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考研秘籍考研網!    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考博真題下載    考研真題下載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級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網 >> 文章中心 >> 專業課 >> 正文  2020年云南大學811綜合專業理論考研大綱

新聞資訊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單位網上接受咨詢和報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研究生專場招聘場面火爆
普通文章 廈大女研究生被殺案終審判決 兇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廣東八校網上試點考研報名將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碩士北京招生單位報名點一覽
普通文章 洛陽高新區21名碩士研究生被聘為中層領導
普通文章 浙江省碩士研究生報名從下周一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紖^網上報名時間安排表
普通文章 廣東:研究生入學考試2003年起重大調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國研招上??紖^報名點一覽表
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寧夏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大連鐵道學院04年碩士接收調劑生源基本原則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籌)05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學04年考研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05年碩士調劑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調劑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學04年研究生招收統考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廣西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云南大學 811-綜合專業理論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一、考查目標
全日制攻讀哲學碩士學位入學考試綜合專業理論科目考試內容
包括 A-哲學史基礎理論、B-中國哲學、C-外國哲學、D-倫理學、E1-
科學技術哲學、E2-科學技術哲學和 F-宗教學七部分,要求考生系統
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
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A-哲學史基礎理論 50 分
B-中國哲學 100 分
C-外國哲學 100 分
D-倫理學 100 分
E1-科學技術哲學 100 分
E2-科學技術哲學 100 分
F-宗教學 150 分
備注:報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考生,本科目選作 A、C 部分,滿分
150 分;報考中國哲學專業考生,本科目選作 A、B 部分,滿分 150
分;報考外國哲學專業考生,本科目選作 A、C 部分,滿分 150 分;
報考倫理學專業考生,本科目選作 A、D 部分,滿分 150 分;報考科
學技術哲學專業考生,本科目選作 A、E1 部分或者 A、E2 部分,滿分
150 分;報考宗教學專業考生,本科目選作 F 部分,滿分 150 分。
三、考查范圍
A- 哲學史基礎理論
一、 考察目標
本部分要求考生系統掌握從古希臘哲學到德國古典哲學的哲學史基
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思想。
二、 考查形式
1、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古希臘哲學 約 15 分
中世紀神學 約 10 分
近代經驗論與唯理論約 15 分
德國古典哲學約 10 分
2、試卷題型結構
解釋哲學概念或命題:6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30 分
辨析題:2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20 分
三、 考查內容
(一)古希臘哲學
考查重點包括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學。
(二)中世紀神學
考查重點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等人的神哲學思想。
(三)近代經驗論和唯理論
考查重點包括貝克萊、休謨、笛卡爾等人的哲學思想。
(四)德國古典哲學
考查重點包括康德和黑格爾等人的哲學思想。
B- 中國哲學
一、 考察目標
1、系統掌握中國哲學史的基本知識,把握中國哲學思想演變發展的
基本線索。
2、認真閱讀和準確理解有關中國哲學史的基本文獻,特別是其中的
代表性材料,培養嚴謹、踏實的學風,掌握學習中國哲學史的基本方
法。
3、通過哲學史的學習,深入地理解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念與思維模
式,進而把握中華民族之精神特質。
二、 考查形式
試卷題型結構
簡答題:4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60 分
論述題:2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40 分
三、 考查內容
(一)先秦時期的哲學思想
1、夏商周三代時期哲學思想的萌芽;
2、春秋時期的哲學思想,主要包括:和同論、奇正觀及孔子、墨子、
老子的哲學思想;
3、戰國時期的哲學思想,主要包括:思孟學派、莊子、名辯思潮與
后期墨家、荀子、韓非、陰陽五行說與《周易》哲學思想;
(二)秦漢—隋唐時期的哲學思想
1、漢代的哲學思想,包括黃老之學、董仲舒與王充哲學思想;
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哲學思想,包括何晏、王弼、嵇康、阮籍、裴
頠、郭象、張湛的哲學思想,以及佛學思想包括“六家七宗”、僧肇、
慧遠、竺道生和《大乘起信論》;
3、隋唐時期的哲學思想,包括天臺宗、唯識宗、華嚴宗以及禪宗的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以及韓愈、李翱與柳宗元、劉禹錫的哲學思
想;
(三)北宋—清初時期的哲學思想
1、宋代的理學思想,包括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朱熹,
以及陳亮與葉適的哲學思想;
2、宋明的心學思想,包括陸九淵、陳獻章、湛若水、王守仁、羅欽
順、王廷相的哲學思想;
3、明中后期至清初思想,包括李贄、黃宗羲、方以智、王夫之、顏
元與戴震的哲學思想。
C- 外國哲學
一、 考察目標
1、理解西方哲學的思想要旨、論證風格和方法,理解西方哲學和科
學、宗教三者之間的密切關聯。
2、能運用西方哲學的基本思想及其方法來改善自己的品行和生活。
二、 考查形式
1、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古希臘哲學 約 30 分
中世紀神學 約 15 分
近代經驗論與唯理論約 20 分
德國古典哲學約 35 分
2、試卷題型結構
簡答題:4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60 分
論述題:2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40 分
三、 考查內容
(一)古希臘哲學
考查重點包括前蘇格拉底哲學;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哲
學;晚期希臘哲學。
(二)中世紀神學
考查重點包括教父哲學和經院哲學;尤其要考察德爾圖良、奧古斯丁、
安瑟爾謨、托馬斯·阿奎那等人的神哲學思想。
(三)近代經驗論和唯理論
考查重點包括培根、洛克、貝克萊、休謨、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
尼茲等人的哲學思想。
(四)德國古典哲學
考查重點包括康德、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等人哲學思想。
D- 倫理學
一、 考察目標
本部分要求考生能正確理解和掌握倫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學會運
用倫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分析和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 考查形式
試卷題型結構
簡答題: 5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50 分
分析論述題:2 小題,每小題 25 分,共 50 分
三、 考查內容
(一)倫理學的對象和方法
1.倫理學的對象
2. 倫理學的性質和使命
3.倫理學研究的方法
(二)倫理思想傳統
1.中國倫理思想傳統的主要階段
2. 中國倫理思想傳統主要派別
3.中國倫理思想傳統的主要特征
4. 西方倫理思想傳統的主要階段
5. 西方倫理思想傳統的主要派別
6. 西方倫理思想傳統的主要特征
(三)道德的起源和發展
1.中外倫理思想史上幾種道德起源說
2.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起源論
3. 道德發展的規律性
(四)道德的本質、結構與功能
1.道德的本質
2.道德的結構
3. 道德的功能與作用
(五)社會主義道德原則
1.道德原則及其歷史形態
2. 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
3.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原則
(六)道德規范
1.道德規范的內涵及作用
2.道德規范的他律性與自律性
3. 社會主義道德規范
(七)道德的基本范疇
1.善惡
2.道德義務
3.良心
4.榮辱
5. 幸福
(八)道德心理和道德情感
1.道德心理及其特征
2.道德認識的功能、階段和目的
3.道德情感的特征、功能及其基本類型
4. 道德意志的含義、道德意志自由的實現
(九)道德價值和道德評價
1.道德價值、道德價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道德價值的多樣性與一
元導向
2. 道德行為與道德選擇
3.道德選擇的自由與必然
4. 道德沖突的類型及解決
5. 道德境遇與道德選擇
6. 道德評價的標準
7.道德評價的根據
8.道德評價的類型與手段
(十)道德教育和道德傳播
1.道德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原則
2.道德教育載體、特點和方式
3.道德傳播與當代道德教育
(十一)道德理想和道德修養
1.道德理想的內涵、特征與類型
2.道德修養的必要與可能
3.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與基本方法及其基本類型
4. 道德境界的含義、類型、實現與超越
(十二)道德建設
1.道德建設的主體、目的和任務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道德建設
3.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內涵、建設、特點
及其建設
E1-科學技術哲學
一、 考察目標
本部分要求考生具備從事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的基本數學知識,掌握解
決具有一定復雜性問題的數學技能。
二、 考查形式
1、試卷內容結構
高等教學 約 80 分
線性代數 約 20 分
2、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 4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20 分
填空題: 5 小題,每小題 4 分,共 20 分
解答題(包括證明題): 5 小題,每小題 12 分,共 60 分
三、 考查內容
A.高等數學
A1.函數、極限、連續
一、考查目標
1.理解函數的概念,掌握函數的表示法,并會建立應用問題的函數
關系.
2.了解函數的有界性、單調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復合函數及分段函數的概念,了解反函數及隱函數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數的性質及其圖形,了解初等函數的概念.
5.理解極限的概念,理解函數左極限與右極限的概念以及函數極限
存在與左極限、右極限之間的關系.
6.掌握極限的性質及四則運算法則.
7.掌握極限存在的兩個準則,并會利用它們求極限,掌握利用兩個
重要極限求極限的方法.
8.理解無窮小量、無窮大量的概念,掌握無窮小量的比較方法,會
用等價無窮小量求極限.
9.理解函數連續性的概念(含左連續與右連續),會判別函數間斷點
的類型.
10.了解連續函數的性質和初等函數的連續性,理解閉區間上連續函
數的性質(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會應用這
些性質.
二、考查內容
函數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數的有界性、單調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復
合函數、反函數、分段函數和隱函數基本初等函數的性質及其圖形初
等函數函數關系的建立
數列極限與函數極限的定義及其性質函數的左極限與右極限無
窮小量和無窮大量的概念及其關系無窮小量的性質及無窮小量的比
較極限的四則運算極限存在的兩個準則:單調有界準則和夾逼準則兩
個重要極限:
0
sin
lim 1
x
x
x?
? , 1
lim 1
x
x
e
x? ?
? ?
? ?? ?
? ?
函數連續的概念函數間斷點的類型初等函數的連續性閉區間上
連續函數的性質
A2.一元函數微分學
一、考查目標
1.理解導數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導數與微分的關系,理解導數的幾
何意義,會求平面曲線的切線方程和法線方程,了解導數的物理意義,
會用導數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數的可導性與連續性之間的關系.
2.掌握導數的四則運算法則和復合函數的求導法則,掌握基本初等
函數的導數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則運算法則和一階微分形式的不變性,
會求函數的微分.
3.了解高階導數的概念,會求簡單函數的高階導數.
4.會求分段函數的導數,會求隱函數和由參數方程所確定的函數以
及反函數的導數.
5.理解并會用羅爾(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
和泰勒(Taylor)定理,了解并會用柯西( Cauchy )中值定理.
6.掌握用洛必達法則求未定式極限的方法.
7.理解函數的極值概念,掌握用導數判斷函數的單調性和求函數極
值的方法,掌握函數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應用.
8.會用導數判斷函數圖形的凹凸性(注:在區間? ?,a b
內,設函數 ( )f x
具有二階導數.當 ( ) 0f x?? ?
時, ( )f x
的圖形是凹的;當 ( ) 0f x?? ?
時, ( )f x
的圖形是凸的),會求函數圖形的拐點以及水平、鉛直和斜漸近線,
會描繪函數的圖形.
9.了解曲率、曲率圓和曲率半徑的概念,會計算曲率和曲率半徑.
二、考查內容
導數和微分的概念 導數的幾何意義和物理意義 函數的可導
性與連續性之間的關系 平面曲線的切線和法線 導數和微分的四
則運算 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 復合函數、反函數、隱函數以及參數
方程所確定的函數的微分法 高階導數 一階微分形式的不變性
微分中值定理 洛必達(L'Hospital)法則 函數單調性的判別 函
數的極值 函數圖形的凹凸性、拐點及漸近線 函數圖形的描繪 函
數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弧微分 曲率的概念 曲率圓與曲率半徑
A3.一元函數積分學
一、考查目標
1.理解原函數的概念,理解不定積分和定積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積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積分和定積分的性質及定積
分中值定理,掌握換元積分法與分部積分法.
3.會求有理函數、三角函數有理式和簡單無理函數的積分.
4.理解積分上限的函數,會求它的導數,掌握牛頓一萊布尼茨公式.
5.了解反常積分的概念,會計算反常積分.
6.掌握用定積分表達和計算一些幾何量與物理量(平面圖形的面積、
平面曲線的弧長、旋轉體的體積及側面積、平行截面面積為已知的立
體體積、功、引力、壓力、質心、形心等)及函數的平均值.
二、考查內容
原函數和不定積分的概念 不定積分的基本性質 基本積分公
式 定積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質 定積分中值定理 積分上限的函數
及其導數 牛頓-萊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 不定積分和定積
分的換元積分法與分部積分法 有理函數、三角函數的有理式和簡單
無理函數的積分 反常(廣義)積分 定積分的應用
A4.多元函數微積分學
一、考查目標
1.了解多元函數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數的幾何意義.
2.了解二元函數的極限與連續的概念,了解有界閉區域上二元連續
函數的性質.
3.了解多元函數偏導數與全微分的概念,會求多元復合函數一階、
二階偏導數,會求全微分,了解隱函數存在定理,會求多元隱函數的
偏導數.
4.了解多元函數極值和條件極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數極值存在的
必要條件,了解二元函數極值存在的充分條件,會求二元函數的極值,
會用拉格朗日乘數法求條件極值,會求簡單多元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并會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問題.
5.了解二重積分的概念與基本性質,掌握二重積分的計算方法(直
角坐標、極坐標).
二、考查內容
多元函數的概念 二元函數的幾何意義 二元函數的極限與連
續的概念 有界閉區域上二元連續函數的性質 多元函數的偏導數
和全微分多元復合函數、隱函數的求導法 二階偏導數 多元函數的
極值和條件極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重積分的概念、基本性質和計

A5.常微分方程
一、考查目標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階、解、通解、初始條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變量可分離的微分方程及一階線性微分方程的解法,會解齊
次微分方程.
3.會 用降階法解 下列形式 的微分方程 :
( )
( ), ( , )
n
y f x y f x y?? ?? ?

( , )y f y y?? ?? .
4.理解二階線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質及解的結構定理.
5.掌握二階常系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并會解某些高于二階
的常系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
6.會解自由項為多項式、指數函數、正弦函數、余弦函數以及它們
的和與積的二階常系數非齊次線性微分方程.
7.會用微分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問題.
二、考查內容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變量可分離的微分方程 齊次微分方
程 一階線性微分方程 可降階的高階微分方程 線性微分方程解
的性質及解的結構定理 二階常系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 高于二階
的某些常系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 簡單的二階常系數非齊次線性微
分方程 微分方程的簡單應用
B.線性代數
B1.行列式
一、考查目標
1.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質.
2.會應用行列式的性質和行列式按行(列)展開定理計算行列式.
二、考查內容
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質 行列式按行(列)展開定理
B2.矩陣
一、考查目標
1.理解矩陣的概念,了解單位矩陣、數量矩陣、對角矩陣、三角矩
陣、對稱矩陣、反對稱矩陣和正交矩陣以及它們的性質.
2.掌握矩陣的線性運算、乘法、轉置以及它們的運算規律,了解方
陣的冪與方陣乘積的行列式的性質.
3.理解逆矩陣的概念,掌握逆矩陣的性質以及矩陣可逆的充分必要
條件.理解伴隨矩陣的概念,會用伴隨矩陣求逆矩陣.
4.了解矩陣初等變換的概念,了解初等矩陣的性質和矩陣等價的概
念,理解矩陣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變換求矩陣的秩和逆矩陣的方
法.
5.了解分塊矩陣及其運算.
二、考查內容
矩陣的概念 矩陣的線性運算 矩陣的乘法 方陣的冪 方陣
乘積的行列式 矩陣的轉置 逆矩陣的概念和性質 矩陣可逆的充
分必要條件 伴隨矩陣 矩陣的初等變換 初等矩陣 矩陣的秩
矩陣的等價分塊矩陣及其運算
B3.向量
一、考查目標
1.理解維向量、向量的線性組合與線性表示的概念.
2.理解向量組線性相關、線性無關的概念,掌握向量組線性相關、
線性無關的有關性質及判別法.
3.了解向量組的極大線性無關組和向量組的秩的概念,會求向量組
的極大線性無關組及秩.
4.了解向量組等價的概念,了解矩陣的秩與其行(列)向量組的秩
的關系.
5.了解內積的概念,掌握線性無關向量組正交規范化的施密特
(Schmidt)方法.
二、考查內容
向量的概念 向量的線性組合和線性表示 向量組的線性相關
與線性無關 向量組的極大線性無關組 等價向量組 向量組的秩
向量組的秩與矩陣的秩之間的關系 向量的內積 線性無關向量組
的的正交規范化方法
B4.線性方程組
一、考查目標
1.會用克拉默法則.
2.理解齊次線性方程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條件及非齊次線性方程
組有解的充分必要條件.
3.理解齊次線性方程組的基礎解系及通解的概念,掌握齊次線性方
程組基礎解系和通解的求法.
4.理解非齊次線性方程組的解的結構及通解的概念.
5.會用初等行變換求解線性方程組.
二、考查內容
線性方程組的克拉默(Cramer)法則 齊次線性方程組有非零解
的充分必要條件 非齊次線性方程組有解的充分必要條件 線性方
程組解的性質和解的結構 齊次線性方程組的基礎解系和通解 非
齊次線性方程組的通解
B5.矩陣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一、考查目標
1.理解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性質,會求矩陣特征值和
特征向量.
2.理解相似矩陣的概念、性質及矩陣可相似對角化的充分必要條件,
會將矩陣化為相似對角矩陣.
3.理解實對稱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質.
二、考查內容
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質相似矩陣的概念及性質矩
陣可相似對角化的充分必要條件及相似對角矩陣實對稱矩陣的特征
值、特征向量及其相似對角矩陣
E2-科學技術哲學
一、 考查內容
本部分要求考生具備從事科學哲學研究的基本邏輯知識,掌握解決具
有一定復雜性問題的邏輯技能。
二、 考查形式
1、試卷內容結構
普通邏輯 約 100 分
2、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4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20 分
選擇題: 10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30 分
解答題:5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50 分
三、 考查內容
普通邏輯
一、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普通邏輯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
2、能運用普通邏輯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來分析和解決
邏輯問題。特別是要掌握正確推理的通常形式,能夠識別和揭露常見
的詭辯和謬誤推理等邏輯錯誤。
二、考查內容
一、邏輯學概述
(一)普通邏輯的對象
“邏輯”是個多義詞,理解它的多個涵義。邏輯研究概念、命題、推
理,它是“思維的語法”,是一門工具性的科學,沒有階級性。
邏輯學的核心任務是確定正確的推理形式。
普通邏輯主要研究思維的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
(二)邏輯與語言
1、邏輯形式與語言形式
邏輯形式,邏輯常項,邏輯變項。邏輯形式與語言形式的區別與聯系。
推理的形式與推理的有效性。
2、自然語言與人工語言
自然語言的定義,自然語言的特點;人工語言的定義;人工語言的特
點。
3、對象語言與元語言
對象語言的定義;元語言的定義。對象語言與元語言的判定。
(三)普通邏輯與數理邏輯
數理邏輯主要研究人工的符號語言系統的命題和推理的相關邏輯性
質。普通邏輯則主要研究自然語言的相關邏輯性質。
二、概念
(一)概念及其特征
1、概念是反映對象特有屬性或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
2、概念與語詞、詞項。概念和語詞之間并不是一一對應的。假概念。
3、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二)概念的種類
1、單獨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據外延數量的不同進行分類;空概念的外延為零。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據對象是否為集合體進行分類。
3、正概念和負概念
根據是否有某種屬性進行分類。
(三)概念間的關系
掌握概念間的如下五種關系并能用歐拉圖表示這些關系:
1.全同關系
2.真包含于關系(包含關系或屬種關系、屬概念、種概念)
3.真包含關系
4.交叉關系
5.全異關系(矛盾關系;反對關系)
(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1、內涵和外延之間的反變關系
2、概念的限制
3、概念的概括
(五)定義
1、定義的邏輯形式:
Ds(被定義項)就是(定義聯項)Dp(定義項)。
2、下定義的方法
屬加種差定義(真實定義、實質定義、性質定義;發生定義;功用定
義;關系定義)。語詞定義(說明的語詞定義、規定的語詞定義)。
3、定義的規則
理解定義的五條規則及違反這些規則所犯的邏輯錯誤。
4、定義的作用
理解定義的三個作用。
(六)劃分
1、劃分的概念
劃分的母項、子項、劃分的根據、劃分與分解的區別。
2、劃分的方法
一次劃分;連續劃分;二分法。
3、分類
劃分與分類的關系;自然分類;輔助分類。
4、劃分的規則
理解劃分的三條規則及違反這些規則所犯的邏輯錯誤。
三、判斷與命題
(一)命題與判斷、語句
(二)直言判斷
1、直言判斷及其結構
2、直言判斷的種類
3、直言命題主、謂項的周延性
4、真假對當關系
(三)關系判斷
1、含義及結構
2、邏輯特性
(四)聯言判斷
1、聯言判斷的概念和種類
2、邏輯值的判定
(五)選言判斷
1、選言判斷的概念和種類
2、邏輯值的判定
3、關于選言肢的窮盡的問題
(六)假言判斷
1、假言判斷的概念和種類
2、邏輯值的判定
3、正確假言判斷的問題
(七)負判斷
1、負判斷的概念
2、邏輯值的判定
3、負判斷的等值判斷
(八)模態判斷
1、模態判斷的概念和種類
2、對當關系
四、推理
(一)推理的概述
1、什么是推理
2、推理的邏輯性
3、演繹與歸納
4、推理的種類
(二)直接推理
(三)三段論
(四)關系推理
(五)聯言推理
(六)選言推理
(七)假言推理
(八)二難推理
五、普通邏輯的基本規律
(一)普通邏輯基本規律概述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邏輯的基本規律;邏輯規律是正確思維的
規律。
(二)同一律
1、同一律的基本內容
2、同一律的邏輯要求和違反它的邏輯錯誤
3、同一律的作用
(三)矛盾律
1、矛盾律的基本內容
2、矛盾律的邏輯要求和違反它的邏輯錯誤
3、矛盾律的作用
(四)排中律
1、排中律的基本內容
2、排中律的邏輯要求和違反它的邏輯錯誤
3、排中律的作用
(五)邏輯規律之間的關系
思維的確定性;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之間的互推;矛盾律與排中
律之間的區別。
六、論證與反駁
(一)論證概述
1、定義
2、論證的組成要素
3、論證與推理的關系
4、論證的作用
(二)論證的規則
1、關于論題的規則
2、關于論據的規則
3、關于論證方式的規則
(三)證明
(四)反駁
1、反駁的定義和組成
2、反駁的方法和種類
3、詭辯
F-宗教學
一、 考察目標
本部分內容包括宗教學原理、宗教史和宗教學研究三門宗教學科基礎
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相關的學科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
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宗教實際問題。
二、 考查形式
1、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宗教學原理 約 60 分
宗教史 約 60 分
宗教學研究約 30 分
2、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5 小題,每小題 8 分,共 40 分
簡答題: 4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60 分
論述題: 2 小題,每小題 25 分,共 50 分
三、 考查內容
宗教學原理
一、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宗教學原理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現代宗
教觀念。
2、理解宗教的本質、要素、觀念、經驗、行為、體制、功能等宗教
信仰及其活動的核心內容。
3、能運用宗教的基本理論和現代理念來分析和解決宗教的現實問題。
二、考查內容
一、宗教學概述
(一)學習宗教學的意義
學習宗教學是全面了解歷史,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必要途徑;可
以培養和樹立社會成員科學的世界觀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對各種具
體的宗教現象、宗教史的研究具有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意義;有助于正
確地認識和處理與宗教有關的國際國內政治,穩定社會秩序。
(二)學習和研究宗教學的態度、理論和方法
科學的態度:學術需理性,信仰要寬容;全面準確地理解和運用馬克
思主義唯物史觀和基本原理;借鑒近現代比較宗教學的合理成果。
二、宗教的本質、要素和邏輯結構
(一)宗教本質論的三種類型
以信仰對象(神)為中心;以信仰主體的個人體驗為核心;以宗
教的社會功能為基礎;三種宗教本質論的比較分析。
(二)馬克思主義的宗教本質論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有關論述;《反杜林論》對宗教的規定
(三)對宗教定義的規定
宗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宗教的基本要素及其邏輯結構;
“宗教四要素說”關于宗教的定義規定;對上述宗教定義的理解和應
用。
三、宗教觀念
(一)靈魂觀念
靈魂觀念的涵義;靈魂觀念產生的原因;靈魂觀念的演變;圍繞
靈魂觀念的宗教行為;從靈魂不朽的信仰到宗教的來世生活論。
(二)神靈觀念
神靈觀念的性質和涵義;宗教的神是社會和人的投影;神靈的種
類;神靈世界的結構。
(三)神性觀念
神性的涵義;天命觀念;神跡觀念。
四、宗教經驗
(一)宗教經驗的涵義
宗教經驗是信仰者對神圣物的精神體驗;宗教經驗的存在問題。
(二)宗教經驗的表現形式和類型
在神圣物面前的敬畏感;對神圣物的依賴感;對神圣力量之神奇
和無限的驚異感;罪惡感和羞恥感、安寧感和獲救感;自覺與神遭遇
或與神合一的神秘感。
(三)獲得宗教經驗的途徑
理論的引導;道德的凈化;藥物的使用;宗教的修行。
(四)宗教經驗的實質
宗教經驗與世俗經驗的比較;宗教經驗沒有客觀的對象;宗教經
驗的“超驗對象”是主觀觀念的對象化。
五、宗教行為
(一)巫術
巫術的性質和特點;巫術的人性依據和社會基礎;巫術的種類;
巫術的社會功能和歷史作用。
(二)宗教禁忌
宗教禁忌的性質和特征;宗教禁忌的起源;宗教禁忌的種類;宗
教禁忌的功能。
(三)獻祭與祈禱
獻祭;祈禱;懺悔;獻祭與祈禱的性質和功能。
六、宗教體制
(一)宗教信徒的組織化與科層制度
宗教組織的性質;宗教組織的形成與演變;宗教組織的核心——
僧侶;宗教組織的類型;宗教組織的社會作用。
(二)宗教觀念的信條化與信仰體制
宗教信條、宗教教義的性質;宗教信條、宗教教義的產生與功能。
(三)宗教理想境界的追求與修行體制
宗教修行的性質與意義;宗教修行的目的;宗教的主要修行法門;
宗教修行的組織模式。
(四)宗教行為的規范化與宗教禮儀
宗教禮儀的性質;宗教禮儀的種類;宗教禮儀的功能。
七、宗教與社會經濟生活
(一)社會經濟生活是宗教的基礎
人類物質需要的滿足是宗教產生的前提;宗教實體的形成與發展
必須有經濟的保障。
(二)宗教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
宗教徒對發展社會經濟的作用;宗教觀念影響信徒的經濟行為;
宗教的祭儀活動消耗大量的社會財富;宗教組織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的
發展。
八、宗教與政治
(一)原始時代的宗教與政治的源起
政治和宗教都是人類創造的文化現象;原始社會中的政治與宗教。
(二)階級社會中的宗教與政治
宗教與階級的關系;宗教與群體性政治生活。
(三)宗教為統治秩序服務的幾種形式
宗教國家化為國教;政教合一;非國教形式的宗教與統治階級。
(四)被統治階級利用的幾種宗教形式
打著宗教旗幟的人民起義;宗教改革與教會改革;異端神學和異
教運動。
(五)宗教與政治關系的其他表現形式
國家對宗教事務的管理;政教分離;宗教與政黨;宗教與國際爭
端。
九、宗教與道德
(一)宗教與道德的起源
道德神啟說和道德天賦論;啟蒙思想家對道德源泉問題的探索;
馬克思主義論道德的起源。
(二)宗教與道德的保證
道德的真正保證是社會的人際關系;宗教“保證”道德的歷史作
用。
(三)宗教道德的性質和作用
宗教道德的性質及其與世俗道德的聯系和區別;宗教道德的社會
意義;宗教道德的歷史作用。
十、宗教與藝術
(一)宗教與藝術的起源
“神創藝術論”和“藝術源于巫術論”;藝術起源于社會生活;
原始宗教與原始藝術的因緣關系。
(二)宗教對藝術發展的影響
社會生活的發展是藝術發展的基本動因;宗教對藝術發展的影響;
宗教對藝術影響的二重性。
十一、宗教與科學
(一)宗教與科學的區別和聯系
宗教與科學的本質區別;宗教與科學在歷史上的聯系;宗教與科
學對立關系的調和。
(二)科學在歷史上與宗教的沖突
古代希臘自然哲學對萬物有靈論的沖擊;哥白尼天文學說對神學
世界觀的第一次反叛;近代實驗科學對無神論的意義;天體演化學說
與生物進化論對上帝創世說的否定。
十二、宗教與哲學
(一)宗教與哲學的區別和聯系
宗教與哲學的聯系;宗教與哲學的區別。
(二)宗教與哲學的產生與發展
中國歷史上宗教與哲學的相互影響;印度歷史上宗教與哲學的相
互影響;希臘與西方歷史上宗教與哲學的相互影響。
(三)關于三大神學問題的哲學思考
關于靈魂不滅的問題;關于神靈存在的問題;關于神跡——超自
然力的自由問題。
十三、現代社會的發展和宗教的演變
(一)現代社會的發展及其對宗教的影響
經濟走向全球化;政治多極化與文化多元化;高新科技大發展。
(二)傳統宗教的演變
走向“世俗化”——傳統宗教適應現代社會的新發展;對傳統的
堅持與回歸——宗教保守主義的復興。
(三)新興宗教的活躍
新興宗教的社會文化背景;新興宗教的特點;當代新興宗教的發
展趨勢;“異端”與邪教現象。
(四)宗教的對立與對話
宗教對立的原因;宗教對話的基礎;宗教對話運動。
十四、宗教的未來
(一)關于“宗教永恒論”
從神性永恒導出宗教永恒;宗教為人性天賦論;宗教為社會必須
論。
(二)關于“宗教消亡論”
文化主義的宗教消亡論;馬克思主義的宗教消亡論。
宗教史
一、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宗教史的基本知識,把握宗教思想演變、宗教制度發展
的基本線索,特別是主要宗教的思想、教義、重要的宗教制度、重大
的宗教事件。
2、認真閱讀和準確理解有關宗教史的基本文獻,特別是其中的代表
性材料,培養嚴謹、踏實的學風,掌握學習宗教歷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夠運用宗教史學的基本原理分析、評價歷史上的宗教現象,探
討有益于現實社會宗教發展的理論啟示。
二、考查內容
一、宗教的起源和發展
(一)宗教起源論
自然神話論;實物崇拜說;萬物有靈論;祖靈論或鬼魂論;圖騰
論;前萬物有靈論;原始啟示說。
(二)宗教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研究宗教起源的方法論問題;宗教是原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
產物;氏族制是宗教產生的社會基礎。
(三)各種宗教發展觀的比較
進化論的宗教發展觀;恩格斯論宗教的發展。
二、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宗教
(一)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信仰形態
靈魂觀念與冥世崇拜體制;圖騰觀念與圖騰崇拜體制;祖靈觀念
和祖先崇拜體制;自然神觀念和自然崇拜體制。
(二)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特征
自發性和樸素性;整體性和排他性;制度化的約束性;鮮明的功
利性。
(三)部落聯盟時期氏族宗教的演變
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特點;原始社會晚期宗教的演變。
三、世界史上文明古國的國家——民族宗教
(一)古代埃及宗教的國家化
國家保護神及其神性的演變是對王權政治的適應;神廟經濟、祭
司貴族的形成及其在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古代巴比倫宗教的國家化
巴比倫王國的興替與宗教的國家化;自然神演變為城市國家的保
護神;神和神靈世界的等級化;國家宗教直接神化人間統治者及其統
治秩序;祭司貴族與祭司政體的形成與發展。
(三)中國三代(夏商周)以來的國家宗教——宗法性傳統宗教
宗法性傳統宗教的性質、內容和源流;天帝崇拜和祭天之儀;祖
先崇拜和宗廟制度;社稷崇拜;宗法性傳統宗教的特點和作用。
(四)古代印度的國家——民族宗教——婆羅門教的形成和發展
早起吠陀時代的印度社會和婆羅門教;后期吠陀和梵書時代的婆
羅門教;奧義書的宗教思想;經書時代的婆羅門教。
(五)古代伊朗宗教的國家化和瑣羅亞斯德教
古代伊朗國家和國家宗教的形成;瑣羅亞斯德的宗教改革;瑣羅
亞斯德教的經典和教義;瑣羅亞斯德教的興衰。
(六)從古代希伯來宗教到猶太教
亞伯拉罕時代:古代希伯來氏族——部落宗教;摩西時代:猶太
教的創立;猶太教的發展與完成;猶太教的主要經典、信條和習俗;
猶太教的影響。
(七)中國的道教
道教的形成和演變;道教的經典、教義、宮觀、道術與主要齋醮
科儀;道教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
四、世界宗教
(一)世界宗教的特點
神性和信眾的普世性;產生的創建性;組織的獨立性。
(二)宗教世界化的原因
宗教世界化的宗教原因;宗教世界化的社會原因。
(三)佛教
佛教興起的社會歷史條件;佛陀的創教活動;佛教的基本教義;
佛教教團——僧伽;釋迦牟尼的神格化;佛教的演變、發展與傳播;
佛教的典籍、制度和儀軌;佛教走向世界的原因;佛教對中國傳統文
化的影響。
(四)基督教(天主教、新教、東正教)
基督教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耶穌其人其事;基督教的形成和發
展;基督教的經典、教義、圣禮和教制;基督教的世界化進程;基督
教對世界歷史文化的影響。
(五)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穆罕默德和伊斯蘭教的形成;伊
斯蘭教的興起與傳播;伊斯蘭教的經典、教義和禮儀制度;伊斯蘭教
的世界化進程;伊斯蘭教對社會各個領域的影響。
五、當代宗教
(一)新興宗教
新興宗教的觀念與界定;新興宗教與現代社會;新興宗教的組織
結構;新興宗教的未來和發展趨勢。
(二)當代中國宗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宗教的發展情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
宗教現狀;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及其演變過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
政府的現行宗教政策和法規;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列寧主義宗教觀;
馬列主義宗教觀的中國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宗教學研究
一、考查目標
1、了解宗教學學科的發展歷程及趨勢,理解和掌握宗教學學科的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對宗教研究的啟示。
2、運用宗教學學科的基本規律和主要理論,說明和解釋有關宗教現
象,解決有關宗教的實際問題。
二、考查內容
一、宗教學的形成
宗教學的形成背景;宗教學主要倡導者和研究者的學術主張;宗
教學學科概況和研究意義。
二、宗教人類學
宗教人類學的形成與發展;宗教人類學的基本框架;氏族——部
落宗教的基本形態;創生性宗教;靈魂觀念與神靈觀念;宗教儀式的
基本要素;宗教運動與社會變革。
三、宗教社會學
宗教社會學概況;宗教社會學開創時期的思想理論;宗教社會學
在當代社會的發展。
四、宗教哲學
當代的宗教哲學觀;“上帝存在證明”及其批判;宗教語言問題
及其爭論;宗教對話問題及其爭論。
五、宗教文化學
人類學的嘗試:馬林諾夫斯基論宗教與原始文化;社會學的觀點:
韋伯論宗教與現代文化;文化史學的思路:道森論宗教與文化史觀;
歷史哲學的探索:湯因比論宗教與文明形態;文化哲學的反思:卡西
爾論宗教與文化符號;宗教文化學的方法論立意和理論啟發。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詢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考研咨詢 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日本免费人成网ww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