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考研秘籍考研網!    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考博真題下載    考研真題下載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級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網 >> 文章中心 >> 專業課 >> 正文  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發展史略》本科教學大綱

新聞資訊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單位網上接受咨詢和報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研究生專場招聘場面火爆
普通文章 廈大女研究生被殺案終審判決 兇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廣東八校網上試點考研報名將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碩士北京招生單位報名點一覽
普通文章 洛陽高新區21名碩士研究生被聘為中層領導
普通文章 浙江省碩士研究生報名從下周一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紖^網上報名時間安排表
普通文章 廣東:研究生入學考試2003年起重大調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國研招上??紖^報名點一覽表
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寧夏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大連鐵道學院04年碩士接收調劑生源基本原則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籌)05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學04年考研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05年碩士調劑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調劑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學04年研究生招收統考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廣西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安徽師范大學
《教育發展史略》教學大綱
一、說明
1、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
《教育發展史略》是教師教育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
《教育發展史略》是教育科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方法,研究中外自古至今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發生、發展及其演變的過程,總結
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經驗、教訓及其特點,并作出科學的評價,探求教育發展的
客觀規律。作為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學習和總結中外的教育歷史,了解中外
教育的昨天,才能更深刻地認識中國教育的今天,也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國教育的
明天。因此,批判繼承中外教育的歷史遺產,認真探討中外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
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為大家將來從事教育科學的教學、
管理和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基礎,這是課程的目標,也是教學的目的。
2、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課程性質:專業基礎課程 先修課程:中國歷史、世界歷史
總學時:51 學分:3
理論學時:48 討論學時:3(無課程實驗)
開課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適用專業:學前教育
大綱執筆人:孫德玉、姚運標 大綱編寫時間:2012 年 1 月
教研室主任審核: 吳玲 教學院長審定: 桑青松
中外教育歷史悠久,教育源遠流長,教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
獨具的特點和優良傳統。認真總結這些特點,大力弘揚那些優良傳統,必將為豐
富與發展我國的教育科學提供許多有益的歷史經驗。由于該學科的特殊性,所以
該課程的教學還必須堅持以下原則:第一,實事求是原則。這是要按照歷史的本
來面目,去認識它,既不要拔高,也不要苛求;既不全盤肯定,也不全盤否定。
第二,史論結合原則。既要充分占用材料、挖掘材料,又要對材料進行分析判斷
并得出科學的結論。第三,古為今用原則。古中有精華,也有糟粕,正確的做法
應該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現實服務。
課程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輔之以課堂討論與自學。課堂講授實行啟發
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點,并注意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
題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教師講授主要是講重點、釋難點,講思路、授方法,讓
學生學會學習。
3、本課程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中國教育發展史部分:先秦時期的教育;隋唐時期的教育;宋元時期
的教育以及民國時期的教育。外國教育發展史部分:古希臘的教育;17 世紀至 1
9 世紀歐、美、日等國教育制度的發展;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前期歐美教育思潮
和教育實驗。
難點:先秦諸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各自不同特點;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前期歐
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實驗。
4、課程考核與評價
課程評價分為平時考核(占 40%)和期末閉卷考試(占 60%)兩個部分。其
中:
(1)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考勤(20%);課堂互動、專題研討(40%);讀書
筆記(可以任選一位中外教育家的教育著作進行閱讀,并寫出不少于 1000 字的
讀書筆記)(40%)。
(2)期末以閉卷考試的方式進行,主要考察學生對于中外教育史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并能夠運用所學的教育史知識分析當前的學前教育改革實
踐。
二、課堂教學時數及課后作業題型分配
章 目 教 學 內 容
教 學
時 數
教學方式
或 手 段
課 后 作 業
思 考 題 練 習 題
上篇:
中國教
育史部

一 緒論 2 講授 √
二 先秦時期的教育 5 講授 √
三 漢魏時期的教育 3 講授(討論) √ √
四 隋唐時期的教育 3 講授
五 宋元時期的教育 4 講授 √
六 明清時期的教育 3 講授 √ √
七 晚清時期的教育 5 講授(討論) √ √
八 民國時期的教育 5 講授 √ √
下篇:
外國教
育史部

一 古代東方國家的教育
2 講授 √
二 古希臘的教育
2 講授 √
三 古代羅馬的教育
2 講授 √
四 西歐中世紀的教育
1 講授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時期的教育 2 講授

17 世紀至 19 世紀歐、
美、日等國教育制度的
發展
4 講授 √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
前期歐美教育思潮和
教育實驗
3 講授 √
八 現代歐美教育思潮
2 講授(討論) √
九 蘇聯教育理論的發展
3 講授 √ √
合 計 51
三、本文
上編:中國教育史
第一章 緒 論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明確中國教育史這們門學科的基本性質,掌握中國教
育史的研究對象和范圍以及學習中國教育史的意義。了解本門課程的教學要求和
學習方法。
【重點難點】
著重介紹中國教育史的研究對象和范圍;中國教育史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方
法;學習中國教育史的意義。
第一節中教史研究的對象與范圍。
第二節 中教史的教學任務。
第三節 中教史的教學方法。
【思考題】
1、談談學習中國教育史的意義。
2、研究中國教育史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原則?
第二章 先秦時期的教育
【教學目的】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掌握原始社會教育和奴隸社會教育的基本特
征;全面把握先秦諸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特點。
【重點難點】
主要探討原始社會教育的起源問題、總結原始社會教育的基本特征;探討我
國學校的產生、發展特點,總結奴隸社會教育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國私學教育的
產生原因與發展概況;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孔孟荀儒家教育的基本特點。
第一節 原始社會的教育
一、原始人群時期的教育起源。二、氏族公社時期的教育活動。三、原始社
會教育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夏、商、西周時期的教育
一、夏代學校教育的萌芽。二、商代學校教育的產生。三、西周的教育制度。
四、奴隸社會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節 春秋時期的教育
一、官學的衰落與私學的興起。二、孔子的教育思想。三、墨子的教育思想。
第四節 戰國時期的教育
一、百家爭鳴與稷下學宮。二、孟軻的教育思想。三、荀子的教育思想。四、
韓非子的教育思想。五、《學記》的教育思想。
【思考題】
1、從原始社會教育的起源看教育的本質。
2、試論我國古代學校的產生。
3、孔子在中國教育史上的地位、作用與貢獻。
4、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點。
5、荀子關于教師的基本思想。
第三章 漢魏時期的教育
【教學目的】著重了解我國封建社會初始階段在文教領域里一系列大政方針的制
定及其對官學教育影響;董仲舒、顏之推的教育思想。
【重點難點】;漢代的察舉取士和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度的基本內容和特
點。董仲舒教育思想的歷史影響;顏之推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節 漢魏時期的文化教育政策
一、漢代的文教政策。二、魏晉的文教政策。
第二節 漢魏時期的教育制度
一、漢代的太學教育制度。二、魏晉的官學教育。
第三節 漢魏時期的選士制度
一、漢代的察舉的士制度。二、魏晉的“九品中正”制度。
第四節 漢魏時期的教育思想
一、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二、王充的教育思想。三、顏之推的教育思想。
【思考題】
1、試論漢代文教政策的形成。
2、漢代的太學教育及其啟示。
3、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
第四章 隋唐時期的教育
【教學目的】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掌握唐代官學教育的基本特點;科舉制度的
廣泛影響。
【重點難點】著重了解封建官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備;韓愈教育思想的特色。
了解科舉制度的產生原因、發展變化;重點把握科舉制度的作用與影響。
第一節 隋唐的文教政策
一、隋代的文教政策。二、唐代的文教政策。
第二節 隋唐的教育制度
一、唐代的官學教育制度的基本內容。二、唐代的官學教育制度及其啟示。
第三節 隋唐時期的教育思想
一、韓愈的教育思想。二、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第四節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一、科舉制度產生的主要原因。二、科舉制度的發展、演變。三、科舉制度
的作用與影響。
【思考題】
1、唐代官學教育的主要特點。
2、韓愈教育思想的特點。
3、試論科舉制度產生的基本原因。
4、簡要分析科舉制度對學校教育的影響
5、課堂討論一次(2 學時)
第五章 宋元時期的教育
【教學目的】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掌握理學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特點;
書院教學的基本特點。
【重點難點】主要掌握我國封建社會后期官學教育制度的衰落過程及其成因;理
學教育思想的基本特點;重點把握胡瑗、王安石、朱熹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了
解我國古代書院產生的原因、發展演變的過程;重點掌握書院教學的基本特點。
第一節 宋元時期的教育制度
一、宋代教育制度的發展。二、元代教育制度的變化。
第二節 宋元時期的教育思想
一、理學教育思想的形成。二、胡瑗的教育思想。三、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思
想。四、朱熹的教育思想。
第三節 中國古代的書院制度
一、中國古代書院產生的主要原因。二、中國古代書院的發展與變化。三、
中國古代書院教學的基本特點
【思考題】
1、理學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
2、試述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思想。
3、朱熹關于道德教育的基本觀點。
4、簡論我國古代書院產生的主要原因。
5、試析我國古代書院教學的基本特點。
第六章 明清時期(鴉片戰爭前)的教育
【教學目的】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掌握這一時期官學教育基本狀況;把握王陽
明、王夫之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重點難點】主要掌握我國封建社會后期官學教育制度的衰落過程及其成因;理
學教育思想的變化特點;重點把握王陽明、王夫之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明清時期的教育制度
一、明清時期教育制度的腐敗與衰落。二、教育制度的衰落的原因。
第二節 明清時期的教育思想
一、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二、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思考題】
1、王守仁的兒童教育思想述評。
2、試述王夫之的教學思想。
第七章 晚清時期的教育
【教學目的】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掌握晚清時期教育衰落的種種表現及其原因;
洋務教育和維新變法時期教育改革的基本內容;中國近代新學制的基本內容和基
本特點。
【重點難點】了解封建教育衰落的種種表現及其面臨崩潰的必然趨勢;掌握以龔
自珍、魏源為代表的地位階級改良派的教育主張及其歷史意義。了解洋務教育和
維新變法時期教育的基本內容;著重把握“中體西用”教育綱領的歷史意義。著
重掌握“壬寅癸卯”學制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壬子癸丑”學制的基本內容與特
點;“壬戌學制”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第一節 “西學東漸”和封建教育的衰落
一、早期的“西學東漸”。二、閉關年代的中西文化與教育
第二節 地主階級改革派的教育思想
一、龔自珍的教育思想。二、魏源的教育思想
第三節 洋務運動時期的教育
一、創辦新式學堂。二、開辦留學教育。三、洋務教育的思想綱領
第四節 維新變法時期的教育
一、百日維新中的教育改革。二、維新派的教育思想
第五節 我國近代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壬寅癸卯”學制的內容與特點。二、“壬子癸丑”學制的內容與特點。
三、“壬戌學制”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思考題】
1、晚清教育衰落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2、清末地主階級改良派有哪些進步的教育主張?
3、簡述洋務教育的主要內容。
4、簡評“中體西用”教育思想。
5、試論我國近代新教育制度產生的主要原因。
6、“壬戌學制”的歷史影響。
第八章 民國時期的教育
【教學目的】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掌握國統區的教育概況以及共產黨領導下的
老解放區的教育特點與教育經驗;著重掌握蔡元培、楊賢江、陶行知、黃炎培、
陳鶴琴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們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的影響。
【重點難點】主要了解國民黨統治時期教育的基本情況和性質,了解資產階級教
育家的教育實驗活動并吸取其中有益的經驗。著重掌握蘇區的教育方針政策、抗
日戰爭時期的教育方針政策以及老解放區的教育基本經驗。掌握蔡元培、楊賢江、
陶行知、黃炎培、陳鶴琴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們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與貢獻。
第一節 民國時期的教育改革
一、制定民國教育方針。二、試行大學院和大學區制。
第二節 國民黨政府的教育宗旨
一、實行黨化教育。二、“三民主義”教育宗旨及其實施原則。
第三節 資產階級教育家的教育實驗
一、晏陽初的定縣實驗區。二、梁漱溟的“鄉農教育”實驗。
第四節 共產黨領導下的老解放區教育
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教育方針、政策。二、抗日戰爭時期的教育方針、
政策。三、老解放區教育的基本經驗
第五節 民國時期的教育思想
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二、楊賢江的教育思想。三、黃炎培的教育思想。
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五、陳鶴琴的教育思想。
【思考題】
1、簡述“三民主義”教育宗旨及其實施原則。
2、資產階級教育家的教育實驗有哪些經驗和教訓?
3、蘇區的教育方針的制定及其意義。
4、老解放區教育的基本經驗有哪些?
5、楊賢江關于教育本質的基本觀點。
6、試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時代意義。
7、簡述黃炎培的“大職業教育主義”。
8、試析陳鶴琴“活教育”的本質。
下編:外國教育史
第一章 古代東方國家的教育(2 課時)
第一節 古代埃及的教育
第二節 古代印度的教育
第三節 古代巴比倫和希伯來人的教育
思考題:亞非文明古國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 古希臘的教育(2 課時)
第一節 斯巴達和雅典的教育
第二節 希臘化時代的教育
第三節 古希臘的教育思想家
一、智者學派
二、蘇格拉底
三、柏拉圖
四、亞里士多德
思考題:1、比較斯巴達和雅典教育之異同。
2、評蘇格拉底方法。
3、柏拉圖關于國家教育制度的設想。
4、亞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第三章 古代羅馬的教育(2 課時)
第一節 古代羅馬教育的發展
一、王政時期的教育
二、共和時期的教育
三、帝國時期的教育
四、基督教的興起及其對教育的影響
第二節 古代羅馬的教育思想家
一、西塞羅
二、昆體良
三、奧古斯丁
結語
思考題:昆體良關于教學的思想。
第四章 西歐中世紀的教育(1 課時)
第一節 教會教育
第二節 世俗教育
一、宮廷學校
二、騎士教育
第三節 中世紀大學的形成與經院哲學的發展
思考題:1、論教會學校在西歐中世紀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2、騎士教育的產生及其特點。
3、試述中世紀大學的產生和他們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章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2 課時)
第一節 人文主義教育
一、文藝復興運動與人文主義的特征
二、人文主義教育的特征
三、人文主義的教育思想家
第二節 新教教育
第三節 天主教教育
第四節 夸美紐斯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思考題:1、馬丁·路德關于強迫義務教育的主要思想。
2、比較分析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的聯系與
區別。
3、夸美紐斯在教學論方面的主要貢獻。
第六章 17 世紀至 19 世紀歐、美、日等國教育制度的發展(4 課時)
第一節 英國教育制度的發展
第二節 法國教育制度的發展
第三節 德國教育制度的發展
第四節 俄國教育制度的發展
第五節 美國教育制度的發展
第六節 日本教育制度的發展
第七節 洛克的教育思想
第八節 盧梭的教育思想
第九節 裴斯泰洛齊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第十節 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
第十一節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第十二節 福祿貝爾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第十三節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思考題:1、文法學校、公學和實科學校這三種學校的性質和特點。
2、法國的帝國大學制。
3、德國洪堡德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4、美國公立學校運動的產生和發展。
5、述評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教育改革。
6、洛克德育思想的現代意義。
7、試述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8、赫爾巴特關于“教學形式階段”的思想及其影響。
9、第斯多惠“文化適應性”原則的涵義及其影響。
10、試述福祿貝爾“恩物”的主要內容。
第七章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前期歐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實驗(3 課時)
第一節 新教育
第二節 進步教育
第三節 實驗教育學
第四節 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思想
第五節 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與“勞作學?!崩碚?br/>第六節 杜威的教育思想
思考題:1、論進步教育的基本主張及其影響。
2、 如何評價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八章 現代歐美教育思潮(2 課時)
第一節 改造主義教育
第二節 要素主義教育
第三節 永恒主義教育
第四節 新托馬斯主義教育
第五節 存在主義教育
第六節 新行為主義教育
第七節 結構主義教育
第八節 分析教育哲學
思考題:請介紹新傳統教育派的理論。
第九章 蘇聯教育理論的發展(3 課時)
第一節 馬卡連柯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第二節 凱洛夫《教育學》的教育思想體系
第三節 贊科夫的教育實驗及其發展性教學理論
第四節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與實踐
思考題:1、試述馬卡連柯集體主義教育的思想。
2、試論贊科夫發展性教學理論的成就與影響。
四、使用教材與教學參考書目
【使用教材】
目前尚沒有完整的《教育發展史略》教材,項目組正在組織編寫,在《教育
發展史略》教材編寫出版之前,暫且采用以下兩種教材作為教材使用。
1.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年版。
2.吳式穎主編:《外國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教學參考書目】
1.孟憲承等編:《中國古代教育史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年版。
2.毛禮銳、沈灌群主編:《中國教育通史》(1-6 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
85-1989 年版。
3.楊榮春:《中國封建社會教育史》,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4.顧樹森:《中國歷代教育制度》,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5.陳學恂:《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年版。
6.孫培青等主編:《中國教育思想史》(1-3 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
995 年版。
7.喻本伐等著:《中國教育發展史》,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年版。
8.舒新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年版。
9.王炳照等:《簡明中國教育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年版。
10.王天一、夏之蓮、朱美玉編著:《外國教育史》上下冊,北京師范大學
出版社 1993 年版。
11.戴本博主編、張法琨副主編:《外國教育史》上中下冊,人民教育出版
社 1989 年版。
12.滕大春主編:《外國教育通史》6 卷本,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
13.曹孚等編:《外國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年版。
14.滕大春主編、吳式穎副主編:《外國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
89 年版。
15.吳式穎主編:《外國現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
16.張斌賢主編:《外國教育史》,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 年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詢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考研咨詢 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日本免费人成网ww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