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北京林業大學 《森林經理學》考研大綱 編寫日期:2013 年 9 月 10 日 一、課程性質和目的 課程性質:森林經理學是林學等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必修專業課。 目的: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和全球森林資源的概況,掌握森林資源區劃、 調查等項工作的常用方法和技術,并能夠運用森林評價、森林成熟、森林經營和調整的的基 本理論和方法,分析森林資源的結構、功能和生長動態,確定采伐和收獲調整的方案,編寫 簡要的經營計劃和資源信息的統計和管理,使學生成為中高級森林經營和管理的專業人才提 供支撐。 二、考試內容和基本要求 第 1 章. 緒論 教學內容: (1) 森林經理學概念和內涵。 (2) 森林經理學主要內容,與相關課程的關系,發展趨勢和目的。 (3) 國內外森林可持續經營現狀、進程和未來趨勢。 基本要求: 理解森林經理學概念和定義,了解在現階段其定義中的主要內涵;及在森林資源的企 業和事業單位中,森林經理學的作用。 掌握森林經理學內容的主要方面,在現實生產和資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了解與測樹 學、生態學、森林培育學和營林學的關系,在林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位置;國內外森林經理 的發展狀況,不同尺度空間森林經營的目標。 了解國內外森林可持續經營產生的原因,主要的過程;掌握森林可持續經營評價的主要 進程和指標體系,及主要的理論與技術體系類型、特點和應用條件。 第 2 章. 森林資源 教學內容: (1) 國內外森林資源的概念、標準、作用和效益。 (2) 全球和世界主要國家森林資源的概況、分布、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3) 中國森林資源的基本狀況和類型劃分。 (4) 中國森林資源主要的結構和特點。 基本要求: 掌握森林資源的概念的分類,了解不同國家的標準,社會對森林的需求變化,森林效益 的分類等。 宏觀地了解全球的森林資源數量、質量和分布,主要國家森林資源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與我國森林資源比較的差異等。 掌握中國森林資源的現狀,主要包括森林類型劃分、分布條件、森林的分布地域、林業 用地的種類。 掌握森林資源的各種結構,主要包括年齡結構(含年齡、齡級和齡組的劃分標準)、樹 種或樹種組結構、權屬結構、蓄積結構、直徑結構等;各種結構的特點,存在的問題和調整 改善的方法等。 第 3 章. 森林區劃 教學內容: (1) 森林區劃、林業區劃、經濟區化、自然區劃、行政區劃的概念和關系,我國林業區 劃的作用,區劃系統和現實狀況 (2) 森林區劃意義和作用,我國的森林區劃系統。 (3) 重點掌握森林區劃的條件、方法,特別是林班、小班的區劃,是現實中最常用的區 劃種類。 (4) 組織林種區、經營類型、小班經營法的劃分依據和條件。 基本要求: 了解森林區劃、林業區劃、經濟區化、自然區劃、行政區劃的概念和關系,以及我國林 業區劃的作用,區劃系統和現實狀況 明確森林區劃的作用,掌握森林區劃系統,能夠針對國有林、集體林和其他所有制森林 不同的區劃原理和方法。 從最大到最小的森林資源經營單位中,重點掌握森林區劃的條件、方法,特別是林班、 小班(或細班)的區劃的原理和方法。 熟練掌握林種區、經營類型、小班經營法的定義和內涵,重點掌握其劃分的依據和條件, 并了解各自的特點和應用方法。 第 4 章. 森林調查 教學內容: (1) 中國森林調查的種類、用途,建立調查體系。 (2) 一類調查的目的、任務、布設方法、精度要求。 (3) 二類調查的目的、任務、內容和林業生產條件調查。 (4) 多資源調查,包括景觀、經濟植物、水資源、放牧資源和野生動植物等的調查方法 和內容。 基本要求: 了解中國森林資源調查的種類、用途,建立調查體系的基本概念和內涵。 掌握一類調查的目的、任務、布設方法、精度要求。并了解掌握一類調查的方法、技術 標準、資源統計,它是我國森林資源宏觀控制的主要方式。 了解二類調查的目的、任務、內容和林業生產條件調查。重點掌握小班調查和專業調查 的內容、方法,難點是選擇適當的小班調查方法。 要了解森林多資源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景觀、經濟植物、水資源、放牧資源、野生動植物 等的調查方法、內容和統計分析。 了解一般的二、三類調查的成果。 第 5 章. 森林評價 教學內容: (1) 森林評價的概念、評價的內容、林業利率和算法。 (2) 林地評價的理論、種類和方法。 (3) 林木評價的理論、種類和方法。 (4) 森林環境評價的依據,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游憩的的評價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森林評價的概念、內容、林業利率和常用算法。 要求掌握常用的林地評價的條件、理論、種類和方法,做到給出條件能夠正確選擇相關 的方法并計算出結果。 要求熟練掌握常用的林木評價的理論、種類和方法,并能做到根據現實森林資源的條件, 選擇正確相關的方法對資源價值計算,并進行評價。 了解森林環境評價的依據,重點是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游憩的的評價理論和方法。 研討內容及基本要求(2 學時): 根據該學科的最新動態、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森林經理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開設講 座。講座的時間應根據講座主講人的時間靈活安排在授課時間內進行。 第 6 章. 森林經營的理論模型 教學內容: (1) 林業的特點和屬性。 (2) 森林經營的宏觀模式。 (3) 森林經營的微觀模式。 (4) 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森林經營過程。 基本要求: 一般性了解林業的特點和屬性。 理解森林經營的宏觀模式,主要有回歸自然的林業、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的理論與實踐, 重點是如何與我國的實踐相聯系。 熟練掌握森林經營的微觀模式,主要是人工同齡林和天然異齡林的經營理論和方法,包 括平分法、法正林模型和評價、檢查法、完全調整林等。做到根據現實森林資源條件正確選 擇和建立經營模型。 理解并熟練掌握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森林經營過程。 研討內容及基本要求(2 學時): 根據該學科的最新動態、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森林經理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開設講 座。講座的時間應根據講座主講人的時間靈活安排在授課時間內進行。 第 7 章. 森林成熟與經營周期 教學內容: (1) 森林成熟定義、基本內涵和作用。 (2) 數量成熟、工藝成熟、竹林成熟、防護成熟和經濟林成熟、。 (3) 經濟成熟方法,主要的理論、計算方法和評價。 (4)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經營周期定義和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森林成熟基本內涵和作用 。 熟練掌握數量成熟、工藝成熟的確定方法,了解竹林成熟、防護成熟和經濟林成熟的確 定方法。 熟練掌握常用的經濟成熟方法,重點是凈現值、內部收益率、增值指數、土地收益最高 成熟齡、指率式等方法的計算原理和案例,難點是計算原理和適當公式的選擇。 了解人工林和天然林經營方式的差異,掌握輪伐期和擇伐周期(回歸年)的定義和常 用的方法,并會依據現有條件進行相關計算。 實習內容及基本要求(2 學時): 根據該學科的最新動態、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森林經理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開設講 座。講座的時間應根據講座主講人的時間靈活安排在授課時間內進行。 第 8 章. 森林收獲調整 教學內容: (1) 同齡林、異齡林的調整和合理年伐量的概念、目的。 (2) 常用的采伐收獲調整方法。 (3) 森林調整的時空尺度、特征、演替、干擾的狀況和內涵。 (4) 景觀規劃的層次、構成要素是難點,土地利用的區域綜合規劃,不同尺度空間的整 理。 基本要求: 了解同齡林、異齡林的調整和合理年伐量的概念、目的。 在理解采伐量的調整方法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區劃輪伐法、材積配分法、平分法、齡級 法、法正蓄積法、生長量法、成熟度法、林況法和林齡公式等方法及其應用條件。 了解森林調整的時空尺度、特征、演替、干擾的一般狀況和內涵。 掌握景觀規劃的層次、構成要素是難點,了解土地利用的區域綜合規劃,不同尺度空間 的整理。 林業企業事業單位(林業局、林場、公司等)的森林調整,主要是產業與產品結構的調 整和林分結構的調整,重點是林分結構的調整。 研討實習內容(2 學時): 給出實際的森林資源(林分尺度)的資料,應用課程講述中的理論與方法對實際材料中 森林資源不合理的結構狀況進行收獲調整練習。 基本要求: 要求通過實際的習題作業,能夠基本掌握相關的理論與技術方法。 第 9 章. 森林經營方案 教學內容: (1) 森林經營計劃的種類、用途、內容、程序和方法。 (2) 長期森林經營方案的內容、程序和方法。 (3) 南方集體林森林經營方案的內容、程序和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森林經營計劃的種類、用途、內容、程序和方法,知道森林經營計劃與規劃的差異。 了解長期和短期森林經營計劃的內容、程序和方法。 了解森林經營方案的用途,規劃設計的程序、依據、深度和廣度;掌握森林經營方案與 總體設計、作業設計的關系及差異,熟練掌握森林經營方案的要點、內容和方法,并為為課 程設計打基礎。 能夠掌握集體林區編制經營方案的特點,了解與國有林區的差異。 第 10 章. 森林經營決策 教學內容: (1) 經營管理決策的一般范疇、分析過程和分類。 (2) 森林結構調整模型常用方法。 (3) 森林生產計劃模型各種形式。 (4) 森林資源多目標規劃決策模型和案例。 基本要求: 了解森林經營管理決策的一般范疇、分析過程和分類。 掌握森林結構調整模型常用方法,重點是數學模型和解法,如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 目標規劃和多目標規劃等。 了解企業生產計劃模型一般形式,理解森林資源多目標規劃決策模型和案例。 三、試卷結構 試卷總分:150 分 考試采用筆試形式,考試題型為:名詞概念、簡答、計算題、綜合論述題。 考核范圍應該是上述所列課程內容之內進行。 四、考試方式及時間 考試方式為筆試,時間為 2 小時。 五、主要參考書目 1、《森林經理學(第 4 版)》亢新剛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2011 年。 2、《FOREST MANAGEMENT》,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材,2001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