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大連工業大學
2018 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711 科目名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考試時間:3 小時 考試方式:筆試 總 分:150 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考試大綱- 一、考試的總體要求 本科目考試要求考生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 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內容,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具有綜合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的內容 緒論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一)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1、馬克思主義的含義。 2、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屬性。 3、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 (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1、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 馬克思主義產生和發展的經濟社會根源、思想淵源、實踐基礎。 2、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和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與創新 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兩國的空想社會主義。 3、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不斷發展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與發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 想、科學發展觀。 (三)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 1、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鮮明的政治立場 3、重要的理論品質 4、崇高的社會理想 (四)自覺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 1、在理論與實際結合中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 2、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的指南 第一章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一)物質世界和實踐 1、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 (1)世界觀與哲學基本問題 (2)物質的客觀實在性 (3)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2、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1)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 (2)從實踐出發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 3、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1)規律及其客觀性 (2)意識的能動作用 (3)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是辯證統一 (二)世界的普遍聯系與發展 1、聯系和發展的普遍性 (1)事物的普遍聯系 (2)事物的永恒發展 2、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 (3)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4)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轉化 (三) 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辯證是科學的認識方法 (1)唯物辯證是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的統一 (2)唯物辯證法是偉大的認識工具 2、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 (1)辯證思維方法 (2)現代科學思維方法 第二章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認識與實踐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和認識的主體與客體 (2)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 2、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認識本質的不同回答 (2)辯證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對認識本質的不同回答 3、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1)從實踐到認識 (2)從認識到實踐 (3)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 (二)真理與價值 1、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 (1)真理的客觀性 (2)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3)真理與謬誤 2、真理的檢驗標準 (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3、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 (1)價值及其特性 (2)價值評價及其特點 (3)價值評價的功能與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意義 (4)價值和真理在實踐中的辯證統一 (三)認識與實踐的統一 1、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 3、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結合 第三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一)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1)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 (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規律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 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的規律 (1)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 4、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規律及特殊形式 (1)社會形態的內涵 (2)社會形態更替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3)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與人們的歷史選擇性 (4)社會形態更替的前進性與曲折性 (二)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1、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社會基本矛盾 (2)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2、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1)階級和階級斗爭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社會現象 (2)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3)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是認識階級社會的科學方法 (4)社會革命的實質和根源 (5)革命對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 3、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4、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1)科學技術革命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杠桿 (2)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具有兩重性 (三)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1)兩種歷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對立 (2)現實的人及其活動是社會歷史存在和發展的前提 (3)從社會歷史的整體聯系和具體過程中認識和把握歷史創造者及其活動 (4)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作用 (5)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2、個人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 (1)普通個人與歷史人物 (2)歷史人物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起著特殊作用 (3)從必然與偶然的辯證統一中理解個人的歷史作用 (4)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堅持科學方法 第四章 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一)資本主義的形成及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矛盾 1、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 (1)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 (2)資本的原始積累 (3)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 2、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1)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 (3)價值量的決定 (4)價值形式的發展與貨幣的產生 (5)價值規律及其作用 (6)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3、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意義 (1)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2)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 1、勞動力成為商品與貨幣轉化為資本 (1)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基本條件 (2)勞動力商品的特點與貨幣轉化為資本 2、資本主義所有制 (1)所有制與所有權 (2)資本主義所有制及其本質 3、生產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 (1)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和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作用 (2)剩余價值生產的兩種基本方法 (3)資本積累 (4)資本的循環周轉與再生產 (5)工資與剩余價值的分配 (6)剩余價值理論的意義 4、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與經濟危機 (1)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三)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1、資本主義的國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質 (1)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和本質 (2)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及其本質 2、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及其本質 (1)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形成 (2)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 第五章 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一)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 1、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到壟斷 (1)生產集中與壟斷的形成 (2)壟斷條件下競爭的特點 (3)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 (4)壟斷利潤和壟斷價格 2、壟斷資本主義 (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及作用 (2)壟斷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的擴展 (3)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 3、經濟全球化及其后果 (1)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2)經濟全球化的動因 (3)經濟全球化的后果 (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新變化 (1)生產資料私有制的變化 (2)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的變化 (3)社會階層、階級結構的變化 (4)經濟調節機制和經濟危機形態的變化 (5)政治制度的變化 2、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和實質 (1)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 (2)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實質 (三)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1、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 2、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 (1)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 (2)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度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六章 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展 (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1)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2)無產階級革命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2、列寧、斯大林領導下的蘇維埃俄國對社會主義的探索 (1)列寧領導下的蘇維埃俄國對社會主義的探索 (2)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對社會主義的探索 3、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 4、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民主 (1)無產階級專政是新型國家政權 (2)社會主義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二)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發展和完善 1、在實踐中深化對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的認識 (1)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的論述 (2)對社會主義本質和基本特征的認識在實踐中深化和發展 2、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性和長期性 (1)社會主義首先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取得勝利的原因 (2)必須充分認識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和和長期性 3、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多樣性 (1)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多樣性的原因 (2)努力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4、社會主義在實踐探索中曲折前進 (1)社會主義在曲折中前進的客觀性 (2)社會主義在自我發展和完善中走向輝煌 (三)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1、馬克思主義政黨是新型的革命政黨 (1)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科學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2)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 (3)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黨 (4)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黨 (5)馬克思主義政黨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起來的團結統一的黨 2、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領導核心 (1)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領導核心 (2)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領導核心 (3)堅持和改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 第七章 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 1、展望未來社會的科學立場和方法 (1)在揭示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指明社會發展的方向 (2)在剖析資本主義舊世界的過程中闡發未來新世界的特點 (3)立足于揭示未來社會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詳盡的細節描繪 2、共產主義社會基本特征 (1)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消費資料按需分配 (2)社會關系高度和諧,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 (3)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 (二)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1、實現共產主義是歷史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 (1)共產主義理想是能夠實現的社會理想 (2)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是歷史規律的必然要求 2、實現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偉大的事業 (1)實現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最終目標 (2)實現共產主義是全人類解放的根本體現 3、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 (1)社會主義社會的充分發展和實現共產主義需要很長的歷史時期 (2)當代資本主義的滅亡和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轉變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3)正確理解“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關系 4、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1)實現共產主義不能超越社會主義發展階段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華民族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 (3)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三、考試的基本題型 及分數分布情況 1.主要題型:名詞解釋、簡答題、綜合(論述題、材料分析題)。 2.各部分所占比重:緒論和哲學占總題量 60%;政經占總題量 20%;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占總題量 20% 3.試題類型分別為:名詞解釋:6 道/卷*5 分/題=30 分/卷;簡 答 題:4 道/卷*10 分/題=40 分/卷;綜 合 題:4 道/卷*20 分/題=80 分/卷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