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云南大學
《中國文化概論》 Ⅰ、考試內容及要求 中國文化概論是一門通識性課程,其內容是人文社科專業研究生從事學習和 研究的基礎,因此相關專業學科學生必須掌握。按照教育部相關規定和學校專業 設置的要求,本院結合長期以來的教學實踐,制定本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考生須掌握的重 點內容如下: 1 緒論 “文化”界說;廣義文化與狹義文化;中國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學習中國文化概 論的目的、意義和方法 2 上編 (1)中國文化的歷史地理環境 中國歷史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征;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 (2)中國文化植根的經濟基礎 農耕自然經濟是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主體;中國傳統自然經濟的發展階段和形態; 中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難以產生的原因;中國傳統自然經濟的基本特點及其對文 化發展的影響 (3) 中國文化依賴的社會政治結構 宗法制度的產生與確立;宗法制度影響下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的特征;專制制度與 中國社會政治結構 (4)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 上古:中國文化的發生;殷商西周:從神本走向人本;春秋戰國:中國文化的“軸 心時代”;秦漢:一統帝國與文化一統;魏晉南北朝:亂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隋唐:隆盛時代;兩宋:內省、精致趨向于市井文化勃興;遼夏金元:游牧文化 與農耕文化的沖突與融合;明清:沉暮與開新 (5) 多民族文化融合與中外文化交匯 中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國文化與外域文化的交匯 3 中編 (1) 中國語言文字 漢語的歷史與特點;漢字的歷史與特點;漢語文字的文化功能 (2)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 中國古代科學的偉大成就;四大發明——中國古代技術的偉大成就;中國古代科 技的特點和近代落后的原因 (3) 中國古代教育 中國古代文化是靠教育傳遞下來的;中國古代教學思想 (4)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中國古代文學的輝煌成就;中國古代文學的 文化特征 (5) 中國古代藝術 輝煌的遠古藝術;中國古代藝術各個門類的風采與成就;中國古代藝術的整體風 貌 (6) 中國古代史學 中國古代史學史中國文化的寶藏;中國古代史學的巨大成就;中國古代史學的優 良傳統 (7)中國傳統倫理道德 傳統倫理道德與中國文化;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倫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 歷史發展 (8) 中國古代宗教 中國古代宗教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道教與中國古代文化;佛教的中國化 與中國化佛教;三教交融與儒學的宗教性 (9) 中國古代哲學 中國哲學的思想資源和思想傳統;中國哲學的宇宙觀念和人生境界;中國傳統思 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4 下編 (1) 中國文化的類型和特點 中國文化的倫理類型;中國文化的特點 (2) 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意涵;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主體內容;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 功能 (3) 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系統 天人關系上的不同價值取向;群己關系的定位;義利與理欲:價值觀的深層展開; 人格理想與價值目標 (4) 中國傳統文化向近代的轉變 中國傳統文化的危機;中國文化走向近代的艱難歷程;中國文化從傳統走向近代 的動因;中國近代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 (5) 建設社會主義的中國新文化 中國文化發展的新階段;80 年代“文化熱”的反思;90 年代文化建設的寶貴經驗;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批判繼承,綜合創新” Ⅱ、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本試卷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一)名詞解釋,所占比例為 20%;(二)材料題或簡答題,所占比例為 30%;(三)論述題,所占比例為 50%。 Ⅲ、參考書目 張岱年:《中國文化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年版。 Ⅳ、題型與示例 以下題型供考生參考,若無重大變化,正式考試的題型將采取此形式。 題例 一、名詞解釋 例題: 文化 答:所謂文化,指人類群體在適應自然進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會活動中的 方式方法及其產物。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現出歷時動態性和共時多樣性; 就其是產物而言,它表現出物質性和精神性。它的核心是人的行為方式、價值體 系;符號是它借以傳承的載體。 二、 簡答題 宋明以來中國社會經濟為何長期遲滯不前? 答: 1 、戰亂、人口增長與生產發展的雙重失調; 2 、中國早熟的中央集權制形成了龐大的官僚體系,該體系即是中央集權政體的 運轉工具,又是剝削下層民眾和腐蝕國家政治的重要因素; 3、 經濟剝削,特別是對工商業經濟的剝削; 4 、保守的社會意識形態,導致社會安于現狀,缺乏遠見和開拓精神; 5 、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布局導致商業對政府的依賴性和商人性格的封建依附 性; 6 、是為了一視同仁而對富庶地區進行剝削也阻礙了先進地區的商品經濟發展 三、論述題 一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在中國文化史上居有什么樣的地位? 答: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以及各流派爭芳斗艷 的局面。所謂“諸子百家” ,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 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等。百家爭鳴是中國教育思想史和學術史上空前繁榮 和極為活躍的一次盛會。史學教育家孫培青先生稱“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 其思想成果,堪稱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重要源泉” 。百家爭鳴同時也反映了當時 社會激烈和復雜的政治斗爭,主要是新興的地主階級和沒落的奴隸主之間的階級 斗爭。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我國學術發展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以后中國文化的發 展基礎,決定其發展方向。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主義所推崇的傳統文化就是百家 爭鳴的思想精華。秦朝所采用的治國思想是法家的思想,從漢朝開始確立了儒家 思想的正統地位,以后各朝都以儒家為正統的思想。法家、儒家都是百家中的大 家。百家爭鳴為各朝代的統治者提供了各種治國思想,也開辟了多元文化的先河。 可以說,百家爭鳴的精華部分的組合是我國文化發展的源泉。 百家爭鳴的影響一直貫穿與整個歷史發展的進程,雖然自漢開始,儒家正統。此 后歷代都以儒為主流。但是,百家爭鳴的思想依然存在,只不過是融合進儒家的 思想當中去了。儒家思想隨著改朝換代的歷史進程,不斷完善自身的特點。為了 符合統治者的治國需要,儒家思想必須不斷的補充新的內容,而這些部分絕大多 是從百家爭鳴的精華中取得??梢哉f,儒家的思想是百家爭鳴的一個濃縮。 綜上所述,百家爭鳴自出現的時代起一直到現在,其所產生的影響都是不容忽視 的,2000 多年中國古代文化學術發展的道路、特點及其中的各種問題、思想都 可以從先秦百家爭鳴中追溯到其源頭??梢?,百家爭鳴在中國文化中是起著基礎 性作用的。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