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大連工業大學
2018 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333 科目名稱:教育綜合 考試時間:3 小時 考試方式:筆試 總 分:150 分 一、考查目標 全日制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入學考試教育綜合科目考試內容包括教育學原理、中國教育 史、外國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學四門教育學科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 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教育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教育學原理 約 60 分 中國教育史 約 30 分 外國教育史 約 30 分 教育心理學 約 30 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簡答題: 5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50 分 分析論述題:5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100 分 三、考查范圍 教育學原理 一、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教育學原理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現代教育觀念。 2、理解教學、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動的任務、過程、原則和方法。 3、能運用教育的基本理論和現代教育理念來分析和解決教育的現實問題。 二、考查內容 一、教育學概述 (一)教育學的對象和任務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教育學的任務是揭示教育規律,探討教育價值觀 念和教育藝術,指導教育實踐。 (二)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教育學的萌芽、教育學的獨立、教育學的發展多樣化、教育學的理論深化等階段有代表 性、有影響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有目的地培養人,是教育這一社會現象與其他社會 現象的根本區別,是教育的本質特點。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統等要素的涵義、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概念的界定 廣義教育;狹義教育。 (四)教育的屬性 教育的本質屬性;教育的社會屬性。 三、教育與人的發展 (一)人的發展概述 人的發展涵義;人的發展特點;人的發展的規律性。 (二)影響人的發展的基本因素 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環境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個體的能動性在人的發展中的作 用。 (三)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主導作用 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主導作用的原因;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主導作用的條件。 (四)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 教育促進個體社會化的功能;教育促進個體個性化的功能。 四、教育與社會發展 (一)教育的社會制約性 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對教育的制約;文化對教育的制約與影響。 (二)教育的社會功能 1、教育的社會變遷功能 教育的經濟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態功能。 2、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 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的涵義;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在當代的重要意義。 3、教育的社會功能與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三)教育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 教育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興國與國興科教。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和內容結構。 (二)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教育目的的社會制約性;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三)我國的教育目的 1、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養“勞動者”或“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堅持全面發展;培養獨立個性。 2、我國教育目的的實現 普通中小學的性質與任務;普通中小學教育的組成部分;體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綜 合實踐活動等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義和特點;教育制度的歷史發展。 (二)現代學校教育制度 學校教育制度的概念;雙軌學制;單軌學制;分支型學制;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變革。 (三)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 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的演變;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的形態;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 的改革。 七、課程 (一)課程概述 課程及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科書等概念;課程理論的發展;課程發展上論爭的幾個主要 問題。 (二)課程設計 課程目標的設計;課程內容的設計。 (三)課程改革 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發展的趨勢;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 八、教學(上) (一)教學概述 教學的概念;教學的意義;教學的任務。 (二)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的性質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教學過程必須以交往為背景和手段;教學過程也是一 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追尋與實現價值目標的過程。 2、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 傳授/接受教學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問題/探究教學學生獲取知識的基本階段。 3、教學過程中應當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關系;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關系;智力活動與非智力活動的關系; 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的關系。 (三)教學原則 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理論聯系實際、直觀性、啟發性、循序漸進、鞏固性、發展性、因材 施教等教學原則的涵義和要求。 九、教學(下) (四)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概述 教學方法及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教學策略等概念;教學方法的選擇。 2、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練習法、演示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討論法、研究法等 教學方法涵義和要求。 (五)教學組織形式 1、教學組織形式概述 個別教學制;班級上課制;分組教學制。 2、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與輔助組織形式 3、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備課;上課;課后教導工作;教學評價。 (六)教學評價 1、教學評價概述 教學評價的概念;教學評價的意義;教學評價的種類。 2、教學評價的原則與方法 3、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 4、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 十、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點;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務和內容。 (二)德育過程 德育過程是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動的道德活動過程;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信意行的過程; 德育過程是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過程。 (三)德育原則 理論和生活相結合、疏導、長善救失、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因材施教、在集體中教 育、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等德育原則的涵義和要求。 (四)德育途徑與方法 1、德育途徑 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勞動與其他社會實踐、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學校共青團和少 先隊活動、心理咨詢、班主任工作等途徑。 2、德育方法 說服、榜樣、鍛煉、修養、陶冶、獎懲等方法的涵義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義與任務;班主任素質的要求。 (二)班集體的培養 班集體的教育功能;班集體與學生群體;集體的發展階段;培養集體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學生;教導學生學好功課;組織班會活動;組織課外活動、校外活動和指導課余 生活;組織學生的勞動;通過家訪建立家校聯系;協調各方面對學生的要求;評定學生操行;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與總結。 十二、教師 (一)教師勞動的特點、價值與角色扮演 1、教師勞動的特點 教師勞動的復雜性;教師勞動的示范性;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教師勞動的專業性。 2、教師勞動的價值 教師勞動的社會價值;教師勞動的個人價值;正確認識和評價教師的勞動。 3、教師的權利與義務 4、教師職業的角色扮演 教師的“角色叢”;教師角色的沖突及其解決;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二)教師的素養 高尚的師德;寬厚的文化素養;專門的教育素養;健康的心理素質。 (三)教師的培養與提高 教師的培養和提高的緊迫性;教師個體專業性發展的過程;培養和提高教師素養的主要途徑。 十三、學校管理 (一)學校管理概述 學校管理的概念;學校管理的構成要素;學校管理體制;校長負責制。 (二)學校管理的目標與過程 學校管理目標;學校管理過程的基本環節及其相互關系。 (三)學校管理的內容和要求 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總務管理。 (四)學校管理的發展趨勢 學校管理法治化;學校管理人性化;學校管理校本化;學校管理信息化。 參考書 王道俊、郭文安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