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理論類課程大綱 課程名稱:軟件工程 一、課程概況 所屬專業: 自動化 開課單位: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課程類型: 專業方向課程 課程代碼: 0845490 開課學期: 7 學分: 2.5 學時: 32 核心課程: 否 擬使用教材: 張海藩 牟永敏.軟件工程導論(第 6 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08 國內(外)現有教材: 1. Pankaj Jalote 著 羅飛 邵凌霜等譯.軟件工程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2.01. 2. 朱少民.軟件工程導論.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01. 3. 鄭人杰, 殷人昆, 陶永雷. 實用軟件工程(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 社.2002.07. 4. [ 美 ]Stephen R.Schach. 面 向 對 象 與 傳 統 軟 件 工 程 . 機 械 工 業 出 版 社.2006.02. 二、課程描述(300 字以內) 《軟件工程》是計算機類及其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方向課程,通過本課程的 學習,使學生掌握軟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實用的開發方法和技術;了 解軟件工程各領域的發展方向;如何使用工程化的方法開發軟件項目,以及在開 發過程中應遵循的流程、準則、標準和規范。 三、課程目標 《軟件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是各種軟件開發經驗總結和提煉。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方法 和技術等,同時注重方法和技術的應用,為計算機類及其相關科學領域培養高級 軟件開發人員和系統分析員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教學要求 授課教師將按照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有關要求做好課程教學各項工作,嚴格按 照課表規定的時間、地點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將根據本大綱要求,認真備課 完成教案與講稿編寫等各項課前準備工作;授課過程力求內容充實、概念準確、 思路清晰、詳略得當、邏輯性強、重難點突出,力戒平鋪直敘、照本宣科,同時 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和課堂教學效果信息的反饋,實現教與學的雙向互 動;同時將結合課程目標要求,做好考核內容設計,并嚴格按照本大綱要求做好 實驗評價、出勤率統計、作業評價等各項工作。 學習是大學生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學生應根據課程大綱要求制定本門課程學 習計劃,加強學業管理,嚴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主動適應課程學習 要求。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不遲到、不早退,無正當理由不請假,上課認真聽講, 不做任何與課堂教學無關事宜,不使用手機,積極與授課教師進行教學互動,同 時利用課余時間做好預習、復習、課外書籍閱讀等工作,主動與同學開展合作學 習,認真完成任課教師布置的課程作業。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為實現課程教學目標,本門課程考核方式及要求為:出勤率占總成績的 10%, 全學期隨機點到 10 次,其中缺席 3 次此項成績以 0 分計算;隨堂測驗 1 次,測 驗成績按 10%折算后計入總成績;課程作業 6 次,按批改成績 10%折算后計入 總成績;實驗 8 次,按實驗成績 20%折算后計入總成績;期末考試,按卷面成績 50%折算后計入總成績。 六、課程內容 第一章 軟件危機與軟件工程 (授課時間:第 7 學期第 1 周) 教學目標:了解軟件工程的發展過程,理解軟件的概念、軟件的特點、軟件的分 類、軟件危機、軟件工程、軟件生存周期、軟件工程過程與目標等基 本概念。 教學重點:軟件危機的產生、軟件工程過程。 教學難點:軟件工程過程。 學 時:課堂教學 2 學時。 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手段,講授法。 主要內容:(1)軟件危機; (2)軟件工程; (3)技術審查與管理復查; 學習方法:查閱軟件工程相關知識。 課后作業:習題 1,1、3、7 題,不用提交。 第二章 可行性研究 (授課時間:第 7 學期第 2 周) 教學目標:理解可行性分析的目的、任務和重要性,掌握可行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掌握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可行性分析的基本方法,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方法。 學 時:課堂教學 2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案例分析與上機實踐相結合。 主要內容:(1)可行性研究; (2)可行性研究的任務; (3)可行性研究的步驟; (4)數據流圖; (5)數據字典; (6)成本效益分析。 學習方法:小組討論。 課后作業:習題 2,3、4 題,下次上課前交。 第三章 需求分析 (授課時間:第 7 學期第 3 周) 教學目標:了解需求分析的概念,理解需求分析的目的和任務,掌握可行性研究 的目的與步驟、結構化分析方法及其所使用的工具。 教學重點:結構化分析方法,需求分析、定義系統“做什么”。 教學難點:結構化分析方法。 學 時:課堂教學 2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案例分析與上機實踐相結合。 主要內容:(1)需求分析的任務; (2)分析過程; (3)概念模型和規范化; (4)圖形工具; (5)驗證軟件需求。 學習方法:分析、討論。 課后作業:習題 3,3、4 題,下次上課前交。 第四章 總體設計 (授課時間:第 7 學期第 4、5、6 周) 教學目標:理解軟件總體設計的基本任務和基本原理,理解模塊化、抽象、信息 隱蔽、模塊獨立性等概念,掌握結構化設計方法(要求能劃分數據流 的類型,將其轉換成軟件結構圖,并能根據優化準則將其優化)。 教學重點:將一個復雜型數據流圖轉換成軟件結構圖并優化,流程圖,盒圖,PAD 圖,總體設計。 教學難點:面向數據流設計。 學 時:課堂教學 6 學時。 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手段,講授法、案例分析與上機實踐相結合。 主要內容:(1)總體設計的過程; (2)軟件設計的概念和原理; (3)啟發式規則; (4)圖形工具; (5)面向數據流的設計方法。 學習方法:分析、討論、上機實踐。 課后作業:習題 4,3 題,下次上課前交。 第五章 詳細設計 (授課時間:第 7 學期第 7、8、9 周) 教學目標:熟練使用詳細設計描述工具來設計模塊中的算法及程序的邏輯結構。 教學重點:詳細分析的主要工具,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原理和方法。 教學難點: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原理和方法。 學 時:課堂教學 6 學時。 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手段,講授法、案例分析與上機實踐相結合。 主要內容:(1)結構程序設計; (2)詳細設計的工具; (3)Jackson 程序設計方法; (4)Warnier 程序設計方法; (5)程序復雜度的定量度量。 學習方法:分析、討論。 課后作業:習題 5,4 題,下次上課前交。 第六章 編碼 (授課時間:第 7 學期第 10 周) 教學目標:理解源程序質量的標準和選擇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標準,理解編碼風 格對源程序質量的影響,掌握編碼方法。 教學重點:編碼風格,程序設計語言及其選擇的標準。 教學難點:編碼方法。 學 時:課堂教學 2 學時。 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手段,講授法、案例分析與上機實踐相結合。 主要內容:(1)程序設計語言; (2)程序設計途徑。 學習方法:分析、討論。 課后作業:習題 6,3、4、5,下次上課前交。 第七章 軟件測試 (授課時間:第 7 學期第 11、12、13、14 周) 教學目標:了解軟件測試的種類,理解和掌握軟件測試的策略、軟件測試的目的、 方法和原則。 教學重點:單元測試、綜合測試。 教學難點:測試用例的設計。 學 時:課堂教學 8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案例分析與上機實踐相結合。 主要內容:(1)基本概念; (2)單元測試; (3)集成測試; (4)驗收測試; (5)設計測試方案; (6)調試; (7)軟件的可靠性; (8)日立預測法; (9)自動測試工具。 學習方法:分析、討論、上機實踐。 課后作業:習題 7,2、4 題,下次上課前交。 第八章 軟件維護 (授課時間:第 7 學期第 15、16 周) 教學目標:深入理解軟件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內容,理解軟件工程標準化的 重要性和工程化標準,掌握軟件配置管理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軟件項目管理,軟件配置管理,軟件工程標準化與軟件文檔。 教學難點:軟件配置管理,軟件工程標準化。 學 時:課堂教學 4 學時。 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手段,講授法、案例分析與上機實踐相結合。 主要內容:(1)軟件維護的定義和內容; (2)維護的特點; (3)維護過程; (4)可維護性。 學習方法:分析、討論。 課后作業:無 實驗類課程大綱 課程名稱:軟件工程實驗 一、課程概況 所屬專業: 自動化 開課單位: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課程類型: 課程實驗課程 課程代碼: 0845490 開課學期: 7 學分: 學時: 16 核心課程: 否 擬使用教材:實用軟件工程(第二版).電子工業出版社 軟件工程.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 二、課程描述(300 字以內) 軟件工程實驗是為計算機類及其相關專業開設的《軟件工程》課程配套設置 的,其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針對具體軟件工程項目,全面掌握軟件工程管理、軟件 需求分析、軟件初步設計、軟件詳細設計、軟件測試等階段的方法和技術。通過 該課程設計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軟件開發模型、軟件生命周期、軟件過程等 理論在軟件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按照軟件工程的原理、方法、 技術、標準和規范,進行軟件開發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提高軟件工程的綜合能力, 提高軟件項目的管理能力。 三、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實驗,加深對軟件工程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和 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學生熟悉 軟件工程的規范、項目管理和團隊協作開發,為后繼的畢業設計和未來的科學研 究及軟件開發的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教學要求 軟件工程實驗要求學生采用“項目小組”的形式,結合具體的開發項目進行 設計。具體要求如下:(1)班級按項目小組進行分組,每組不得超過 6 人;(2) 每個項目小組選出項目負責人,由項目負責人召集項目組成員討論、選定開發項 目;(3)項目中的每項任務要落實到人,且規定該任務的起止日期和時間;(4) 每個項目小組必須按照《軟件工程實驗教學大綱》規范提供項目文檔;(5)軟 件開發方法自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課程將不作為單獨一門課程進行考核,按實驗成績 20%折算后計入總成 績。實驗成績考核采用平時考核與實驗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平時考核用于考 察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行為表現(包括課前預習情況和實驗過程中的態度)以及 實驗報告完成質量,按實驗成績的 50%折算后計入實驗成績;實驗操作考核將根 據每次完成實驗的數量和質量,按 50%折算計入實驗成績。 六、課程內容 實驗一 項目開發的準備工作 (授課時間:第 7 學期第 7 周) 教學目標:確定課題,成員分組,合理分工,熟悉軟件開發環境,培養團隊精神。 主要內容:根據各組選擇的課題,各組推薦一名組長,統一管理整個項目的實施 過程,并合理調整資源和負責項目全局;根據項目的難易合理分配組 員的任務,對問題達成一致的看法;針對項目的實施,熟悉相應的軟 件開發工具的使用環境。準備參考資料和閱讀相關的國家有關軟件開 發的標準文檔。 學 時:2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現場指導 實驗類型:驗證性實驗 思考題:1、項目開發首先要做的事是什么?2、你認為該軟件應具備的最重要的 特性是什么?你認為怎樣分工是最合理的? 實驗二:系統分析過程 (授課時間:第 7 學期第 9 周) 教學目標:確定項目的可實施性,在此基礎上完成系統的邏輯功能模型的建立。 主要內容:弄清項目的業務流程圖,繪制數據流程圖,功能分析圖,編寫數據字 典,數據加工處理描述,軟件系統流程設想圖,需求規格說明書。。 學 時:4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現場指導 實驗類型:驗證性實驗 思考題:需求分析在軟件開發中真的那么重要嗎?分析系統流程圖和數據流圖的 區別和各自的特點。怎樣書寫合乎規范的數據流圖和數據字典?怎樣 組織對該工作的評審? 實驗三:系統設計過程 (授課時間:第 7 學期第 11 周) 教學目標:在實驗二的基礎上完成系統的體系結構的建立和系統詳細設計,并給 出相應的規格說明書。 主要內容:功能結構圖設計,軟件處理流程設計,輸出設計(打印輸出設計), 存儲文件格式設計(數據庫結構設計),輸入設計(數據錄入卡設計), 代碼設計,程序說明書。 學 時:4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現場指導 實驗類型:設計性實驗 思考題:系統設計和需求分析的關系是什么?兩者必須先后關聯嗎?怎樣描繪系 統的體系結構?怎樣繪制復合規范的流程圖?怎樣組織對設計階段 工作的評審? 實驗四:系統實現 (授課時間:第 7 學期第 13 周) 教學目標:系統運行和軟件后期制作,了解程序設計的風格。 主要內容:完善系統所涉及的程序框圖,源程序,模擬運行數據,打印報表,軟 件使用說明書和用戶手冊等。。 學 時:4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現場指導 實驗類型:設計性實驗 思考題:怎樣合理選擇軟件開發的工具?怎樣進行用戶說明手冊和使用手冊的編 寫??偨Y項目實施中的得失。 實驗五:軟件測試 (授課時間:第 7 學期第 14 周) 教學目標:在實驗四的基礎上,完成對系統的組裝和測試。 主要內容:能夠正確運用軟件測試的過程與方法,結合一個模擬課題,復習、鞏 固、軟件工程中系統測試知識,提高軟件測試的實踐能力。熟悉單元 測試、綜合測試、確認測試、系統測試的方法,掌握測試用例的設計 方法。樹立正確的軟件測試思想,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高查詢資料和撰寫書面文件的能力。 學 時:2 學時 教學方法:講授/現場指導 實驗類型:綜合性實驗 思考題:怎樣看待測試的重要性?怎樣選擇測試的技術和方法?比較邏輯測試和 基本路徑測試的不同和聯系;怎樣組織對測試階段工作的評審?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安徽師范大學自動化本科專《傳感器技術》課程大綱本科教學大綱
下一篇文章: 安徽師范大學自動化本科專業《matlab程序設計》課程大綱本科教學大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