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大 連 海 洋 大 學 20 17 年 碩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考 試 大 綱 考試科目 340 農業知識綜合二 考研大綱 一、考試性質 《農業知識綜合二》專業基礎課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農業碩士 專業學位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 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繼續攻讀農業專業碩士學位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非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 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擇優選拔,確保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二、考查目標 本課程考試包括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生理學、遺傳學三部分,在考查水 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生理學、遺傳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同時,注重考查考 生運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生理學、遺傳學原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運 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生理學、遺傳學語言表達的能力??忌鷳埽?br/>1.準確地掌握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生理學、遺傳學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知 識; 2.正確理解和掌握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重要概念、特征、內容。 3.運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生理學、遺傳學原理解釋和論證某些觀點。 4.結合生產上的問題,找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5.關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生理學、遺傳學的發展動態,了解新技術 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生理學、遺傳學上的應用。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考試內容結構 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 50 分 生理學 50 分 遺傳學 50 分 四、試卷題型 1. 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 名詞解釋 問答題 2. 生理學 單項選擇題 名詞解釋 簡答題 3. 遺傳學 名詞解釋 選擇題 簡答題 計算題 五、考察內容 第一部分 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 緒論 第一節 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研究的對象和目的 第二節 飼料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節 飼料工業的發展概況和發展前景 第四節 水生動物與畜禽營養學特征的異同 第一章 水產動物營養學原理 第一節 蛋白質營養 1、蛋白質的組成及生理功能 2、蛋白質代謝 3、水產動物對蛋白質的需要 4、水產動物對氨基酸的需求 5、 5、蛋白質營養價值的評定 第二節 糖類營養 1、糖的組成及生理功能 2、水產動物對飼料糖類的利用 3、水產動物對糖類的需要量 第三節 脂類營養 脂類的分類、結構和作用 1、脂類的組成及生理功能 2、水產動物對脂類的利用 3、水產動物對脂類的需要 4、水產動物對必需脂肪酸的需求 5、水產動物對類脂質的需要 第四節 能量營養 1、飼料能量來源 2、水產動物的能量代謝 第五節 維生素營養 1、維生素的組成及生理功能 2、水產動物對維生素的需要 第六節 礦物質營養 1、礦物質的組成及生理功能 2、水產動物對礦物質的吸收利用 3、水產動物對礦物質的需要量 第七節 營養物質間的相互作用 1、三大有機物之間的關系 2、有機物與維生素、礦物質之間的關系 3、礦物質、維生素及其相互關系 第二章 水產動物繁殖期的營養 第一節 親體的營養 1、繁殖過程中的能量分配 2、營養需要 3、飼料質量對繁殖的影響 第二節 幼苗的營養 1、消化道發育與消化功能 2、攝食行為及其在幼苗營養中的運用 3、營養需要 4、人工微顆粒飼料的特性 第三章 魚、蝦類的攝食與消化吸收 第一節 魚、蝦類的攝食 1、 內部因素 2、 外部因素 第二節 魚類的消化系統及消化酶 1、魚類的消化系統 2、魚類的消化酶 第三節 甲殼動物的消化系統和消化酶 1、甲殼動物的消化系統 2、甲殼動物的消化酶 第四節 魚、蝦類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1、 消化吸收途徑和機制 2、 影響消化速度的因素 第五節 消化率 1、 消化率的測定 2、 影響消化率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 營養與水產動物的健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脂肪酸與水產動物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1、脂肪酸對免疫系統和抗病力影響的作用機制 2、脂肪酸對水產動物免疫系統和抗病力影響 第三節 維生素、微量元素與水產動物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1、維生素 2、微量元素 第四節 水產動物的免疫刺激物質 1、多糖 2、微生態制劑 3、蛋白多糖類 4、中草藥 5、化學合成物質 6、其他 第五節 飼料源性有害物質與水產動物健康 1、植物毒素 2、動物性毒素 3、微生物與微藻毒素 4、有機化合物與重金屬毒素 第六節 投飼策略與水產動物健康 1、營養條件的控制 2、季節性投飼策略的制定 3、藥物性飼料的使用 第五章 水產動物營養研究方法 第一節 消化生理研究方法 1、消化系統形態結構和組織學研究 2、水產動物食性和消化特性研究 3、對消化產物吸收與運輸的研究 第二節 飼養試驗研究方法 1、可控環境的營養研究 2、實際生產環境的營養研究 第三節 能量學研究方法 1、總能 2、可消化能 3、可代謝能 4、攝食熱增耗 5、標準代謝 6、活動代謝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 營養免疫學研究方法 1、魚類免疫學指標檢測方法 2、甲殼動物的免疫學指標檢測 第五節 分子營養學研究方法 1、差異顯示 PCR(DD-PCR) 2、抑制性消減雜交(SSH) 3、DNA 芯片(DNA 微陣列) 4、熒光定量 PCR 5、RT-PCR(逆轉錄 PCR) 6、Northern 雜交技術 第六章 漁用配合飼料原料 第一節 飼料和飼料原料的概念及分類 1、 飼料原料的概念 2、 飼料原料的分類 第二節 蛋白質飼料 1、 植物性蛋白飼料 2、 動物性蛋白飼料 3、 單細胞蛋白 第三節 能量飼料 1、 谷實類 2、 糠麩類 3、 淀粉的塊根、塊莖類 4、 飼用油脂 第四節 粗飼料、青綠飼料 1、 粗飼料 2、 青綠飼料 第五節 飼料源開發的意義與技術 第七章 漁用配合飼料添加劑 第一節 概述 1、 飼料添加劑的概念和分類 2、 載體和稀釋劑 3、 預混合飼料 第二節 營養性飼料添加劑 1、 氨基酸 2、 維生素 3、 礦物質 第三節 非營養性飼料添加劑 促生長劑、防霉劑、抗菌劑、抗氧化劑、促消化劑、誘食劑、著色劑、黏合 劑、抗結塊劑、中草藥添加劑。 第八章 飼料配方的設計與加工 第一節 配合飼料的定義和分類 1、 定義 2、 種類和規格 第二節 配合飼料配方的設計 1、 設計原則 2、 設計方法 第三節 配合飼料的加工工藝與設備 1、 配合飼料加工的主要工序 2、 配合飼料加工的工藝流程 3、 配合飼料加工的主要加工機械設備 第四節 水產動物的營養需求和飼料配方 1、 主要養殖魚類的營養需求和飼料配方 2、 主要養殖甲殼類的營養需求和飼料配方 第九章 漁用配合飼料的質量管理與評價 第一節 漁用配合飼料的質量管理 1、 配合飼料質量所包含的內容 2、 影響配合飼料質量的因素 3、 配合飼料產品的質量管理 第二節 漁用配合飼料的貯藏與保管 1、 在貯存中影響飼料質量的主要因素 2、 飼料貯存和保管方法 第三節 漁用配合飼料質量評定方法 1、 實驗室評定法 2、 生產性評定法 第十章 投飼技術 第一節 投飼量 1、 影響投飼率的因素 2、 投飼量的確定 第二節 養魚投飼技術 1、 魚池中載魚量的估算 2、 投飼次數和時間 3、 投飼場所 4、 投飼方法 第三節 養蝦投飼技術 1、 養蝦池中蝦的數量估算 2、 投飼次數和時間 3、 投飼場所 4、 投飼管理 第四節 自動投飼機簡介 第二部分 生理學 1、細胞膜的基本結構及物質轉運功能; 細胞膜的跨膜信號傳遞功能。 2、血液的化學成分和理化特性。 3、水生動物的呼吸方式及鰓的呼吸機能;氣體交換及氣體運輸;呼吸機能的調 節,影響呼吸的理化因子。 4、 消化與吸收的基本形式,消化腺分泌的機制;胃與腸內消化及其調節;營養 物質的吸收機理。 5、水生動物滲透壓的調節。 6、水生動物內分泌激素的作用。 第三部分 遺傳學 第一章 緒言 1.掌握遺傳學、遺傳和變異的概念; 2. 了解遺傳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遺傳學發展簡史。 第二章 遺傳的細胞學基礎 第一節 細胞 1.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概念; 2.核內遺傳物質和核外遺傳物質有哪些。 第二節 染色體的形態結構和數目 1.同源染色體、異源染色體、姊妹染色體、聯會、常染色質、異染色質、隨體、 染色體的核型、核型分析、基因組、染色體組的概念。 第三節 細胞分裂 1.有絲分裂及細胞周期; 2.減數分裂及其生物學、遺傳學意義。 第四節 配子的形成與受精 1.雌雄配子的形成的染色體數目和組成變化; 2.植物的授粉與雙受精 第三章 遺傳物質的分子基礎 第一節 DNA 作為主要遺傳物質的證據 1. DNA 作為主要遺傳物質的直接證據 第二節 核酸的化學結構 1. DNA\RNA 的組成; 2. DNA 的分子結構; 3.RNA 的 分子結構; 第三節 染色體的分子結構 1.原核生物染色體的分子 2.真核生物染色體的分子結構 第四節 DNA 的復制 1. DNA 的復制的一般特點 2.原核生物 DNA 的合成 第五節 RNA 的轉錄及加工 1. 三種 RNA 分子 2.RNA 合成的一般特點 第六節 遺傳密碼與蛋白質的翻譯 1.遺傳密碼及其特點; 2.蛋白質的合成步驟。 第四章 孟德爾遺傳 第一節 分離規律 1.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 2.分離規律的解釋與驗證; 3.分離比例實現的條件; 第二節 獨立分配規律 1.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質; 2.獨立分配現象的解釋和驗證; 3.多對基因的遺傳; 4.獨立分配規律的應用; 5.上位效應、抑制效應、互補作用、疊加作用、不完全顯性、共顯性的概念, 表現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第五章 連鎖遺傳和性連鎖 第一節 連鎖與交換 1.連鎖遺傳的概念; 2.性狀連鎖的實質; 第二節 交換值及其測定 1.交換值的概念; 2.交換值的測定方法。 第三節 基因定位與連鎖遺傳圖 1.基因定位、兩點測驗、三點測驗概念; 2.連鎖遺傳圖的原理。 3. 連鎖遺傳的應用。 第四節 性別決定與性連鎖 1.性別遺傳及性別決定概念; 2.性連鎖及應用。 第六章 染色體變異 第一節 染色體結構變異 1.缺失的概念及其遺傳效應 2.重復的概念及其遺傳效應 3.倒位的概念及其遺傳效應 4.易位的概念及其遺傳效應 第二節 染色體數目變異 1.染色體組、單倍數、多倍體的概念; 2.同源多倍體與異源多倍體區別及其特點; 3.非整倍體變異的類型; 4.染色體數目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 第七章 基因工程與基因組學 1.基因工程概念和內容; 2.了解基因組學的研究動態。 第八章 基因突變 第一節 基因突變的時期和特征 1.基因突變的時期 2.基因突變的一般特征 第二節 基因突變與性狀表現 1.顯性突變和隱性突變的表現 2.大突變和微突變的表現 第三節 基因突變的鑒定 1.植物基因突變的鑒定 2.生化突變的鑒定 3.人類基因突變的鑒定 第四節 基因突變的誘發 物理因素誘變; 2.化學因素誘變。 第九章 細胞質遺傳 第一節 細胞質遺傳的概念和特點 1.細胞質遺傳、母性影響的概念及其區別; 2.細胞質遺傳的特點; 第二節 細胞質遺傳 1.葉綠體和線粒體遺傳; 2.質遺傳和核遺傳的關系; 第十章 數量遺傳 第一節 近交繁殖及其遺傳效應 1.近親繁殖與近交系數的概念; 了解近交的遺傳效應; 第二節 雜種優勢 1.掌握雜交、雜種優勢的概念和表現; 2.了解雜種優勢的遺傳理論和雜種優勢的利用。 第三節 數量性狀遺傳 1.質量性狀、數量性狀的概念和區別; 2.廣義遺傳力和狹義遺傳力的含義; 3. 數量性狀遺傳分析方法是怎樣的? 第十一章 群體遺傳與進化 第一節 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 1.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概念 2.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計算 第二節 哈迪-魏伯格定律(群體的遺傳平衡定律) 掌握哈迪-魏伯格定律的條件和實質。 第三節 改變基因平衡的因素 1.突變及其作用; 2.選擇及其作用; 3.遺傳漂變及其作用; 4.遷移及其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