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 2016 級天津(商工委)/航天班社會學專業 《當代社會思潮》教學大綱 課程主持人 向春玲 (標★者為重點掌握的內容) 第一講 現代化及有關理論 一、現代化理論 (一)一般了解: 現代化理論產生的背景。 (二)重點了解 1、現代化理論的基本觀點:★ 2、現代化理論的主要缺陷:★ 二、依附理論 (一)一般了解 1、 普雷維什的 “核心—邊陲”理論。 2、 弗蘭克的依附理論。 (二)重點掌握★ 依附理論的基本觀點及其現代化理論的分歧。 三、世界體系論 重點掌握:世界體系論的基本觀點。★ 1、 世界體系論認為,世界體系是一個社會體系,它是隨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和拓展而逐 步形成的。 2、 世界體系的結構,是由核心國家、邊陲國家、半邊陲國家等三部分組成的。 3、 在世界體系中,核心國家、半邊陲國家和邊陲國家是三種不同的經濟形態,履行不 同的經濟職能。 4、 在一定時期內,核心國家、半邊陲國家和邊陲國家的數目是不會改變的。一些國家 地位的上升,必然會伴隨著另一些國家地位的下降。因此,所有國家同時發展是不 可能的。 5、 在世界體系崩潰之前,核心、半邊陲、邊陲這一結構是不會改變的。但是,一個國 家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是可以改變的。 6、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受到兩重因素的影響:一是世界體系擴張的極限;二是反體 系的力量。 思考題: 1、 現代化理論有哪些主要觀點,如何對它進行評價? 2、 依附理論與現代化理論主要存在哪些分歧? 3、 世界體系論有哪些主要觀點? 第二講 新自由主義 一、新自由主義的思想來源:古典自由主義 了解不同時期古典自由主義的特征和主要觀點: (一)17-18 世紀古典自由主義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斗爭的產物。 2 (二)18 世紀末—19 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進入了自由競爭時期,古典自由主義具有 了新的特征,發展到第二階段,即自由放任主義階段。實現自由經營、自由競 爭和自由貿易。 1、 把功利主義作為自由主義的理論基礎。 2、 個人自由是社會進步的源泉。 3、 只要不妨礙他人,國家對個人的自由不可加以干涉;任何對自由的干涉都會 造成社會停滯的后果。 二、新自由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一)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張。 (二)20 世紀 30 年代到 60 年代。主要代表人物及觀點。 (三)20 世紀 70 年代到現在。主要代表人物及特點。 三、格林的新自由主義思想 格林的主要貢獻: 1、 共同利益的存在;積極的自由和積極的國家的思想。 2、 國家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人們實現共同的利益;國家是共同利益的體現者。 3、 自由就是要積極發揮自己的能力,為他人和社會作貢獻。 四、霍布豪斯的新自由主義思想 霍布豪斯關于自由主義的八個要素: 1、 公民自由 2、 財政自由 3、 個人自由 4、 社會自由 5、 經濟自由 6、 家庭自由 7、 民族自由和國際自由 五、羅斯福的“新政”自由主義★ 掌握羅斯福“新政”自由主義提出的社會背景、主要觀點和對新自由主義發展的貢獻、: 1、 為自由而斗爭,就是要消除經濟上的不平等、不安全,把千百萬人從壟斷組織的經 濟專制下解放出來。 2、 必須通過國家來解決社會上出現的重大問題。 3、 羅斯?!靶抡背雠_了一系列的法案和改革措施,對經濟和社會進行了強有力的干 預和調節,使新自由主義的“積極國家”的理論變成了現實。 4、 羅斯福關于“四大自由”的主張及人們的八大權力。 六、羅爾斯對新自由主義的理論總結 掌握羅爾斯的正義理論及對新自由主義的貢獻。 七、新自由主義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一)新自由主義的三個特征 1、 新自由主義的核心:維護資產階級的個人自由。 2、 新自由主義是改良的理論和政策。 3、 新自由主義強調個人對對國家和社會的依賴性,重視國家的積極作用。 (二)新自由主義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影響 1、 資產階級運用國家這個最重要的工具,對社會經濟等進行最廣泛的調解,并 推行了福利國家政策,使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和階級矛盾及其他社會矛盾得到 了很大的緩解。 2、 國家的干預,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而科學技術的 發展反過來又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極大發展。 3、 新自由主義在理論上觸及了資本主義較為深層的矛盾,論證了個人利益和國 家或社會利益的關系,把自由競爭同經濟公平和社會利益聯系起來,在社會 3 的效率和公平方面,新自由主義作了有價值的探索。 思考題: 1、新自由主義是如何形成與發展起來的?有哪些主要觀點? 2、羅斯福“新政”對新自由主義的發展有哪些貢獻? 3、試述新自由主義的基本特征和對資本主義的影響 第三講 當代世界的全球化思潮 一、全球化研究興起的背景★ (一)交往技術的發展。 (二)全球性的生態危機。 (三)經濟領域新自由主義的出現。 (四)“福特主義”的困境。 二、研究全球化的幾種理論模式 (一)麥克盧漢的“地球村”理論 (二)吉登斯論“時—空伸延”與全球化 (三)羅伯森論“世界壓縮和全球意識的增強”★ (四)哈維論“時間—空間壓縮”與全球化 三、對全球化理論的評介★ 思考題: 1、人類社會是如何走向全球化時代的? 2、簡述羅伯森關于全球化發展歷程的理論。 3、我們應當如何評價全球化思潮? 第四講 后現代主義 一、后現代思潮的起源 (一)從社會背景上看 (二)從科學技術的發展來看 (三)政治方面的原因 二、后現代主義的主要內容★ (一) 拒斥“中心”,全面解構現代主體性 1、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抨擊人類中心主義,主張重建人與自然的關系。 2、從人與人的關系上抨擊“自我中心論”,主張重建人與人的關系。 (二)抨擊理性主義,推崇非理性 (三)反對“同一性”,竭力表達不確定性 三、后現代主義的類型★ (一) 激進的后現代主義 1、代表人物是福柯、德里達、利奧塔、費耶阿本德 2、其理論的主要特征是否定性。 (二) 建設性的后現代主義 1、代表人物是羅蒂、霍伊、格里芬等 2、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建設性 四、現代主義的代表人物及理論 (一)丹尼爾.貝爾的后工業社會論與新保守主義 《后工業社會的來臨》(1973 年)指出后工業社會的五大特征及后工業社會要解決 4 的主要問題。 (二)利奧塔的后現代知識論與文化觀 (三)哈貝馬斯對后現代性的批判 五、對后現代思潮的評價★ (一)積極的方面 (二)消極的方面 思考題: 1、 試述后現代主義的主要內容。 2、 后現代主義的有哪些類型及主要觀點? 3、 哈貝馬斯對后現代性作了哪些批判? 第五講 西方馬克思主義 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及早期特征 (一)創始人:盧卡齊和柯爾斯★ (二)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梅勞——龐帝關于西方馬克思主義三個特征的理論觀點。 (三)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四個特點★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及特征 (一)英國新左派佩里.安德森理論 (二)這一時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特征★ 三、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發展趨勢★ (一)哈貝馬斯對晚期資本主義危機及社會矛盾的分析★ (二)市場社會主義理論 (三)生態學馬克思主義 思考題: 1、簡述西方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主要觀點。 2、 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有哪些基本特征? 3、 哈貝馬斯對晚期資本主義危機和矛盾做了哪些分析? 第六講 生態社會主義 一、生態社會主義的興起和發展 (一)生態社會主義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 (二)生態社會主義產生的思想淵源 (三)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發展階段 二、生態社會主義的基本主張★ (一)人與自然應和諧統一 (二)資本主義制度是生態危機的根源 (三)綠色社會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 (四)知識分子是實現生態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 三、生態社會主義評析★ (一)積極意義與理論成就 (二)歷史局限性 思考題: 1、生態社會主義興起的歷史背景。 5 2、生態社會主義有哪些基本觀點? 3、如何認識生態社會主義? 第七講 “第三條道路” 一、了解“第三條道路”思潮興起的原因 (一)是對新的世界經濟政治發展趨勢的一種政治戰略上的反映。 (二)是國內面臨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所引起的思考。 二、重點掌握“第三條道路”思潮的主要觀點★ (一)在經濟方面,主張克服新保守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不足,建立市場和政府之間 “新的伙伴關系”或“新契約”。 (二)主張改革社會福利制度。 (三)高度重視對國民的教育和培訓。 (四)重視環境問題,把保護環境作為基本的政策。 (五)主張革新政治 三、“第三條道路”思潮評介★ 思考題: 1、“第三條道路”思潮是在怎樣的社會背景下興起的? 2、簡述“第三條道路”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 3、如何評價“第三條道路”思潮?其思潮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第八講 女權社會主義 一、女權社會主義的興起 (一)女權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二)女權社會主義思潮的思想來源 (三)女權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 (四)女權社會主義思潮的基本特點 二、女權社會主義的基本主張 (一)婦女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仍然沒有擺脫受壓迫的處境 (二)婦女受壓迫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與父權制的結合★ (三)婦女解放是以經濟解放為主的整體解放★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反對資本主義和父權制的斗爭 三、女權社會主義思潮評析 (一)女權社會主義的社會性質和現實作用 (二)女權社會主義的理論成就和局限性 思考題: 1、女權社會主義希奇的歷史背景。 2、女權社會主義是如何論述婦女受壓迫的根源? 3、女權社會主義如何論述婦女的解放? 4、女權社會主義的積極意義和歷史局限性。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