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云南大學
1 905-《生物學綜合》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生物學綜合》是生物類(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 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水生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等 專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的科目之一?!渡飳W綜合》考 試要力求反映生物學類各專業的特點,科學、公平、準確、規范地測 評考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用以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 學,為國家科技發展、經濟建設培養具有較強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 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生物學專業人才。 二、考試要求 測試考生對動物學、植物學基礎課程相關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 的掌握情況和綜合分析能力。 三、考試分值 本科目滿分 150 分。 四、試題結構 名詞解釋、選擇填空題、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等 2 五、考試內容 第一章 緒論:生物界與生物學 (一)生命的特征;(二)生物界的組構系統;(三)生物界的劃分; (四)生物和它的環境形成相互聯結的網絡;(五)生物界的多樣性 與統一性;(六)研究生物學的方法;(七)生物學和現代社會生活的 關系;(八)生命科學的發展趨勢。 第二章 生命的化學基礎 (一)原子和分子;(二)組成細胞的大分子;(三)糖類;(四) 脂質的生物學活性物質;(五)蛋白質;(六)核酸。 第三章 細胞結構與細胞通訊 (一)細胞的結構;(二)真核細胞的結構;(三)生物膜—流動 鑲嵌模型;(四)細胞通訊。 第四章 細胞代謝 (一)能與細胞;(二) 酶;(三)物質的跨膜轉運;(四)細胞 呼吸;(五)光合作用。 3 第五章 細胞的分裂和分化 (一)細胞周期與有絲分裂;(二)減數分裂;(三)個體發育中 的細胞。 第六章 高等動物的結構與功能 (一)動物是由多層次的結構所組成的;(二)動物的結構與功能 對生存環境的適應;(三)動物的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 第七章 營養與消化 (一)營養;(二)動物處理食物的過程;(三)人的消化系統及 其功能;(四)脊椎動物消化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對食物的適應。 第八章 血液與循環 (一)人和動物體內含有大量的水;(二)血液的結構與功能;(三) 哺乳動物的心臟血管系統。 第九章 呼吸:氣體交換 (一)人的呼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二)人體對高山的適應;(三) 危害身體健康的呼吸系統疾病。 4 第十章 內環境的控制 (一)體溫調節;(二)滲透調節和排泄。 第十一章 免疫系統與免疫功能 (一)人體對抗感染的非特異性防衛;(二)特異性反應(免疫應 答);(三)免疫系統的功能異常。 第十二章 內分泌系統與體液調節 (一)體液調節的性質;(二)脊椎動物的體液調節;(三)激素 與穩態。 第十三章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 (一)神經元的結構與功能;(二)神經系統的結構;(三)脊椎 動物神經系統的功能;(四)人腦。 第十四章 感覺器官與感覺 (一)感覺的一般特性;(二)視覺;(三)聽覺與平衡感受;(四) 化學感受性:味覺與嗅覺;(五)皮膚感覺。 第十五章 動物如何運動 5 (一)動物的骨骼;(二)人類的骨骼;(三)肌肉與肌肉收縮; (四)骨骼與肌肉在運動中的相互作用 第十六章 生殖與胚胎發育 (一)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二)人類的生殖;(三)人類胚胎 的發育。 第十七章 植物的結構和生殖 (一)植物的結構和功能;(二)植物的生長;(三)植物的生殖 和發育。 第十八章 植物的營養 (一)植物對養分的吸收和運輸;(二)植物的營養與土壤。 第十九章 植物的調控系統 (一)植物激素;(二)植物的生長響應和生物節律;(三)植物 對植食動物和病菌的防御。 第二十章 遺傳的基本規律 6 (一)遺傳的第一定律;(二)遺傳的第二定律;(三)孟德爾定 律的拓展;(四)多基因決定的數量性狀;(五)遺傳的染色體學說; (六)遺傳的第三定律—連鎖交換定律;(七)細胞質遺傳。 第二十一章 基因的分子生物學 (一)遺傳物質及其結構;(二)DNA復制;(三)遺傳信息流是 從DNA到RNA到蛋白質;(四)基因突變 第二十二章 基因的表達與調控 (一)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是細胞特異性的基礎;(二)原核生物 的基因表達與調控;(三)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與調控;(四)發育是 在基因調控下進行的 第二十三章 重組DNA技術 (一)基因工程的相關技術;(二)基因工程主要的工具酶;(三) 基因克隆的質粒載體;(四)重組DNA的基本步驟;(五)基因工程的 應用及其成果簡介;(六)遺傳工程的風險和倫理學問題。 第二十四章 人類基因組 7 (一)人類基因組及其研究;(二)人類遺傳性疾?。唬ㄈ┌┗?br/>因與惡性腫瘤。 第二十五章 達爾文學說與微進化 (一)進化理論的創立:歷史和證據;(二)生物的微進化。 第二十六章 物種形成 (一)物種概念;(二)物種形成的方式。 第二十七章 宏進化與系統發生 (一)研究宏進化依據的科學材料;(二)生物的宏進化;(三) 生物的系統發生。 第二十八章 生命起源及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多樣性的進化 (一)生命的起源;(二)原核生物多樣性的進化;(三)處于生 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病毒;(四)原生生物多樣化的進化。 第二十九章 植物和真菌多樣性的進化 (一)植物可能由綠藻進化而來;(二)植物適應陸地生活的進化; (三)真菌的多樣性進化。 8 第三十章 動物多樣性的進化 (一)動物種系的發生;(二)無脊椎動物多樣性的進化;(三) 脊索動物多樣性的進化。 第三十一章 人類的進化 (一)人類與靈長目;(二)人類的進化過程。 第三十二章 生物與環境 (一)環境與生態因子;(二)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關系:(三) 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第三十三章 種群的結構、動態與數量調節 (一)種群的概念和特征;(二)種群的數量動態;(三)種群的 數量調節。 第三十四章 群落的結構、類型及演替 (一)群落的結構和主要類型;(二)物種在群落中的生態位;(三) 群落的演替及其實例。 第三十五章 生態系統及其功能 9 (一)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二)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生產力; (三)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四)人類活動對生物圈 的影響。 第三十六章 動物的行為 (一)本能行為和學習行為;(二)動物行為的生理和遺傳基礎; (三)動物的防御行為和生殖行為;(四)動物的社群生活與通訊; (五)利他行為和行為節律。 參考書目:吳相鈺, 陳守良, 葛明德.《陳閱增普通生物學》(第 3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20年云南大學826生物化學(自命題)考研大綱
下一篇文章: 2020年云南大學241自命題日語考研大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