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安徽師范大學 《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基礎和聲學》教學大綱 《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基礎和聲學》教學大綱 課程性質:專業基礎課 先修課程:基本樂理、視唱練耳 總學時:48 學分:3 理論學時:48 實驗或討論學時:無 開課學院:音樂學院 適用專業:音樂 大綱執筆人:張建華 大綱編寫時間:2007.8.28 教研室主任審核: 教學院長審定: 一、說明 1.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 本課程是音樂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學習多聲音樂中的和聲規律及其應用的 一門基礎理論課程。 通過教學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理解基礎和聲理論及其運用;能分析一般中、外 樂曲中常見的和聲現象;掌握初步的和聲寫作技能。為音樂表演、編寫歌曲伴奏 與小型合唱曲、學習有關作曲技術理論課程打下基礎。 2.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1)加強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的講述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注重和聲現象的分 析。 (2)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注意培養和聲聽覺及和聲思維能力。 (3)根據實際情況,教學可以大課(一般不超過二十人)講授為主,結合課 堂練習、小組或個別輔導;也可以小組課為主。 (4)課堂教學包括理論講授、演示范例、作業講評以及樂曲分析、彈聽等。 3.本課程的重點難點 本課程的重點是通過學習多聲部音樂中的和聲材料、和聲手法以及和聲功能 邏輯,掌握主調音樂寫作與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課程的難點是在有限的學時內,既要照顧到理論知識體系的相對完整,又 要兼顧理論知識與音樂實踐相結合。 二、課堂教學時數及課后作業題型分配 章目 教學內容 教學 時數 教學方式 或 手 段 課后作業 思考題 練習題 一 緒論 2 講授 √ 二 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穩連接 2 講授 √ 三 運用原位正三和弦為旋律配和聲 2 講授 √ 四 為低聲部配和聲 2 講授 √ 五 終止式 2 講授 √ 六 正三和弦的轉位 2 講授 √ 七 屬七和弦 6 講授 √ 八 和弦外音 4 講授 √ 九 副三和弦 6 講授 √ 十 SII7 與 DVII7 4 講授 √ 十一 調內模進 2 講授 √ 十二 副屬和弦 離調模進 8 講授 √ 十三 近關系調轉調 6 講授 √ 合計 48 三、文本 緒 論 【教學目的】 介紹和聲的基礎知識 【重點難點】 排列方式及注意事項 第一節 和弦知識 1.調式 2.調式中的和弦 3.功能分組 第二節 四部和聲寫作基本知識 1.記譜 2.各聲部的名稱與音域 3.重復音 4.排列方式 5.旋律音位置與低音位置 第三節 和聲分析的基礎知識 1.確定主音與調式 2.分析和弦與和弦外音 3.和聲與結構 4.和聲特點 【練習題】 按指定要求寫和弦 第一章 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穩連接 【教學目的】 介紹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穩連接 【重點難點】 聲部進行 第一節 概述 1.和弦連接 2.聲部進行 3.連接方式 第二節 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穩連接 1.和聲連接法 2.旋律連接法 【練習題】 (1)指定的和弦連接 (2)分析指定譜例 第二章 運用原位正三和弦為旋律配和聲 【教學目的】 介紹運用原位正三和弦為旋律配和聲的基本手法 【重點難點】 和弦選配 聲部進行 第一節 運用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穩連接為旋律配和聲 1.基本步驟 2.注意事項 3.范例 第二節 同和弦轉換 1.同和弦轉換的概念 2.同和弦轉換的注意事項 3.運用同和弦轉換為旋律配和聲 4.范例 第三節 三音跳進 1.三音跳進的概念 2.三音跳進的注意事項 3.運用三音跳進為旋律配和聲 4.范例 【練習題】 (1)為旋律配和聲 (2)分析指定譜例 第三章 為低聲部配和聲 【教學目的】 介紹運用原位正三和弦為低聲部配和聲的基本手法 【重點難點】 高聲部線條 聲部進行 第一節 為低聲部配和聲 1.為低聲部配和聲的基本步驟 2.為低聲部配和聲的注意事項 3.范例 第四章 終止式 第一節 概述 1.終止式的概念 2.終止式的分類 第二節 終止四六 1.終止四六的概念 2.終止四六的運用 3.范例 【練習題】 (1)為指定的旋律配和聲 (2)分析指定譜例 第五章 正三和弦的轉位 【教學目的】 介紹正三和弦轉位的運用 【重點難點】 低音線條 聲部進行 第一節 正三和弦的六和弦 1.正三和弦的轉位概述 2.六和弦的基本用法 3.六和弦的連接 4.連接中的跳進 5.聲部進行中的注意事項 6.范例 第二節 正三和弦的四六和弦 1.經過四六和弦 2.輔助四六和弦 3.范例 【練習題】 (1)為指定旋律、低音配和聲 (2)分析指定譜例 第六章 屬七和弦 【教學目的】 介紹屬七和弦及其轉位的運用 【重點難點】 低音線條 聲部進行 第一節 屬七和弦概述 1.概念 2.結構 3.運用 第二節 原位屬七和弦 1.預備 2.解決 3.范例 第三節 屬七轉位 1.預備 2.解決 3.范例 第四節 屬七轉位解決到主和弦上方聲部的跳進 1.根根跳進 2.五五跳進 3.根五雙跳 4.范例 【練習題】 (1)為指定旋律配和聲 (2)分析指定譜例 第七章 和弦外音 【教學目的】 介紹和弦外音的運用 【重點難點】 外音處理與功能序進的結合,和弦外音的音樂表現意義 第一節 留音 1.概念 2.留音的預備與解決 3.運用留音的注意事項 4.范例 第二節 倚音 1.概念 2.倚音的解決 3.運用倚音的注意事項 4.范例 第三節 經過音 1.概念 2.經過音的基本用法 3.運用經過音的注意事項 4.范例 第四節 輔助音 1.概念 2.輔助音的基本用法 3.運用輔助音的注意事項 4.范例 第五節 跳進輔助音 1.概念 2.跳進輔助音的基本用法 3.運用跳進輔助音的注意事項 4.范例 第六節 雙輔助音 1.概念 2.雙輔助音的基本用法 3.運用雙輔助音的注意事項 4.范例 第七節 雙跳進輔助音 1.概念 2.雙跳進輔助音的基本用法 3.運用雙跳進輔助音的注意事項 4.范例 第八節 先現音 1.概念 2.先現音的基本用法 3.運用先現音的注意事項 4.范例 第九節 持續音與自由外音 1.持續音功能和用法 2.自由外音 【練習題】 (1)為指定的旋律配和聲 (2)分析指定譜例 第八章 副三和弦 【教學目的】 介紹副三和弦的運用 【重點難點】 副三和弦的功能意義 第一節 概述 1.概念 2.副三和弦的功能歸類 第二節 SII 1.大調中 SII 的基本用法 2.小調中 SII 的基本用法 3.范例 第三節 TSVI 1.代替主和弦 2.代替下屬和弦 3.中介功能 4.交替功能 5.范例 第四節 DTIII 與 DVII 1.DTIII 的基本用法 2.DVII 的基本用法 3.范例 【練習題】 (1)為指定的旋律配和聲 (2)分析指定譜例 第九章 SⅡ7 和 DⅦ7 【教學目的】 介紹 SⅡ7 與 DⅦ7 的運用 【重點難點】 SⅡ7 與 DⅦ7 的功能意義 第一節 SⅡ7 1.SⅡ7 的結構及功能 2.SⅡ7 及其轉位的基本用法 3.范例 第二節 DⅦ7 1.DⅦ7 的結構及功能 2.DⅦ7 及其轉位的基本用法 3.范例 【練習題】 (1)為指定的旋律配和聲 (2)分析指定譜例 第十章 調內模進 【教學目的】 介紹副七和弦與自然音模進 【重點難點】 模進的功能序進及聲部進行 第一節 副七和弦 1.概念 2.副七和弦 3.范例 第二節 自然音模進 1.概念 2.模進的構成 范例 【練習題】 (1)為指定的旋律配和聲 (2)分析指定譜例 第十一章 副屬和弦 離調模進 【教學目的】 介紹副屬和弦、離調與離調模進 【重點難點】 副屬和弦、離調與離調模進音樂表現意義 第一節 重屬和弦 1.終止處的重屬和弦 2.結構內部的重屬和弦 3.重屬變和弦 4.范例 第二節 副屬和弦 1.副屬和弦 2.離調與離調模進 3.范例 【練習題】 (1)為指定的旋律配和聲 (2)分析指定譜例 第十二章 近關系調轉調 【教學目的】 介紹近關系轉調 【重點難點】 近關系的運用及音樂表現意義 第一節 概述 1.近關系調 2.近關系調的轉調手法 第二節 向屬方向的轉調 1.屬調 2.屬調的平行 3.范例 第三節 向下屬方向的轉調 1.下屬調 2.下屬的平行調 3.范例 【練習題】 (1)為指定的旋律配和聲 (2)分析指定譜例 【課程考試】 學期期終都舉行考試,采取閉卷形式。 四、使用教材與教學參考書目 【使用教材】 張建華 《多聲部音樂寫作與分析基礎教程·基礎和聲》 安徽文藝出版社 2010 年 8 月 第二版 【教學參考書目】 斯波索賓等 和聲學教程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3.9 第一版 桑桐 和聲的理論與運用 上海音樂出版社 1997.11 第一版 吳式鍇 和聲分析 351 例 世界圖書出版社 2000.10 第一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