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理論類課程大綱 課程名稱:自動化 一、課程概況 所屬專業: 自動化 開課單位: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課程類型: 專業方向課 課程代碼: 0845320 開課學期: 6 學分: 3.5 學時: 60 核心課程: 是 擬使用教材: 阮毅,陳伯時.《運動控制系統》第 4 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0.1 國內(外)現有教材: 吳貴文.《運動控制系統》.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7 楊耕,羅應立.《電機與運動控制系統》第 2 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4-3 學習參考資料 電力電子技術 http://www.dldzjs.com/xx/ 電氣傳動期刊 http://www.dqcdzz.cn/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http://www.pcsee.org/CN/volumn/home.shtml 二、課程描述(300 字以內) 本課程是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專業方向課程,課程是以交直流電動機為控制對 象,利用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和自動控制原理等知識來實現對拖動系 統的控制,具有知識面寬,綜合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通過本課程學習,應該使 學生獲得比較寬廣的、鞏固的有關電機拖動和自動控制的基本理論知識、相應的 分析計算能力以及一定的實驗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系統概念以及培養學生應 用基本理論與方法進行工程設計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掌握電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現象的分析技巧,學會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 分析實際問題。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要培養和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概括、消化吸 收的能力,以及圍繞課堂教學內容,閱讀參考書籍和資料,自我擴充知識領域的 能力。 主要是通過作業和實驗,清晰、整潔地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步驟的能 力。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深入鉆研問題的習慣,和對問題提出多種解決方案、選 擇不同設計方法。 掌握《運動控制系統》中的“工程設計”方法,使得學生的思維更切合工程 實際,有利于學生工程觀念的培養。 四、教學要求 授課教師將按照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有關要求做好課程教學各項工作,嚴格按 照課表規定的時間、地點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將根據本大綱要求,認真備課 完成教案與講稿編寫等各項課前準備工作;授課過程力求內容充實、概念準確、 思路清晰、詳略得當、邏輯性強、重難點突出,力戒平鋪直敘、照本宣科,同時 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和課堂教學效果信息的反饋,實現教與學的雙向互 動;同時將結合課程目標要求,做好考核內容設計,并嚴格按照本大綱要求做好 出勤率統計、作業評價等各項工作。 學習是大學生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學生應根據課程大綱要求制定本門課程學 習計劃,加強學業管理,嚴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主動適應課程學習 要求。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不遲到、不早退,無正當理由不請假,上課認真聽講, 不做任何與課堂教學無關事宜,不使用手機,積極與授課教師進行教學互動,同 時利用課余時間做好預習、復習、課外書籍閱讀等工作,主動與同學開展合作學 習,認真完成任課教師布置的課程作業。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為實現課程教學目標,本門課程考核方式及要求為:出勤率及課堂表現占 10%,點到不少于 3 次,其中缺席 1 次,按無成績計算;課程作業 6 次,按批改 成績 10%折算后計入總成績;期中考試 1 次,按卷面成績 10%計入總成績;實 踐操作部分占 20%計入總成績;期末考試占 50%計入總成績。 六、課程內容 第一章:緒論 (授課時間:第六學期第一周) 教學目標:掌握運動控制系統的組成;了解運動控制系統的歷史與發展;掌握控 制系統的轉矩控制規律;掌握生產機械的負載轉矩特性。 教學重點:控制系統的轉矩控制規律;生產機械的負載轉矩特性。 教學難點:控制系統的轉矩控制規律。 學 時:課堂教學 2 學時,課外自主學習時間不少于 1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 主要內容:(1)運控控制系統及其組成 (2)運控控制系統的歷史與控制規律 (3)轉矩控制規律 (4)生產機械的負載轉矩特性 學習方法:小組討論、課堂練習 課后作業:無 第二章:轉速反饋控制的直流調速系統 (授課時間:第六學期第一周) 教學目標:掌握兩種可控直流電源;掌握穩態調速性能指標(調速范圍與靜差率) 之間關系;掌握直流電動機穩態數據模型及動態數據模型;掌握比例 積分控制直流調速系統;掌握轉速檢測的數字化方法;掌握數字 PID 控制算法;掌握直流調速系統的過流保護。 教學重點:兩種可控直流電源傳遞函數推導;調速范圍與靜差率之間關系;直流 電動機數學模型;M 法、T 法及 M/T 法三種數字測速方法;增量式 數字 PID 算法;過流保護措施。 教學難點:晶閘管可控直流電源失控時間的理解;直流電動機的動態數據模型推 導;M/T 數字測速方法的理解及算法實現;增量式 PID 控制算法。 學 時:課堂教學 8 學時,課外自主學習時間不少于 6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 主要內容:(1)直流調速系統用的可控直流電源 (2)穩態調速性能指標和調速系統的機械特性 (3)轉速反饋控制的直流調速系統 (4)直流調速系統的數字控制 (5)轉速反饋控制直流調速系統的限流保護 學習方法:小組討論、課堂練習 課后作業:完成教材第 57 頁練習題 5、6、9、12、13 并在下周課前提交 第三章:轉速、電流反饋控制的直流調速系統 (授課時間:第六學期第四周) 教學目標:掌握轉速、電流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的數學模型;掌握轉速、電流雙 閉環直流調速系統的起動分析及抗干擾分析;掌握典型Ⅰ型系統和典 型Ⅱ型系統的工程設計方法;掌握轉速調節器和電流調節器的工程設 計方法。 教學重點: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的動態數學模型;轉速調節器和電流調節器的輸 出限幅設置;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的起動分析;典型Ⅰ型系統和典型 Ⅱ型系統的工程設計方法;典型兩種可控直流電源傳遞函數推導;轉 速調節器和電流調節器的工程設計方法 教學難點: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起動三階段的分析,電流和轉速動態變化過程; 工程設計方法典型形式;工程近似處理;電流調節器的工程設計;轉 速調節器的工程設計。 學 時:課堂教學 8 學時,課外自主學習時間不少于 8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 主要內容:(1)轉速、電流反饋控制直流調速系統的組成及其靜特性 (2)轉速、電流雙閉環直流調速數學模型 (3)轉速、電流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的起動分析 (4)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的工程設計方法 學習方法:小組討論、課堂練習 課后作業:完成教材第 94 頁練習題 6、7、8、9、10、11 并在下周課前提交 第四章: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調速系統 (授課時間:第六學期第七周) 教學目標:掌握橋式可逆 PWM 變換器主電路;掌握直流 PWM 可逆調速系統的 控制及分析;掌握單片機 PWM 可逆直流調速系統的主要組成。 教學重點:直流 PWM 可逆調速系統的四象限運行分析。 教學難點:直流 PWM 可逆調速系統的四象限運行分析及波形繪制。 學 時:課堂教學 2 學時,課外自主學習時間不少于 2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 主要內容:(1)橋式可逆 PWM 變換器主電路 (2)直流 PWM 可逆調速系統分析 (3)直流 PWM 功率變換器能量回饋及單片機控制直流調速系統 學習方法:小組討論、課堂練習 課后作業:無 第五章:基于穩態模型的異步電動機調速系統 (授課時間:第六學期第八周) 教學目標:掌握異步電動機的穩態數學模型;掌握異步電動機的調壓調速;掌握 異步電動機的變頻調速;掌握恒壓頻比調速原理;掌握三種基頻以下 的電壓補償控制;掌握 SPWM 調制技術;掌握 SVPWM 調制技術; 掌握轉速開環變壓變頻調速系統;掌握轉速閉環轉差頻率控制的變壓 變頻調速系統。 教學重點:異步電動機的調壓調速;異步電動機的變頻調速;三種基頻以下的電 壓補償控制; SPWM 調制技術; SVPWM 調制技術;轉速開環變壓 變頻調速系統;轉速閉環轉差頻率控制的變壓變頻調速系統。 教學難點:異步電動機的變頻調速;三種基頻以下的電壓補償控制; SPWM 調 制技術; SVPWM 調制技術;轉速開環變壓變頻調速系統;轉速閉 環轉差頻率控制的變壓變頻調速系統。 學 時:課堂教學 14 學時,課外自主學習時間不少于 14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 主要內容:(1)異步電動機的穩態數學模型和調速方法 (2)異步電動機的調壓調速 (3)異步電動機的變壓變頻調速 (4)交直交 PWM 變頻器主電路 (5)正弦波脈寬調制(SPWM)技術 (6)電壓空間矢量 PWM(SVPWM)控制技術 (7)轉速開環變壓變頻調速系統 (8)轉速閉環轉差頻率控制的變壓變頻調速系統 學習方法:小組討論、課堂練習 課后作業:完成教材第 153 頁練習題 1、2、3、6、7、12、15 并在下周課前提交 第六章:基于動態模型的異步電動機調速系統 (授課時間:第六學期第十二周) 教學目標:掌握異步電動機的動態數學模型;掌握坐標變換的基本思想,三相- 兩相坐標系的變換,靜止-旋轉坐標系的變換;掌握異步電動機在正 交坐標系上的動態數學模型;掌握異步電動機在正交坐標系上的狀態 方程;掌握 M-T 坐標系矢量控制調速系統;掌握直接轉矩控制調速 系統; 教學重點:異步電動機動態數學模型表達式(電壓方程、磁鏈方程、轉矩方程); 三相-兩相坐標系的變換,靜止-旋轉坐標系的變換;正交坐標系狀態 方程;轉子磁鏈定向的 m-t 坐標系矢量控制;定子磁鏈定向的 d-q 坐 標系直接轉矩控制;轉子磁鏈計算模型;轉矩計算模型。 教學難點:坐標變換;正交坐標系上的動態數學模型;正交坐標系狀態方程;轉 子磁鏈定向的 m-t 坐標系矢量控制;定子磁鏈定向的 d-q 坐標系直接 轉矩控制。 學 時:課堂教學 10 學時,課外自主學習時間不少于 10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 主要內容:(1)異步電動機動態數學模型的性質 (2)異步電動機的三相數學模型 (3)坐標變換(3/2 變換、2s/2r 變換) (4)異步電動機在正交坐標系上的動態數學模型 (5)異步電動機在正交坐標系上的狀態方程 (6)異步電動機按轉子磁鏈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統 (7)異步電動機按定子磁鏈控制的直接轉矩控制系統 學習方法:小組討論、課堂練習 課后作業:完成教材第 202 頁練習題 1、2、4 并在下周課前提交 第八章:同步電動機變壓變頻調速系統 (授課時間:第六學期第十五周) 教學目標:掌握同步電動機的穩態模型與調速方法;掌握他控變頻同步電動機調 速系統;掌握自控變頻同步電動機調速系統。 教學重點:同步電動機的調速方法;他控變頻同步電動機調速系統;自控變頻同 步電動機調速系統。 教學難點:他控變頻同步電動機調速系統;自控變頻同步電動機調速系統。 學 時:課堂教學 4 學時,課外自主學習時間不少于 4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 主要內容:(1)同步電動機的穩態模型與調速方法 (2)他控變頻同步電動機的調速系統 (3)自控變頻同步電動機的調速系統 學習方法:小組討論、課堂練習 課后作業:完成教材第 249 頁練習題 1、5 并在下周課前提交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