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北京林業大學 《環境化學》考研大綱 一、考研大綱的性質 環境化學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環境科學專業和環境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報考環 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的考試科目之一。為幫助考生明確考試復習范圍和有關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試 考研大綱。 本考研大綱主要依據北京林業大學本科環境化學教學考研大綱編制而成,適用于報考北京林業大 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試內容 第一章 環境介質與環境化學 (1) 環境專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環境問題,地球環境 (2) 環境化學產生的歷史、任務、內容、特點以及發展動向 (3) 環境污染物的類別、環境效應及其影響因素,環境污染物在環境各圈的遷移轉化過程簡 介 第二章 水環境化學 (1) 水環境介質及其性質: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態,水中營養元 素及水體富營養化,水體顆粒物 (2) 水環境中污染物的遷移過程:水的推移、分散、揮發,重力沉降,水體顆粒物的凝聚、 吸附與分配 (3) 水環境中污染物的轉化過程:水中污染物的酸堿離解(包括:酸堿平衡,等電點,電中性 原理、質子平衡原理等),溶解和沉淀,氧化還原,配合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 作用,揮發作用 (4) 水環境中污染物的遷移轉化模擬:氧平衡模型,湖泊富營養化預測模型,有毒有機污染 物的歸趨模型,多介質環境模型。 (5) 針對典型污染物,可以進行環境化學特征與行為的實驗研究及簡單模型的設計。 基本要求: 該部分主要內容涉及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水中重要污染物存在形態及分布,污染物在水環境 中的遷移轉化的基本原理及水質模型。 要求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質,掌握無機污染物在水環境中進行沉淀-溶解、氧化還原、配合 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降等遷移轉化過程的基本原理,并運用所學原理計算水體中金屬存 在形態,確定各類化合物溶解度,以及天然水中各類污染物的 pE 計算及 pE-pH 圖的制作。 了解顆粒物在水環境中聚集和吸附-解吸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機污染物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 過程和分配系數、揮發速率、水解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計算方法,了解各類水質模 型的基本原理和應用范圍。識別和表達復雜的水環境污染過程,明確復雜水環境污染過程以及污 染控制工程化學技術的單元過程中關鍵因素和參數及其獲取的實驗科學原理,能夠理解專業工程 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第三章 大氣環境化學 (1) 大氣環境介質及其性質:大氣的主要成分、大氣層的結構、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氣 顆粒物的來源與消除,大氣顆粒物的粒徑分布,大氣顆粒物的化學組成,大氣顆粒物的來源識別, 大氣顆粒物中的 PM2.5 (2) 大氣環境中污染物的遷移過程:大氣污染物遷移的方式,影響大氣污染物遷移的因素, 干沉降與濕沉降,酸沉降 (3) 大氣環境中污染物的反應過程:自由基化學基礎,光化學反應基礎,大氣中重要的自由 基來源,氮氧化物的轉化,碳氫化合物的轉化,光化學煙霧,硫氧化物的轉化及硫酸煙霧型污染, 酸性降水,臭氧層的形成與耗損 (4) 針對典型污染物,可以進行環境化學特征與行為的實驗研究設計。 基本要求: 該部分主要內容涉及大介紹大氣結構,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遷移,光化學反應基礎,重 要的大氣污染化學問題及其形成機制。要求了解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遷移過程。掌握污染物 遵循這些規律而發生的遷移過程,特別是重要污染物參與光化學煙霧和硫酸型煙霧的形成過程和 機理。還應了解描述大氣污染的數學模式、酸雨和臭氧層破壞等全球性環境問題。識別和表達復 雜的大氣環境污染過程,明確復雜大氣環境污染過程以及污染控制工程化學技術的單元過程中關 鍵因素和參數及其獲取的實驗科學原理,能夠理解專業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第四章 土壤環境化學 (1) 土壤組成、土壤的粒級分組與質地分組、土壤吸附性、土壤酸堿性、土壤的氧化還原性 (2) 影響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遷移的因素、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轉化規 律、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積累和遷移轉化 (3) 土壤中農藥的遷移、非離子型農藥與土壤有機質的作用、典型農藥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基本要求: 該部分主要內容涉及土壤的組成及性質;污染物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和它的作用機制 及主要農藥和重金屬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和歸趨。要求了解土壤的組成與性質,土壤的粒級與 質地分組特性;了解污染物在土壤-植物體系中遷移的特點、影響因素和作用機制。掌握土壤的 吸附、酸堿和氧化還原特性,重金屬離子和農藥在土壤中的遷移原理與主要影響因素,以及主要 農藥和重金屬離子在土壤中的轉化規律與效應。 第五章 生物體內污染物質的運動過程及毒性 (1) 生物膜的結構、物質通過生物膜的方式 (2) 生物富集、生物放大、生物積累 (3) 生物轉化中的酶、若干重要輔酶的功能、生物氧化中的氫傳遞過程、耗氧有機污染物質 的微生物降解、有毒有機污染物質生物轉化類型、有毒有機污染物質的微生物降解、氮及硫的微 生物轉化重金屬元素的微生物轉化、污染物質的生物轉化速率 (4) 毒物、毒物的毒性、毒物的聯合作用、毒作用的程、毒作用的生物化學機制 基本要求: 該部分主要內容涉及污染物質與生物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涉及機體對污染物質的吸收、分 布、轉化、排泄等過程和污染物質對機體毒性兩方面的內容,要求掌握污染物質的生物富集、放 大和積累;耗氧和有毒有機污染物質的微生物降解;若干元素的微生物轉化;微生物對污染物的 轉化速率;毒物的毒性、聯合作用和致突變、致癌及抑制酶活性等作用。要求了解有關重要輔酶 的功能;有毒有機污染物質生物轉化的類型。 三、考試要求 該課程從不同層次和角度系統地闡明有關污染物危害人類或其它生物的環境問題。要求掌握 環境中污染物遷移、轉化、積累等歸趨過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熟悉污染物對環境和生態系 統以及人體健康產生的效應機制和風險,并了解污染防治的化學方法和途徑。同時具有應用環境 化學的基本理論去解決一些較復雜的環境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思維和科研潛力。此外 要求學生對環境化學的研究內容較為全面的深入理解,并且對環境化學的熱點領域研究的最新發 展趨勢有一定了解。 四、試卷結構 試卷的基本結構為: (一)名詞解釋:(占總分的 15%) (二)填 空:(占總分的 15%) (三)簡 答:(占總分的 20%) (四)計算分析或公式推導:(占總分的 30%) (五)綜合分析:(占總分的 20%) 五、考試方式及時間 考試方式為筆試,時間為 3 小時。 六、主要參考書目 1.戴樹桂主編.《環境化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12 月第 2 版(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2.陳景文、全燮主編.《環境化學》. 北京: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年 8 月第 1 版(普 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