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考研秘籍考研網!    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考博真題下載    考研真題下載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級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網 >> 文章中心 >> 專業課 >> 正文  安徽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元明清)本科教學大綱

新聞資訊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單位網上接受咨詢和報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研究生專場招聘場面火爆
普通文章 廈大女研究生被殺案終審判決 兇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廣東八校網上試點考研報名將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碩士北京招生單位報名點一覽
普通文章 洛陽高新區21名碩士研究生被聘為中層領導
普通文章 浙江省碩士研究生報名從下周一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紖^網上報名時間安排表
普通文章 廣東:研究生入學考試2003年起重大調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國研招上海考區報名點一覽表
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寧夏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大連鐵道學院04年碩士接收調劑生源基本原則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籌)05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學04年考研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05年碩士調劑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調劑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學04年研究生招收統考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廣西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大綱
(元明清部分)
課程名稱:中國古代文學 China Ancient literatur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y)
課程編號:0111009
課程學時:102 學時
適用專業: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
建議教材: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版)(三、四卷元朝、明朝、清朝部分),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5 年版;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下編第一、二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
開課單位:皖江學院中文系
一、課程性質和任務
課程性質:《中國古代文學》(元明清)是漢語言專業本科階段一門重要的必修課。
課程任務:元明清文學是中華民族的豐厚遺產,本課程以繼承和弘揚這一寶貴遺產為己任,
系統地介紹中國古代文學從元代到明代至清代的發展歷史,包括其間各種文體的演變、文學思潮
的興替、文學流派、文學團體、重要作家、優秀作品及其在文學史中的地位和影響等內容,系統
地學習元明清時期著名作家的優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內涵,領會其藝術精髓。
二、課程的基本內容及要求
第六編 元代文學史
第一章 元代文學緒論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元代社會概述
一、疆域廣闊,國力強盛
二、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深重
三、思想多元化,文化政策寬松
四、科舉廢止,儒生地位低下
第二節 元代文學概述
一、元代文學的特點
二、元代文學的成就
第三節 元雜劇
一、雜劇的形成和基本體制
二、元雜劇興盛的原因
課程的重點、難點:
元曲概念內涵,元雜劇的形成、基本體制和興盛的原因。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元代社會的基本特點、元代文學的特點和成就及其學習的意義,
掌握元曲、元雜劇等重要術語的涵義及其區別,認識本門課程的教學要求和學習方法。
思考題:
1.名詞:元曲,元雜劇,旦本,末本。
2
2.元代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元代文學的特點和成就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4.元雜劇的體制特征主要有哪些?
5.元雜劇興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章 關漢卿及其雜劇創作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關漢卿的生平與個性
一、生平
二、個性
第二節 關漢卿的創作
一、歷史劇
二、愛情風月劇
三、公案劇
四、關漢卿作品選講:
1.《竇娥冤》:(1)題材溯源;(2)《竇娥冤》的戲劇沖突;(3)竇娥的形象及其悲劇成因;
(4)《竇娥冤》的悲劇審美風格。
2.《救風塵》:(1)解題;(2)趙盼兒形象;(3)戲劇沖突及其價值。
第三節 關漢卿雜劇的藝術成就
一、題材選擇
二、藝術體制
三、語言風格
課程的重點、難點:
竇娥形象;《竇娥冤》的悲劇意蘊;《救風塵》的喜劇風格;關漢卿雜劇的藝術成就。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了解關漢卿的生平、創作概況,認識關漢卿代表作品的題材內容、
美學風貌與藝術成就。
思考題:
1.關漢卿《竇娥冤》與《救風塵》在藝術風格上有何異同?
2.竇娥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作品是如何表現的?
3.《竇娥冤》中三樁誓愿和鬼魂訴冤情節有何作用?
4.為什么說關漢卿是元雜劇的奠基人?
5.關漢卿雜劇的藝術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
第三章 元代其他雜劇作家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王實甫與《西廂記》
一、王實甫的生平與創作
二、《西廂記》題材的流傳與變異
三、主題傾向
1.形象特質
2.情節意義
3
四、藝術風貌
1.語言風格
2.體制特征
五、作品選講:《長亭送別》
1.情感
2.語言
第二節 白樸和《梧桐雨》、《墻頭馬上》
一、白樸的生平和創作
二、《梧桐雨》
三、《墻頭馬上》
第三節 馬致遠和《漢宮秋》
一、馬致遠的生平與創作
二、《漢宮秋》
第四節 鄭光祖和《倩女離魂》
一、雜劇的南移和衰微
二、鄭光祖的生平與創作
三、《倩女離魂》的主題傾向
1.劇情概要
2.主題評價
四、《倩女離魂》的藝術特點
1.離魂情節的藝術作用
2.語言風格
課程的重點、難點:
《西廂記》題材流變;崔鶯鶯形象;《西廂記》的語言風格和體制特征;“離魂”題材的價值;
雜劇衰微的原因。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王實甫、白樸、馬致遠、鄭光祖等重要雜劇作家的生平、創作和
成就,掌握《西廂記》、《梧桐雨》、《墻頭馬上》、《漢宮秋》、《倩女離魂》等作品的題材源流、體
制特征、美學風貌及藝術成就,了解雜劇南移及其衰微的原因。
思考題:
1.《西廂記》題材的流變情況如何?
2.白樸的《墻頭馬上》、《梧桐雨》各寫了什么內容?
3.馬致遠《漢宮秋》的主題是什么?
4.元雜劇衰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倩女離魂》的情節有何特點?
6.崔張故事的意義何在?
7.崔鶯鶯形象的內涵和價值何在?
8.《西廂記·長亭送別》的語言有何特點?
9.《西廂記》中“長亭送別”一折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各有何作用?
10.《倩女離魂》的情節有何特點?其美學價值如何?
4
第四章 南戲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南戲
一、南戲
二、南戲的體制特點
第二節 高明與南戲之祖
一、高明的生平與創作
二、南戲之祖
三、《琵琶記》的主題傾向
1.劇情概述
2.主題評析
四、《琵琶記》的藝術成就
1.戲劇結構藝術
2.語言風格
3.盛行于明的原因
五、作品選講:《糟糠自厭》
1.情節評價
2.語言賞析
第三節 “荊劉拜殺”四大戲文
一、“荊劉拜殺”
二、作品簡介
課程的重點、難點:
南戲體制特點;南戲之祖;“三辭三不從”的內涵及其意義;作品的結構藝術。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南戲的體制特點、南戲代表作、“荊劉拜殺”四大戲文,了解《琵
琶記》成為“南戲之祖”的原因,掌握其結構、內涵與意義。
思考題:
1.名詞:南戲,南戲之祖,“荊劉拜殺”。
2.南戲和北雜劇在體制上有什么不同?
3.何謂四大戲文?它們在題材內容方面有何共同點?
4.《琵琶記》的思想內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其藝術特色如何?
5.《琵琶記》的結構有何特點?有何作用?
6.《琵琶記·糟糠自厭》中吃糠情節對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7.《糟糠自厭》的語言有何特點?
第五章 元代詩文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元代詩文概說
5
一、元代散文
二、元代詩歌
第二節 元散曲
一、元散曲定義
二、元散曲的形式和種類
三、元散曲的代表作家
四、馬致遠散曲選講:《秋思》
1.情景交融,意境悲涼
2.名詞組合,意象繁復
3.曲牌特征
五、睢景成散曲選講:《高祖還鄉》
1.取材與主題
2.“代言體”的敘事功能
3.語言風格
六、張養浩散曲選講:《潼關懷古》
1.主題
2.結構
3.語言
課程的重點、難點:
元散曲;《秋思》的藝術特征;《高祖還鄉》中“代言體”的敘事功能。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元代詩文創作的概況,掌握元散曲概念的內涵及重要作家,認識元代
詩歌的特殊風貌;使學生了解元代散曲的不同形式特征,理解“代言體”在套曲中的藝術作用。
思考題:
1.名詞:元散曲。
2.散曲與詞有何異同?
3.元散曲與元雜劇的關系如何?
4.《天凈沙·秋思》為何稱為“秋思之祖”?
5.《山坡羊·潼關懷古》、《水仙子·尋梅》的藝術特點如何?
6.何謂代言體?《哨遍·高祖還鄉》用代言體取得了什么樣的藝術效果?
7.《山坡羊·潼關懷古》結句有何含義?
第七編 明代文學史
第一章 明代文學緒論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明代社會特征
一、政治特征
二、思想文化特征
三、經濟特征
第二節 明代文學特征
一、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就
6
二、章回小說的繁榮及其原因
三、章回小說的文體特征
課程的重點、難點:
明代文學的基本特征,章回小說的繁榮及其文體特征。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明代社會的基本特點、明代文學的特點和成就,掌握章回小說
的文體特征。
思考題:
1.名詞:章回小說。
2.明代文學的主要特征如何?
3.明代長篇小說繁榮的原因和特點是什么?
4.明代長篇小說有哪些主要類型?
5.章回小說的文體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 《三國志演義》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三國志演義》的成書
一、史書雜傳
二、筆記小說
三、唐宋詩文
四、戲曲說唱
第二節 《三國志演義》的作者和版本
一、作者
二、版本
第三節 《三國志演義》的思想和藝術
一、《三國志演義》的思想傾向
1.仁政愛民的政治理想
2.智慧才能的人格內涵
3.忠義勇武的道德規范
二、《三國志演義》的藝術成就
1.虛構藝術
2.戰爭描寫藝術
3.語言特征
第四節 《三國志演義》選講:《三顧茅廬》
一、人物出場和情節結構藝術
二、語言特征
第五節 《三國志演義》的影響與流傳
一、歷史演義小說的成熟
二、文學影響
三、社會影響
課程的重點、難點:
7
《三國志演義》的成書過程;歷史演義概念;“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七實三虛”的虛
構藝術;戰爭描寫藝術。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三國志演義》的作者、成書、版本、思想傾向等相關知識,認識《三
國志演義》的影響,認識《三顧茅廬》的情節結構藝術,掌握歷史演義體小說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掌握其虛構藝術和戰爭描寫藝術。
思考題:
1.名詞:歷史演義。
2.《三國志演義》的題材主要來源于哪些方面?
3.嘉靖本《三國志演義》和毛本《三國演義》在體式上有什么區別?
4.《三國志演義》有哪些主要的思想傾向?
5.《三國志演義》“擁劉反曹”思想的內涵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嘉靖本《三國志演義》
和毛本《三國演義》有什么區別?
6.《三國志演義》的作者是如何處理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之間的關系的?
7.《三國志演義》的戰爭描寫藝術有何特點?
8.《三國志演義》人物是類型化形象嗎?
9.《三顧茅廬》一節的情節發展有何特點?
第三章 《水滸傳》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水滸傳》的成書
一、史書
二、筆記詩文
三、說唱
四、講史(平話)
五、元雜劇
第二節 《水滸傳》的作者和版本
一、作者
二、版本
第三節 《水滸傳》的思想和藝術
一、思想內涵
1.逼上梁山
2.重武尚俠,替天行道
3.嗜酒戒色
二、藝術特色
1.百川歸海式的結構
2.人物的出場與性格
3.簡潔生動的語言
第四節 《水滸傳》選講:《血濺鴛鴦樓》
一、細節描寫藝術
二、武松性格特征
第五節 《水滸傳》的影響和流傳
8
一、英雄傳奇小說的成熟
二、影響與流傳
課程的重點、難點:
《水滸傳》的成書與流傳;英雄傳奇概念;逼上梁山的主題;性格表現藝術。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水滸傳》的成書過程、作者、版本、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色等相關知
識,掌握英雄傳奇體小說的形成和基本特征,掌握作品的結構特征和性格表現藝術,認識《水滸
傳》對后世社會與文學的影響
思考題:
1.名詞:英雄傳奇。
2.《水滸傳》的成書與《三國演義》有何相似之處?
3.小說《水滸傳》和元雜劇“水滸戲”在內容選取上有何差異?
4.《水滸傳》的主要思想傾向有哪些方面?
5.《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法上有何特點?
6.《水滸傳》的英雄觀與女性觀有何特點?
7.《血濺鴛鴦樓》一節的細節描寫有何特點?
第四章 明代詩文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明初詩歌與散文
一、明初詩歌
二、明初散文
三、臺閣體與茶陵派
第二節 明代中期的文學復古
一、李夢陽與前七子
二、王世貞與后七子
三、唐宋派
第三節 晚明詩文
一、李贄
二、公安派
三、竟陵派
四、晚明小品文
五、明末文壇
第四節 明代散曲
一、特點
二、代表作家
第五節 明代民歌
一、特點
二、代表作
第六節 散文選講
一、《項脊軒志》
9
1.結構特點
2.情感內涵
3.語言特征
二、《報劉一丈書》
1.主題內涵
2.形象描寫
3.諷刺藝術
第七節 詩歌選講
一、《別云間》
1.題旨
2.層次
3.對仗藝術
二、《朝天子·詠喇叭》
1.內容
2.表現手法
課程的重點、難點:
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的理論與創作;《別云間》的對仗藝術;《朝天子·詠喇叭》的表
現手法;《項脊軒志》的語言與情感表達;《報劉一丈書》的白描與諷刺。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明代詩文創作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家作品,認識明代散曲、民歌內容
與特點,理解《別云間》、《朝天子·詠喇叭》等詩文作品的思想、藝術特點。
思考題:
1.名詞:臺閣體,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2.明代有哪些主要的詩文流派?它們的文學主張如何?
3.前后七子的文學復古有何得失和影響?
4.唐宋派的文學創作和他們的文學主張是否一致?請舉例說明。
5.《項脊軒志》的結構和語言有何特點?其抒情特點如何?
6.《報劉一丈書》的題旨是什么?它的諷刺手法對表達主題起何作用?
7.《別云間》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它的對仗有何特點?
8.《朝天子·詠喇叭》的表現手法有何特點?
第五章 《西游記》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西游記》的成書、作者、版本
一、成書過程
二、作者與版本
第二節 《西游記》的主題傾向
一、多重主題
二、主題的時代特征
第三節 《西游記》的藝術成就
一、結構特征
二、“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藝術
10
三、詼諧、諷刺的美學風格
第四節 《西游記》選講:《車遲國顯法》
一、情節評析
二、藝術趣味
第五節 《西游記》的成就和影響
一、成就
二、影響
課程的重點、難點:
《西游記》的成書;神魔小說概念;“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藝術;詼諧、諷刺的美學風格。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西游記》的成書過程、作者、版本等相關知識,了解其整體風格、
關于其主題紛爭,掌握其基本特征、“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藝術、詼諧、諷刺的美學風格,認
識《西游記》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思考題:
1.學界關于《西游記》的主題思想有哪些紛爭?
2.《西游記》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上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3.《西游記》的結構與《水滸傳》有何異同?
4.如何理解魯迅所言“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之語?
5.《車遲國顯法》的藝術趣味表現在哪里?
6.名詞:神魔小說。
7.《西游記》成書過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典籍和文學作品?
第六章 明代短篇小說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話本與擬話本
一、話本小說的體制特征
二、擬話本小說的體制特征
第二節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
一、馮夢龍和“三言”
二、“三言”選講:
1.《杜十娘怒沉百寶箱》:(1)杜十娘的性格和悲劇成因;(2)多重矛盾沖突;(3)百寶箱
的藝術作用
2.《蔣興哥重會珍珠衫》:(1)情節設計;(2)市民階層的道德觀、價值觀;(3)珍珠衫的藝
術作用。
三、凌濛初和“二拍”
四、“二拍”選講:《轉運漢遇巧洞庭紅》
1.主題傾向
2.構思藝術
3.洞庭紅的藝術作用
11
第三節 明代文言小說
一、燈話三種及其他
二、中篇傳奇小說
課程的重點、難點:
話本、擬話本、“三言二拍”、“燈話三種”;杜十娘的悲劇成因;《珍珠衫》的情節藝術;《洞
庭紅》的時代信息。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短篇小說的幾種基本體式,掌握相關重要概念,認識古代短篇
小說發發展的過程,了解“三言二拍”的基本內容和審美風貌,掌握三篇代表作的主題內涵與藝
術風格。
思考題:
1.“三言二拍”的審美傾向有哪些方面?
2.杜十娘的悲劇是怎么造成的?
3.《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改編時增加了一些細節描寫,這對表現人物和主題有何作用?
4.《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反映了什么樣的道德觀、價值觀?
5.《轉運漢遇巧洞庭紅》反映了哪些時代信息?
6.名詞:話本,擬話本,“三言二拍”,“燈話三種”。
7.什么是話本?話本和擬話本的重要區別是什么?
8.明代白話短篇小說興衰的原因何在?
9.“三言”與“二拍”在擬話本體制上有何不同?
10.明代文言短篇小說創作的特點是什么?
第七章 明代戲曲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明代雜劇
一、明初雜劇
二、明代中后期雜劇
三、徐渭的雜劇創作
第二節 明代傳奇
一、明初傳奇
二、明代中后期傳奇
三、三大傳奇
課程的重點、難點:
明雜劇與元雜劇的文體異同,明代傳奇概念的內涵及其對南戲體制的發展。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明代雜劇與明代傳奇創作的基本風貌,掌握傳奇與三大傳奇概念的內
涵、傳奇對南戲體制的發展,認識古代戲劇發展的形態和規律。
思考題:
1.名詞:明代傳奇,明代三大傳奇。
2.明代的戲劇形式發生了哪些變化?
12
3.徐渭雜劇的主要藝術成就何在?
4.明代雜劇的演變趨勢是什么?
5.明代嘉靖年間傳奇創作有何特點?
6.明代三大傳奇戲的題材有何特點和意義?
第八章 湯顯祖與《牡丹亭》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湯顯祖的生平與思想
一、生平
二、思想
第二節 沈湯之爭
一、沈璟與吳江派
二、沈湯之爭
第三節 《牡丹亭》的思想和藝術
一、題材內容
1.劇情概要
2.杜麗娘形象
3.思想意義
二、戲劇沖突
1.情與理的沖突及其表現
2.沖突的實質
三、藝術成就
1.奇妙的構思和豐富的想象
2.典雅秾麗的曲詞
3.活潑自然的賓白
第四節 《牡丹亭》選講:《游園驚夢》
一、曲詞特點
二、本出在全劇中的藝術作用
第五節 《牡丹亭》的地位與影響
一、“臨川四夢”
二、文學影響:臨川派
三、社會影響
課程的重點、難點:
沈湯之爭的實質;“臨川四夢”的內涵;《牡丹亭》的成就、地位和影響;杜麗娘形象;戲劇
沖突;藝術成就。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湯顯祖的生平思想,掌握沈湯之爭的實質、“臨川四夢”的內涵,了
解《牡丹亭》的主題傾向和主要人物形象,掌握作品戲劇沖突的特點和杰出的藝術成就,認識《牡
丹亭》的成就、地位和影響。
思考題:
1.如何理解《牡丹亭》的主題傾向和戲劇沖突?
13
2.杜麗娘形象有何特點?其意義何在?
3.《牡丹亭》的藝術成就表現在哪些方面?
4.《驚夢》一出在《牡丹亭》中有何藝術作用?
5.名詞:沈湯之爭,吳江派,臨川四夢,臨川派。
6.如何評價“沈湯之爭”?
7.湯顯祖為什么說“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
第八編 清代文學史
第一章 清代文學緒論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清代社會特征
一、清代社會特征
二、清代學術思想的轉向
第二節 清代文學特征
一、基本特征
二、主要成就
課程的重點、難點:
清代學術思想的轉變,清代文學的主要成就。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清代社會和文學的基本特征,認識清代學術思想的轉變對文學思想的
影響。
思考題:
1.清代學術思想的基本走向如何?它對文學思想有何影響?
2.清代文學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就是什么?
第二章 清代詩文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清詩
一、清初詩歌
二、清中葉詩歌
三、吳偉業詩歌選講:《圓圓曲》
1、主要內容
2、藝術特點
第二節 清詞
一、清初詞
二、清中葉詞
三、清初三大詞家作品選講:
1、《醉落魄·寒山幾堵》:(1)“鷹”的形象;(2)藝術風神。
2、《桂殿秋·思往事》:(1)情境與意旨;(2)藝術風格。
3、《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1)情感內容;(2)藝術特點。
第三節 清文
14
一、清初散文
二、桐城派
三、駢文
四、姚鼐散文選講:《登泰山記》
1.解題
2.結構
3.藝術
課程的重點、難點:
清初三大詞家的創作;桐城派的理論和創作成就;清初學人之文與文人之文的差異;清代駢
文與前代駢文不同的特點;“梅村體”的藝術特征;《圓圓曲》的主要成就;三大詞家作品的藝術
特點;《登泰山記》的結構與語言。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清代詩文創作的大致風貌、重要詩文流派和代表作家、清詞中興的狀
貌及其原因;掌握清初三大詞家的創作、桐城派的創作、理論成就,辨析清初學人之文與文人之
文的差異,認識清代駢文與前代駢文不同的特點;理解《登泰山記》“雅潔”的語言和嚴謹的布
局,了解“梅村體”的基本特征、清初三大詞家的創作風格及其代表作。
思考題:
1.名詞:梅村體,神韻說,格調說,肌理說,性靈說,浙西詞派,陽羨派,桐城派,桐城
三祖。
2.清初詩壇創作有哪些主要成就?
3.如何理解清詞的中興?
4.清初“學人之文”和“文人之文”有何區別?
5.桐城派理論主張和散文創作有哪些主要內容?
6.清代駢文與前代駢文有何異同?
7.《圓圓曲》的主題傾向如何?
8.“梅村體”主要有哪些內涵?試以《圓圓曲》為例說明。
9.納蘭詞與陽羨詞、浙西詞有何不同特點?
10.陳維崧詞中“鷹”的形象有何特點和意義?
11.朱彝尊《桂殿秋》一詞的藝術特點如何?
12.納蘭性德《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的藝術特點是什么?
13.姚鼐的《登泰山記》為什么會成為寫景名作?
14.《登泰山記》的結構特征是什么?
15.《登泰山記》的語言風格如何?
第三章 清代戲曲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清代傳奇
一、蘇州派
二、李玉和《清忠譜》
三、李漁和《風箏誤》
四、南洪北孔
第二節 清代雜劇
15
一、主要作家作品
二、創作特點
第三節 清代地方戲
一、地方戲的興起與繁榮
二、地方戲的體制特點
三、地方戲的內容和藝術
第四節 清代戲曲理論
一、李漁的《閑情偶寄》
二、焦循的《花部農譚》
課程的重點、難點:
南洪北孔,李楊愛情題材的流變。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清代戲曲創作的基本風貌和走向、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戲曲
理論的發展,掌握蘇州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地方戲”等重要概念的內涵。
思考題:
1.名詞:蘇州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地方戲。
2.清代戲曲創作走向如何?
3.李楊愛情題材的文學流變有何特點和價值?
4.“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是什么意思?
第四章 《長生殿》和《桃花扇》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長生殿》
一、雙重主題
二、雙線結構
三、曲詞特征
第二節 《桃花扇》
一、題材與主題
二、李香君形象
三、藝術特征
第三節 《桃花扇》選講:《余韻》
一、思想感情
二、語言特點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清代傳奇的兩部代表作的藝術風貌,掌握《長生殿》的主題內
容與結構特點、《桃花扇》的取材特點與藝術表現特點。
課程的重點、難點:
《長生殿》的主題與結構,《桃花扇》的取材與藝術。
思考題:
1.如何理解《長生殿》中愛情描寫與政治批判之間的關系?
2.《長生殿》的結構有何特點?其藝術作用如何?
3.《桃花扇》的人物塑造有何特點?
4.《桃花扇》的結構藝術有何特點?
16
5.“桃花扇”一物在《桃花扇》一劇中起何作用?
6.《桃花扇》的曲詞賓白有何特點?
7.《桃花扇·余韻》中三個人物的唱詞各自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第五章 清代白話小說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清代白話小說的基本狀貌
一、長篇小說
二、短篇小說
第二節 李漁小說
一、成就
二、缺陷
第三節 才子佳人小說
一、情節模式
二、進步意義與局限性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清代白話小說的基本狀貌,掌握李漁小說與才子佳人小說的文
學特征及其價值。
課程的重點、難點:
《十二樓》,才子佳人小說情節模式的意義和局限。
思考題:
1.名詞:才子佳人小說。
2.清代小說變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清代世情小說在題材類型上較明代有何發展變化?
4.李漁的擬話本小說有何藝術創新?
5.明清才子佳人小說的情節有何共同特點?其意義如何?
第六章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蒲松齡的生平與創作
一、生平
二、創作
第二節 《聊齋志異》的創作特點
一、表現書生科舉失意、嘲諷科場考官
二、狐鬼花妖與書生的多類交往
三、關心世道民苦,刺貪刺虐,頌揚美德
第三節 《聊齋志異》的題材類型
一、批判科舉弊端
二、構想婚戀幸福
三、刺貪刺虐,頌揚美德
17
第四節 《聊齋志異》的文體特征
一、以傳奇法,而以志怪
二、敘事模式
第五節 《聊齋志異》的藝術創新
一、記敘委婉
二、增加人物行動、環境、心理的描寫
三、詩化傾向
四、淺近洗練的文言體式
第六節 《聊齋志異》選講:《嬰寧》
第七節 其他文言小說
一、袁枚《子不語》
二、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課程的重點、難點:
蒲松齡的生活經歷對作品的影響;《聊齋志異》的題材類型、敘事模式、藝術創新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蒲松齡的生活經歷,掌握《聊齋志異》的創作過程與特點,了
解《聊齋志異》的基本內容和美學風貌,掌握作品的敘事模式和藝術成就,認識《聊齋志異》與
《閱微草堂筆記》創作觀念的不同。
思考題:
1.蒲松齡的生活經歷對他的小說創作有何作用?
2.《聊齋志異》與《閱微草堂筆記》的創作理念有何不同?
3.《聊齋志異》有哪些主要的題材類型?
4.魯迅說《聊齋志異》“以傳奇法,而以志怪”,你如何理解?
5.《聊齋志異》的敘事模式較之六朝志怪和唐代傳奇有何變異?
6.《嬰寧》中嬰寧形象的兩大性格特征是什么?
7.《嬰寧》中對花的描寫有何作用?
第七章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吳敬梓的生平與思想
一、生平
二、思想
第二節 《儒林外史》展示的儒林百相
一、崇奉舉業、心理扭曲的士子形象
二、借理學之名、行利己之實的偽君子形象
三、代表了理想的形象
第三節 《儒林外史》的藝術成就
一、精湛的諷刺藝術
二、獨特的結構形式
18
第四節 吳敬梓的創作及其影響
一、《儒林外史》的取材
二、《儒林外史》的文學史意義
課程的重點、難點:
吳敬梓的生活經歷對作品的影響;形象類型;諷刺藝術。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吳敬梓的生平經歷、思想體系,了解《儒林外史》的主題傾向
和藝術特征,掌握作品所塑造的三大類人物形象的特質、諷刺藝術特征,認識《儒林外史》的文
學史價值。
思考題:
1.吳敬梓的家庭環境和個人經歷對他創作《儒林外史》有何影響?
2.《儒林外史》的文學史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3.《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哪些類型?作者的態度如何?
4.《儒林外史》對諷刺藝術的貢獻是什么?
5.《儒林外史》的結構有什么特點?
第八章 曹雪芹與《紅樓夢》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曹雪芹的家世與生平
一、家世
二、生平
第二節 《紅樓夢》的創作與版本
一、創作
二、版本
三、脂評
第三節 《紅樓夢》主題的多義性
一、封建貴族沒落的家族悲劇
二、賈寶玉的人生道路悲劇
三、青年女性命運的普遍悲劇
第四節 《紅樓夢》中的寶黛愛情
一、愛情的性質與特點
二、愛情的悲劇價值
第五節 《紅樓夢》的藝術成就
一、創作原則
二、人物形象塑造藝術
三、網狀結構
四、語言藝術
第六節 《紅樓夢》選講:《寶玉挨打》
一、情節波瀾
二、人物刻畫
三、思想內涵
19
第七節 紅學
一、“紅學”之由來
二、主要流派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曹雪芹的家世背景,了解《紅樓夢》主題的多義性特征,理解
寶黛愛情的性質、特點及其悲劇意義,充分認識作品藝術成就的多方面內涵,掌握《紅樓夢》的
兩大版本系統,認識紅學主要流派的特點和意義。
課程的重點、難點:
《紅樓夢》版本系統;紅學流派;主題的多義性;寶黛愛情悲??;個性化的人物塑造方法;
網狀結構;語言風貌。
思考題:
1.名詞:脂評,紅學。
2.《紅樓夢》的版本系統主要有哪兩大類?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3.紅學有哪些主要流派?你如何評價?
4.《紅樓夢》的悲劇意識體現在哪些方面?
5.魯迅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蹦闳绾卫斫膺@句話?
6.如何理解寶黛愛情悲劇和釵玉婚姻悲劇的內涵和性質?
7.《紅樓夢》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8.《寶玉挨打》中層層鋪墊寫法有何作用?
9.寶玉挨打事件的性質是什么?事后作者是如何描寫釵黛兩人的表現的?說明了什么?
三、課程學時分配:
章 節 教學時數 講 課 實 驗 上 機 實踐活動 其他
第六編第一章元代文學緒論 4 講授
第二章關漢卿及其雜劇創作 6 講授 討論
第三章元代其他雜劇作家 8 講授
第四章南戲 4 講授
第五章元代詩文 6 講授
第七編第一章明代文學緒論 3 講授
第二章《三國志演義》 6 講授 作業、討論
第三章《水滸傳》 6 講授
第四章明代詩文 6 講授
第五章明代短篇小說 6 講授
第六章明代戲曲 6 講授
第七章明代戲曲 3 講授
第八章湯顯祖與《牡丹亭》 3 講授
第八編第一章清代文學緒論 3 講授
第二章清代詩文 3 講授 作業、討論
第三章清代戲曲 7 講授
第四章《長生殿》和《桃花扇》 3 講授 討論
第五章清代白話小說 4 講授
第六章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3 講授
第七章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6 講授
20
第八章 曹雪芹與《紅樓夢》 6 講授
合計 102
四、考核及成績評定方法:
本課程考試采取閉卷方式進行。成績評定方法為期末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
五、教材與參考書目:
教材: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
參考書目:
1.游國恩主編《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年版
2.中國社科院編《中國文學通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 年版
3.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年版
4.董每戡《五大名劇論》,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4 年版
5.郭英德《明清傳奇史》,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版
6.徐扶明《元明清戲曲探索》,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
7.趙山林《中國古典戲劇論稿》,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8 年版
8.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3 年版
9.石昌渝《中國古代小說源流論》,三聯書店 1994 年版
10.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中國社科出版社 1995 年版
11.董乃斌《中國古典小說的文體獨立》,中國社科出版社 1994 年版
12.何滿子、李時人《古代短篇小說名作評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
13.陳美林、馮保善、李忠明《章回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
14.蕭欣橋等《話本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3 年版
15.臧晉叔《元曲選》,中華書局 1958 年版
16.王季思校注、張人和集評《集評校注西廂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17.隋樹森《全元散曲》,中華書局 1964 年版
18.錢南楊校注《琵琶記》,中華書局 1960 年版
19.俞為民校注《宋元四大戲文讀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8 年版
20.陳曦鐘、宋祥瑞、魯玉川輯?!度龂萘x會評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6 年版
21.陳曦鐘、侯忠義、魯玉川輯?!端疂G傳會評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1 年版
22.朱彤、周中明校注:《西游記》,四川文藝出版社 1987 年版
23.馮夢龍《警世通言》,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年版
24.馮夢龍《醒世恒言》,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年版
25.凌濛初《拍案驚奇》,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年版
26.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年版
27.徐朔方、楊笑梅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 年版
28.洪升《長生殿》,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 年版
29.蒲松齡《聊齋志異會評會校本》,中華書局 1962 年版
30.吳敬梓《儒林外史會評會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年版
31.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6 年版
32.漆緒邦、王凱符選注《桐城派文選》,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33.錢仲聯《清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0 年版
34.趙秀亭、馮統一箋?!讹嬎~箋?!?,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
21
六、大綱說明:
1.本課程與“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等課程一起構成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文學課程系列,共同承擔提高文學作品的分析能力、了解文學史知識、掌握文
學創作規律的教學任務。
2.本課程采用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并要求學生寫文學評論小論文,鍛煉分析寫作能
力。
3.為了學好本課程,要求學生與教師配合,做到:課前預習、課后思考。即課前根據教師要
求盡量讀完教師準備精講的作品,以提高作品分析鑒賞的效果;課后根據教師布置的思考題復習
思考,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并從中總結出基本規律。
4.本課程以提高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流變的認識以及對古代文學作品的鑒賞和分析能力
為主要教學目標。對于準備考研的部分同學,可以在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將能力轉換為知識,對
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標。
七、制定人:王昊 審定人:俞曉紅 批準人:錢奇佳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詢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考研咨詢 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日本免费人成网ww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