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中醫診斷學 緒論 1.掌握中醫“診斷”、“診法”、“診病”、“辨證”、“病案”、“證”、“病”、“癥” 等概念的含義。掌握中醫診法的原則。 2.熟悉癥、證、病三者的關系。 3.了解中醫診法學的形成、研究進展;辨證學的形成與發展、研究思路與 方法。了解四診運用中的基本環節與注意事項。了解辨證學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中醫辨證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第一章 望診 1.掌握得神、失神、假神、常色和病色的特征及其臨床意義。 2.熟悉常見異常形體、姿態的表現,色澤變化及五色所主病證。 3.了解望形體、望姿態、望頭面五官、望肢體皮膚、望二陰、望排出物、 望小兒指紋的基本內容。 4.掌握舌診的方法,正常舌象的表現,異常舌象的表現及其一般臨床意義。 能夠識別臨床常見舌象。 5.熟悉舌的結構,舌診原理。 6.了解舌診的研究進展。 第二章 聞診 1.掌握咳嗽、喘、哮、呃逆、噯氣、噴嚏、譫語等變化及其一般臨床意義。 2.熟悉呼吸、語言、嘔吐等聲音的高低、強弱、清濁等變化的一般臨床意 義,口氣、汗、痰、二便、帶下以及病室氣味等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第三章 問診 1.掌握問診的內容,常見現在癥的內容。 2.熟悉問診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常見現在癥的表現及其臨床意義。 3.了解問診的意義。 第四章 切診 1.掌握寸口脈診的方法,正常脈象的特征,常見脈象(浮、沉、遲、數、 實、洪、細、弦、緊、滑、澀、濡、緩、弱、微、促、結、代)的特征與臨床意 義,相兼脈的結合與主病規律。能夠基本上辨識臨床常見脈象(浮、沉、遲、數、 洪、細、弦、滑、弱、促、結、代等)。 2.熟悉脈診的原理及診脈意義,脈象的生理變異,長、短、芤、革、牢、 散、動、疾脈的特征和臨床意義,診婦人脈、診小兒脈的特殊性。 3.了解遍診法、三部診法的診脈部位,真臟脈的特征和臨床意義,脈診的 研究進展。 4.掌握按診的方法,按脘腹的內容及意義。 5.熟悉按診的意義,按胸脅、按肌膚、按手足、按腧穴的內容與意義。 6.了解按診的研究進展。 第五章 八綱辨證 1.掌握八綱辨證的概念。掌握八綱各綱證候的概念、一般證候的表現及臨 床類型。 2.掌握表證與里證;掌握臨床常見表證、里證的含義及臨床意義。 3.掌握寒證、熱證的臨床表現及寒證與熱證的鑒別要點。 4.掌握臨床常見虛證、實證的含義及臨床表現;掌握虛證與實證的鑒別要 點。 5.掌握陰陽辨證中亡陰證、亡陽證的概念及臨床表現,二者的鑒別。 6.熟悉八綱之間的相兼、錯雜、真假、轉化關系。熟悉八綱辨證的意義。 7.了解八綱辨證的發展情況。 8.初步學會對臨床病例進行八綱辨證。 第六章 病因辨證 1 掌握病因辨證及其分類的概念。掌握風、寒、暑、濕、燥、火六淫證候的 概念和基本臨床表現,疫癘的證候特點,以及食積證的概念和基本臨床表現。 2 熟悉七情內傷辨證的概念及不同情志過激所致證候的特點。 3 了解勞傷、蟲積、結石、外傷的證候分類和證候特點。 第七章 氣血津液辨證 1.掌握氣虛證、氣滯證、血虛證、血瘀證、津虧證、痰證、飲證及水證的 概念和基本表現。 2.掌握氣滯血瘀、氣虛血瘀證、氣血兩虛證、氣不攝血證、氣隨血脫證的 概念、辨證要點。 3.熟悉氣陷證、氣脫證、氣逆證、氣閉證、血熱證、血寒證、液脫證的概 念和基本表現。 第八章 臟腑辨證 1.掌握各臟腑的病變范圍和病機特點,掌握各臟腑常見證的概念、證候表 現和病機分析、辨證要點。 2.熟悉臟腑辨證的概念,基本方法,意義及運用范圍。 3.了解臟腑之間的發病關系。 4.初步學會運用臟腑辨證的知識對臨床典型病例進行辨證。 第九章 其它辨證方法 1.熟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的基本知識。 2.了解六經、衛氣營血、三焦病證的傳變關系。 第十章 診斷思路 1.掌握辨證的基本內容與具體要求。 2.熟悉病例資料的綜合處理,辨證思維的方法。 3.了解辨證的步驟,辨證與診法的關系。 4.能初步運用診法與辨證的基本知識,對臨床典型病例進行辨證診斷。 第十一章 病歷書寫 1.掌握中醫病歷書寫通則。 2.熟悉病歷書寫的意義、內容、格式。 3.了解病歷書寫的沿革,初步學會門診和住院病歷的書寫方法。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