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19 年初試科目(820)作物育種學考研大綱 一、考研大綱的性質 《作物育種學》是報考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研究生的考試科目之一。為幫助考生明確考 試復習范圍和有關要求,特制定本考研大綱,適用于報考北京農學院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考生 的入學考試復習。 二、考試要求 考生應全面系統了解選育農作物優良品種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和技術,熟悉和掌握作 物育種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術,初步了解現代分子育種技術方法和發展。 三、卷面結構 1.課程組成:作物育種學總論 2.內容組成: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等方面的內容占 75%;應用理論和方法解決實際 問題和綜合知識應用題等方面的內容占 25%。 3.考試題型:名詞解釋 30 分;簡答題 60 分;綜合性論述題 60 分。 四、考試方式和時間 1.考試方式:筆試 2.考試時間:3 小時 五、知識掌握的內容和要求 作物育種學緒論 掌握品種的概念,了解作物育種學的性質、任務、主要內容、優良品種的作用 第一章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種類型 了解作物繁殖方式的類別,各自的主要授粉方式;自交和異交的遺傳效應;無融合生殖的概 念和類型;各類作物的育種特點。 第二章種質資源 了解作物起源中心學說與種質資源收集的關系;種質資源的類別及特點;種質資源的收集與 保存方法;種質資源的研究與利用途徑。 第三章育種目標 掌握現代農業對作物品種的要求;制訂作物育種目標的原則;實現主要目標的育種策略。 第四章引種與選擇育種 掌握引種的基本原理,影響引種成功的因素,作物的不同類型引種后的生長變化規律,引種 的基本步驟;植物馴化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選擇育種的基本原理,性狀鑒定的方法,選擇育 種的程序。 第五章雜交育種 掌握雜交親本的選配原則;雜交技術和雜交方式;雜種后代的選擇方法和雜交育種程序。 第六章回交育種 掌握回交的遺傳效應、回交育種中親本的選擇和回交后代的選擇,回交次數和回交所需植株 數的確定依據。了解回交育種的其它用途。 第七章誘變育種 掌握誘變育種的特點和適宜改良的性狀。了解常用物理誘變劑及其處理方法;化學誘變劑及 其處理方法,誘變育種程序。 第八章遠緣雜交育種 掌握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雜種夭亡和不育、雜種后代分離無規律等困難的方法。了解遠緣 雜交育種的其他策略如品系間雜交、外源染色體導入、染色體片斷轉移技術、體細胞雜交技 術、外源 DNA 直接導入技術。 第九章倍性育種 掌握多倍體的起源及特點,人工產生多倍體的途徑,多倍體育種的基本步驟。了解單倍體產 生的途徑,單倍體的鑒定,單倍體育種的主要步驟。 第十章雜種優勢利用 了解雜種優勢表現的普遍性、復雜多樣性和遺傳基礎。掌握雜種優勢利用的基本條件;雜種 親本的選育、改良和選配原則;利用作物雜種優勢的方法。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及其雜種品種的選育 了解質核互作雄性不育和核雄性不育的遺傳;雄性不育的形態差異、細胞學特征、生理生化 特性;質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恢復系方法,光溫敏雄性不育系的選育和鑒定,兩系 雜種品種的選配和利用,三系選育和兩用系選育與鑒定。掌握雜種品種的選配和生產利用方 法和途徑。 第十二章抗病蟲育種 掌握作物抗病蟲性的類別與機制,抗病蟲性的遺傳與鑒定。了解抗病蟲品種的選育方法與利 用策略。 第十三章抗逆性育種 掌握作物抗旱、耐鹽、抗寒、耐鋁、耐濕性鑒定技術和指標。了解作物抗旱、耐鹽、抗寒、 耐鋁、耐濕性品種選育的方法。 第十四章群體改良與輪回選擇 掌握群體改良的意義和原理。了解基礎群體的建立,群體改良的輪回選擇法,作物抗旱、耐 鹽、抗寒、耐鋁、耐濕性鑒定技術和指標,作物抗旱、耐鹽、抗寒、耐鋁、耐濕性品種選育 的方法。 第十五章細胞工程與作物育種 了解植物的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及其與作物育種,植物原生質體培養和體細胞雜交及其與作 物育種。 第十六章轉基因技術與作物育種 了解作物的轉基因技術,轉基因作物的遺傳特點,轉基因作物品種的選育,轉基因作物的生 物安全性等方面的知識。 第十七章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 了解分子標記的類型和作用原理,重要農藝性狀基因連鎖標記的篩選技術,作物 MAS 育種的 方法。 第十八章作物育種的試驗技術 了解作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品種區域試驗技術,品種穩定性和適應性分析的方法。 第十九章種子生產與管理 掌握作物品種混雜退化的實質、原因和防止措施,常規品種的原種生產技術和良種生產技術。 了解雜交種親本原種生產技術,雜交種制種技術。 附:作物育種學主要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 1、農作物品種的概念及優良品種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2、育種目標的概念及其制訂的原則與方法 3、作物繁殖方式的類別,各自的主要授粉方式,自交不親和性和雄性不育性。自交和異交的 遺傳效應。 4、作物的品種類型及其特點及各類品種的育種特點 5、種質資源的概念,作物起源中心學說;種質資源的主要工作程序及方法。 6、引種和馴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7、作物引種規律選擇育種的概念,純系學說。 8、雜交育種的意義,親本選配原則,各種雜交方式的含義。 9、系譜法的概念,雜種后代各世代選擇的依據及效果。 10、系譜法、混合法、衍生系統法、單籽傳法各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效果的比較。 11、回交育種的概念、意義、遺傳效應、優缺點。 12、雜種優勢的概念、度量、遺傳基礎。 13、配合力的概念。 14、雜交種的類別。 15、雜種優勢利用的途徑及其原理。 16、雄性不育的類型、特性及其雜種品種的選育方法。 17、理化誘變的機理及相關概念。 19、遠緣雜交的概念、作用、障礙及其克服。 19、植物多倍體及其育種意義。 20、單倍體的起源、類型及其應用在育種上的優點。 21、植物抗病性、抗蟲性的概念、分類、機制。 22、抗逆性育種的意義和各分類的含義。 23、群體改良、輪回選擇的意義。 24、細胞工程技術及作物育種中發展和應用。 25、轉基因技術原理、發展和在育種中應用,轉基因作物及產品的生物安全性。 26、基因編輯發展及其育種應用。 27、分子標記的類型、原理、標記輔助選擇育種。 28、 GBS 和 GS 技術發展及育種應用。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