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 2016 級思想政治教育(含馬基本)專業第 2 學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學大綱 課程主持人 李海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本課程共設 10 講: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理論體系導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 設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社會建設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發展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發展。通過本課程教學, 使學員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基礎、時代背景、國情根據、實踐基礎,深刻 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內涵,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提 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第一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導論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 (一)突破蘇聯模式 (二)對建國后三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總結 (三)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 (一) 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創 (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三)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和邏輯結構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結構 思考題: 1、 為什么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蘇聯模式的根本性突破? 2、 為什么說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創之作? 3、 怎樣理解以人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立場? 第二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厚重歷史底蘊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改革開放 30 多年的偉大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二) 這個理論體系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60 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 (三) 這個理論體系是對近代以來 170 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 (四) 這條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 (一)第一階段:20 世紀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孕 育期 (二)第二階段: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期 2 (三)第三階段:20 世紀 90 年代初,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系統闡發時期 (四)第四階段:從 1992 年 10 月黨的十四大到黨的十八大。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理論在實踐中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時期 (五)第五階段:是由黨的十八大開啟的,包括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一)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二)對資本主義有借鑒但又不同于資本主義 (三)與民主社會主義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本質區別 思考題: 1、 請結合實際工作,談談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解? 2、 毛澤東思想為什么不包括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 3、 民主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區別? 第三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產生的時代背景 (一)從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 (二)蘇聯模式的特點及其弊端 (三)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在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構成要素及其屬性 (一)市場經濟的構成要素與基本原則 (二)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三)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市場經濟制度的結合 三、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若干問題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二)經濟體制改革關鍵是要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 (三)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關鍵在于健全社會主義法治 (四)以人為本的價值原則是一切改革的出發點 思考題: 1、 商品經濟與自然經濟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什么地方? 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市場經濟本身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3、如何理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第四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理論 一、民主政治建設在全面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一)民主政治建設與利益矛盾化解 (二)民主政治建設與權力監督制約 (三)民主政治建設與收入協調分析 (四)民主政治建設與發展方式轉型 (五)民主政治建設與社會道德建設 (六)民主政治建設與祖國和平統一 二、當前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 (二)完善基層民主制度 (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四)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三、把握關鍵期,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一)把握有利的經濟環境與社會氛圍 (二)民眾參與需求漸漲而又基本可控 (三)政治上層對于總體局面具有可控性 思考題: 1、如何理解當前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2、當前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3、如何理解政治體制改革的關鍵期? 第五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 一、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一)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地位和作用 (二)先進文化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 (三)發展先進文化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使命 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社會轉型的價值觀問題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涵 (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難點 思考題: 1、 如何看待大眾文化的兩重性? 2、 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 3、怎樣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意義? 第六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 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 (一)改善民生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堅持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 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一)社會保障的重要性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和重點 (三)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三、加強和完善社會治理 (一)提高社會治理的科學化水平 (二)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思考題: 1、在新的發展階段,如何正確理解“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2、如何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之間的關系? 3、社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 4 第七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 一、當代中國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 (一)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 (二)水資源缺乏,水質污染嚴重 (三)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 (四)森林覆蓋率低,森林草原生態系統退化 (五)環境污染嚴重,平衡受到破壞 二、當代生態環境問題根源分析 (一)文化根源:人類中心主義 (二)經濟根源 (三)政治根源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概述 (一) 生態文明的內涵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提出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內容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和意義 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一)“兩型”社會的基本內涵 (二)建設“兩型社會”的基本途徑 五、中國應對全球氣候問題的主張 (一)解決全球環境和氣候問題必須加強全球合作 (二)世界各種都應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這一國際上公認的解決全球氣候問 題的基本原則,在環境利益和責任特別是歷史責任和現實責任方面做出安排。 (三)中國始終是解決全球環境問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十分重要的建設性力量。 思考題: 1、你認為“先污染、后治理”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保護環境如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3、在全球環境問題特別是氣候問題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形成尖銳對立。你是如 何看待這一問題? 第八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發展理論 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一)理論基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二)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 (三)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二、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獨立自主是中國外交政策的一貫主張 (二)互利共贏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戰略 三、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一)對時代主題的判斷: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主題 (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們的宗旨 (三)在求同存異基礎上建設和諧世界 5 四、和平發展理論的歷史地位 (一) 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環境理論 (二) 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關系的重新認識 思考題: 1、為什么說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2、怎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發展理論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外部環境理論? 3、建設和諧世界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九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理論 一、黨的領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保證 (一)中國問題的關鍵在黨 (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形成的 (三)貫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與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二、努力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一)黨執政后必須面對的歷史性課題 (二)需要經受的考驗和應對的危險 (三)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建設的主線 (四)建設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五)堅持黨要管黨的原則和從嚴治黨的方針 三、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 (一)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 (二)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三)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 (四)造就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 (五)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 (六)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思考題: 1、為什么說解決中國的問題關鍵在黨? 2、努力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要把握哪些基本要求? 3、怎樣理解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的關系? 第十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發展 ——學習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 一、習近平講話的問題指向 (一)國際環境的變化與挑戰 (二)國內改革發展的問題與挑戰 二、習近平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論述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 (二)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不犯顛覆性錯誤 三、習近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論述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二)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 6 (三)以中國夢作為價值目標,重聚共識、重匯動力 (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五)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四、習近平對黨的建設的強調 (一)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二)反腐倡廉 (三)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思考題: 1、如何理解中國現在的改革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 2、為什么我們的改革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3、領導干部如何樹立法治思維? 參考與閱讀書目 1、《鄧小平文選》1—3 卷,人民出版社。 2、《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下,人民出版社。 3、秦剛主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13 年版。 4、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讀本》,學習出版社 2009 年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