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考研秘籍考研網!    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考博真題下載    考研真題下載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級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網 >> 文章中心 >> 專業課 >> 正文  2020年云南大學643世界史基礎考研大綱

新聞資訊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單位網上接受咨詢和報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研究生專場招聘場面火爆
普通文章 廈大女研究生被殺案終審判決 兇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廣東八校網上試點考研報名將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碩士北京招生單位報名點一覽
普通文章 洛陽高新區21名碩士研究生被聘為中層領導
普通文章 浙江省碩士研究生報名從下周一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紖^網上報名時間安排表
普通文章 廣東:研究生入學考試2003年起重大調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國研招上??紖^報名點一覽表
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寧夏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大連鐵道學院04年碩士接收調劑生源基本原則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籌)05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學04年考研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05年碩士調劑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調劑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學04年研究生招收統考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廣西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云南大學 1
643-《世界史基礎》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一、考查目標
全日制攻讀世界史碩士專業學位入學考試世界史基礎考試內容包括世界上
古史、 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世界當代史五門世界史學科基
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具
備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3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世界上古史 約 60 分
世界中古史 約 60 分
世界近代史 約 80 分
世界現代史 約 60 分
世界當代史 約 40 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6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60 分
簡答題:4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80 分
分析論述題(包括材料論述題):4 小題,每小題 40 分,共 160 分
三、考查范圍
世界上古史
一、考查目標
了解世界上古史發展的具體過程和基本史實,系統掌握世界上古史發展的
2
基本線索,能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對世界上古史的重大歷史事件進行
正確的分析。
二、考查內容
一、原始社會
(一)人類的起源
(二)國家、私有制的產生
(三)原始社會的衰亡
(四)早期人類考古發現
(五)石器時代
(六)母系社會、父系社會
(七)金屬工具的出現
(八)私有制、階級和國家出現的歷史規律性
二、古代埃及
(一)古代埃及奴隸制度
(二)古代埃及文化的特點
(三)古代埃及歷史分期
(四)古王國、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
(五)古王國、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
(六)古代埃及統一國家的重建和埃及帝國的形成
(七)希臘、羅馬統治下埃及的特點
三、古代西亞
(一)南部兩河流域國家的形成與統一
(二)漢謨拉比的統治和古巴比倫的社會經濟制度
(三)亞述奴隸制的發展與特征
(四)上古西亞的文化
(五)猶太教的產生
(六)波斯帝國的興起
3
(七)大流士改革
四 、古代印度
(一)吠陀時代
(二)印度種姓制度的基本內容、產生原因及影響
(三)古印度列國時代的政治、經濟和階級關系
(四)早期佛教的產生
(六)孔雀帝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
(七)上古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
五、 古代希臘
(一)荷馬時代希臘社會的經濟狀況
(二)公元前 8—6 世紀希臘向海外殖民的原因及其后果
(三)斯巴達和雅典的興起
(四)斯巴達和雅典的經濟、政治制度
(五)梭倫改革
(六)克利斯提尼改革
(七)希波戰爭
(九)古典時代奴隸制經濟發展的規律性
(十)伯利克里時代的雅典民主政治
(十一)伯羅奔尼撒戰爭
(十二)希臘城邦的衰落
(十三)馬其頓亞力山大東侵和帝國的崩潰
(十四)古希臘的文化成就
六、古代羅馬
(一)塞爾維斯·圖里烏斯改革與羅馬國家的產生
(二)早期羅馬共和國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
(三)布匿戰爭的起因、經過和性質
(四)古羅馬對地中海區域的征服及其后果
4
(五)公元前 3—2 世紀羅馬奴隸制的發展狀況
(六)格拉古兄弟改革的目的、內容及失敗原因
(七)斯巴達克起義的背景、經過和歷史意義
(八)屋大維元首政治的基本內容和實質
(九)三世紀危機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十)羅馬帝國奴隸制經濟的瓦解
(十一)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改革
(十二)早期基督教的產生和演變
(十三)古羅馬帝國的滅亡
世界中古史
一、考查目標
掌握世界中古史發展的具體過程和基本史實,系統了解世界中古史發展的
基本線索,能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對世界中古史的重大歷史事件進行
正確的分析。
二、考查內容
一 、世界中古史的概念、分期與主線
(一)中古/中世紀的概念與分期
(二)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與封建社會、東方與西方封建制的區別、封建生產方式的基本特
征、封建社會的階級斗爭、封建國家和宗教文化
二、亞歐民族大遷徙
(一)亞歐大陸農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
農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出現、兩個世界的關系
(二)亞洲民族大遷徙及其后果
亞洲東部游牧民族的分布、秦漢時期亞洲東部的民族遷徙、匈奴西遷的經
5
過、3 至 5 世紀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南遷、懨噠人的遷徙、阿瓦爾人的西遷
(三)歐洲民族大遷徙及其后果
羅馬周邊的蠻族、古日耳曼人社會及其社會制度、蠻族入侵羅馬帝國、各
蠻族王國的建立、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四)如何認識民族大遷徙
三、法蘭克王國和查理曼帝國
(一)法蘭克王國概況
(二)墨洛溫王朝的興起
克洛維的征戰與法蘭克建國、克洛維受洗、墨洛溫王朝的衰落
(三)《薩利克法典》和法蘭克人的社會制度
(四)社會封建化的發展和采邑改革
墨洛溫王朝封建關系的發展、加洛林家族的興起與查理?馬特的采邑改革、
丕平獻土
(五)查理曼帝國的形成及封建制的發展
查理曼帝國的形成、查理曼帝國封建制的形成
(六)查理曼帝國的瓦解
四、西歐封建城市的興起與十字軍東侵
(一)西歐封建城市的興起
城市興起的原因、城市爭取自治的斗爭、城市內部的斗爭、市場、市集和
貿易區、城市同盟
(二)城市興起的歷史影響
(三)十字軍東侵
十字軍東侵的原因、經過、后果
五、西歐封建制度的發展
(一)英國封建王權的強化與議會君主制的興起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英國、“諾曼征服”與英國封建制度的確立、英國
封建王權的建立與強化、《大憲章》、議會君主制的形成和發展
6
(二)法國封建王權的發展與等級君主制的形成
加佩王朝初期的孱弱王權、法國封建王權的崛起、腓力四世與等級君主制
的建立
(三)英、法“百年戰爭”和農民起義
“百年戰爭”、法國扎克起義、英國瓦特?泰勒起義、英法民族國家的形成
(四)走向諸侯割據的德意志
德國歷史發展的特點(德意志分裂割據的根源)、對意大利和斯拉夫人的侵
略、教權、俗權之爭(皇帝與教皇的斗爭)、“大空位時代”和諸侯對西斯拉夫
的擴張、意大利的情況
(五)西班牙統一國家的形成
阿拉伯對西哥特王國的征服、“收復失地運動”、西班牙王國的形成
六、中世紀歐洲的基督教
(一)歐洲的基督教化
(二)羅馬教廷神權的興衰
(三)東西方教會大分裂
(四)東西方教會的教階制度
(五)羅馬天主教的信仰和禮儀
(六)隱修制度及其派別
(七)中世紀基督教文化與思想
七、拜占廷帝國的興衰
(一)拜占廷帝國存續和繁榮的原因
(二)查士丁尼時代
(三)拜占廷的封建化與帝國的衰亡
斯拉夫人入侵和帝國封建化、下層民眾的反抗和“普洛尼亞”制、內外交
困與帝國的覆亡
(四)拜占廷文化
文化成就與建筑藝術、拜占廷文化的影響
7
八、東歐的封建國家
(一)俄羅斯
俄羅斯的起源、留里克王朝與基輔羅斯、封建化與基輔羅斯的解體、蒙古
的征服及其統治、莫斯科大公國的興起、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形成、沙皇專制的
建立及其對外擴張、伊凡四世改革、建立“特轄區”、對外擴張
(二)波蘭
波蘭的建國和統一國家的形成、波蘭立陶宛君合國的建立、波蘭的小貴族
政治
(三)捷克
捷克國家的形成和封建化、胡司宗教改革與捷克農民戰爭
九、阿拉伯世界的興起
(一)伊斯蘭國家產生前阿拉伯半島的社會危機
自然環境、阿拉伯人的社會危機
(二)伊斯蘭教的創立和麥地那國家的產生
伊斯蘭教的創立、伊斯蘭教的基本信條和宗教義務、伊斯蘭教的歷史作
用、麥地那國家的產生、對穆罕默德的評價
(三)阿拉伯帝國的形成與繁榮
四大哈里發時期、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
(四)阿拉伯—伊斯蘭文化
(五)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阿拉伯帝國以后的西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與
衰落
十、中古時期的南亞和東南亞
(一)南亞次大陸
北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印度教的興起、德里蘇丹國家、莫臥兒帝國前期
的統治、南亞次大陸的文化
(二)越南和柬埔寨
越南的獨立及其對外擴張、越南封建國家的盛衰、柬埔寨和吳哥文化
8
十一、東亞封建國家
(一)中國
封建君主專制的強化、社會經濟的發展、思想文化的繁榮與流變、中外關

(二)朝鮮
古朝鮮國家的興起、封建生產關系的確立和發展、李朝前期的封建社會、
朝鮮文化
(三)日本
日本古代國家的建立、“大化改新”與封建制度的形成、“幕府政治”與
封建割據、政治統一的重建、日本文化
十二、中南非洲與美洲的古文明
(一)中南非洲古文明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中南部非洲諸國
(二)美洲古文明
美洲的印第安人、墨西哥的阿茲特克文明、中美洲的瑪雅文明、南美洲的
印加文明
十三、西歐資本主義的興起與海外擴張
(一)資本主義萌芽
社會經濟發展和商業資本的活躍、資本主義萌芽
(二)新航路的開辟和西方的殖民掠奪
新航路的開辟、西方早期的殖民掠奪、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十四、封建專制時期的英國與法國
(一)英國
資本主義關系的產生和圈地運動、都鐸王朝的專制統治與宗教改革、貿易
的發展與反對西班牙的斗爭、資產階級反對專制統治的開端
(二)法國
9
16 世紀法國的社會經濟狀況、法國的專制統治和意大利戰爭、宗教改革和
胡格諾戰爭、亨利四世的內外政策、黎塞留和專制政權的加強、路易十四的封
建專制統治
十五、歐洲文藝復興
(一)5 至 15 世紀的西歐文化
(二)文藝復興運動的產生和人文主義
(三)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
(四)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作用
十六、宗教改革和德國農民戰爭
(一)15 至 16 世紀初期德國的經濟狀況
(二)階級關系和階級矛盾
(三)德國的宗教改革
(四)偉大的德國農民戰爭
(五)歐洲各國的宗教發展和天主教的反動
十七、中古后期的西班牙和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
(一)中古后期的西班牙、16 世紀西班牙經濟的發展、查理一世的統治、
腓力二世的國內外政策、西班牙的衰落
(二)尼德蘭革命
尼德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西班牙對尼德蘭的反動統治、尼德蘭革
命的爆發、游擊戰爭和北方起義、根特協定與南方起義、南北分裂和聯省共和
國的誕生、獨立初期的荷蘭
世界近代史
一、考查目標
掌握世界近代史發展的具體過程和基本史實,系統了解世界近代史發展的
基本線索,能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對世界近代史上發生的重大歷史事
件進行正確的分析。
10
二、考查內容
一、封建末期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土地制度的演變
(二)資本主義工商業
(三)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貴族
二、理性時代
(一)啟蒙運動的興起
(二)唯物主義哲學
(三)理性政治學說
三、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
(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三)法國大革命
四、絕對君主制和開明君主制
(一)絕對君主制的建立和發展
(二)開明君主制下的改革
五、早期民族獨立運動
(一)美國獨立戰爭
(二)拉丁美洲各國的獨立戰爭
六、殖民活動、商業戰爭和拿破侖戰爭
(一)資本主義早期殖民活動
(二)商業戰爭
(三)拿破侖戰爭和維也納會議
11
七、第一次工業革命和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英國
(二)法國
(三)美國
(四)德國
八、19 世紀前半期的資產階級改革與革命
(一)19 世紀 20 至 30 年代歐洲的革命運動
(二)英國第一次國會選舉改革
(三)法國和德國的民主運動
(四)1848 年歐洲革命
九、19 世紀中期的資產階級改革與革命
(一)英國的自由主義改革
(二)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改革
(三)美國內戰
(四)德意志的統一
(五)意大利的統一
(六)俄國農奴制度的廢除
(七)日本明治維新
十、西方世界的海外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
(一)列強的海外擴張
(二)維也納會議后的國際關系
(三)近代殖民主義雙重歷史作用的初步體現
(四)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十一、歐洲的社會政治思潮
(一)保守主義
(二)自由主義
12
(三)古典政治經濟學
(四)德國古典哲學
(五)民族主義
(六)實證主義社會學
十二、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一)早期工人運動
(二)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三)第一國際
(四)巴黎公社
十三、民族運動的高漲
(一)愛爾蘭和波蘭的民族運動
(二)印度尼西亞和伊朗的反抗斗爭
(三)印度民族大起義
十四、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一)第二次工業革命
(二)生產力的高速發展
(三)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
十五、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內政治形勢
(一)自由主義、專制主義、軍國主義的交錯
(二)政治民主的發展模式
(三)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的道路
十六、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發展
(一)列強瓜分世界
(二)資本輸出與殖民世界
13
十七、西方社會政治思想的演變
(一)進化論和社會達爾文主義
(二)反理性主義哲學
(三)社會科學的新發展
十八、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
(一)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后的工人運動
(二)第二國際
十九、新型民族運動的興起
(一)非洲人民的反抗斗爭
(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運動
(三)亞洲的覺醒
二十、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前的國際形勢
(二)大戰的進程和結局
世界現代史
一、考查目標
掌握世界現代史發展的具體過程和基本史實,系統了解世界現代史發展的
基本線索,能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對世界現代史上發生的重大歷史事
件進行正確的分析。
二、考查內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帝國主義的最終形成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帝國主義的基本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源、爆發與性質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及其結局
交戰國家國民經濟軍事化和軍事技術的發展、1914—1916 年大戰前期的進
14
展、1917—1918 年大戰的轉折及結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及其影響下的歐洲革命風暴
(一)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歷史背景、俄國社會歷史的特點及其對十月革命的影響、十月革命的過
程、列寧《四月提綱》對十月革命進程的影響、俄國蘇維埃政權的鞏固
(二)德國十一月革命
德國革命的背景、德國十一月革命的進程、魏瑪共和國的建立、魏瑪憲
法、卡普暴動
(三)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
匈牙利革命的經過、特點及及其失敗原因
(四)共產國際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動
共產國際建立的歷史背景、列寧世界革命的理論、共產國際的初期活動
三、20 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
(一)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與國民經濟的恢復
新經濟政策實施的背景、主要內容和成果、蘇聯的建立、列寧對俄國社會
主義道路的探索
(二)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
聯共(布)黨內斗爭的派別與時間、黨內主要爭論問題
(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蘇聯的對外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歷史功過、蘇聯對外政策
四、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會與凡爾賽和約
蘇俄“和平法令”與威爾遜“十四點”原則、巴黎和會上各帝國主義國家
對和會的基本政策、德國問題及凡爾賽和約、俄國問題對巴黎和會及凡爾賽和
約的影響、凡爾賽體系的本質與歷史地位
(二)華盛頓會議
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矛盾、華盛頓海軍會議、華盛頓會
15
議的影響與后果
(三)國際聯盟
國際聯盟的組成與原則、國際聯盟成立的歷史意義
五、戰后初期和 20 年代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一)美國
美國 1920 年大選與哈定政府的內外政策、柯立芝繁榮的表現與潛在矛盾、
20 年代美國社會政治的特征
(二)英國
英國 20 年代經濟特征、大英帝國殖民體系的瓦解的表現、第一屆工黨政府
主要政策及其本質、1926 年大罷工的過程及結局、1926 年帝國會議與威斯敏斯
特法的歷史意義
(三)法國
20 年代法國的經濟與政治
(四)意大利
意大利戰后初期工農運動高漲的形勢及其特點、法西斯主義的興起、法西
斯主義奪取政權的經過與原因、20 年代意大利的經濟、法西斯獨裁統治的建立
及其政策、拉特蘭條約的內容及其作用
(五)日本
世界大戰對日本的影響、20 年代的日本經濟、政黨內閣的建立及其政策、
“幣原外交”與“協調外交”的異同點
(六)20 年代的國際關系
熱那亞會議、拉巴洛條約、德國賠償問題與道威斯計劃的實質、魯爾占
領、楊格計劃、德國經濟復興、洛迦諾公約、白里安—凱洛格非戰公約
六、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
(一)中國國民革命的失敗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
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國民革命運動和北伐戰爭、工農武裝革命
和抗日民主運動
(二)印度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16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印度的影響、國大黨概況、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印度民族
解放運動的進程及主要事件、甘地與甘地主義的主要內容及評價
(三)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土耳其的影響、土耳其民族獨立戰爭的進程及主要事
件、凱末爾主義與世俗革命的主要內容、評價凱末爾與凱末爾主義
七、30 年代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一)1929-1933 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主要表現和歷史影響、各國尋求挽救危機的道路
(二)英法的衰落
英法經濟危機及其對社會政治的影響
(三)美國的羅斯福新政
美國經濟危機的狀況與特點、羅斯福新政的指導思想、新政措施及其效
果、羅斯福新政的評價
(三)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與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經濟危機與魏瑪政體的衰落、法西斯專政的建立及其原因、性質、納粹政
權統治下的德國內政與外交政策
(四)日本帝國主義法西斯化與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日本經濟危機下的社會狀況、日本軍部上臺的原因及法西斯專政形成的經
過、日本對外侵略擴張的外交政策的發展及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八、30 年代的國際關系
(一)日本侵華與列強的對日綏靖政策
日本侵華戰爭的經過及主要事件、列強的對日綏靖政策
(二)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擴張與英法美的政策
德意侵略擴張的主要目標、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戰爭、德意法西斯武裝
干涉西班牙、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的實質與影響、美國對西班牙內戰的政
策、西班牙內戰對國際形勢的影響、德意日軸心形成的過程、德國吞并奧地
利、英法的綏靖政策及對國際關系的影響、英法蘇三國談判的經過、蘇德互不
侵犯條約的背景及影響
17
九、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及戰爭初期的經過
大戰爆發、大戰初期的蘇聯外交政策、法蘭西戰役的經過與主要事件、不
列顛之戰的過程及其歷史意義、法西斯集團擴大侵略戰爭的史實
(二)戰爭的擴大和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
蘇德戰爭爆發的經過與主要戰役、珍珠港事件與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
繼續向南擴大侵略戰爭、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建立的原因及其重大歷史意義
(三)戰爭的轉折
斯大林格勒戰役、北非戰役、意大利投降的經過、太平洋戰場的變化、德
黑蘭會議與開羅會議的主要內容、結果與意義
(四)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
蘇聯戰場的勝利反攻、諾曼底戰役的經過、開辟第二戰場的意義、雅爾塔
會議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德國投降的經過、波茨坦會議的內容及意義、
日本投降的經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意義
世界當代史
一、考查目標
掌握世界當代史發展的具體過程和基本史實,系統了解世界當代史發展的
基本線索,能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對世界當代史上發生的重大歷史事
件進行正確的分析。
二、考查內容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政治新格局
雅爾塔體系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聯合國、布雷頓森林體系、關稅與貿
易總協定
二、冷戰的開始與兩極格局的形成
(一)冷戰的開始
戰后美蘇大戰略、戰后美英與蘇聯對立的加劇、東歐與巴爾干問題、土耳
18
其和伊朗問題、凱南及其理論、八千字電報、蘇聯行為的根源、遏制理論、鐵
幕演說、《克利福德報告》、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與德國的分裂
(二)兩大陣營與兩極格局的形成
美國主導下的大西洋聯盟的形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西方世界性
軍事條約網的形成、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
(三)冷戰在亞洲:朝鮮戰爭
三、戰后初期至 50 年代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一)美國
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總態勢、戰后歷屆美國政府的施政綱領、杜魯門政府
“公平施政”、艾森豪威爾“中間道路”、戰后美國政治中的反共逆流、黑人民
權運動
(二)日本
戰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日本經濟的恢復、戰后日本的社會政治生活、舊
金山體制的建立、《對日和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日美行政協定》
(三)英國
工業國有化、福利國家、“三環外交”
(四)法國
戰后初期法國的基本狀況、戴高樂政府的政策、企業國有化和國家對經濟
的計劃調節、戴高樂主義
(五)聯邦德國
戰后聯邦德國政治、阿登納時代、戰后聯邦德國經濟、艾哈德經濟改革、
聯邦德國“經濟奇跡”、戰后聯邦德國外交、哈爾斯坦主義
(六)意大利及北歐諸國
四、二戰后初期至 50 年代中期的社會主義國家
(一)二戰后蘇聯的經濟與政治
蘇聯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戰后初期蘇聯的政治社會狀況、斯大林體
制、列寧格勒案件
(二)東歐人民民主國家的建立
19
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
匈牙利、民主德國
(三)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
國的成立和朝鮮人民抗美戰爭的勝利、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和越南人民抗法
戰爭的勝利、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發展
(四)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和第三世界的興起
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成就和特點、亞洲民族解放運動、東南亞民族解
放運動、印巴分治和三次印巴戰爭、蒙巴頓方案、西亞民族解放運動與巴勒斯
坦分治、第一次中東戰爭、非洲民族解放運動、埃及七月革命和蘇伊士運河戰
爭、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爭、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第三世界的興起、亞
非會議、不結盟運動、七十七國集團
五、冷戰與兩極格局的演變
(一)冷戰態勢的演變
赫魯曉夫“三和路線”、第二次柏林危機、戴維營會談、肯尼迪“和平戰
略”、古巴導彈危機、尼克松主義、歐洲緩和
(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的分化
歐洲共同體的建立及其活動、歐美、日美關系的變化、戴高樂的獨立自主
外交、聯邦德國的“新東方政策”、英美特殊關系的結束、日美關系的變化
(三)社會主義陣營的分裂
蘇南關系、蘇共二十大的影響、波匈事件、中蘇同盟的破裂、蘇聯入侵捷
克斯洛伐克事件、經互會和華約內部矛盾的加深
(四)從“新冷戰”到“新緩和”與兩極格局的終結
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戰略與美蘇“新冷戰”、“戰略防御”計劃、美蘇關
系的全面緩和、 戈爾巴喬夫“新思維”、蘇東劇變與冷戰結束
六、20 世紀 60-90 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一)美國
美國經濟的衰退與社會危機、黑人民權運動、女權運動、新左派運動、反
20
戰運動、反正統文化運動、美國社會經濟政策調整與改革、肯尼迪“新邊疆”、
約翰遜“偉大社會”、尼克松“新經濟政策”、“新聯邦主義”、“水門事件”、越
南戰爭、里根“新保守主義”
(二)西歐和北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英國病”、撒切爾主義、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北歐諸國
(三)日本
日本經濟的發展與問題、日本社會經濟的調整與改革
七、20 世紀中后期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與挫折
(一)蘇聯經濟社會的發展
赫魯曉夫時期的政治與經濟、蘇共二十大和“秘密報告”、赫魯曉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時期的政治與經濟、“新經濟體制”
(二)東歐各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改革
南斯拉夫的社會主義自治制度、東歐各國的政治、經濟改革
(三)蘇東劇變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新思維”、蘇聯解體、“八?一九”事件、東歐劇變、
蘇東劇變的教訓及其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影響
八、民族獨立國家的發展及其相互關系
(一)民族獨立國家的經濟
民族獨立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與成就、民族獨立國家的不平衡發展與類
型、印度經濟的發展
(二)民族獨立國家的政治生活
印尼“九·三○”事件和伊朗“伊斯蘭革命”、非洲國家政治體制的變更、
拉丁美洲國家人民的反美反獨裁斗爭
(三)民族獨立國家間的合作與沖突
東盟的建立與發展、拉丁美洲經濟一體化、南南合作的發展、民族獨立國
家間的沖突
(四)中東戰爭與中東和平進程
中東戰爭、中東的和平進程
21
九、冷戰后的世界政治經濟局勢
(一)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
(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
(三)冷戰后世界爭取和平與合作的歷程
十、20 世紀下半期的科技、經濟與文化
(一)新科技革命的興起和發展
新科技革命興起的原因與特點、新科技革命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影響
(二)當代世界經濟現代化進程
經濟現代化與全球化、經濟發展與世界環境問題
(三)20 世紀下半期的文化
哲學社會科學、文學、影視藝術、網絡文化、文化多元性與現代世界經濟
社會發展的關系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詢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考研咨詢 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日本免费人成网ww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