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檢測技術及儀表》教學大綱 課程性質:專業課 先修課程:大學物理 總學時:48 學分:3 理論學時:40 實驗學時:8 開課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適用專業:自動化 大綱執筆人:鄭睿 大綱編寫時間:2012.9 教研室主任審核: 教學院長審定: 一、說明 1、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 通過課堂講授、實驗環節,使學生全面了解檢測系統的組成、分類及 其技術發展概況,掌握測量基本原理、各類參數檢測原理和檢測儀表的組 成、設計及維護方法。 2、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1. 使學生準確掌握并深刻理解檢測技術與儀表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概 念。 2. 了解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與表示方法,掌握典型的檢測方法和儀表 的防爆等級和防護等級標準。 3.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本領域六類重要參數——溫度、壓力、流量、 物位、成份量和機械量的信號特點、檢測原理、主要傳感器及其性能、常 用儀表特性及相關知識; 4. 使學生對其它自動化儀表——調節器與執行器、智能變送器與現 場總線等內容的原理和典型裝置有較全面的了解; 5. 使學生了解檢測領域的新技術和新發展; 6. 在教學中要處理好一般內容與重點內容的關系,應注意貫徹理論 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 3、本課程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檢測技術與儀表的基礎理論、系統結構、實驗測試手段等 基本內容。 難點:檢測技術與儀表的設計方法 二、課堂教學時數及課后作業題型分配 章 目 教 學 內 容 教 學 時 數 教學方式 或 手 段 課 后 作 業 思 考 題 練 習 題 一 基礎知識 4 講授(多媒體) √ √ 二 溫度測量儀表 8 講授(多媒體) √ √ 三 壓力和差壓測量儀表 8 講授(多媒體) √ √ 四 機械量測量儀表 6 講授(多媒體) √ √ 五 流量測量儀表 8 講授(多媒體) √ √ 六 物位測量儀表 6 講授(多媒體) √ √ 合 計 40 三、正文 第一章 基礎知識 [教學目的] 本章的重點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了解本課程的基本 概念、基本內容及主要特點,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重點難點] 1.誤差的表示; 2 儀表的性能指標 [教學內容] 1. 專題介紹檢測技術及儀表的重要性、歷史發展及現狀、典型應用、發 展趨勢,讓學生了解電廠熱工檢測技術及儀表的內容、應用; 2. 詳細講解測量的基本概念,誤差的定義、分類、儀表的組成及主要性 能指標; 3. 介紹儀表的防爆及防護相關概念。 第二章 溫度測量儀表 [教學目的] 本章為整個課程的重點,所占學時比例最大。重點在于熱電偶溫度計 的原理、應用,讓學生通過對各種溫度傳感器的測量機理學習和實踐內容 的檢驗,掌握正確進行工業溫度測量的主要方法。 [重點難點] 1. 熱電偶溫度計的基本定律及其靈活應用方法,熱電偶的冷端補償問題; 2. 接觸式測溫誤差分析。 [教學內容] 1. 溫標與測溫方法; 2. 熱電偶溫度計; 3. 熱電阻溫度計; 4. 接觸式測溫誤差討論。 第三章 壓力和差壓測量儀表 [教學目的] 本章重點在于彈性壓力計的工作原理與工業壓力計的選擇、安裝及校 準等內容。 [重點難點] 液柱式壓力計的測量關系模型及誤差分析,彈性壓力計的原理。 [教學內容] 1. 壓力和差壓的基本概念; 2. 液柱式壓力計的工作原理及測量關系模型; 3. 彈性元件及彈性壓力表,其它測壓方法介紹 4. 壓力計的選擇、安裝及校準。 第四章 機械量測量儀表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位移測量的主要方法,結合彈性壓力計討 論位移信號的遠傳方法。 [重點難點] 各種位移測量方法的內在關系,如電容式、電感式、電阻式在測量原 理上的異同點,測量電路的配制形式。差動式測量的的目的等。 [教學內容] 1、 機械量的基本概念 2、 機械量儀表的選擇、安裝和校準 第五章 流量檢測儀表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流量測量儀表的原理和設計方法。 [重點難點] 1. 節流式流量計流量公式的獲得,參數的意義; 2. 流體參數偏離設計值時的誤差及補償方法。 [教學內容] 1. 通過對流體力學中相關概念的回顧,明確流量的含義、常用表示 方法,了解流體的物性及管流的基礎知識。 2. 以節流式流量計為重點,講解流量公式的獲得,公式中個參數的 意義,公式的使用條件。 3. 要求學生掌握第一類命題的計算方法以及流體參數偏離設計值 時的誤差及補償方法。 4. 了解常用流量測量方法的原理及特點 第六章 物位檢測儀表 [教學目的]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物位測量儀表的原理和設計方法。 [重點難點] 1. 汽包水位測量的特點、難點 2. 差壓低置式汽包水位計的原理、誤差分析、補償方法 [教學內容] 1. 物位測量的基本方法及特點 2. 鍋爐汽包水位測量 [課程考試] 本課程采取筆試(閉卷,占 60%)、實驗操作(占 20%)、期中測試 (占 10%)、平時成績(占 10%)來評定學生的成績。 四、使用教材與教學參考書目 [使用教材] 王建國 主編.《檢測技術及儀表》.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7.9 [教學參考書目] [1] 王俊杰 主編.《檢測技術與儀表》.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2] 程大亨 主編.《熱工過程檢測儀表》.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7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