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 2015 級法學理論專業 《刑法學》教學大綱 課程主持人高長見 第一講刑法概論(上) 一、刑法的概念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淵源 二、刑法的特點(重點掌握) (一)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 (二)刑法的保障性 (三)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范圍廣泛性 (四)刑法的謙抑性、最后手段性、補充性 三、刑法的機能(重點掌握) (一)法益保護機能(簡稱為保護機能) (二)行為規制機能 (三)自由保障機能(簡稱為保障機能) 思考題: 1、如何理解罪刑關系? 2、如何理解刑法的特點? 3、如何理解刑法的機能及其之間的關系? 第二講刑法概論(下) 一、刑法基本原則的概念 二、罪刑法定原則(重點掌握) (一)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 (二)罪刑法定原則的提出 (三)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 (四)罪刑法定的法治價值 (五)罪刑法定原則的立法規定和體現 三、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 (一)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的含義 (二)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的含義及發展 (三)我國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的確立及其體現 四、罪責刑相適應原則(重點掌握) (一)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含義 (二)由罪刑相適應原則到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三)我國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確立及其體現 五、刑法的效力范圍 (一)刑法的空間效力 2 (二)刑法的時間效力 思考題: 1、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則的法治價值? 2、如何理解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 3、如何理解我國刑法確立的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4、如何理解我國刑法確立的三個基本原則之間的關系? 5、如何理解我國刑法規定的空間效力和時間效力? 第三講犯罪及其構成(上) 一、犯罪的概念 (一)犯罪的政治學概念 (二)犯罪學上的犯罪概念 (三)刑法學中的犯罪概念(重點掌握) (四)我國刑法中規定的犯罪概念 二、犯罪構成 (一)犯罪構成的概念 (二)犯罪構成之立法設計(重點掌握) (三)犯罪構成之解讀(重點掌握) 三、犯罪客體 (一)犯罪客體的概念 (二)犯罪客體的分類 (三)犯罪客體在刑法中的意義(重點掌握) 思考題: 1、如何理解刑法學中的犯罪概念? 2、如何理解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概念? 3、如何分析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 4、研究犯罪客體有何意義? 第四講犯罪及其構成(下) 一、犯罪客觀方面 (一)危害行為的概念和特征 (二)不作為(重點掌握) 二、犯罪主體 (一)刑事責任能力概念和分類(重點掌握) (二)影響刑事責任能力的因素(重點掌握) (三)特殊主體 (四)單位犯罪的成立條件(重點掌握) 三、犯罪主觀方面 (一)犯罪故意(重點掌握) (二)犯罪過失 (三)犯罪的目的和動機 3 思考題: 1、如何理解不作為犯罪? 2、如何理解自然人的刑事責任能力? 3、如何理解單位犯罪的成立條件? 4、如何理解犯罪故意? 第五講犯罪形態問題研究(上) 一、故意犯罪形態概念(重點掌握) 二、犯罪既遂形態問題 (一)犯罪既遂概念 (二)犯罪既遂的分類 (三)犯罪既遂的處罰 三、犯罪預備形態問題 (一)犯罪預備的概念 (二)成立條件 (三)處罰 四、犯罪未遂形態問題(重點掌握)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 (二)犯罪未遂形態的成立條件 (三)犯罪未遂的分類 (四)未遂犯的刑事責任 五、犯罪中止形態問題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 (二)成立條件 (三)中止犯的處罰原則 六、罪數形態問題 (一)想象競合犯 (二)牽連犯(重點掌握) 思考題: 1、如何理解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2、什么是預備行為、什么是實行行為、什么是著手? 3、什么是犯罪完成、什么是犯罪未得逞? 4、什么是意志以外的原因、如何理解自動放棄犯罪? 5、如何理解犯未遂的特征? 6、如何理解罪數形態概念? 7、如何理解想象競合犯特征? 8、如何理解牽連犯特征? 第六講犯罪形態問題研究(下)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重點掌握) (一)共同犯罪的主體 (二)共同的犯罪行為 4 (三)共同故意 三、不構成共同犯罪的情況(重點掌握) (一)主體不符合共同犯罪成立條件的 (二)主觀方面不符合共同犯罪成立條件的 四、共同犯罪人的分類 (一)以分工分類(組織犯、實行犯、幫助犯、教唆犯) (二)以作用分類(主犯、從犯) (三)我國刑法對共同犯罪的規定 五、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責任 (一)主犯的概念及其刑事責任(重點掌握) (二)從犯的概念及其刑事責任 (三)脅從犯從犯的概念及其刑事責任 (四)教唆犯的概念及其刑事責任(重點掌握) 思考題: 1、如何理解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 2、如何理解共同犯罪的整體性? 3、如何理解共同犯罪的分類? 4、如何理解組織犯、實行犯、幫助犯、教唆犯? 5、如何理解主犯、從犯? 6、如何理解我國刑法規定的共同犯罪的刑事責任? 第七講刑罰論問題研究(上) 一、刑罰的概念 (一)主刑的種類和適用 (二)附加刑的種類和適用 (三)刑罰權的性質(重點掌握) 二、刑罰的功能(重點掌握) (一)刑罰的功能 (二)客觀地認識刑罰的功能 三、刑罰的目的 (一)報應目的 (二)預防目的 (三)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目的 (四)刑罰功能與刑罰目的之間的關系(重點掌握) 四、死刑問題 (一)死刑的演進 (二)死刑的存廢之爭 (三)美、日、俄、中國死刑狀況 (四)我國的死刑政策(重點掌握) 思考題: 1、如何理解刑罰權的性質? 2、如何理解刑罰的功能? 5 3、如何理解刑罰功能與刑罰目的關系? 4、如何理解我國的死刑政策? 第八講刑罰論問題研究(下) 一、量刑情節的概念和分類(重點掌握) (一)量刑情節的概念 (二)量刑情節分類 1、從寬情節與從嚴情節 2、命令性量刑情節與授權性量刑情節 3、單功能量刑情節與多功能量刑情節 4、罪中情節、罪前情節與罪后情節 5、法定量刑情節與酌定量刑情節 二、自首制度 (一)一般自首的成立條件(重點掌握) (二)特別自首的成立條件 (三)自首的法律后果 三、立功制度 (一)立功的概念和特征 (二)立功的法律后果 四、累犯制度 (一)普通累犯的構成條件(重點掌握) (二)特別累犯的構成條件 (三)累犯的刑事責任 五、數罪并罰 (一)數罪并罰原則 (二)數罪并罰原則的具體適用(重點掌握) (三)幾種特殊情況下的數罪并罰 六、減刑和假釋制度 (一)減刑和假釋的概念 (二)減刑和假釋的條件 七、追訴時效(重點掌握) (一)追訴時效的期限 (二)追訴時效期限的計算 思考題: 1、如何理解一般自首的成立條件? 2、如何理解我國刑法規定的立功制度? 3、如何理解我國刑法規定的累犯制度? 4、如何理解我國刑法規定的數罪并罰原則? 5、理解我國刑法規定的時效制度? 第九講職務犯罪問題研究 一、職務犯罪 (一)職務犯罪概念 6 (二)職務犯罪特征(重點掌握) 二、貪污罪問題 (一)貪污罪的概念 (二)貪污罪的構成特征 三、挪用公款罪問題(重點掌握) (一)挪用公款罪的概念 (二)挪用公款罪的構成特征 四、受賄罪 (一)受賄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重點掌握) (二)受賄罪的類型(重點掌握) (三)刑法規定的其他賄賂犯罪(受賄型犯罪、行賄型犯罪、介紹型犯罪) 五、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重點掌握) (一)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概念 (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構成特征 六、職務犯罪的懲治與預防 (一)職務犯罪的危害 (二)職務犯罪的預防 思考題: 1、如何理解職務犯罪的特征? 2、如何理解我國刑法規定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 3、如何理解挪用公款罪的構成特征? 4、如何理解受賄罪的構成特征? 5、如何理解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特征? 6、從哪些方面對職務犯罪進行預防? 第十講刑法前沿問題研究 一、犯罪的不同概念(重點掌握) (一)犯罪的政治學概念 (二)犯罪的犯罪學概念 (三)犯罪的刑法學概念 (四)犯罪的司法概念 二、犯罪原因與控制 (一)犯罪的原因 (二)犯罪的控制 (三)社會轉型與犯罪預防(重點掌握) 三、刑事政策問題研究 (一)刑事政策的概念 (二)我國主要刑事政策 (三)我國刑事政策完善 四、刑事法治建設中的主要問題(重點掌握) (一)越權司法解釋問題 (二)司法的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相統一問題 (三)權力對刑事司法的不正當影響問題 7 五、刑法與和諧社會構建(重點掌握) (一)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二)刑事和解制度 思考題: 1、如何理解不同犯罪概念之間的關系? 2、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3、如何看待越權司法解釋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