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考研秘籍考研網!    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考博真題下載    考研真題下載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級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網 >> 文章中心 >> 專業課 >> 正文  安徽師范大學中國現代文學本科教學大綱

新聞資訊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單位網上接受咨詢和報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研究生專場招聘場面火爆
普通文章 廈大女研究生被殺案終審判決 兇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廣東八校網上試點考研報名將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碩士北京招生單位報名點一覽
普通文章 洛陽高新區21名碩士研究生被聘為中層領導
普通文章 浙江省碩士研究生報名從下周一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區網上報名時間安排表
普通文章 廣東:研究生入學考試2003年起重大調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國研招上海考區報名點一覽表
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寧夏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大連鐵道學院04年碩士接收調劑生源基本原則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籌)05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學04年考研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05年碩士調劑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調劑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學04年研究生招收統考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廣西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中國當代文學》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中國當代文學 China Present Literature
課程編號:0111008
課程學時:85
適用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
建議教材:陳思和主編《中國當代文學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年版
謝冕主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版
開課單位:皖江學院中文系
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課程性質:專業基礎課
課程任務:中國當代文學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一門以文學作品鑒賞與
分析為主兼及文學史基礎知識的課程。本課程選擇當代文學史上有較高思想價值、審美價值,
代表了不同體裁、不同文學思潮流派的作品進行精講。講授過程中,聯系作家的創作背景、
創作思想和創作特點,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路徑及文學思潮、文學流派、文學
風格的演變,掌握相應的文學史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和鑒賞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能力。本課
程和其它文學類課程相輔相成,旨在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文學修養以及文字和口頭表
達能力。
二、課程的基本內容及要求
緒 論
課程教學內容:
1.中國當代文學及其分期。作為文學史概念,“中國當代文學”指1949年至20
00年間發生在大陸、臺、港、澳四地的文學現象。其主體部分在大陸地區。分為三個
時期:(1)(1949—1978)文革前 17 年和文革時期文學。通常簡稱“50、60 年代文學”。
(2)(1978—1989)新時期文學(80 年代文學)
(3)(1989—2000)社會轉型期文學(90 年代文學)
2.中國當代文學的走向:一元;多元;三元一體。
文革前文學:現實主義的再現型:生活形態的真實感;故事情節的完整性;人物形象
的典型化、英雄化。創作主題和風格與政治聯系密切,可概括為從頌歌到戰歌。
新時期文學:隨著現實主義的本來面目的恢復和西方現代派文學思潮的涌入,形成多
元化格局??偟内厔菔恰跋騼绒D”,從社會生活的表象描寫轉向人的內心世界。
社會轉型期文學:主流文學;精英文學;通俗文學,三元一體的態勢成為90年代文壇
的特點。
3.關于“教與學”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課程的重點、難點:
理解西方現代派文學思潮涌入后對中國當代文學產生的重大影響和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課程教學要求:
了解中國當代文學的分期及三個不同時期中國當代文學的時代特點,掌握本課程的學習
方法。
思考題:
1.簡述中國當代文學的分期。
2
2.三個時期當代文學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怎樣學習“中國當代文學”課程?
第一章 文革前 17 年和文革時期(五十—七十年代)文學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革命歷史小說《青春之歌》
1.林道靜的人生三部曲和作家楊沫的生平創作。
2.林道靜形象的典型意義:《青春之歌》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反映青年學生運動的長
篇小說。小說主人公林道靜是一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
命戰士的典型。這個形象高度概括了新民主主義時期我國知識分子的成長道路。
3.其他青年形象:林道靜成長道路上的三個引路人盧嘉川、江華、林紅;余永澤形象
辨析。
4.《青春之歌》的修改與爭鳴及50年代革命歷史小說創作特征歸納。
第二節 茹志鵑的《百合花》
1.表現戰爭環境中的人性美。小說將戰爭作為背景,以小通訊員和新媳婦之間圍繞一
床“百合花被”而產生的糾葛作為線索,歌頌了普通人崇高的心靈美。從一個側面表現了軍
民魚水關系這一莊嚴主題。
2.生動豐富的細節描寫。其特點是(1)傳神地表現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2)有些細
節反復出現,前后呼應,貫穿全文,在情節展開中起連結、轉換作用。小說中多次出現的“百
合花被”既是小說的情節紐帶,也是人物美好心靈的象征,更是軍民魚水情的象征。
3.小說的敘事特色和“清新俊逸”風格的形成。
第三節 《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和“干預生活”小說
1.作家王蒙簡介。
2.小說藝術構思的特點:(1)視角的選擇。來自生活的感受通過主要人物林震來透視。
(2)是中心事件的安排。選取處理麻袋廠廠長王清泉問題作為中心事件來展開主要人物的
矛盾。
3.小說的主題。小說的客觀意義具有揭示“官僚主義”作風,“積極干預現實”的外部
寫實傾向。但重心是從林震個人感受和體驗的角度去寫的。小說通過個人的理想激情與現
實環境的矛盾,表現一個年青革命者的心路歷程。
4.“干預生活”的代表作。50 年代探索嘗試的“重放的鮮花”。
5.另一種讀解。超越其具體情節,表現的是兩種不同年齡層次的人情感方式的差異。
第四節 聞捷的抒情詩
1.簡介聞捷的詩歌創作及當代詩歌草創期的頌歌美學原則。政治抒情詩和生活抒情詩成
為兩大基本范型。
2.聞捷愛情詩的思想特色:(1)歌頌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歌頌新生活的美好。(2)歌
唱勞動生活中的愛情。把愛情與社會主義勞動和社會主義建設結合起來。表現了新時代的愛
情觀念,也是歌頌新生活的特定角度?!短O果樹下》以“蘋果樹從開花到結果”這一自然過
程來象征青年男女愛情成熟的心靈歷程。把愛情與勞動統一于蘋果樹的藝術形象。
3.聞捷抒情詩的藝術風格。(1)敘事與抒情的結合;(2)細膩傳神的心理描寫;(3)
3
借美麗的風景畫、風俗畫來抒情。
第五節 老舍的《茶館》
1. “人像展覽式”的結構:《茶館》突破了傳統的戲劇結構模式,由幾十幅人物剪影
構成三個時代的橫切面,展現了多種多樣的戲劇沖突和復雜的社會人生。其特點為:(1)
打破傳統格式重人物輕情節。(2)選擇了一個最有表現力的場所。(3)著眼于時代去分幕。
(4)畫卷的貫穿線索。
2.《茶館》的人物塑造和主題:以一個茶館為中心,以“側面透露”的方式反映了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中近 50 年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完成了“埋葬三個時代”的創作立意,
永久性的藝術價值在于對一個逝去時代民情風俗的描繪。
3.爐火純青的戲劇語言:個性化;動作性;幽默感。
第六節 文革時期的文學概況
1.文革十年文藝思潮?!都o要》引發空前的文藝災難。理論體系為:(1)創作目的:
以塑造英雄典型為根本任務。(2)指導思想:為路線斗爭服務。(3)創作原則:三突出(4)
創作方式:三結合。
2.文革創作的主流——假、大、空。
3.文革中的地下文學。文革前成名的作家豐子愷的散文;“七月詩派”的曾卓、牛漢“九
葉派詩人”穆旦的詩歌分析。年青一代中涌現出的作者。紅衛兵--知青的地下詩歌,《第二
次握手》坎坷曲折的命運。
課程的重點、難點:
1.本章分析的小說、詩歌、話劇,是五六十年代有代表性的作品,除了文革時期的“假、
大、空”之作外,也是那個時代藝術價值較高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用傳統的現實主義筆
法寫的,列為第一章既符合時間的順序,也符合由易到難的原則。學生可以從中學習了解
各種體裁基本的創作手法和作品解析的基本方法。
2.本章的難點之一是學生與作品的時代距離。要幫助學生理解時代文藝思潮對創作的重
大影響。與同時代的作品相比這些作品都有超越、創新之處,了解這些創新點對于理解作品,
掌握文藝作品的分析方法是有益的。
3.本章的難點之二是對《茶館》的分析要運用戲劇理論知識,在學生以前接觸較少的情
況下,分析既要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要深入淺出容易理解。
課程教學要求:
了解五六十年代小說的主要特色和代表作品,掌握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的批評方法,理
解話劇《茶館》的思想內涵和藝術特征。
思考題:
1.林道靜形象的典型意義。
2.《青春之歌》怎樣表現出作者的創作立意。
3.茅盾為什么說《百合花》的風格“清新俊逸”?
4.《百合花》細節描寫的特色。
5.小說《百合花》怎樣通過兩個小人物來表現人性美、人情美?
6.劉世吾、林震人物形象分析。
7.《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主題意義探析。
8.結合《蘋果樹下》談談聞捷愛情詩的主要特點。
9.聞捷抒情詩的藝術風格。
4
10.《茶館》戲劇結構的特色。
11.《茶館》怎樣完成了“埋葬三個時代”的主題?
12.《茶館》的語言特色。
13.談談《懸崖邊的樹》、《半棵樹》兩詩象征手法的運用。
14.《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的藝術特征。
第二章 新時期(八十年代)文學作品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古華的《芙蓉鎮》和傷痕、反思文學
1.新時期“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的興起和主要特征。長篇小說《芙蓉鎮》是“反思
文學”的重要代表作品。
2.小說通過一組人物(胡玉音、秦書田、黎滿庚、王秋赦、谷燕山、李國香)二十年的
命運浮沉和小鎮的風俗變遷,展示了當代中國農村的變遷史,是“一曲嚴峻的鄉村牧歌”。
3.小說成功地刻畫了胡玉音這個在磨難中剛強不屈,敢于懷疑和思考的農村婦女形象。
和秦書田這個當代文學中獨特的“右派”形象。
4.小說在政治風云和人物命運的展示中描繪了一幅湘西風俗民情圖畫。
第二節 《愛,是不能忘記的》
1.小說《愛,是不能忘記的》的爭論中出現的不同觀點。
2.小說的社會價值在于敏銳地揭示了婚姻與愛情分離的悲劇,是一曲理想愛情的悲歌。
小說中宗教式的精神愛情觀削弱了作品的思想光芒。
3.作者用心靈的折光作為表現的唯一視角,情節只是一個潛在的框架,成為“心態小說”
的成功嘗試。
第三節 《陳奐生上城》
1.高曉聲的“陳奐生系列小說”在新時期農村題材小說中具有重要地位。
2.陳奐生形象的典型性:陳奐生是當代文學中不可多得的農民典型。這一藝術形象真實
地概括了當代農民的生活境況、精神品質和性格弱點。
3.小說的藝術特點“土洋結合寓洋于土”:細膩而富有動感的心理描寫;喜劇性格的塑
造;語言通俗幽默,地方色彩鮮明。
第四節 汪曾祺的《受戒》
1.民風淳厚的優美意境。小說在鄉土風俗畫的描寫中,滲透著作者傳統的哲學意識和審
美態度。
2.淳樸人性的抒情詩?!妒芙洹吠ㄟ^對寺廟生活、小和尚與村姑戀愛故事的描寫,表現
了作者對健康人性的禮贊,也表現出對清規戒律的否定和批判。
3.小說的舊憶難免帶有一種憂傷的情調,具有散文化與詩化的特征。結構如行云流水,
自然隨意,作品語言口語化,既親切自然,又樸素雅潔。
第五節 路遙的《人生》
1.才干出眾、個性頑強的農村青年高加林,以個人奮斗的方式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時背
棄了初戀農村姑娘劉巧珍,背離了傳統的人生觀、愛情觀。
2.從中國社會的時代背景和三個當事人的性格因素,看高加林愛情抉擇的必然性和合理
5
性。
3.高加林人生奮斗的悲劇結局,真實地折射出了 80 年代初期中國社會在改革開放進程
中所凸現的問題,人物成為具有超前意識的時代先行者。
第六節《棋王》和“尋根文學”
1.“尋根文學”出現的背景和主要特征。
2.小說圍繞吃飯和下棋兩件事描繪了一個獨特的知青形象,作者意在“寫人生不是寫知
青”。
3.在物質貧困精神也貧乏的生活中,下棋成為王一生的精神支柱或曰一種精神寄托,其
中蘊含著道家文化的深意。
4.在親情與友情的描寫中體現出王一生性格的另一面,從而使這一人物成為性格豐滿
的典型形象。
5.從創作風格和手法看,《棋王》使用的是樸素無華的白描手法。
第七節 舒婷的詩歌
1.朦朧詩的崛起及其爭論。
2.以《致橡樹》以《神女峰》為愛情詩是舒婷詩歌最有影響的部分,詩人張揚的是雙
方獨立平等,有共同理想基礎的愛情。
3.追尋自我的人生思考。在《雙桅船》《船》等詩中,詩人始終在追尋自我,抒寫了
一代人的心靈歷程。
4.舒婷詩歌的藝術特點:善于營構濃郁的感情氛圍,以情動人;善于以隱喻、象征、擬
物化等手段構成意象;運用了直覺、幻覺、錯覺等現代派手法。
第八節 北島的詩
1.《雨夜》借助一段動人的愛情描寫,讓人了解那一個特定年代的精神現實,了解一
代青年人不甘于個性被壓抑,精神受桎梏的心聲。
2.《回答》體現了一代覺醒者強烈的叛逆精神和憂患意識,用警句式的語言概括了動
亂年代荒謬殘暴的本質,作出了“我不相信”的回答。
3.北島詩歌的主要創作特征:悲憤的、富有理性和懷疑色彩的抒情方向;運用大量的
意象構成總體象征,使得詩歌的主題具有多義性和不確定性。
第九節 韓東和新生代的詩
1.新生代詩歌對朦朧詩的反叛與挑戰。
2.韓東詩歌的價值指歸:個人化抒情?!队嘘P大雁塔》是韓東的代表作,也是新生代
詩歌的經典性作品,集中體現了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的審美特征,對朦朧詩人楊煉《大
雁塔》的悲劇英雄主義是一種解構。
3.消解意象,表現出口語化的特征?!队嘘P大雁塔》全詩采用了口語化的書寫方式,以
不動聲色的敘述語調和調侃的姿態造成一種反諷的效果。
第十節 海子的《亞洲銅》
1.海子詩歌創作簡介。海子的詩歌觀念,作為新古典主義的代表的海子對當代詩壇的
獨特貢獻及其影響。
6
2.《亞洲銅》的隱喻意義:黃土地及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詩人對中華文明的細微觀
照及承傳心理。
3.《亞洲銅》的核心意象及隱喻系統。對楊煉、江河的文化尋根詩的繼承與超越。
第十一節 現代派小說《山上的小屋》
1.現代主義文學在中國的興起。
2.小說描寫了一個陰暗荒誕的世界,稀奇古怪地發生了很多不可理喻的事情,展現的
是一個超現實的世界。
3.《山上的小屋》表現了世界的荒誕性和人物的荒誕感。作者懷疑人類自身存在的價
值和意義,所以她筆下的人物有一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
4.現代主義創作藝術表現的特征:感覺化、非理性。
第十二節《系在皮繩扣上的魂》
1.魔幻現實主義及其對中國新時期文學的影響。
2.《系在皮繩扣上的魂》采用的敘事模式是現實和非現實情節相互交織,使小說表現
的內容具有荒誕性和魔幻性質。
3.小說創造的藝術世界取得了超越具體情節、場景的深廣內涵,可以說概括了西藏的
近代史,有如《百年孤獨》對拉美歷史的象征性概括。但小說的概括不是歷時態的而是共時
態的。
4.小說對傳統敘事方式的顛覆和解構。
第十三節賈平凹散文《秦腔》
1.賈平凹散文商州系列風情散文的基本特點。
2.《秦腔》通過對秦人癡迷秦腔的風俗描繪,以獨特的表現角度展現了八百里秦川人意
識深層的剛烈、粗放、忍耐的民族氣質,體現了厚重的文化底蘊。
3.《秦腔》以恢宏的語言風格突破了傳統散文內視點的敘述角度,呈現出一個單純清澈
豐厚充實的世界。
4.以《丑石》為代表的寫意散文,賈平凹在自然崇拜的作用下,實現他超脫世俗,寄情
日月山水的情思。
第十四節《歌德巴赫猜想》與報告文學的崛起
1.《歌德巴赫猜想》在報告文學從報告向文學大幅度傾斜過程中大量運用細節描寫、心
理刻畫、氣氛渲染等創作手法,增強作品的形象性,并塑造了陳景潤這一典型形象。
2.《歌德巴赫猜想》率先恢復了報告文學的批判本性。
3.從宏觀上用廣角鏡表現社會生活場景和人物群像的全景報告文學,更充分體現出報
告文學的文體特征。
第十五節 從小說到電影:《紅高粱》
1.小說《紅高粱》用“民間立場”去“還原歷史”,對英雄人物生命力的張揚超越了倫
理道德和社會責任,體現了一種民間價值和民間精神,突破了戰爭歷史小說的創作模式。
2.小說在現實主義精神中容納了大量的現代派表現技巧,充滿了象征和隱喻。
3.《紅高粱》改編的電影高揚人的生命意識,著力于展現人在原始狀態下的野性,充滿
了旺盛強烈的生命力,是一部禮贊生命的現代傳奇。
7
4.濃點淡線的敘事結構、風格化的色彩運用、環境造型的風格化構成了電影的表現主義
特征。
第十六節 戲劇的探索創新:高行健《絕對信號》
1.第一位華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和他的探索性話劇創作。
2.《絕對信號》有完整的結構,完整的情節,完全符合現實主義戲劇的要求,主題也非
常傳統:挽救幫助失足青年。
3.《絕對信號》的探索創新表現在:小劇場的演出形式;打破了話劇通行的“現在進行
式”時空結構;運用把人物內心世界外化為舞臺場面的表現手法。
4.《絕對信號》的探索創新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借鑒戲曲表現手法,同時也借鑒西方現代
派的表現手法。
課程的重點、難點:
1.80 年代的文學創作在觀念更新和創作手法創新等方面突飛猛進的時代。這一時代的
文學作品以其題材的豐富、色彩的斑斕、風格的多樣、內涵的深厚、觀念的創新而引人注目,
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成果最為豐碩的時期。中國當代文學課程也將這一時期的作品作為教
學的重點。
2.在上述作品中,《陳奐生上城》《人生》《棋王》《紅高粱》及舒婷和北島的朦朧詩應
作為重點講述的作品。
3.本章16節分析的作品涉及小說、詩歌、散文、話劇、電影,表現手段多樣,風格
豐富多彩。在講授時,應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作品分析時切入角度、
分析方法之間的區別,以逐步培養學生獨自分析文學作品的能力。
4.本章的難點主要在于作品中現代派、后現代派手法的大量運用,以及一些現代派的
引入。對于習慣于閱讀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學生來說,會造成閱讀理解上的障礙和隔膜。需
要學生課前的認真閱讀文本,講授時深入淺出,以創作手法的分析為主。
5.本章學生較難理解的作品主要是《山上的小屋》、《系在皮繩扣上的魂》、《紅高粱》、
《絕對信號》和北島、海子的部分詩歌。
課程教學要求:
了解 80 年代的文學創作在觀念更新和創作手法創新方面的主要表現特點,理解《山上
的小屋》、《系在皮繩扣上的魂》、《紅高粱》、《絕對信號》和北島、海子的部分詩歌,掌握分
析不同體裁作品的基本方法。
思考題:
1.簡論《芙蓉鎮》的“反思文學”特征。
2.胡玉音、秦書田人物形象分析。
3.為什么說《愛是不能忘記的》是一出理想愛情的悲歌?
4.簡析《愛??》的社會意義。
5.分析陳奐生形象及其典型意義
6.《陳奐生上城》的藝術特點
7.《受戒》中作者描繪的理想境界有什么特點?
8.試析《受戒》中愛情描寫的用意。
9.論述《受戒》的散文化特色。
10.高加林形象的典型意義。
11.我看高加林的愛情觀。
12.劉巧珍形象分析。
8
13.王一生形象的特點及意義。
14.《棋王》的藝術風格。
15.從《棋王》看“尋根文學”的特點和阿城對民族文化的態度。
16.從《神女峰》《致橡樹》看舒婷愛情詩的基本特征。
17.舒婷詩歌的藝術特色。
18.從《回答》看北島詩歌的主要創作特征。
19.《雨夜》意象描繪的特點。
20.從《有關大雁塔》看韓東詩歌的風格特征。
21.《山民》一詩的哲理內涵。
22.《亞洲銅》的隱喻意義。
23 山上的“小屋”有什么象征意義?
24.《山上的小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受?
25.為什么說《系在皮繩扣上的魂》是具有魔幻性質的現代神話?
26.指出小說《系在皮繩扣上的魂》哪些地方突破了傳統表現手法?
27. 從《秦腔》看賈平凹風情散文的主要特色?
28.怎樣理解《丑石》所蘊含的哲理?
29.《哥德巴赫猜想》的主要特點和對報告文學發展的貢獻。
30.為什么說全景報告文學最充分體現出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征?
31.為什么說《紅高粱》突破了戰爭歷史小說的創作模式?
32.簡評小說《紅高粱》的雙重敘事視角。
33.電影《紅高粱》的表現主義特色。
34.《絕對信號》的探索創新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 社會轉型期(九十年代)作品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新寫實小說《風景》和《煩惱人生》
1.池莉的《煩惱人生》表現了一個普通工人一天生活的流水帳,一段貨真價實的“生
活流”,是原生原態的生活記錄。小說的生活流可全歸結到這兩個字:“網”,和“夢”。
2.方方的《風景》寫武漢最底層的貧民區——“河南棚子”碼頭工人一家的生存遭際
展示了一幅社會底層的生存風景畫,貧困難堪的生存狀況。
3.新寫實小說的經典文本。新寫實小說出現的背景。新寫實小說的特點:(1)原生態
的生活描寫;(2)世俗類型人物的刻畫;(3)超然淡泊的美學風格。
第二節 新歷史小說《米》
1.以“先鋒派”名世的作者蘇童簡介。
2.新歷史小說的興起。新歷史小說與革命歷史小說是描寫 20 世紀革命史的兩種不同的
小說模式。
3.一個關于流浪的故事:五龍的“逃亡”和“回歸”。純樸的農村青年五龍在城里受
盡欺凌后,憑著他的殘暴和機警成為一方惡霸。面目全非又死在試圖“回歸”的途中。
4.《米》的主題意蘊和新歷史主義特色?!睹住分忻鑼懙纳胬Ь畴m然虛擬的濃重色彩,
但很明確地和特定的歷史時期相聯系。作為新歷史主義小說,著力點不再是對社會環境的剖
9
析,而是人性的現實、人性的缺陷。
第三節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1.余秋雨文化散文《文化苦旅》簡介。
2.《西湖夢》和《道士塔》為例歸納余秋雨散文的特點:帶有傳奇色彩的敘事形態;
作者對社會、歷史、文化的深刻反思;詩化的語言風格。3.關于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批評和
爭議。
第四節 余華和他的《許三觀賣血記》
1、余華作為“先鋒作家”,《古典愛情》、《鮮血梅花》等表現出對形式探索的熱情,對
傳統敘事模式的解構。《現實一種》等表現出渲染暴力與罪惡的傾向。
2、《許三觀賣血記》“賣血”的重復來寫實:“我過去的現實更傾向于想象中的,現在
的現實則更接近于現實本身”。
3、《許三觀賣血記》的重心并不在于描寫苦難以及其社會原因,而在于人物面對苦
難時的人生態度,并以喜劇性情節描述悲劇內容,從而成為一部人生的寓言。
4、一部用對白寫成的小說。對白承擔的任務之不僅是人物的對話,人物的內心活動,
還承擔了大部分的敘事功能。
第五節 陳忠實的《白鹿原》
1.陳忠實的《白鹿原》是一部可當作“民族的秘史”的長篇小說。對民族靈魂的秘史
的描繪是這部小說的獨特的思想追求和魅力所在。
2.小說通過白、鹿兩姓家族的興衰及家族人物命運的描繪,既寫出了歷史的豐富性和
復雜性,又寫出了歷史的神秘性和荒誕性。
3.《白鹿原》集中呈現了“白鹿原”的文化沖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性沖突。白孝文與
黑娃兩個人物的人生歷程豐富曲折又逆向互動,既反映了傳統文化的衡常有變,又表現了歷
史的神秘和不確定性。鹿子霖、田小娥等人物的命運悲劇也是人性沖突的悲劇。
4.小說具有豐厚的文化象征意義。白鹿村是儒家文化的整體象征,白嘉軒和朱先生代
表的是儒家文化的正面價值,鹿子霖代表的是儒家文化的負面價值。其中,族長白嘉軒是傳
統宗法文化的人格化身。“白鹿原”與“白鹿”具有象征意義。
課程的重點、難點:
1.本章的重點是《白鹿原》《許三觀賣血記》《米》三部長篇小說的分析,特別是理解
《白鹿原》的思想文化內涵和表現手法的特點占有著更重要的分量。
2.本章的難點之一是掌握《風景》、《煩惱人生》、《米》中原生態寫實的手法和傳統的
現實主義創作模式之間的區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精神內涵和寫作特點。
3.本章的難點之二是理解《白鹿原》對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復雜性所作的深入刻畫,
以及小說從人性沖突的層面上去描寫中國的現代史。
4.本章的難點之三是《白鹿原》這部厚重的現實主義作品運用了一些非現實主義的手
法,這些象征手法、神秘色彩,使小說在寫出歷史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的同時又凸顯了歷史的
神秘性和荒誕性。
課程教學要求:
了解《白鹿原》《許三觀賣血記》《米》三部長篇小說的情節,理解《白鹿原》的思想文
化內涵和表現手法的特點,掌握《風景》、《煩惱人生》、《米》中原生態寫實的手法和傳統的
10
現實主義創作模式之間的區別。
思考題:
1.《煩惱人生》、《風景》的新寫實特色。
2.分析《風景》中的七哥形象。
3.從五龍的沉淪歷程看《米》的主題意蘊。
4.談談《米》的新歷史主義策略。
5.《文化苦旅》的主要特征和爭議。
6.以《道士塔》、《西湖夢》為例,談談余秋雨散文的思想文化內涵。
7.為什么說《許三觀賣血記》是用喜劇的形式譜寫的悲劇故事?
8.談談《許三觀賣血記》對白和重復手法的運用。
9.許三觀人物形象分析。
10.為什么說《白鹿原》是一部可當作“民族的秘史”的長篇小說?
11.白嘉軒人物形象分析。
12.試析《白鹿原》的文化內涵。
第四章 臺港文學作品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當代臺灣文學的主要流派
1.50年代臺灣文學的發展歷程:從“戰斗文藝”到“鄉愁文學”?!皯鸲肺乃嚒彼枷?br/>內容概念化、藝術表現公式化,人稱“反共八股”。以姜貴的長篇小說《旋風》為代表。林
海音《城南舊事》《婚姻的故事》和琦君的散文等“鄉愁文學”作品抒寫對舊時生活的懷戀
和鄉情鄉思,成為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潛流。
2.60年代臺灣文學:現代派文學風起云涌。(1)臺灣現代派詩歌的中堅力量是三
大詩社。鄭愁予最有名的詩作《錯誤》深受傳統文學的影響,思想意識是民族的,又充分
使用現代技巧。(2)在現代派小說產生和發展過程中,起重要推動作用的是《現代文學》。
叢甦善于以“寓言式的故事表現自己的焦慮與困惑?!睔W陽子的小說則挖掘深藏于人物潛意
識中的點滴意念,被臺灣文壇公認為典型的“心理寫實”作家。
3.70年代臺灣文學:鄉土文學的新發展。共同的創作特色(1)以民族主義和人
道主義為本,堅持現實主義創作。(2)社會底層的人物成為主要關注對象。(3)對社會
弊病的深刻揭露。(4)臺灣鄉土文學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代表作是陳映真的《將軍族》
《夜行貨車》和黃春明《莎喲娜拉,再見》等。
4.80年代以來的臺灣文學:多元并存的發展格局。政治文學再度興起;后現代派文學
席卷文壇;通俗文學高度繁榮;“文學臺獨”的出現。
第二節 白先勇的《游園驚夢》
1.白先勇是臺灣現代派小說的代表作家,小說集《臺北人》無論是在臺灣當代文學史
上,還是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2.今昔對比是白先勇小說總的主題特征?!队螆@驚夢》通過錢夫人感時傷懷的意識活動
的描寫,傳達了一種歷史的滄桑感、人生的無常感和文化的失落感。
3.小說呈現出中西合璧的美感。在敘事視點選擇和平行對比的描寫方面具有特色。主
要的藝術特點是運用了西方現代派文學的表現技巧,如主人公的潛意識活動,一些細節的象
征性。
11
第三節 余光中的詩
1.余光中詩歌創作道路。
2.余光中是一個民族情感很強的詩人,他的詩無論是思國懷鄉,懷念親人,贊頌五千
年文化,或個人抒懷寫意之作,詩行里都跳動著一顆中國心。
3.余光中的詩風格多樣。既有民歌體的《民歌》《鄉愁》;有使用現代詩技巧的《白玉
苦瓜》;也有古典詩意蘊的《等你,在雨中》和諷刺詩《與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第四節 香港文學概況
1.50 年代香港文學的主要特點是左右對峙。林適有長篇小說《駝鳥》寫山河變色之后,
某些人不敢正視現實的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
2.70年代以來,在都市文化背景下,香港文學呈現出多元化的存在形態,形成了探索
性文學、社會性文學和通俗文學三重迭合的格局。
3.香港文學的基本特征:多元交匯中的西化傾向通俗化、世俗化。
第五節 金庸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
1.金庸武俠小說的文學史地位。
2.《射雕英雄傳》使武俠小說創作發生了從“快意恩仇”到“人生故事”的轉變?!叭?br/>生故事模式”的方法是,將主人公郭靖的人生經歷作為全書的敘事線索。
3.《射雕英雄傳》成功地塑造了俠之大者郭靖和精靈才女黃蓉的人物形象。
4.《射雕英雄傳》以“武戲文唱”;“好看”又“耐看”的傳奇情節;喜劇形象的塑
造構建了雅俗共賞的審美境界。
課程的重點、難點:
1.本章講述的臺灣、香港文學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一部分,但由于長期隔絕在不同的社會
環境里發展,因而與處于大陸的中國當代文學的主體部分的發展軌跡和特點很不相同。為了
讓學生對這部分文學發展的狀況有初步的了解,本章對臺灣、香港的文學史安排了一定課時
作宏觀描述。在介紹文學史知識時,側重介紹一些代表性作品,如姜貴的《旋風》、林海音
的《城南舊事》、鄭愁予的《錯誤》、陳映真的《將軍族》、《夜行貨車》和黃春明《莎喲娜拉,
再見》等。
2.本章的重點在于白先勇的《游園驚夢》和余光中詩歌的分析。這些作品是臺灣文學
的代表作,借以作為了解臺灣文學和臺灣社會的窗口,同時這些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
也有分析、鑒賞的很大空間。
3.本章的難點之一,是理解白先勇的《游園驚夢》將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與意識流這
樣的西方現代派文學手法完美地結合。
4.本章的難點之二,是理解《射雕英雄傳》使武俠小說創作發生了從“快意恩仇”到
“人生故事”的轉變,金庸的創作提高了武俠小說的文學價值和文學史地位。
課程教學要求:
了解臺灣和香港當代文學發展的概況及主要特征,理解主要代表作家不同的藝術特點。
思考題:
1.簡述現代派文學在臺灣發展的歷程。
2.以具體作品為例,談談臺灣鄉土文學的特點。
3.“戰斗文藝”與“政治小說”的異同。
12
4.為什么說《游園驚夢》是為一個逝去的時代唱出的挽歌?
5.試析《游園驚夢》的表現技巧。
6.《民歌》《鄉愁》的情感特征和形式的美。
7.《白玉苦瓜》簡析。
8.50 年代香港文學的主要特點。
9.簡釋香港文學三重迭合的格局。
10.香港通俗文學興盛的原因及其主要樣式。
11.為什么說郭靖是“俠之大者”?
12.談談《射雕英雄傳》對“快意恩仇”模式的突破。
13.《射雕英雄傳》雅俗共賞的成因。
三、課程學時分配
章 節 教學時數 講 課 實 驗 上 機 實踐活動 其他
緒論:中國當代文學的走向 3 講授
革命歷史小說《青春之歌》 2 講授 電影觀摩
《百合花》 2 講授
《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 2 講授
聞捷的抒情詩 2 講授
《茶館》 2 講授 電影觀摩 小論文
文革時期文學概況 3 講授
《芙蓉鎮》和傷痕、反思文學 3 講授 電影觀摩
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 2 講授 電影觀摩
高曉聲的《陳奐生上城》 2 講授
汪曾祺的《受戒》 2 講授
路遙的《人生》 3 講授
《棋王》和尋根文學 3 講授
舒婷的詩 3 講授
北島的詩 2 講授 小論文
韓東和新生代詩 2 講授
海子的詩; 2 講授
現代派小說《山上的小屋》 1 講授
《系在皮繩扣上的魂》 2 講授
賈平凹散文《秦腔》 3 講授
報告文學《歌德巴赫猜想》 2 講授
從小說到電影:《紅高粱》 3 講授 電影觀摩
戲劇的探索創新:《絕對信號》 2 講授
新寫實小說《風景》《煩惱人生》 2 講授 小論文
新歷史小說《米》 2 講授 電影觀摩
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 2 講授
余華和他的《許三觀賣血記》 2 講授
13
陳忠實的《白鹿原》 4 講授
當代臺灣文學的主要流派 6 講授 小論文
白先勇的《游園驚夢》 3 講授 電影觀摩
余光中的詩 3 講授
香港文學概況 2 講授
金庸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 2 講授
總結復習 4 講授
合計 85 講授
四、考核及成績評定方法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分析鑒賞能力,課程考核也以考查分析能
力為主,知識性內容為輔。本課程開課兩個學期,分別安排考試、考查各一次。考核及成績
評定方法為:
考試(閉卷或開卷)成績評定方法:期末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
考查(開卷)成績評定方法: 期末成績占60%,平時成績占40%
五、教材和參考書目
教材
陳思和主編《中國當代文學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年版
謝冕主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版
參考書目
文學史: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文學作品:
小 說
《青春之歌》(楊沫) 《紅旗譜》(梁斌) 《重放的鮮花》(短篇集)
《小巷人物志》(陸文夫) 《王蒙小說選》 《陳奐生上城出國記》(高曉聲)
《紅高粱家族》(莫言) 《探索小說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
《白鹿原》(陳忠實) 《芙蓉鎮》(古華) 《汪曾祺短篇小說集》
《許三觀賣血記》(余華) 《活著》(余華) 《長恨歌》(王安憶)
《射雕英雄傳》(金庸) 《臺北人》(白先勇 ) 《將軍族》(陳映真)
《蘇童小說集》 《塵埃落定》(阿來) 《人生》(路遙)
《鄧友梅小說選》 《馬橋詞典》(韓少功) 《池莉小說集》
詩 歌
《艾青詩選》 《中國當代詩歌名篇賞析》 《北島詩集》
《聞捷詩選》 《舒婷的詩》 《顧城詩全集》
《探索詩集》(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6 年版)《余光中詩選》 《新生代詩賞析》
《中國現代主義詩群大觀》 《朦朧詩鑒賞辭典》 《韓東詩選》
《海子詩選》
散 文
《楊朔散文選》 《燕山夜話》(鄧拓) 《徐遲報告文學集》
《探索散文集》(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6 年版) 《隨想錄》(巴金)
《文化苦旅》(余秋雨) 《九十年代新生代散文集》 《賈平凹散文集》
14
《我與地壇》(史鐵生) 《劉亞洲報告文學選》
話 劇
《茶館》(見《老舍劇作選》) 《高行健探索戲劇集》 《沙葉新劇作選》
《關漢卿》(見《田漢文集》第七卷) 《探索戲劇集》(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6 年版)
(注:以上作品多有很多版本,只要內容一致,各個版本均可采用,故大多不注版本。)
六、大綱說明
1.本課程與“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等課程一起
構成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文學課程系列,共同承擔提高文學作品的分析能力、了解文學史知識、
掌握文學創作規律的教學任務。
2.本課程采用以課堂講授和討論為主的教學方式,并要求學生寫文學評論小論文,鍛煉
分析寫作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接觸更多的文學作品,適量安排觀摩根據文學名作改編的電影。
3.為了學好本課程,要求學生與教師配合,做到:課前預習、課后思考。即課前根據教
師要求盡量讀完教師準備精講的作品,以提高作品分析鑒賞的效果;課后根據教師布置的思
考題:復習思考,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并從中總結出基本規律。
4.本課程以提高學生的文學作品分析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對于準備考研的部分同學,
可以在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將能力轉換為知識,對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標。
七、制定人:張先云 審定人:楊四平 批準人:錢奇佳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詢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考研咨詢 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日本免费人成网ww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