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云南大學
850-信息技術基礎綜合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一、考查目標 全日制攻讀教育碩士丏業學位入學考試計算機信息基礎綜合考 試內容包括數據結構、數據庫技術基礎、C 語言程序設計基礎和計算 機網絡四門計算機學科丏業基礎課程。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上述 丏業基礎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夠綜合運用所學 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數據結構約 30 分 數據庫技術基礎約 30 分 C 語言程序設計基礎約 30 分 計算機網絡約 60 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 簡答題:6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60 分 應用題:8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40 分 三、考查的知識及范圍 (一)數據結構 1.數據結構基本概念 數據、數據元素、數據項、算法。 2.基本數據結構及算法 線性表結構,不同結構線性表的建立、查找、插入和刪除等基本 算法及其時間復雜度。 棧和隊列的結構及應用。 3.樹和二叉樹 樹的定義和術語,二叉樹(完全二叉樹、滿二叉樹)的定義和性質 (結論)、二叉樹的存儲結構——順序表示法和鏈表表示法;二叉樹的 三種遍歷方法及相應的遞歸算法。 樹的路徑長度、樹的帶權路徑長度、赫夫曼樹(最優二叉樹)的 構造方法;赫夫曼編碼方法。 4.查找 關鍵字、查找平均查找長度; 靜態查找表的查找算法(順序查找、折半查找)及其效率(最壞 和平均長度)。 排序二叉樹的定義、排序二叉樹的基本操作、排序二叉樹的查找 算法及其效率。 哈希法的特點、哈希函數和散列地址;構造哈希函數的幾種方法: 直接定址法、除留余數法、平方取中法、折疊法、數字分析法;處理 沖突的方法:開放定址法和鏈地址法。 5.內部排序 排序的目的、分類和排序方法的穩定性的定義。 簡單的排序算法: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算法、簡單選擇 排序、快速排序算法的思想。 (二)數據庫技術基礎 1.數據庫基本概念 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據庫系統、數據模型、關系數據庫; 數據管理的發展過程,數據庫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 信息世界中的實體、屬性、聯系,以及關系數據模型中的關系、 屬性、元組和鍵碼等基本概念。 2.數據模型 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系模型,重點為關系模型。 關系、關系性質、候選碼、外碼、主碼、主屬性、非主屬性、關 系模型完整性約束、關系模式、關系數據庫等基本概念。 關系模型的數學基礎及其運算:并、差、交、笛卡爾積、投影、 選擇、自然連接等。 3.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 SQL SQL 語言的特點,基本語法,基本表、視圖、索引等概念。 數據定義:創建數據庫、創建基本表、表結構的修改、基本表的 刪除;索引的建立與刪除。 數據查詢:SELECT 語句,具體包括: (1)簡單查詢(單表查詢),包括正確書寫選擇條件、排序輸出、 聚合運算以及分組處理; (2)連接查詢(多表查詢); (3)嵌套查詢(子查詢)。 數據操縱:基本表數據的插入、刪除、修改。 視圖的操作:定義視圖、查詢視圖、更新視圖、撤消視圖。 4.關系數據模型規范化理論 關系模式設計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產生原因以及解決的途徑。 函數依賴、完全函數依賴、部分函數依賴、傳遞函數依賴的定義。 范式概念: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的定義,能判別關系模式的范式等級。關系模式的分解(規范到 3NF) 的步驟、分解的原則和分解的方法。 (三)C 語言程序設計基礎 1.C 語言基本語法和程序結構 字符集、標識符、關鍵字、常量定義、變量定義、數據類型、操 作符、表達式計算;源程序結構、C 語言程序的開發過程。 2.程序語句和控制結構 語句、復合語句、空語句、if 選擇結構、if-else 選擇結構、switch 選擇結構、while 語句、do-while 語句、for 語句、continue 語句、 break 語句、return 語句。 3.函數 函數的定義與調用、函數返回值、函數原型、參數傳遞、默認參 數、變量的存儲類別、變量的生命期與作用域、遞歸函數、編譯預處 理指令。 4.數組 一維數組的定義、一維數組元素的引用、一維數組的初始化、多 維數組的定義、多維數組元素的引用、多維數組的初始化、字符數組 的定義、字符數組的初始化、字符數組的引用、字符串、字符串的輸 入輸出、字符串處理函數、傳遞數組參數。 5.指針 地址和指針的概念、定義指針變量、建立指針、間接引用指針、 指針的初始化、指針運算、用指針給函數傳參數,用指針操作數組。 6.結構 結構類型的定義和使用、為函數傳遞結構參數。 (四)計算機網絡 1.計算機網絡基本概念 計算機網絡與互聯網的發展歷史、計算機網絡的組成與功能、計 算機網絡的分類。 2.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與參考模型 計算機網絡分層結構;計算機網絡協議、接口、服務等概念; OSI 參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 3.數字通信 信道、信號、寬帶、碼元、速率、幀等基本概念;電路交換、報 文交換與分組交換;差錯控制。 4.傳輸介質 雙絞線、光纖與無線傳輸介質。 5.網絡設備 中綆器、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計算機。 6.局域網 局域網的基本概念;IEEE802 系列技術標準;以太網原理與載波 偵聽與沖突檢測(CSMA/CD)技術。 7.TCP/IP 協議 TCP/IP 與 OSI 模型的對應關系;TCP/IP 協議族;流量控制與滑 動窗口機制;可靠與非可靠傳輸;IPv4/IPv6 地址編碼、特點與應用; IP 路由協議。 8.互聯網(Internet)與應用 域名系統 DNS 與 IP 地址;Web 服務;HTTP、FTP 協議;電子 郵件。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