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考研秘籍考研網!    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考博真題下載    考研真題下載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級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網 >> 文章中心 >> 專業課 >> 正文  安徽師范大學公共基礎課程本科教學大綱

新聞資訊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單位網上接受咨詢和報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研究生專場招聘場面火爆
普通文章 廈大女研究生被殺案終審判決 兇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廣東八校網上試點考研報名將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碩士北京招生單位報名點一覽
普通文章 洛陽高新區21名碩士研究生被聘為中層領導
普通文章 浙江省碩士研究生報名從下周一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紖^網上報名時間安排表
普通文章 廣東:研究生入學考試2003年起重大調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國研招上??紖^報名點一覽表
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寧夏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大連鐵道學院04年碩士接收調劑生源基本原則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籌)05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學04年考研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05年碩士調劑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調劑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學04年研究生招收統考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廣西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安徽師范大學
課程性質:公共基礎課程 先修課程:
總學時:51 學分:3
理論學時:48 討論學時:3(無課程實驗)
開課學院:政法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 適用專業:全校本科各專業
大綱執筆人: 大綱編寫組 大綱編寫時間:2007 年 9 月
教研室主任審核: 路丙輝 教學院長審定: 胡安全
一、 說明
1、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是一門融思想性、
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與實踐性于一體的公共必修課。它是以馬列主義、毛澤
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幫
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
道德、法律素質,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通過理論教學與討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主要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幫助大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解決成長成才過程中遇
到的實際問題。
三、本課程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
以大學與大學生適應為主要內容的適應教育,以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與公民道德的
基本規范為主要內容的道德觀教育,以樹立法治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法治觀教育,
以人生理想與人生信念為主要內容的人生觀教育。
難點:
1、適應教育中的人際交往適應和大學學習適應;
2、道德觀教育中的傳統美德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國
家安全意識;
3、法治觀教育中的法治理念與法制精神教育、道德與法律的區別與聯系、社會
主義法律體系與法律運行;
4、人生觀教育教育中的人生理想與信念教育、人生價值、人生態度的教育
二、課堂教學時數及課后作業題型分配(含數量)
教 學 內 容
教 學 時 數
教學方式或手段
課后作業
思 考 題 練 習 題
章 節 目
緒論
珍惜大學生活 開拓新的境界 第四節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課的意義和方法 一、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意義
二、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方法 8 講授(多媒體)或指導自學 √
第一節
適應人生新階段 一、認識大學生活特點
二、提高獨立生活能力
三、樹立新的學習理念
四、培養優良學風
第二節肩負歷史新使命 一、認識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二、明確當代大學生的成才目標
三、塑造當代大學生的嶄新形象
第三節 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一、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體系的重要意義
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第一章
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 第一節 理想信念與大學生成長成才 一、理
想信念的含義與特征
二、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 4 講授(多媒體)或指導自學 √
第二節 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一、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
二、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第三節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橋梁 一、立志高遠與始于足下
二、認清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
第二章
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民族精神
第一節 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 一、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
二、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
三、愛國主義的時代價值 2 講授(多媒體)或指導自學 √
第二節 新時期的愛國主義
一、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一
二、愛國主義與經濟全球化
三、愛國主義與弘揚民族精神
四、愛國主義與弘揚時代精神
第三節 做忠誠的愛國者
一、自覺維護國家利益
二、促進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三、增強國防觀念
四、以振興中華為己任
第三章
領悟人生真諦 創造人生價值
第一節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一、世界觀與人生觀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四、用科學高尚的人生觀指引人生 8 講授(多媒體)或指導自學 √
第二節 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一、價值觀與人生價值
二、人生價值的標準與評價
三、人生價值實現的條件
四、在實踐中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第三節 科學對待人生環境 一、促進自我身心的和諧
二、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
三、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
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第四章
加強道德修養 錘煉道德品質 第一節道德及其歷史發展
一、道德的起源與本質
二,道德的功能與作用
三、道德的歷史發展 6 講授(多媒體)或指導自學 √
第二節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 一、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
傳統的重大意義
二、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客
三、正確對待中華民族道德傳統
第三節 弘揚社會主義道德 一、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
三、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第四節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一、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二、大學生與誠信道德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養的自覺性
第五章
遵守社會公德 維護公共秩序 第一節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點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維護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4 講授(多媒體)或指導自學 √
第二節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一、社會公德及其特點
二、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
三、社會公德的實踐與養成
四、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節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規范 一、公共生活與法律規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關法律規范
第六章
培育職業精神 樹立家庭美德 第—節 職業活動中的道德與法律 一、職業
與道德和法律
二、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職業活動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四、大學生職業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的培養 4 講授(多媒體)或指導自學 √
第二節 大學生擇業與創業 一、正確認識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
二、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與創業觀
三、在艱苦中鍛煉,在實踐中成才
第三節 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 一、愛情與人生
二、婚姻與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規范
第七章
增強法律意識 弘揚法治精神
第一節 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 一、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內涵
二、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三、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運行
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6 講授(多媒體)或指導自學 √
第二節 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 一、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觀念
二、法律權利與義務觀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觀念
第三節 增強國家安全意識 一、確立新的國家安全觀
二、掌握國家安全法律知識
三、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第四節 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 一、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
二、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覺遵守法律 第—節 我國憲法規定的基本制度 一、憲
法的特征和原則
二、我國的國家制度
三、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四、我國的國家機構 6 講授(多媒體)或指導自學 √
第二節 我國的實體法律制度 一、我國的行政法律制度
二、我國的民商法律制度
三、我國的經濟法律制度
四、我國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三節 我國的程序法律制度 一、我國的行政訴訟法律制度
二、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律制度
三、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律制度
四、我國的仲裁和調解制度
結束語 立志做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合 計 48
三 、 本文
緒論 珍惜大學生活 開拓新的境界
【教學目的】
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基礎”課?為什么要學好“基礎”課?以及怎樣學好“基礎”
課。要通過本課的講解,使學生喜愛這門課,參與這門課。使學生能了解大學和
大學生活的特點,明確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和成才目標,順利地完成從中學到大學
的角色轉變,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塑造良好的大學生形象。 學習和踐行社會主
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
【重點難點】
(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性質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是一門融思想性、
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與實踐性于一體的公共必修課。它是以馬列主義、毛澤
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民發展為目標,幫
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
道德、法律素質,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意義
1.有助于當代大學生認識立志、樹德和做人的道理,選擇正確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掌握豐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識,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
養打下知識基礎。
3.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擺正德與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備、全面發展。
4.有助于當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打下扎實的思想
基礎
(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學習方法與學習要求
1.理論上要搞懂,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知識點要把握。
3.理論聯系實際,知行統一。
4.積極參與,積極反思。
(四)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鑄就靈魂),確立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突出主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
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把握精髓),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打牢基礎)]是社會
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于統攝和支配
地位,集中體現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性質和方向,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
思想理論基礎,是激勵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維系全民族團結和睦的精神
紐帶,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就會迷
失方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是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指針,為當代大學生加強
自身修養、錘煉優良品德、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
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發展動力,明確了基本途徑。
【思考題】
1.聯系實際,結合自己體會,談談大學生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
重要意義。
2.聯系實際,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特點,談談如何學好這門課?
3.你對搞好“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工作有何建議和要求?
4.你認為社會主義榮辱觀與道德修養及法律修養有什么關系?
5.如何理解大學是學者和學生求真的聯合體?
6.怎樣使你的適應成本最小化?
7.有人說:你怎樣休閑你就是怎樣的人,你認為呢?你的周末怎么過?
8.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意義?
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都有哪些?
10.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本門課程學習的關系?
第一章 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
【教學目的】
明確理想信念的科學內涵及其對人生的重要作用,自覺樹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學的
信念;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積極投身社會實踐,艱
苦奮斗,把理想化為現實。
【重點難點】
理想、信念的科學內涵及其人生的作用;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內容;理想信念的
確立、追求、實現。
(一)理想信念與大學生成長成才
1.理想信念的含義與特征
(1)理想的概念
是指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同奮斗目標相聯系,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具有實現可
能性的對美好未來的要求和向往。
(2)理想的特征
目標性、超前性、時代性、階級性、現實可能性、多樣性和層次性
(3)理想的內容
社會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職業理想;生活理想。
個人理想是個體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社會理想是社會的共同向往和追求;要處
理好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辨證關系。
(4)信念的含義與特征
①信念是人們在一定認識的基礎確立的對某種理論主張或見解及理想的堅信無
疑,并身體力行的精神狀態。
②信念的特征:穩定性、多樣性、執著性、親和性、實踐性
信念是以認識為基礎,以情感為關鍵,以意志為保障
2.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
理想信念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奮斗目標
提供人生的前進動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與大學生
引導大學生做什么人
指引大學生走什么路
激勵大學生為什么學
(二)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1.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
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2.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信念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又是崇高的
馬克思主義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馬克思主義以改造世界為己任
3.如何正確地對待“四個如何認識”
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
社會主義運動的低潮是社會歷史進程中的曲折和困難,并不是對社會主義的否定
資本主義的發展并沒有解決其自身的基本矛盾,
改革開放導致的思想觀念的變化與更新促進我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理性地看待國際形勢的變化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三)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橋梁
1.立志高遠與始于足下
立志當高遠
立志做大事
立志須躬行
2.認清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實現是一個過程
正確對待實現理想過程中的順境與逆境
3.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
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是實現理想的思想基礎
堅定的信念是實現理想的重要條件
敢于實踐、艱苦奮斗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
如何才能正確地處理好生活中的逆境和順境?
【思考題】
1.理想和信念的特征及其作用是什么?
2.建立科學信念的途徑有哪些?
3.結合實際,談談如何認識理想和現實的關系?
4.大學生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二章 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民族精神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的教學和學習,要求學生把握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認識其
具體性、歷史性,進而實現對愛國主義這一概念的科學、準確、系統的掌握;了
解愛國主義在當前新的歷史時期的特征表現和要求,認識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
愛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一本質上是一致的;明確中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內
涵及其豐富、發展;正確認識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關系,培育大學
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其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
偉大復興而奮斗。
【重點難點】
新時期愛國主義的基本要求;愛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國家安全意
識教育。
正確理解愛國主義的具體性、歷史性、民族性;如何培育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一)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
1.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
2.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
3.愛國主義的時代價值
(1)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精神支柱
(2)愛國主義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紐帶
(3)愛國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
(4)愛國主義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力量源泉
(二)新時期的愛國主義
1.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一
(1)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一致性
(2)愛國主義與擁護祖國統一的一致性
2.愛國主義與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形勢下更要弘揚愛國主義
(2)經濟全球化與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
3.愛國主義與弘揚民族精神
4.愛國主義與弘揚時代精神
(三)做忠誠的愛國者
1.自覺維護國家利益
2.促進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3.增強國防觀念
【思考題】
1.怎樣理解愛國主義及其時代價值?
2.新時期愛國主義有哪些主要內容?
3.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
第三章 領悟人生真諦 創造人生價值
【教學目的】
要求通過本章內容的講解,使學生了解人生觀價值觀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懂得人
生環境及其在創造人生價值中的作用,并且學會科學地對待人生環境,實現人與
環境的協調發展;了解價值觀與人生價值,人生價值的標準與評價,人生價值的
實現條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且在實踐中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重點難點】
(一)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及其分類
由于人生目的是指導和支配各種具體活動目的的總的目的,所以,在類別上是有
限的,我們可以根據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的人生目的的主要類型做出概括和區分。
從目的的有無上看,有的人認為人生的目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們或是“看破紅
塵,涉世無緣”,或是“人生如夢,得過且過”,有的人則不僅承認人生的目的,
而且把這一目的理解為孤立個人當下的需求和欲望的滿足,把是否滿足這一需求
和欲望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從不考慮對他人、集體與社會的影響??梢园堰@
兩種目的稱為虛無人生和實用人生。
從目的的意向性(強度)上看,有的人目標是很明確的,并且下決心朝著既定的
目標走,而有的人卻沒有很明確的目的,順其自然,得過且過,可以把這兩種目
的人生稱之為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
從目的的指向上看,有的人的人生目的側重于確定的結果,而有的人則側重于人
生的過程,對結果并不太看重,可以把這兩種目的命名為奮斗型人生和欣賞型人
生。
從目的的開闊性、層次性上看,有的人人生的目標是圍繞個人的,如成名成家等
等,而有的人的人生目標是指向超個人的群體的(如民族振興、國家強盛、社會
進步等),可以把這兩種人生目的稱之為自我(取向)人生和社會(取向)人生。
從目的的內容上看,有的人人生追求的目標是側重于物質生活方面的,如吃喝玩
樂等,金錢和財富成為他們的主要追求;有的人則是側重于精神方面的,如求知
(如知識分子)、修身(宗教信仰者和道德圣賢者)、審美(文學家、藝術家及
其愛好者)等心靈的愉悅,可以把兩種目的的人生稱之為俗欲人生和雅趣人生,
也可稱為拜金主義人生目的和理性主義人生目的。
從對人的生理欲望的態度上看,有的人把生理欲望看作是一切痛苦和罪惡的根源,
主張對這些欲望采取克制、控制甚至扼殺的態度;有的人則把生理欲望看作是快
樂和幸福的根源,主張跟著感覺走,及時行樂,盡情享受。前者為禁欲主義的人
生目的,后者為享樂主義的人生目的。
2.人生目的與人生意義
目的是為意義服務的。從純自然和純客觀的角度看,人的生命和動物的生命一樣,
是無所謂目的和意義的,但人比動物高明之處在于,人可以通過給生命活動確立
一個目的的方式,來賦予生命以一定的意義。確立目的是產生意義的前提,無目
的也就無意義,無目的的人生也就是無意義的人生。意義不過是在目的確立、追
求和實現過程中的感覺和體驗,比如,目的確立過程中所產生的生命的方向感和
依歸感,目的追求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活的充實感、期待感,目的實現后所產生的
滿足感、興奮感、成就感等,都是人生意義的具體表現。
3.人生的目的選擇與意義體驗
人生目的的選擇主要應該看作是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目的的自由,
社會應該為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提供寬松的環境。當然,也要有一個最低限
度,那就是不能是反社會和反人類的。
人生意義是在確立、追求和實現人生目的的過程中通過對生活的體驗而得到的。
如果說,目的是意義產生的前提的話,那么,體驗或感受就是意義產生的途徑或
方式。這表明了,人生的意義既不是自然的天賦,也不是社會的恩賜,而是人生
主體對自己生命活動的體驗和感受,這種體驗和感受當然不是純主觀的,要受其
環境和境遇的影響,但人的主體能動性決定了我們永遠是環境和境遇及其影響的
主人。既然我們都可以賦予死亡以積極崇高的意義,還有什么環境和境遇不能對
人生產生積極影響呢?。ㄈ纭案F人的孩子早當家”、“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
绔少偉男”)
對人生產生什么樣的體驗,不僅與客觀存在的環境和境遇及過去的經歷、閱歷有
關,還與人生主體的人生態度、意志力、環境適應力和境遇承受力、生活期望值
等精神氣質有關,從可選擇的意義上說,后者更為重要。調整適度的生活期望值、
鍛煉對環境的適應力和各種境遇的承受力、培養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確立積極
樂觀的人生態度等都會讓我們體驗到更多、更積極的人生的意義。
(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態度是人在一定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對事物所持有的反應、評價和行為傾向。人生
態度是在一定生活體驗的基礎上所產生的對人生較為穩定的反應、評價和行為選
擇傾向。由于這一傾向具有相對穩定性和一貫性,因而,人生態度往往成為一個
人對人對事的反應模式和精神風貌。
我們可以把人生態度從不同的角度用三分法分為三種類型。如從行為的動力傾向
上分為積極型、消極型和逍遙型;從情感表現上分為樂觀型、悲觀型和達觀型;
從動機傾向上分為社會型、自我型和合理利己型等。
在現實生活中,具體到每個人身上,情況要復雜得多,很少有十分典型的情況。
我們很難把一個人的人生態度簡單地歸入某一種類型。因為,真實的情況是:一
個人在不同時期,對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環境下,其人生態度往往會發生一些
變化,有時積極,有時消極,有時逍遙;有時悲觀,有時樂觀,有時達觀。這是
我們在進行人生評價時需要注意的,以避免簡單化、絕對化。但是,不論人生態
度在特定個體身上表現得如何復雜,從總體上我們還是能夠發現其基本傾向的。
(三)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1.價值觀與人生價值
價值是標志著客體和主體需要之間關系的普遍范疇
價值觀是人們關于什么是價值、怎樣評判價值、如何創造價值等問題的根本觀點。
人生價值是人的生活實踐對于社會和個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人的價值實質就
在于,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多大程度上滿足社會物質和精神的需要。
人生價值觀:就是人們對人生價值目標、意義和行為價值取向和評價標準的基本
觀點和主觀認識。
當前社會出現了人生價值觀多樣化的趨勢。如:享樂主義人生價值觀;拜金主義
人生價值觀;利己主義人生價值觀;虛無主義人生價值觀;實用主義人生價值觀
等。這些會給人們帶來許多不良的影響,因此,大學生必須用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來指引人生。
2.人生價值的標準與評價
(1)人生價值的內容
人生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人生的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人生的現有價值和應
有價值
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內容
掌握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
(2)人生價值的標準
個人的創造力和對社會貢獻大小是評價人的價值的基本尺度;
個人行為符合社會需要的程度;
個人對待社會工作的努力程度。
人生價值的評價的根本標準是看一個人的人生活動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
律,是否通過實踐促進了歷史的進步。
在當今中國,衡量人生價值的基本標準就是看一個人是否以自己的勞動和聰明才
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誠奉獻,為人民盡心盡力服務。
(3)人生價值的評價
①堅持能力有大小與貢獻須盡力相統一
②堅持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相統一
③堅持完善自身與貢獻社會相統一
④堅持動機和效果相統一
(4)人生價值實現的條件
人生價值實現的社會條件
人生價值目標要與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具有客觀真理性的主導價值目標相一致。
人生價值實現的個人條件
能力與本領、務實的作風、自強不息的精神、投身實踐、與人民群眾相結合。
(四)科學對待人生環境
1.什么是環境和人生環境
人生環境:就是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賴以展開的各種關系的總和。
2.協調自我身心關系
3.協調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4.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思考題】
1. 人生觀對大學生的影響是什么?
2. 聯系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對待人生的命運?
3.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大學生應怎樣實現和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4.思考人生問題有意義么?為什么?
5.怎樣理解人的本質?
6.怎樣的人生目的才是值得大學生追求的?
7.面臨死亡的結局,甚至是人類最終的滅亡,人類生存的意義何在?
8.如何看待生命的寬度和長度?
9.人如何超越死亡的恐懼?等待死亡的應該是什么態度?
10.生不如死時,是以死了結,還是好死不如賴活著?
11.命運是什么?我們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嗎?
第四章 加強道德修養 錘煉道德品質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道德的一般理論,掌握道德的基本內涵、產生發展的歷史功能、作用。
通過對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學習,認識到繼承發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必要性,
從而使傳統美德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被發揚光大。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正確理解和全面掌握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和公民道德的基
本規范。認識集體主義的本質和作用,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
確理解和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擺正個人在集體中的位置,樹立
社會主義榮辱觀,履行自己對社會和集體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自覺堅持集體主義
原則,反對個人主義,努力弘揚集體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道德的內涵、功能、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主要內容。
如何正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道德傳統。
個人與社會、集體的辯證統一關系及個人在集體中的位置。正確認識和理解集體
主義的本質及作用。認識個人主義的本質及危害,牢固樹立集體主義觀念。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一)道德及其歷史發展
1.道德的起源與本質
2.道德的功能與作用
3.道德的歷史發展
(二)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
1.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
2.正確對待中華民族道德傳統
(三)弘揚社會主義道德
1.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
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四)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愛國守法 明禮誠信 團結友善 勤儉自強 敬業奉獻
1.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2.大學生與誠信道德
3.努力提高道德修養的自覺性
【思考題】
1.簡述道德的內涵、功能和作用。
2.為什么在社會主義中國還要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4.什么是集體主義?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集體主義的科學內涵?
5.有人認為“現在是市場經濟,集體主義已經過時”,你怎么看待這種觀點?
6.如何正確把握個人利益與個人主義的科學內涵?
7.簡述個人與社會的辯證統一關系。
8.市場經濟需要誠信嗎?為什么?
第五章 遵守社會公德 維護公共秩序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更全面的了解公共生活中發生的道德現象和出現的法律問
題,認識到維護一定的社會秩序是提高公共生活質量的重要條件。道德和法律作
為社會秩序的主要調控手段,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了解和掌握,從而自覺加強
道德修養,遵守社會公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不斷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法律
法規,做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的模范。
【重點難點】
道德和法律調節在調節社會公共生活中各自的位置,培養公德意識,幾部與公共
生活密切相關的主要法律規范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則,網絡生活中的道德現象和
法律問題。
增強公德意識;培育尚法精神;網絡生活中的道德現象與法律問題。
(一)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及其特點
(1)公共生活的含義
(2)公共生活的發展由來
(3)公共生活的特點
2.公共秩序及其維護
(1)維護公共秩序的作用
(2)維護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1.社會公德
(1)社會公德的含義
(2)社會公德的特點
(3)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
2.增強公德意識
(1)我國社會公德的現狀
(2)在實踐中增強公德意識
(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規范
1.法律規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2.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規范
(1)治安管理處罰法
(2)集會游行示威法
(3)環境保護法
(4)道路交通安全法
3.培育公共生活中的尚法精神
(四)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問題
1.網絡生活中的道德現象
2.網絡生活與法律規范
《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思考題】
1.當代社會公共生活有哪些特點?它的歷史演進過程是怎樣的?
2.公共生活有序化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3.社會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內容是什么?聯系實際談談大學生應當如何增強
自身的公德意識?
4.舉例說明法律規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5.遵守網絡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第六章 培育職業精神 樹立家庭美德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正確理解和全面掌握職業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認識職業
道德的含義、特征,深刻領會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深刻把握職業生活
中法律的基本要求,明確職業生活中的法定權利和義務,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
業觀。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道德中關于愛情、婚姻和家庭方面的基本原則
和要求,以及我國婚姻家庭法律中的基本原則和規范。探討愛情與美好人生的關
系,認識婚姻家庭的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了解作為公民道德重要內容之一的家
庭美德,掌握我國《婚姻法》中結婚和離婚的法定條件以及對家庭關系的基本規
定。總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家庭觀,處理好復雜的感情和人際關
系問題, 追求青春美好、積極的意義,做一個有道德、懂法律、愛生活的人。
【重點難點】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職業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和創業觀。愛情的本質,戀愛中的道德要求,婚姻家庭的雙重屬性和歷史演進,
家庭道德基本規范;《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結婚制度,家庭制度,
離婚制度)。
(一)職業道德
1.職業道德的涵義
(1)什么是職業?
(2)什么是職業道德?
(3)職業道德的特征
2.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
(1)愛崗敬業
(2)誠實守信
(3)辦事公道
(4)服務群眾
(5)奉獻社會
3.職業道德的作用
(二)與職業生活相關的法律的基本要求
1. 與職業生活相關法律的基本要求
2. 與職業生活相關的法律
(1)《勞動法》與《公務員法》的基本內容
(2)《勞動法》與《公務員法》的基本原則
(3)職業生活中的法定權利與義務
(4)職業生活中有關糾紛的處理途徑
(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
1.擇業觀:到底要什么?
2.創業觀:你能干什么?
(四)愛情與人生
1.愛情的本質
2.戀愛中的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覺承擔責任、文明相親相愛
3.大學生如何對待發生在身邊的愛情
(1)戀愛對大學生身心發展和學業完成的影響(大學生戀愛利弊談)
(2)對戀愛問題應態度慎重,避免處置失當
(3)正確處理好戀愛問題中的幾種關系
①戀愛與學習的關系
②戀愛與關心集體的關系
③戀愛與關愛他人與社會的關系
(二)婚姻與家庭
1.婚姻與家庭概念
2.婚姻與家庭關系的雙重屬性
(1)婚姻家庭的自然屬性
(2)婚姻家庭的社會屬性
(3)婚姻與家庭的歷史演變:群婚制、對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略)
(4)婚姻與家庭的社會作用與人生意義
(三)家庭美德
1.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
2.家庭美德基本規范: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四)婚姻家庭法律規范
1.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老人和兒童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
生育,夫妻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敬老愛幼、互相幫助。
2.我國現行《婚姻法》規定的結婚制度
(1)結婚的條件
(2)結婚登記機關和程序
(3)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
3.關于家庭關系的法律制度
(1)夫妻關系:夫妻間的人身關系,夫妻財產關系
(2)父母子女關系
(3)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4.我國現行《婚姻法》規定的離婚制度
(1)處理離婚時應遵循的兩個原則:保障離婚自由,反對輕率離婚
(2)離婚的條件和程序
(3)離婚的法律后果
【思考題】
1.職業道德的含義、特征。
2.為什么說“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3.談談對職業生活中公務員義務和權利的認識。
4.談談對職業生活中遇到糾紛的處理途徑。
5.怎樣認識愛情與人生?如何正確對待戀愛問題?
6.我國《婚姻法》中結婚和離婚的法定條件是什么?
7.道德和法律對婚姻家庭關系調整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
第七章 增強法律意識 弘揚法治精神
【教學目的】
通過本講的學習,使學生正確掌握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理解各個主要
部門法的調整對象和基本特征,了解法律制度的主體和基本步驟,懂得法律的遵
守、執行和適用都是法律實施的方式,并體會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培養自覺
守法的意識和習慣。
使學生正確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必然性和艱巨性及主要任務,從而
牢固樹立法治觀念,養成自覺遵紀守法、嚴格依法辦事的習慣。
【重點難點】
我國各個法律部門的調整對象及其主要的表現形式,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和
法律體系的形成。法律實施的基本方式以及其與法律意識的關系。法治與法制的
區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法律意識對于法律實施的重要作用。
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
(一)我國社會主義法的分類
1. 根本法與一般法
2. 實體法與程序法
3. 國內法與國際法
(二)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1.法律體系的含義
(1)法律部門的含義
(2)法律體系的含義
(3)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的目標
2.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
(三)我國社會主義法的運行
1.法律運行的含義
(1)法律運行的定義
(2)法律運行的基本環節:法律制度和法律實施
(3)法律實施的方式:守法、執法和司法
2.法律制定
(1)法律制定的定義
(2)法律制定的主體和立法權的劃分
(3)法律制定的程序
3. 守法(法律遵守)
(1)法律遵守的概念
(2)守法的內容
(3)守法的主體
(4)守法的意識與法律的實現
4.執法
(1)執法的定義
(2)執法的主體
(3)執法者更要守法
5.司法
(1)司法的定義
(2)司法機關
(3)司法權的獨立性
(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法治的科學含義
(1)法治與社會主義法治的概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可以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
領導五個方面的內容。
(2)法治與法制的區別
2.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依法治國的含義
(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①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②提高黨依法執政的水平
③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④完善司法體制機制
⑤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⑥培植社會主義新型法律文化
(五)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
1.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
(1)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
(2)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根本保證
(3)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2.法律權利與義務觀念
(1)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性質
(2)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關系
①結構上的相關關系
②總量上的等值關系
③功能上的互補關系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觀念
(1)守法平等: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2)用法平等: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六)增強國家安全意識
1.確立新的國家安全觀
2.掌握國家安全法律知識
3.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七)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
1.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
2.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思考題】
1、什么是法律部門?劃分法律部門的標準是什么?
2、談談你對守法、執法、司法之間關系的理解。
3、法律被制定之后能自動實現嗎?為什么?
4.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5.如何理解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之間的關系?
6.聯系實際,談談如何理解法律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7.大學生應該如何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覺遵守法律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正確掌握憲法的概念與特征,初步理解憲法的作用與精
神。了解我國實體法的幾個主要部門(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刑法)的調整對
象、基本精神和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提高法律素質,
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和習慣。掌握我國程序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認
識程序法的意義,了解證據制度的基本內容和訴訟程序的基本運行。
【重點難點】
憲法的概念與特征,憲法基本原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憲法的作用與精神
行政法的作用和基本原則,民法的基本原則,經濟法的性質、作用與經濟法的體
系結構;刑法的作用與原則,犯罪與刑罰的基本理論。
依法行政原則的實踐表現,民事行為與民事責任之間關系;經濟法的性質、作用
與經濟法的體系結構;犯罪構成理論與刑罰的裁量。
(一)憲法的基本理論
1.憲法的概念與特征
憲法與普通法相比具有以下的特征:
(1)在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而其它法律只規定
國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
(2)在效力上,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任何普通法律和行為都不得與憲法相
違背。
(3)在制定與修改的程序上,憲法比其它法律更為嚴格。
2.憲法的作用與精神
(1)憲法在組織國家政權方面的作用
(2)憲法在保障公民權利方面的作用
(3)憲法的精神
憲法永恒不變的精神,就是要規范國家權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保持
權力與權利的協調與平衡。
3.憲法的基本原則
(1)人民主權原則
(2)法治原則
(3)人權保障原則
(4)權利制約原則
(二)憲法的主要內容
我國現行憲法的主要結構是:序言、《總綱》、《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國
家機構》、《國旗、國歌、國徽、首都》,共 138 條。其中,《總綱》和《國家
機構》規定的是我國的基本國家制度。
1.我國的國家基本制度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略)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體,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含
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
(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略)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略)
(5)基本經濟制度(略)
2.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1)公民的概念
(2)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
平等權
政治權利和自由: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政治自由(表達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權
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和取得國家賠償權
社會經濟權:財產權,勞動權,休息權,物質幫助權
文化教育權
特殊主體的權利
(3)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
3.我國的國家機構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3)國務院
(4)中央軍事委員會
(5)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7)人民法院與人民檢察院
(三)我國的行政法律制度
1.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則
(1)行政法的概念與作用
(2)依法行政(行政法治)的涵義與要求:行政合法性與行政合理性
2.行政主體及其行為
(1)國家行政機關與公務員
(2)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
(3)行政處罰與行政復議
3.行政責任
(1)行政責任的概念
(2)需要負行政責任的主要情形
(3)行政責任追究的原則
(4)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主要方式
4.行政侵權救濟及其主要途徑
(1)行政侵權救濟
(2)行政侵權救濟的主要途徑
(四)我國的民事法律制度
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1)民法的概念
(2)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原則,自愿原則,公平原則,等價有償、誠實
信用原則
2.民事主體
(1)自然人
(2)法人
(3)其他組織
3.民事行為與代理
(1)民事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
(2)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
(3)代理行為
4.民事權利體系
(1)物權
(2)債權
(3)知識產權
(4)人身權
(5)繼承權
5.民事責任
(1)民事責任的概念與責任方式
(2)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6.民事訴訟時效
(1)訴訟時效制度
(2)民事訴訟時效的法律規定
7.合同法律制度
(1)合同的概念與合同的訂立
(2)合同的有效要件與無效合同的處理
8.知識產權制度
(1)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與知識產權的特征
(2)著作權
(3)專利權
(4)商標權
(五)我國的經濟法律制度
1.經濟法的概念、作用和經濟法的體系結構
(1)經濟法的概念
(2)經濟法的作用
(3)經濟法的體系結構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
(1)消費者及其權益
(2)消費者權益爭端的解決
3.稅收法律制度
(1)稅收的作用與稅法的立法精神
(2)稅收法律制度的主要內容
(六)我國的刑事法律制度
1.刑法的概念和原則
(1)刑法的概念與任務
(2)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罪刑相當原則,適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則
2.犯罪概述
(1)犯罪的概念
(2)犯罪構成
(3)排除犯罪的事由
(4)共同犯罪
3.刑罰制度
(1)刑罰的體系
(2)刑罰的裁量
4.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種類(略)
(七)我國的程序法律制度
1.程序法的概念與價值
2.證據的概念與類型
3.民事訴訟的概念與基本程序
4.行政訴訟的概念與基本程序
5.刑事訴訟的概念與基本程序
6.仲裁的概念與基本程序
【思考題】
1、什么是憲法?為什么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2、2004 年的 12 月 4 日,是全國的第四個法律宣傳日,這次法律宣傳日彰顯出
這樣一個主題:“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治觀念?!?試回答:什么是“憲
法精神”?
3、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4、案例題:
據《海峽都市報》載:5 月 23 日,山西省政府通報了左云縣張家場鄉新井煤礦
“5?18”事故搶險等有關情況:這起事故初步確定是一起特重大煤礦透水和瞞報
事故,且新井煤礦存在非法生產,嚴重超采超員生產,嚴重違反安全規定組織生
產,以及礦主蓄意瞞報事故等多個問題。23 日晚,左云縣委決定,張家場鄉黨
委書記、鄉長停職。(5 月 25 日《海峽都市報》)
試問:請結合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分析:左云縣委決定的合法性。
5.聯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談談你對行政法的作用的理解。
6.民法的基本原則在民事行為、民事責任制度中有哪些具體體現?
7.聯系自己所學的專業,談談知識產權制度的重要作用。
8.經濟法對于個人和社會各有怎樣的重要作用?
9.根據犯罪構成理論,談談你對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制度的認識。
10.請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程序法律的意義。
11.請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培養證據意識的重要性。
【課程考試】
本課程為考試科目,考試成績的評定由平時成績(聽課、作業、
討論、實踐等環節)和期末考試成績(閉卷考試)構成,其中平時成績占 30%,
期末考試成績占 70%。
四、使用教材與教學參考書目
【使用教材】
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
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8 月
【教學參考書目】
1.《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
社,1996 版。
2.[法]安德烈?孔特斯蓬維爾著,吳岳添譯:《小愛大德》,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年 2 月版。
3.[奧]阿德勒著:《自卑與超越》,作家出版社,1986 年版。
4.巴金著:《隨想錄》,三聯書店出版社,1979 年版。
5.常怡:《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 年版。
6.陳光中:《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年版。
7.陳立可:《新世紀中國共產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央文獻 01。
8.陳林:《走出荊棘林》,昆侖出版社,1999 年版。
9.《鄧小平文選》三卷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
10.高銘暄、馬克昌:《刑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版。
11.葛洪義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年版。
12.《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學習讀本,新華出版社,2001 年版。
13.勾良圖:《卡耐基論人生哲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年版。
14.谷春德:《法律基礎教師教學參考用書》,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15.胡建淼:《行政法學》,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
16.胡錦濤:《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奮
斗――在五四運動八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17.胡錦濤:《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
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年版。
18.胡克培:《思想品德修養與職業道德——人文素質教育教材系列》,北京大
學出版社,2005 年版。
19.江澤民:《愛國主義和我國知識分子的使命》,1990 年 5 月 3 日。
20.江澤民:《堅持依法治國》,《江澤民文選》第 1 卷,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
員會編輯,2006 年版。
21.吉迪恩:《自己開創未來》,地震出版社,2002 年。
22.焦洪昌:《憲法學案例教程》,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 年版。
23.李庚辰著:《待人處世哲學》,長江出版社,2001 年版。
24.李龍、汪飛根:《二十世紀中國法理學回眸》,《法學評論》,1999 年第 4
期。
25.李廷憲:《社會適應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26.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年版。
27.李鐘栓《享受快樂的人生》,當代世界,2000.9。
28.[德]魯道夫?奧伊肯:《新人生哲學要義》,張源 賈安倫譯,
2002 年版。
29.羅國杰:《道德教育與價值導向》,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年
版。
30.羅國杰:《倫理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 年版。
31.培根:《培根論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32.馬俊駒、余延滿:《民法原論》,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33.倪愫襄:《倫理學導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年版。
34.裴蒼齡:《證據學新論》,法律出版社,1989 年版。
35.錢煥琦:《思想道德修養教師教學參考用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36.錢煥琦:《做歷史的同時代人——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理性思考》,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37.錢廣榮:《思想道德修養教程》,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 年版。
38.錢廣榮:《中國道德建設通論》,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 年版;
39.任者春著:《內外互動德育教程》,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年
版。
40.沈繼英:《人生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年 5
月版。
41.施修華:《人生的奧秘》,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年版。
42.施忠連:《世界人生哲學金庫》,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 年版。
43.蘇國:《小康社會的幸福生活》,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年。
44.[俄]托爾斯泰著,許海燕譯:《人生論》,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45.王利明:《民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年版。
46.王恕煥《毛澤東的人生哲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47.王月瑞:《賽博空間和法律》,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48.沃爾特、波克(美)著,楊靜憲譯:《如何在大學里深造》,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2 年 4 月版。
49.喜子:《人生成本論》,上海三聯書店,1999 年版。
50.肖揚:《論憲法精神》,《法制日報》,2003 年 12 月 4 日。
51.徐長松:《人生哲學概論》,中國鐵道出版社,2000 年版。
52.許崇德、胡錦光:《憲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年版。
53.許汝羅等主編,《思想道德修養學生學習輔導用書》,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54.徐小結:《轉變與適應——大學新生活的啟示》,航天工業出
版社,1993 年 9 月出版。
55.許章潤:《法律信仰:中國語境及其意義》,廣西師范大學出
版社,2003 年版。
56.閻鋼:《領悟人生》,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 年版
57.顏世富編著:《心理健康與成功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年版。
58.楊大文:《婚姻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年版。
59.楊紫烜:《經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60.曾建平:《社會公德引論》,北京易商世紀電子商務中心,2004 年版。
61.詹萬生:《人生哲理教學參考》,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1 年版。
62.張中秋:《法治及其與德治關系論》,《南京大學學報》2002 年第 3 期。
63.張文顯主編:《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7 年 10 月版。
64.張書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中國輕工出版社,2000 年。65.鄭曉江:
《中國人生史鑒》,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66.祖嘉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案例及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年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詢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考研咨詢 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日本免费人成网ww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