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考研秘籍考研網!    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考博真題下載    考研真題下載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級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網 >> 文章中心 >> 專業課 >> 正文  安徽師范大學古代漢語本科教學大綱

新聞資訊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單位網上接受咨詢和報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研究生專場招聘場面火爆
普通文章 廈大女研究生被殺案終審判決 兇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廣東八校網上試點考研報名將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碩士北京招生單位報名點一覽
普通文章 洛陽高新區21名碩士研究生被聘為中層領導
普通文章 浙江省碩士研究生報名從下周一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區網上報名時間安排表
普通文章 廣東:研究生入學考試2003年起重大調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國研招上海考區報名點一覽表
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寧夏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大連鐵道學院04年碩士接收調劑生源基本原則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籌)05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學04年考研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05年碩士調劑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調劑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學04年研究生招收統考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廣西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古代漢語》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古代漢語 Ancient Chinese
課程編號: 0111002
課程學時:102
適用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
建議教材:王力主編《古代漢語》(1998 年校訂重排本),中華書局,1999 年第3版。
開課單位:皖江學院中文系
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課程性質:“古代漢語”是高等院校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實踐性
和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工具課,屬于語言課的范疇。
課程任務:要求在語言學理論指導下,培養和增強學生閱讀古代文獻的能力,通過古代
漢語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的教學以及有重點地閱讀古代文獻的實踐,使學生掌握古代漢語
的基本知識,提高其閱讀文言文和講授文言作品的能力,為語言學其它專業課程教學提供條
件。另一方面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和文化素養,為學生繼承古代優秀文化
遺產,日后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等相關工作奠定基礎。
二、課程的基本內容及要求:
第一章 緒論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古代漢語的學習對象和教學目的
一、什么是古代漢語
二、古代漢語課的性質
三、古代漢語的教學目的
第二節 古代漢語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學習方法
一、古代漢語的教學內容、要求
二、古代漢語的學習方法
課程的重點、難點:
古代漢語的基本概念,本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明確古代漢語的學習對象和學習目的,了解古代漢語的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和學習方法,掌握古代漢語的基本概念。
思考題:
1.什么是古代漢語?
2.古代漢語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是什么?
3.如何學好古代漢語?
2
第二章 怎樣查字典辭書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查檢字音、字義的工具書及其使用
一、漢語字典檢字法
二、介紹幾部常用的字典(《康熙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古漢語字典》、《漢
語大字典》、《說文解字》)
第二節 查檢詞語和典故的工具書及其使用
一、《辭源》
二、《辭海》
三、《漢語大詞典》
第三節 查檢虛詞和特殊詞語的工具書及其使用
一、《經傳釋詞》
二、《詞詮》
三、《詩詞曲語辭匯釋》
四、《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課程的重點、難點:
常用古漢語工具書的性質、基本內容、編纂體例及使用方法。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學習古代漢語常用的工具書有哪些,這些工具書的性質、基
本內容及編排體例如何,以便利用字典辭書解決古書閱讀中遇到的字詞方面的各種問題。
思考題:
1.目前漢語字典辭書編排漢字的主要方法有哪幾種?如何使用?
2.查檢字音、字義的工具書主要有哪些?說說它們的基本內容、編纂體例及使用價值。
3.查檢詞語和典故的工具書有哪些?說說它們的基本內容、編纂體例及使用價值。
4.查檢虛詞和特殊詞語的主要工具書有哪些?說說它們的基本內容、編纂體例及使用價
值。
第三章 漢字的構造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六書”與漢字形體結構
一、“六書”概說
二、漢字形體構造的四種方法
第二節 形聲字的結構形式與漢字的部首
一、形聲字的結構形式與漢字的部首
3
二、掌握部首是分析字形求本義簡便有效的方法
第三節 分析字形求本義應注意的問題
一、字義的失傳
二、漢字形體的演變
課程的重點、難點:
“六書”說,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字形與字義,部首與本義。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傳統“六書”說與漢字形體構造的四種方法,明確部首與字
義的關系,學會分析字形求本義,并認識到漢字形體的演變對于分析字形求本義的影響。
思考題:
1.什么是“六書”? 試述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主要內容。
2.為什么說掌握部首是分析字形求本義簡便有效的方法?
3.分析字形求本義應注意哪些問題?
第四章 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古今字
一、什么是古今字
二、古今字與通假字的區別
第二節 異體字
一、什么是異體字
二、異體字的形體分歧
第三節 繁簡字
一、漢字的簡化
二、繁簡字的對應關系
課程的重點、難點:
古今字的概念,古今字與通假字的區別,異體字的形體分歧,繁簡字的對應關系。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字形與字義的復雜對應關系,掌握古書常見的古今字、異體
字和繁體字。
思考題:
1.什么是古今字?如何區分古今字與通假字?
2.異體字形體分歧有哪幾種情況?哪些情況不能認為是異體字?
3.繁簡字之間有什么樣的對應關系?閱讀古書時哪類繁體字最值得注意?
4
第五章 單音詞和復音詞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古漢語中的單音詞
一、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
二、單音詞的連用
第二節 古漢語中的復音詞
一、聯綿詞的構成與理解
二、偏義復詞的構成與理解
課程的重點、難點:
古漢語單音詞的特點,聯綿詞,偏義復詞。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古漢語詞匯以單音詞為主的特點以及閱讀古書關于單音詞
應注意的問題,正確理解古漢語中兩類特殊的復音詞。
思考題:
1.閱讀古書時關于單音詞的連用應注意什么問題?
2.什么是聯綿詞?按語音形式聯綿詞可分為哪幾類?閱讀古書時關于聯綿詞應注意什
么問題?
3.什么是偏義復詞?如何理解偏義復詞?
第六章 古今詞義的異同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古今詞義異同的幾種情況
一、古今詞義基本未變
二、古今詞義完全不同
三、古今詞義同中有異
第二節 古今詞義范圍的差異
一、詞義的擴大
二、詞義的縮小
三、詞義的轉移
第三節 古今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
一、詞義褒貶色彩的不同
二、詞義輕重的不同
課程的重點、難點:
古今詞義的異同,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古今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
5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古今詞義異同的基本情況,認識到古今詞義在詞義范圍和感
情色彩方面存在的差異,避免以今況古,誤解古書。
思考題:
1.試述古今詞義異同的三種情況。
2.什么是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和詞義的轉移?
3.古今詞義在感情色彩方面存在何種差異?
第七章 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詞的本義
一、什么是詞的本義
二、怎樣探求詞的本義
第二節 詞的引申義
一、什么是詞的引申義
二、詞義引申的類型
三、詞義引申的規律
四、詞義的引申系列
課程的重點、難點:
詞的本義及其探求,詞義引申的類型與規律,詞義的引申系列。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什么是詞的本義,什么是詞的引申義;懂得如何探求詞的本
義,如何掌握詞的引申義;了解詞義引申的類型、規律,以及如何整理詞義的引申系列。
思考題:
1.什么是詞的本義?如何探求詞的本義?
2.什么是詞的引申義?如何掌握引申義?
3.什么是輻射型引申?什么是連鎖型引申?
4.詞義引申的規律有哪些?
第八章 同義詞及其辨析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同義詞及其辨析
一、什么是古漢語同義詞
二、同義詞的辨析
第二節 辨析同義詞應注意的問題
一、變文避復而無異義
6
二、“渾言”與“析言”
課程的重點、難點:
同義詞的辨析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明確什么是古漢語同義詞,了解古書如何使用同義詞,掌握同義
詞辨析的基本方法,從而準確理解古書文義。
思考題:
1.什么是古漢語同義詞?如何辨析同義詞辨析?
2.辨析同義詞應注意哪些問題?
3.什么是“渾言”?什么是“析言”?
第九章 詞類的活用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什么是詞類的活用
一、詞類活用界說
二、詞類活用與詞的兼類的區分
第二節 使動用法
一、什么是使動用法
二、使動用法的類型
第三節 意動用法
一、什么是意動用法
二、意動用法的類型
第四節 名詞用如一般動詞
一、普通名詞用如一般動詞
二、方位名詞用如一般動詞
第五節 名詞用作狀語
一、名詞作狀語所表示的語法意義
二、名詞作狀語的辨析
課程的重點、難點:
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名詞用如一般動詞,名詞用作狀語。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認識古漢語詞類活用現象,了解詞類活用的主要類型及其辨識。
思考題:
1.什么是詞類活用?如何區分詞類活用與詞的兼類?
2.什么是使動用法?使動用法有哪幾種主要類型?
7
3.什么是意動用法?如何區分使動與意動?意動用法有哪幾種主要類型?
4.如何理解名詞用如一般動詞?
5.名詞作狀語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主要有哪些?
第十章 古代漢語的詞序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疑問代詞作賓語
一、疑問代詞作動詞賓語前置
二、疑問代詞作介詞賓語前置
第二節 否定句代詞作賓語
一、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的條件
二、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不嚴格
第三節 賓語用代詞復指
一、名詞賓語用“是”、“之”復指前置
二、“惟(唯)??是/之??”式
三、賓語本身是代詞的前置
四、“是/此之謂”
第四節 表示行為數量的詞序
一、數詞作狀語
二、數詞作謂語
課程的重點、難點:
賓語前置,表示行為數量的詞序。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古今漢語在詞序方面的主要差別。
思考題:
1.古代漢語賓語前置有哪幾種情況?
2.如何理解“惟(唯)??是/之??”式和“是/此之謂”式?
3.古代漢語表示行為數量的詞序與現代漢語有什么不同?
第十一章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形式與特點
一、漢語句子的分類
二、什么是判斷句
8
三、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形式與特點
四、古代漢語判斷句中“是”的詞性與作用
五、古代漢語判斷句中 “乃”、“即”、“維(惟)”的詞性與作用
第二節 古代漢語判斷句的活用
一、用判斷句的形式表示比喻
二、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一種復雜的內容
三、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事物的因果關系
課程的重點、難點:
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形式與特點,古代漢語判斷句中“是”的詞性與作用,古代漢語判斷
句的活用。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古今漢語判斷句存在的主要差別。
思考題:
1.常見的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形式有哪幾種?
2.如何理解古代漢語判斷句中“是”的詞性與作用?
3.如何理解古代漢語判斷句中“乃”、“即”、“維(惟)”的詞性與作用?
4.古代漢語判斷句的活用有哪幾種情況?
第十二章 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古代漢語表示被動的兩種方法
一、什么是被動
二、表示被動的兩種方法
第二節 古代漢語被動句的產生與常見句式
一、古代漢語被動句的產生
二、常見的被動句式
課程的重點、難點:
古代漢語被動表示法,常見的被動句式及其構成。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古代漢語表示被動的方法以及常見的被動句式。
思考題:
1.什么是被動?古代漢語表示被動的方法是什么?
2.說說古代漢語常見的被動句式及其構成。
9
第十三章 古代漢語的習慣句式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主要用來表示詢問的習慣句式
一、“如(若/奈)??何”、“如(若/奈)之何”、“如(若/奈)何”
二、“??孰與??”、“??何如??”
第二節 主要用來表示反問的習慣句式
一、“何(以)??為”
二、“不亦??乎”
三、“何??之有(為)”
第三節 主要用來表示測度的習慣句式
一、“無乃??乎”
二、“得無??乎”
三、“其??乎”
第四節 主要用來表示感嘆的習慣句式
一、“何??之??”
二、“何其??”
課程的重點、難點:
常見習慣句式及其用法。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古代漢語表示各種語氣的常見習慣句式。
思考題:
1.主要用來表示詢問的習慣句式有哪些?如何理解?
2.主要用來表示反問的習慣句式有哪些?如何理解?
3.主要用來表示測度的習慣句式有哪些?如何理解?
4.主要用來表示感嘆的習慣句式有哪些?如何理解?
第十四章 古代漢語副詞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程度副詞
一、少(附論“稍”)
二、頗
第二節 范圍副詞
一、但(附論“徒、特、第、直”)
10
二、獨
三、僅
第三節 時間副詞
一、曾(附論“嘗”)
二、復(附論“再”)
三、仍
第四節 情態副詞
一、且
二、固
三、蓋
第五節 否定副詞
一、“不”和“弗”
二、“毋”和“勿”
三、未
四、“非”和“否”
五、微
第六節 表敬副詞
一、尊人的表敬副詞:請、幸、謹、敬、惠、辱等
二、自謙的表敬副詞:竊、忝、猥等
課程的重點、難點:
常用的古今差別較大的副詞的用法。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古代漢語副詞的特點、作用與分類,掌握常用的古今差別較
大的副詞的用法。
思考題:
1.概述古代漢語副詞的特點、作用與分類。
2.說說古代漢語中古今差別較大的副詞的用法。
第十五章 古代漢語代詞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人稱代詞
一、第一人稱代詞:吾、我、予(余)、朕
二、第二人稱代詞:女(汝)、爾、若、而、乃
三、第三人稱代詞:其、之、彼
四、尊稱與謙稱
11
五、人稱代詞復數表示法
第二節 指示代詞
一、近指代詞:是、此、斯、茲
二、遠指代詞:彼、夫
三、泛指代詞:之
四、特指代詞:其
五、謂詞性指示代詞:若、爾、然
六、特殊指示代詞:焉
第三節 疑問代詞
一、指人的疑問代詞:誰、孰
二、指事物的疑問代詞:何、胡、曷、奚
三、指處所的疑問代詞:安、惡、焉
第四節 無定代詞
一、肯定性無定代詞“或”
二、否定性無定代詞“莫”
第五節 輔助性代詞
一、者
二、所
課程的重點、難點:
主要的古今差別較大的代詞的用法。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古今漢語代詞體系的不同,掌握主要的古今差別較大的代詞
的用法。
思考題:
1.古代漢語代詞體系與現代漢語代詞體系相比,有什么重要的不同?
2.根據語法功能, 古代漢語第二人稱代詞可分為哪兩類?每類代詞的主要語法功能是什
么?
3.為什么說“其”、“之”、“彼”不是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其”與“之”在用法上有
什么不同?
4.近指代詞“是”、“此”、“斯”、“茲”使用上各有什么特點?
5.遠指代詞“彼”、“夫”使用上各有什么特點?
6.代詞“若”、“爾”、“然”的主要語法功能是什么?
7.指示代詞“焉”在詞性和用法上有什么重要特點?
8.疑問代詞可分為哪幾類?說說每類代詞各包含哪些詞,以及它們各自的用法。
9.無定代詞包含哪兩類?說說它們的用法。
10.“者”、“所”在用法上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11.說說“者”字短語與“所”字短語的語法構成及其理解。
12
第十六章 古代漢語介詞和連詞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介詞
一、于(於、乎)
二、以
三、為
第二節 連詞
一、與
二、而
三、則,然則
四、雖,雖然
五、然,然 而
六、之
課程的重點、難點:
常見的介詞和連詞的主要用法。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古今漢語介詞和連詞用法上的差異,掌握古代漢語常見的介
詞和連詞的主要用法。
思考題:
1.說說介詞“于(於、乎)” 、“ 以”、“為”的主要介引功能。
2.說說連詞 “而”、“則”、“ 雖”、“ 之”的主要連接功能。
3.古代漢語的“然則”、“雖然”、“ 然而”與現代漢語相比有什么不同?
第十七章 古代漢語語氣詞和詞頭、詞尾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古代漢語語氣詞
一、句尾語氣詞
二、句首、句中語氣詞
第二節 古代漢語詞頭、詞尾
一、詞頭
二、詞尾
課程的重點、難點:
句尾語氣詞“也”、“矣”、“哉”、“夫”、“乎”、“歟”、“邪”的語氣作用,句首、句中語
氣詞“夫”、“惟(維、唯)”、“其”、“也”的語氣作用。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古代漢語語氣詞和詞頭、詞尾的基本面貌,掌握常用語氣詞
13
所表達的語氣作用以及詞頭、詞尾的構詞作用。
思考題:
1.說說常見的句尾語氣詞“也”、“矣”、“哉”、“夫”、“乎”、“歟”、“邪”所表達的語氣
作用。
2.說說常見的句首、句中語氣詞“夫”、“惟(維、唯)”、“其”、“也”所表達的語氣作
用。
3.古漢語常見的詞頭、詞尾有哪些?各有什么樣的作用?
第十八章 古書的注解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古書注解概說
一、閱讀古書,為什么要參考舊注
二、古書注解簡史
第二節 古書注解的類型
一、傳、箋
二、疏、正義
三、章句
四、集解(集釋)
第三節 古書注解的體例與方式
一、古書注解的體例
二、古書注解的方式
第四節 古書注釋術語
一、曰,為,謂之
二、謂
三、貌、之貌
四、猶
五、之言,之為言
六、讀為,讀曰;讀若,讀如
課程的重點、難點:
古書注解簡史,古注的類型、體例與方式,常用注釋術語。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古書注解的歷史,古注的類型、體例與方式,掌握常用的古
注術語,學會利用舊注解決古書閱讀中的疑難問題。
思考題:
1.閱讀古書,為什么要參考舊注?
2.簡要敘述古書注解歷史概況。
14
3.常見的古書注解有哪些類型?各有什么特點?
4.舉例說明古書注解的體例和方式。
5.解釋常用古注術語,說說它們的用法和使用特點。
第十九章 詩律
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節 古代詩體的發展
一、古詩
二、近體詩
三、古風(古體詩)
第二節 近體詩與古詩的區別
一、句數
二、押韻
三、平仄
四、對仗
課程的重點、難點:
近體詩的押韻特點,平水韻,近體詩的平仄格式,粘對與拗救,近體詩的對仗。
課程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了解近體詩與古詩的區別,近體詩的押韻特點、平仄格式及對仗
要求,能正確分析一首具體的近體詩的格律。
思考題:
1.什么是古詩?什么是近體詩?什么是古風?
2.近體詩與古詩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平水韻?
4.說說近體詩的平仄格式?
5.什么是粘對?什么是拗救?
6.什么是借對?什么是流水對?
三、課程學時分配
章 節 教學時數 講 課 實 驗 上 機 實踐活動 其他
一緒 論 2 講授
鄭伯克段于鄢(文選) 2 講授
二怎樣查字典辭書 2 講授
齊桓公伐楚(文選) 2 講授
三漢字的構造 6 講授 作業、討論
晉靈公不君(文選) 2 講授
四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3 講授 作業、討論
鞌之戰(文選) 2 講授
五單音詞和復音詞 3 講授
15
六古今詞義的異同 4 講授 作業、討論
馮諼客孟嘗君(文選) 2 講授
七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5 講授 討論
魯仲連義不帝秦(文選) 3 講授
八同義詞及其辨析 2 講授 討論
《論語》幾則(文選) 3 講授 討論
九詞類的活用 6 講授 作業、討論
禮記·大同(文選) 2 講授
十古代漢語的詞序 2 講授 作業、討論
十一古代漢語的判斷句 2 講授
齊桓晉文之事(文選) 3 講授
十二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 2 講授
十三古代漢語的習慣句式 2 講授 作業、討論
許行(文選) 3 講授
十四古代漢語副詞 5 講授 討論
氓、七月(文選) 3 講授
十五古代漢語代詞 6 講授
哀郢(文選) 2 講授
十六古代漢語介詞和連詞 4 講授
五蠹(文選) 3 講授
十七古代漢語語氣詞和詞頭詞尾 3 講授
十八古書的注解 4 講授 作業、討論
逍遙游(文選) 3 講授
十九詩律 4 講授 作業、討論
合計 102
四、考核及成績評定方法
本課程開課兩個學期,分別安排考查、考試各一次。第一學期結束考查一次,形式:開
卷;全年結束考試一次,內容為全年所學,形式:閉卷。主要考查古代漢語的基本概念、基
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測評學生的理解、判斷、分析、綜合閱讀等能力。成績考核采用作業與
考試相結合方式,考核及成績評定方法為:
考查(閉卷或開卷)成績評定方法:考查成績占60%,平時成績占40%
考試(閉卷)成績評定方法: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
五、教材和參考書目
教材: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1998 年校訂重排本),中華書局,1999 年第 3 版
參考書目:
1.《古代漢語》(修訂本):郭錫良等編,商務印書館 1999 年版
2.《古代漢語教程》(第二版):張世祿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0 年版
3.《古代漢語》(第二次修訂本),荊貴生主編,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4.《古代漢語讀本(修訂本)》(教育部推薦教材):南開大學中文系古代漢語教研室,
16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1 年版
六、大綱說明
1.本課程教學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采用以課堂講授為主,以學生自學與課堂討論
相結合為輔的方式進行。
2.本大綱所使用教材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為了在有限的教學課
時內完成艱巨的教學任務,建議以利用一些輔助的教學手段,比如多媒體課件、投影膠片等。
3.本課程是在學生學習了一定的漢語言文學基礎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的。先修課程:《現代
漢語》、《語言學概論》,相關課程是:《古代文學》。
七、制定人:溫志權 審定人:詹緒左 批準人:錢奇佳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詢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考研咨詢 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日本免费人成网ww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