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福建師范大學
管理學 考研大綱 一、考查目標 要求考生正確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規律、重要的思想觀點、管理 的基本過程、基本原則和一般方法,并能綜合運用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初步 具有解決一般管理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題型結構 (1)簡答題(共 80 分,5 小題,每小題 16 分) (2)論述題(共 70 分,2 小題,每小題 35 分) 三、考查范圍 第一章 管理活動與管理理論 1 、管理的定義與職能; 2 、管理的角色與技能; 3 、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 4、法約爾的組織管理理論;5、梅奧的霍桑試驗和人際關系學說;6、系統管 理理論與權變管理理論;7、管理理論新發展。 第二章 管理道德與企業社會責任 1 、倫理道德的管理學意義; 2 、幾種相關的道德觀; 3 、影響管理道德的 因素; 4 、改善企業道德行為的途徑; 5 、企業的價值觀與企業社會責任的 體現。 第三章 全球化與管理 1 、全球化內涵; 2 、全球化管理者的關鍵能力; 3 、全球化經營的組織模 式;4、全球化經營的領導風格;全球化經營的管理控制。 第四章 信息與信息化管理 1 、信息的定義與有用信息的特征; 2 、信息管理工作; 3 、信息系統與信 息系統的要素;4、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發展。 第五章 決策與決策方法 1 、決策的定義與決策理論; 2 、決策的原則與過程; 3 、決策的影響因素; 4 、決策的方法。 第六章 計劃與計劃工作 1 、計劃的概念及其內容; 2 、計劃與決策;3、計劃的性質; 4 、計劃的 類型; 4 、計劃編制過程。 第七章 戰略性計劃與計劃實施 1 、戰略環境分析;2、戰略性計劃選擇;3、目標管理理論; 4 、滾動計劃 法的優缺點;5 、網絡計劃技術。 第八章 組織設計 1 、組織設計的任務和原則;2、組織設計的影響因素;3、組織部門化的基本 原則;4、各種組織形式的依據、優點和局限性;5、管理幅度、管理層次與組 織形態的關系; 6 、影響管理幅度的因素; 7、錐形組織結構和扁平形組織結 構的基本特點;8、組織中集權與分權問題;9、組織層級設計中的授權。 第九章 人力資源管理 1 、人力資源計劃的任務、過程和原則; 2 、外部招聘的概念及其優缺點; 3 、 內部晉升的概念及其優缺點; 4 、員工招聘的程序與方法以及員工的培訓與解 聘方案;5、管理人員培訓的方法;6、績效評估的作用以及程序、方法。 第十章 組織變革與組織文化 1 、組織變革的動因; 2 、組織變革的類型和目標; 3 、組織變革的過程與 程序;4、組織變革的阻力及其管理;5、組織變革中的壓力及其管理;6、組 織沖突及其管理;7、組織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8、組織文化的結構、內容; 9、組織文化的形成;10、組織文化的功能與塑造途徑。 第十一章 領導概論 1 、領導的內涵及其作用; 2 、領導和管理的聯系與差異;3、領導權力的來 源;4、領導風格類型;5、領導特性論;6、管理方格論;7、菲德勒的領導權 變理論的分析標準與內容;8、路徑—目標理論;9、領導生命周期理論。 第十二章 激勵 1 、激勵的概念與對象; 2、激勵產生的內外因;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4、 雙因素理論;5、成就需要論; 6、X 理論和 Y 理論;7、亞當斯公平理論的基 本內容; 8、期望理論;9、激勵的強化理論;10、激勵實務的體現。 第十三章 溝通 1 、溝通概念與過程; 2 、各種類型溝通的內涵及其優缺點; 3 、組織溝通 的具體形式;4 、溝通的障礙因素及其克服問題;5、非正式溝通的特點及其如 何管理;6、沖突產生的原因、處理的方法;7、談判以及如何談判。 第十四章 控制與控制過程 1 、控制的基本原理; 2 、控制的分類;3、控制過程的基本內容;4、有效 控制的基本特征。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1、預算的編制與種類;2、生產控制的內容;3、財務控制的方法;4、標桿控 制;5、平衡積分卡控制。 第十六章 管理的創新職能 1、創新原則與創新職能;2、創新與維持的關系及其作用;3、創新的類別與 特征;4、創新職能的基本內容;5、創新的過程及創新管理的技能;6、組織 工作流程再造的基本觀念以及基本途徑; 第十七章 企業技術創新 1、技術創新的貢獻;2、技術創新的源泉;3、技術創新的戰略及其選擇;4、 產品開發的任務以及分析方法。 第十八章 企業組織創新 1、企業制度功能、分類;2、知識經濟下的企業制度創新;3、工業社會的企 業層級結構及其特征;4、知識經濟與企業層級結構的改造;5、企業文化的功 能與反功能;6、知識經濟與企業文化創新。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