動; 2、文學激進思潮和《紀要》; 3、文學的存在方式; 4、“文革文學”的特征。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在“文革”發生前的三年里,涉 及文藝的批判理論;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所表達的思潮; 1966 年的這種激進文化思潮的“當代形態”的特征;文革中文學思 想結構變化;文革時期,文本的生產、發表、閱讀、批評,就是一種 “政治行為”;文革時期作品的文本性質;作家藝術家“文革”期間 的命運;《朝霞》;文革中,在寫作方式上,文學批評最流行的方法是 組織寫作小組;文革時的集體創作;“三結合”三者;文化大革命開 始標志;樣板戲。 2、理解:“兩結合”;60 年代初“調整”政策時要解決的問題;“文 藝黑線專政論”;“三結合”創作。 3、掌握:“文革文學”;文革文學的根本任務;“三突出”。 第十四章 重新構造“經典”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創造“樣板”的實驗;掌握“革命樣板戲”;了解小說“樣 板”的難題;掌握“經典”重構的宿命。 二、 課程內容 1、創造“樣板”的實驗; 2、“革命樣板戲”; 3、小說“樣板”的難題; 4、“經典”重構的宿命。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京劇革命”;《智取威虎山》;“八個革命樣板戲”;樣板戲 意義;文革文學成就;樣板戲題材來源和藝術經驗;“樣板戲”創造 的最主要途徑;“樣板戲”最主要的特征;“樣板戲”表現形式;文革 時小說樣板難以奏效;“文革”小說樣板;《金光大道》。 2、理解:京劇革命;“樣板”制作過程。 3、掌握:開展普及樣板戲的運動的措施;“經典”重構的宿命。 第十五章 分裂的文學世界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公開的詩界;了解小說創作情況;掌握“地下”的文學創作; 掌握“天安門詩歌”。 二、 課程內容 1、公開的詩界; 2、小說創作情況; 3、“地下”的文學創作; 4、“天安門詩歌”。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小靳莊詩歌”;詩的敏感性的被遏制;《西沙之戰》的發表 形式;郭小川創作;政治抒情詩的意義;“文革”期間長篇小說成書 形式;三突出;文革時期的長篇的符碼化與模式化;文革時期小說特 點。 2、理解:“地下文學”;白洋淀詩群;文革時期秘密寫作的詩人構成。 3、掌握:“手抄本小說”;“天安門詩歌”。 下編 80——90 年代的文學 第十六章 文學“新時期”的想象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轉折”與文學“新時期”的特點;熟悉體制的修復和重建; 了解文學規范制度的調整;掌握 80 年代的作家構成;了解文學譯著 的出版。 二、 課程內容 1、“轉折”與文學“新時期”的特點; 2、體制的修復和重建; 3、文學規范制度的調整; 4、80 年代的作家構成; 5、文學譯著的出版。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粉碎四人幫;新時期文學時間;政治體制與文化激進派; 50-70 年代文學格局解體;文革結束后的首要任務;新的領導機構的 人員組成;新時期以來“二為”方針;新時期以來四項基本原則;80 年代文學作用;80 年代文學生產體制內部,以及對“主流意識形象” 的“論述”變化;《今天》;1983 年開始清除“精神污染”的批判;" 茅盾文學獎與魯迅文學獎的設立;在 80 年代作家分化和重組的現象 方式;70 年代末開始譯介西方思想文化熱潮;80 年代“現代派文學” 成為關注的焦點。 2、理解:文革結束后的“撥亂反正”和正名辯誣活動;新時期文學; 新時期政治、文學體制對文學生產的控制、規范方式 3、掌握:80 年代前期的作家組成。 第十七章 80 年代文學概況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 80 年代文學過程;掌握“新時期文學”的話語資源;掌握文 學歷史的“重寫”;掌握文學樣式的概況。 二、 課程內容 1、80 年代文學過程; 2、“新時期文學”的話語資源; 3、文學歷史的“重寫”; 4、文學諸樣式的概況。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班主任》提示的文學“解凍”特征;80 年代中期熱門話 題;80 年代中后期學史“重寫”目標尺度;“現代派”在“新時期” 形成熱潮主要原因;八九十年代詩歌文壇地位;八九十年代詩歌面臨 的問題;中篇小說家所樂于采用的;戲劇危機的討論;報告文學 80 年代兩次“高潮”;報告文學常擁有大量讀者原因;80 年代文學的基 調;80 年代文學沉重、緊張等特征。 "2、理解:文革結束初期,文壇由復出作家和知青作家組成及差異; 80 年代前期的文學狀況;80 年代中后期的文學狀況;重寫文學史; 現代派;80 年代戲劇討論設計的問題。 3、掌握:“新時期文學”的話語資源;80 年代文學史“重寫”的原 因;80 年代文學探索的表現;“新時期文學”的特征。 第十八章 “歸來者”的詩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文革”后的詩歌變革;掌握“歸來者”的詩;掌握詩歌流 派的確認。 二、 課程內容 1、“文革”后的詩歌變革; 2、“歸來者”的詩; 3、詩歌流派的確認。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新時期當代詩歌面臨的詰難;四五十年代,艾青詩歌創作 理念;“歸來者”的詩人詩作;詩人曾卓、牛漢。 2、理解:文革后“政治抒情詩”的調整;"80 年代的詩歌資源;80 年代詩歌流派的確認。 3、掌握:“歸來的詩人群”;“歸來的歌”作者構成;艾青“歸來的詩” 的創作。 第十九章 新詩潮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今天》與新詩潮;掌握“新生代”或“第三代詩”;了解 新詩潮的主要詩人。 二、 課程內容 1、《今天》與新詩潮; 2、“新生代”或“第三代詩”; 3、新詩潮的主要詩人(一) 4、新詩潮的主要詩人(二)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新詩潮詩人詩作;顧城;舒婷;詩人江河、楊煉;新詩潮 主要詩人詩作;海子的詩歌兩個階段。 2、理解:“朦朧詩”;“三個崛起”;舒婷詩歌創作特色;顧城詩歌的 創作特色。 3、掌握:朦朧詩的審美特征;朦朧詩評價;“后新詩潮”“新生代詩”; 后朦朧詩”“第三代詩”;后朦朧詩的特征;后朦朧詩的代表。 第二十章 歷史創傷的記憶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創傷記憶與歷史反思;掌握三部中篇小說;掌握“復出”作 家的歷史敘述;掌握“知青小說”的演變;了解幾位小說家的創作。 二、 課程內容 1、創傷記憶與歷史反思; 2、三部中篇小說; 3、“復出”作家的歷史敘述; 4、“知青小說”的演變; 5、幾位小說家的創作。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復出作家作品;尋根文學的起源;尋根文學作家作品;尋 根文學作家作品。 2、理解:復出作家高曉聲小說的創作特色;劉心武小說創作在“社 會轉型”過程中的“身份”設計;知青小說。 3、掌握:“傷痕小說”;“反思小說”;“改革小說”;改革小說成績; “三部中篇小說”;王蒙在小說藝術探索;“知青小說”的演變;張賢 亮小說的特色及不足;80 年代以來的革命敘事特色。 第二十一章 80 年代中后期的小說(一)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文學的“尋根”;掌握“尋根”與小說藝術形態;掌握風俗、 鄉土小說;了解幾位小說家的創作。 二、 課程內容 1、文學的“尋根”; 2、“尋根”與小說藝術形態; 3、風俗、鄉土小說; 4、幾位小說家的創作。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京味小說的代表作;陸文夫的創作;莫言創作;賈平凹“商 州系列”。 2、理解:“尋根小說”的理論主張;“京味小說”的基本特征;陳建 功小說的兩個系列。 3、掌握:尋根文學;“尋根小說”產生的原因;尋根小說作家對于所 尋的“根”的態度;“尋根小說”的貢獻與偏失;“尋根小說”的小說 藝術形態特點;馮驥才的“津門系列”;汪曾祺小說藝術;賈平凹《廢 都》和《秦腔》》成就及比較。 第二十二章 80 年代中后期的小說(二)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文學創新,掌握“現代派文學”;掌握“先鋒小說”的實驗; 掌握面向現實的“新寫實”;理解把握幾位小說作家的創作。 二、 課程內容 1、文學創新與“現代派文學”; 2、“先鋒小說”的實驗; 3、面向現實的“新寫實”; 4、把握幾位小說作家的創作。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現代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家作品先鋒小說的特點;格非小說 特征;葉兆言的小說;孫甘露、扎西達娃的創作;池莉小說;方方小 說;劉恒小說;劉震云小說。 2、理解:殘雪小說的藝術特點;蘇童小說的藝術特色;"余華小說的 創作特色。 3、掌握:“現代派文學”;現代主義小說的特點;先鋒小說及特點; 先鋒小說創作類型主要特點和作家作品;“新寫實小說”及特點;新 寫實小說的意義和不足;新寫實小說的基本風格及與傳統現實主義有 何區別與代表作家;余華小說創作。 第二十三章 女作家的小說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女作家和“女性文學”;掌握幾位女作家的小說。 二、 課程內容 1、女作家和“女性文學”; 2、幾位女作家的小說(一); 3、幾位女作家的小說(二)。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戴厚英小說;張抗抗、張辛欣;宗璞與《紅豆》;諶容與《人 到中年》;張潔小說;林白創作;陳染創作;徐小斌創作;徐坤、海 男創作。 2、理解:80 年代后期人們對于女性文學的理解。 3、掌握:女性文學;80 年代女作家構成;王安憶小說創作的變化; 《哦,香雪》火車意象。 第二十四章 散文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八九十年代的散文;掌握老作家的散文;理解抒情、藝術散 文;掌握學者的散文與隨筆。 二、 課程內容 1、八九十年代的散文; 2、老作家的散文; 3、抒情、藝術散文; 4、學者的散文與隨筆。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90 年代的“文化散文”;80 年代以來文學的重要主題;《隨 想錄》;孫犁散文;楊絳散文;八九十年代“抒情散文”;女性散文 張潔、賈平凹散文創作;“文化散文”與“雜文”的不同之處;張中 行散文。 2、理解:1990 年代的散文熱;“散文小品的學術化”。 3、掌握:《隨想錄》的思想與藝術;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思想和藝術; 文化散文特點。 第二十五章 90 年代的文學狀況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 90 年代的文學環境;掌握文學界的分化;了解文學的總體狀 況。 二、 課程內容 1、90 年代的文學環境; 2、文學界的分化; 3、文學的總體狀況。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90 年代大眾文化的崛起;90 年代的文壇的三種文化。 2、理解:90 年代規模、影響較大的文化論爭;“大眾文化”;新歷史 小說。 3、掌握:90 年代的文學環境;人文精神大討論;90 年代文學與 80 年代文學的差異;90 年代文學的總體狀況。 第二十六章 90 年代的詩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 90 年代的詩歌概況;掌握詩歌事件與“活躍詩人”;了解幾 位詩人的創作。 二、 課程內容 1、90 年代的詩歌概況; 2、詩歌事件與“活躍詩人”; 3、幾位詩人的創作。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西川、王家新;歐陽江河、陳東東;蕭開愚、孫文波;張 棗、白樺。 2、理解:90 年代“活躍詩人”的構成。 3、掌握: 90 年代重要的詩歌事件。 第二十七章 90 年代的小說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 90 年代的長篇小說的興盛;掌握小說創作與文化事件;了解 90 年代的小說家。 二、 課程內容 1、90 年代的長篇小說的興盛; 2、小說創作與文化事件; 3、90 年代的小說家。 三、 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90 年代長篇小說題材;《白鹿原》;《塵埃落定》的敘述者 王小波的標準身份;《馬橋詞典》;閻連科小說題材;韓東、畢飛宇; 李洱的兩部作品;“廣西三劍客”。 2、理解:90 年代的文化事件;王朔創作階段及小說的特點;“現實 主義沖擊波”;90 年代小說敘事的探索;90 年代小說家構成。 3、掌握: 90 年代小說的發展主潮。 一、 本大綱-的使用說明 本大綱-每章都提出了具體考核要求,并一一列出了考核知識點。 凡屬于“識記”部分提示的內容,要求應考者扎實記憶,并能在各種 情況下準確辨識。凡屬于“理解”部分提示的內容,要求應考者不僅 熟知其概念,還要理解,并能夠聯系有關作家作品等文學現象加以說 明。凡屬于“掌握”的內容,要求應考者必須做到能夠運用有關理論 知識,分析作家作品中的重要問題,強調能力的運用。 二、 本大綱-的實施要求 本大綱-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研究生《中國現當代文學》科目初 試命題的依據??忌鷳摳鶕敬缶V-所規定的學習內容和考試要求, 在“識記”、“理解”、“掌握”三個只是層次上認真學習,系統把握, 并能夠融會貫通。 三、 學習教材和主要參考書 1、 錢理群、吳福輝等:《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 2、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年。 四、 試題類型舉例 一、填空 1、阿來的《______》的敘述者是麥其土司的______兒子,是一個“不 可靠的敘述人?!?br/>二、名詞解釋 1、東北作家群 三、簡答題 1、簡單說明 30 年代文藝論爭的主要參與者及其主要觀點人性。 四、論述題 1、結合作品論述《寒夜》的藝術特色。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18年大連大學839計算機組成原理考研大綱
下一篇文章: 2018年大連大學841外國文學史考研大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