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福建師范大學
~ 1 ~ 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中國史綜合考研大綱 一、考查目標 1.掌握基本史實,了解中國歷史發展的主要過程、基本線索和階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論,能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比較和評價重 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歷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解讀。能辨析史料的價值、偏頗 或局限,獲取有效信息; 4.論據確鑿,論證嚴謹,邏輯合理,文字準確。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 3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中國古代史 約 50% 中國近現代史 約 50% 史學理論和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專門史等方面的內容將有機地體現在以上各 部分之中。 四、試卷題型結構 ~ 2 ~ 名詞解釋 8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80 分 史料分析題 2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40 分 簡答題 2 小題 每小題 30 分,共 60 分 論述題 3 小題,每小題 40 分,共 120 分 五、考查內容 上古-1992 年 六、中國古代史考研大綱 1.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的人類 新石器時代的主要文化遺存 古史傳說 2.夏商西周 夏朝與夏文化的探究 商朝及其考古發現 西周的盛衰 西周的制度和社會結構 西周的經濟與文化 3.春秋戰國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春秋戰國的社會經濟與社會變動 春秋戰國的改革與變法 春秋戰國的思想與文化 4.秦漢 秦朝統一及其歷史影響 西漢建立與文景之治 漢武帝的統治與西漢的強盛 西漢后期的社會危機與王莽改制 東漢的政治 兩漢社會經濟的發展 秦漢社會結構與社會矛盾 ~ 3 ~ 秦漢社會經濟的發展 秦漢的民族關系 秦漢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魏晉南北朝 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東晉南朝的政治 江南社會經濟的發展 十六國北朝的政治形勢與民族關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的盛衰 魏晉南北朝的思想、文化與科舉 6.隋唐五代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唐朝的建立和“貞觀之治” 武則天和唐玄宗的統治 隋及唐前期的國家制度與社會經濟 安史之亂與中晚唐政局 中晚唐的財政改革與社會經濟 隋唐的民族關系與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五代十國的政治與經濟 7.宋、遼、西夏、金、元 宋朝建立于專制集權的加強 北宋中期的統治危機與王安石變法 遼、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 宋、遼、西夏、金的關系 元朝的統一及其影響 宋元的社會經濟 宋元的社會矛盾與農民起義 宋元的思想、文化與科技 宋元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 4 ~ 8.明清(前期) 明初專制集權統治的加強 明中期的政治、社會危機與張居正改革 晚明政治與明末農民戰爭 明清鼎革與清初的社會矛盾 清代疆域的奠定與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康乾盛世及其社會問題 明清國家制度 明清社會經濟的發展 明清對外關系與貿易 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 七、中國近現代史考研大綱 1.列強的對華侵略 列強歷次侵華戰爭 重要的不平等條約及其影響 邊疆危機與朝貢體系崩解 列強劃分勢力范圍 2.清統治的衰落 太平天國時期的農民戰爭 太平天國的政權和制度 湘淮軍與地方勢力的崛起 清廷政局 義和團運動 3.近代化的啟動 “師夷長技以制夷” 早期維新思潮 洋務運動 商辦企業 戊戌維新運動 4.清末 改革與社會變遷 ~ 5 ~ 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 科舉制度的廢除核晚期教育改革 八旗綠營的衰落與新軍的編練 會黨與民變 5.辛亥革命 西學傳播與革命思潮的興起 同盟會的建立 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證 革命黨人的反清起義 中華民國的建立 6.民初政局 民初政黨與議會 二次革命、護國運動 南北對峙與軍閥混戰 7.五四運動與國民革命 民初經濟發展 新文化運動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中國國民黨改組與第一次國共合作 國民革命與北伐戰爭 8.南京國民政府建立與蘇維埃革命 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內政、外交 中共土地革命與蘇維埃政權 南京政府時期的社會經濟與文化 9.抗日戰爭 日本侵華與抗日救亡運動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全面抗戰的爆發 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 國民政府的內政與外交 中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 淪陷區與偽政權 侵華日軍暴行 ~ 6 ~ 抗日戰爭的勝利 抗日時期的社會經濟與文化 10.國共內戰 重慶談判與政治協商會議 內戰時期的政治、經濟與社會 解放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1.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1949-1956 年) 政權的鞏固與經濟建設 對外政策與抗美援朝 社會主義改造 12.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 年) 發展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經濟建設的曲折 國內政治與對外關系 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年) 從“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內亂 批林批孔 從“反擊右傾翻案風”到粉碎“四人幫” 14.撥亂反正(1976—1978 年) “兩個凡是”與真理標準大討論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5.改革開放的進程(1978-1992 年) 農村與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特區建設與改革開放 鄧小平南方講話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 16.共和國時期的民族關系與區域發展 17.共和國時期的文化、教育與科技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