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考研秘籍考研網!    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考博真題下載    考研真題下載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級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網 >> 文章中心 >> 專業課 >> 正文  武警學院語文-專升本函授(專升本)招生復習考試大綱

新聞資訊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單位網上接受咨詢和報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研究生專場招聘場面火爆
普通文章 廈大女研究生被殺案終審判決 兇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廣東八校網上試點考研報名將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碩士北京招生單位報名點一覽
普通文章 洛陽高新區21名碩士研究生被聘為中層領導
普通文章 浙江省碩士研究生報名從下周一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區網上報名時間安排表
普通文章 廣東:研究生入學考試2003年起重大調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國研招上??紖^報名點一覽表
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寧夏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大連鐵道學院04年碩士接收調劑生源基本原則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籌)05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學04年考研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05年碩士調劑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調劑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學04年研究生招收統考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廣西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語 文(專升本)
總體要求
1.本大綱適用于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專升本函授招生考試,是考生備考語文科目的復習指南,
也是招生院校擬定語文試卷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2.依據本大綱進行的語文考試,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在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基本能力兩大方面的情況。
語文基礎知識包括漢語基本知識、作家作品知識、文體知識、寫作知識等;語文基本能力主要指文言文閱
讀能力、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忌鷳邆渑c專科學歷水平相稱的人文素養,語文基礎知識較為
扎實,能讀懂難度適中的文言文和現當代文章作品,能夠比較準確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手法,具
有較高的寫作能力。
3.本大綱主要依據的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推薦的全國各類
成人高考復習考試輔導教材,陳洪主編)。
復習考試內容
一、漢語基本知識
1.掌握漢語語法規范,能夠準確地使用漢語字詞,了解準確、簡明、連貫、得體、鮮明、生動的語
言表達方法。
2.能夠識記、理解常用的文言詞語,掌握文言文作品中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字等語
言現象及常見的特殊句式,能夠進行簡單的文言今譯。
3.掌握文言文、現代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比擬、對偶、排比、夸張、反復、設問、反問、
借代等。
二、作家作品知識
1.掌握教材中重點課文的體裁與出處,及課文作者的名號、國別、時代、詩文集名稱、主要思想傾
向、文學主張、藝術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與貢獻等。
2.掌握文學史中出現的重要文學流派、文學團體、文學思潮等。
三、文體知識
2
1.掌握我國古代詩文的特殊文體分類及其主要特征。散文類主要有:語錄體、紀傳體、書信體、史
論體、游記體、寓言體、賦。詩歌類主要有楚辭、樂府、歌行、五言古詩、七言古詩、律詩、絕句,以及
詞、散曲等。
2.掌握現代文學文體的主要類別:散文、詩歌、小說、戲劇。
3.掌握一般文章的文體分類: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
四、寫作知識
1.掌握文章構成的四個基本要素:主題、材料、結構和語言,了解四個要素的基本使用要求。
2.掌握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的主要類別,并能結合具體語境對作品中使用的
表達方式進行正確辨識。
五、作品閱讀與分析
(一)作品閱讀與分析提供給考生的閱讀材料分為文言文與現代文兩大類。
1.能正確理解作品字詞句的含義,正確劃分作品的段落層次,概括其大意;
2.能準確分析一篇作品的藝術手法與表達技巧,正確把握其在描寫事件、刻劃人物、營造環境、表
現主旨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3.能正確理解并概括作品的主旨,認識其思想意義,體會作品的審美價值及社會功能。
4.能默寫出大綱中規定背誦的課文。
(二)重點課文目錄
1.*《季氏將伐顓臾》 《論語》
2.《寡人之于國也》 《孟子》
3.*《秋水》(節選) 《莊子》
4.《大同》 《禮記》
5.*《諫逐客書》 李斯
6.*《陳情表》 李密
7.*《五代史伶官傳序》 歐陽修
8.*《答司馬諫議書》 王安石
9.*《論毅力》 梁啟超
10.*《燈下漫筆》 魯迅
11.《談時間》 梁實秋
12.*《論快樂》 錢鐘書
13.《選擇與安排》 朱光潛
3
14.*《論學問》 培根
15.*《鄭伯克段于鄢》 《左傳》
16.《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
17.*《李將軍列傳》(書選) 《史記》
18.《張中丞傳后敘》 韓愈
19.*《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
20.《報劉一丈書》 宗臣
21.《馬伶傳》 侯方域
22.《往事》(——之十四) 冰心
23.《背影》 朱自清
24.*《故都的秋》 郁達夫
25.《香市》 茅盾
26.*《愛爾克的燈光》 巴金
27.《箱子巖》 沈從文
28.*《氓》 《詩經》
29.《國殤》 屈原
30.*《陌上?!?漢樂府
31.*《短歌行》(其一) 曹操
32.*《飲酒》(其五) 陶淵明
33.《從軍行》(其四) 王昌齡
34.*《山居秋暝》 王維
35.*《行路難》(其一) 李白
36.*《蜀相》 杜甫
37.*《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38.*《杜陵叟》 白居易
39.*《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
40.*《關山月》(和戎詔下十五年) 陸游
41.*《爐中煤》 郭沫若
42.《發現》 聞一多
43.*《再別康橋》 徐志摩
4
44.《我愛土地這》 艾青
45.《門檻》 屠格涅夫
4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47.*《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柳永
48.*《水調歌頭》(明月見時有) 蘇軾
49.*《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50.*《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51.*《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52.*《前赤壁賦》 蘇軾
53.*《寶玉挨打》 曹雪芹
54.《風波》 魯迅
55.*《斷魂槍》 老舍
56.*《米龍老爹》 莫泊桑
57.《苦惱》 契訶夫
58.*《麥琪的禮物》 歐·亨利
59.*《長亭送別》 王實甫
60.《日出(節選)》 曹禺
(上列教材篇目中帶*號者為重點課文。)
(三)重點課文知識要點
1.《季氏將伐顓臾》
本文選自《論語·季氏》?!墩撜Z》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
本文通過孔子與他的弟子冉有、季路之間的對話,批評了季康子兼并顓臾的企圖,闡明了孔子治國以
禮、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
了解本文的駁論性質,掌握本文以對話方式展開批駁、破中有立的議論方式。
識別本文所用的歷史材料、現實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種論據,理解本文運用論據的多樣性。
理解文中重點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的雙重比喻作用及其含義。
理解本文的反問句,說明它們在表達上的作用。
(1)求!無乃爾是過與?
(2)何以伐為?
(3)則將焉用彼相矣?
5
(4)是誰之過與?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2)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3)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2)無乃..爾是過.與?
(3)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4)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頓。
2.《秋水》(節選)
本文選自《莊子·秋水》。莊子和老子合稱老莊,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掌握本段文字表達的主旨: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為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因
而是十分有限的;這一主旨在客觀上給今人的啟迪是,人們不能囿于個人有限的見聞而自滿自足,學無止
境,認識無止境,應努力進取。
掌握本文善用寓言,將抽象的哲理化為具體的形象的寫作手法;掌握本文以大量比喻表達深微玄奧的
哲理的論證方法。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2)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3)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4)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
(3)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4)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
(5)此其自多.也。
(6)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3.《諫逐客書》
6
本文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是李斯寫的一個奏章。
掌握本文的中心論點;掌握本文始終正反并論、利害對舉的說理方法;掌握本文排比、對偶等修辭手
法和選詞煉句的特點。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段落:自“臣聞地廣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2)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3)服.太阿之劍。
(4)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
(5)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4.《陳情表》
本文是西晉時李密寫給武帝的奏疏。
了解作者所陳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個人理由,是為侍奉自幼相依為命、現已年老多病的祖母;體味在
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這一“抗命”行動的積極內涵。
掌握本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論證方式。
理解本文夾敘夾議,以情動人的藝術特色。
了解本文駢、散結合的文體特點。
掌握沿用至今的成語、短句,并理解其意義。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2)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3)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2)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3)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4)則以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
(5)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5.《五代史伶官傳序》
7
作者歐陽修,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五代史·伶官傳》的序文,是一
篇史論。
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掌握本文以唐莊宗得失天下的史實為論據,論證主旨的方法。
了解本文所使用的歷史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2)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
(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4)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5)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6)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3)請.其矢,盛以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
(5)抑本.其成敗之跡。
(6)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6.《答司馬諫議書》
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書信體駁論文。
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和針對性。
掌握本文駁論點的反駁方法:以事實為依據,逐條批駁對方的觀點。
理解王安石反駁司馬光觀點的說理步驟。
了解本文的語言特點:措辭委婉,寓柔于剛。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2)今君實所以見教者。
(3)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4)人習于茍且非一日。
8
(5)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
(6)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
(2)重念蒙君實視遇..厚。
(3)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4)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5)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6)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
7.《論毅力》
本文選自梁啟超《飲冰室文集》中的《專集·新民說》。
了解本文的針對性。
理解本文各段中的比喻句和層遞句,掌握文中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掌握本文的中心論點:“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br/>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天下古今成敗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2)要其何以成,何以???
(3)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無可逃避者也。
(4)順逆兩境又常相間以迭乘。
(5)其意以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驟嘗焉而阻力猝來,頹然喪矣。
(6)被以堅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過之。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旁觀者徒艷羨..其功之成。
(2)以為是殆.幸運兒。
(3)其間風潮之或順或逆,常相參伍..。
(4)即彼成我敗所由判.也。
(5)成敗之數.,視此而已。
(6)及驟.嘗焉而阻力猝.來。
8.《燈下漫筆》
作者魯迅,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本文是魯迅寫的一篇文藝性論文。
9
概括說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論點,說明兩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對歷史的剖析和魯迅所指“第三樣時代”的含義。
理解第二部分中作者對復古主義者贊美的“中國固有的精神文明”和軍閥統治的現實的剖析。
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論概括和文藝性、形象化說明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語等修辭方法。
9.《論快樂》
作者錢鐘書,中國現代著名學者、作家。
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樂由精神來決定”的人生哲理,理解作者闡發這一哲理所選擇的角度。
理解本篇隨筆見解深湛、征引繁富、聯想豐贍、妙趣橫生、詞采精妙的寫作特點。
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比喻和警策語。
10.《論學問》
作者培根,英國 16 世紀哲學家、散文家。
理解本文闡述的兩個問題:一是治學的目的,一是治學的方法。
理解各種學問對人精神的影響、作用。
理解本文用比喻和精辟的語言闡述深刻道理的特點。
11.《鄭伯克段于鄢》
本文選自《左傳·隱公元年》。《左傳》是我國早期的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左丘明所著。
理清本文情節發展的主要脈絡。
了解鄭莊公、共叔段和姜氏的性格特點。
理解并翻譯下列一段文字:自“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至“不義不暱,厚將崩”。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2)都城過百雉。
(3)不如早為之所。
(4)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5)無庸,將自及。
(6)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
(7)其是之謂乎?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亟.請于武公。
10
(2)無庸.,將自及。
(3)姜氏欲之,焉辟.害?
(4)請以遺.之。
(5)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6)愛其母,施.及莊公。
12.《李將軍列傳(節選)》
本文節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了解《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妒酚洝肥俏覈谝徊考o傳體通史,
包括 12 本紀、30 世家、70 列傳、8 書、10 表,共 130 篇。
掌握李廣性格的主要特征;說明作者通過李廣形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掌握本文詳略得當的剪裁方法;理解本文細節描寫和對比手法在刻畫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段落:
(1)自“匈奴大入上郡”至“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2)自“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至“士以此愛樂為用”。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
(2)漢下廣吏,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
(3)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4)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5)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6)(程不識)為人廉,謹于文法。
(7)胡虜易與耳!
(8)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
(9)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
(2)廣家世世受.射。
(3)匈奴日以合.戰.。
(4)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
(5)天子使中貴人從廣習勒.兵。
(6)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11
(7)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
(8)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9)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
(10)用此..,其將兵數困辱,其射猛獸亦為所傷云。
(11)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
(12)急詣.部,如書。
13.《種樹郭橐駝傳》
作者柳宗元,中唐著名作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寓言性傳記散文。
掌握全篇主旨:把種樹之道,移之于治民之道,揭示“長人者好煩其令”的社會弊病,以及由此給廣
大人民帶來的苦難。
掌握本文運用類比和層層對比手法說明道理的特點。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br/>(2)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
(3)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
(4)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
(5)故不我若也。
(6)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
(7)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且碩茂,早實以蕃.。
(2)官命促爾耕,勖.爾植。
(3)若甚憐焉,而卒.以禍。
(4)字.而幼孩,遂而雞豚。
(5)吾小人輟.饗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
(6)其蒔.也若子。
14.《故都的秋》
作者郁達夫,現代著名作家。本文是一篇游記散文。
理解本文所寫北京秋天“清、靜、悲涼”而又“色彩濃、回味永”的特點。
理解本文選取富有北京地方色彩的景物表現故都秋色的寫景方法。
12
分析本文通過“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的對比,突出全文中心思想的寫法。
分析概述全文寫景、抒情、議論三者結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15.《愛爾克的燈光》
作者巴金,現代著名作家。本文是記敘文中的抒情散文。
理解文中“長宜子孫”這四個字的含義。
分析并說明全文中心思想。
理解文中三種燈光的象征意蘊。
理解本文以燈光為線索貫串全文的特點。
理解本文所展示的兩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掌握本文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16.《氓》
本篇選自《詩經·衛風》?!对娊洝肥俏覈钤绲囊徊吭姼杩偧?,分為“風”、“雅”、“頌”三大
類,常用“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本篇是一首敘事詩,了解本詩的主要內容,理清敘述層次。
本篇又是一首“棄婦詩”;分析本詩女主人公(棄婦)的性格特征。
指出詩中的比興句,理解其含義。
重點句子:
(1)秋以為期。 (2)載笑載言。
(3)二三其德。 (4)言既遂矣。
(5)夙興夜寐。 (6)信誓旦旦。
重點詞語:
(1)匪我愆.期。 (2)將.子無怒。
(3)猶可說.也。 (4)自我徂.爾。
(5)淇水湯湯..。 (6)漸.車帷裳。
(7)女也不爽.。 (8)總角之宴.。
17.《陌上?!?br/>本篇選自宋代郭茂倩編輯的《樂府詩集》,是一首著名的漢代樂府民歌。
概述本詩主要內容,掌握主題思想。
分析羅敷的性格特征。
分析本詩刻畫羅敷形象所使用的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的表現手法。
13
理解羅敷夸夫一節的構思特點、述說層次及在揭示主題和刻畫人物方面的作用。
借由此篇,了解漢代樂府民歌的形式特征。
重點句子:
(1)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2)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3)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重點詞語:
(1)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2)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3)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
(4)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5)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18.《短歌行》(其一)
這是一首樂府舊題詩。作者曹操,漢代末年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又是一位詩人。
劃分本詩的層次,理解詩人在詩中所抒發的招納賢才的急切心情,分析詩中所表現的積極進取精神和
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
了解詩中所用比喻和典故的含義,以及化用《詩經》成句賦予新意的特點。
重點句子: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3)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重點詞語:
(1)對酒當.歌。 (2)沉吟..至今。
(3)枉.用相存.。 (4)契闊..談宴。
(5)何時可掇.。 (6)但為君.故。
背誦全詩。
19.《飲酒》(其五)
這是一首田園詩、五言古詩。作者陶淵明,東晉末年著名詩人,古代田園詩派的開創者。
概括這首詩的主題。
14
分析本詩寫景句子所體現的思想意蘊。
理解全詩平淡醇美,說理、抒情、寫景交融一體的特色。
重點句子:
(1)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誦全詩。
20.《山居秋暝》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山水詩。作者王維,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他的詩歌融詩、畫、
音樂、理趣于一體,風格清新淡雅。
分析本詩以動寫靜、動靜相襯、視聽結合,寫出夜間山中寧靜優美景色的表現手法。
理解本詩“詩中有畫”的寫作特色及詩中所表現的詩人情趣。
以本詩為例,掌握律詩的對仗特點。
重點句子:
(1)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2)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重點詞語:
(1)隨意..春芳。
(2)山居秋暝..
背誦全詩。
21.《行路難》(其一)
這是一首樂府舊題詩,七言歌行體。作者李白,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劃分本詩層次。了解詩人如何表現從茫然、激憤到希望、自信的感情,體會作者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
理解詩中比喻句的含義。
體會李白的詩歌感情豪邁奔放,想象豐富奇特,形成了飄逸、奔放、雄奇、壯麗的獨特風格。
說明詩中所用歷史人物典故的內涵。
重點句子:
(1)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重點詞語:
(1)玉盤珍羞.直萬錢。
15
(2)多歧路,今安在..?
(3)停杯投箸.不能食。
(4)直.掛云帆濟滄海。
背誦全詩。
22.《蜀相》
這是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詩。作者杜甫,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理解、分析本詩各聯的內容。
了解本詩對諸葛亮一生功績的高度概括,體味詩中所寄寓的感慨。
說明全詩將寫景、敘事、抒情和議論融為一體的特點。
掌握本詩頷聯對仗工整的特點。
重點句子:
(1)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2)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重點詞語:
(1)錦官..城外柏森森。
(2)三顧..頻煩天下計。
(3)兩朝開濟..老臣心。
背誦全詩。
2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這是一首雪中送別詩、邊塞詩。作者岑參,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
掌握本詩寫景筆調夸張、氣勢磅礴、比喻新穎、描繪新鮮奇特、聯想奇妙的特點。
找出詩中的夸張句和比喻句,并說明其表達作用。
重點句子: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3)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重點詞語:
(1)都護鐵衣冷難著.。
(2)瀚海闌干..百丈冰。
(3)中軍置酒飲.歸客。
16
(4)風掣紅旗凍不翻.。
背誦全詩。
24.《杜陵叟》
這是一首新樂府詩,敘事詩。作者白居易,中唐著名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了解詩歌創作意圖:“傷農夫之困也?!备爬ㄈ姷闹黝}思想。
劃分全詩的層次,體會敘事層次井然,揭露層層深入。
理解詩中由第三人稱敘述轉為杜陵叟用第一人稱直接控訴的作用。
掌握全詩語言淺顯通俗的特點。
重點句子:
(1)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
(2)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
重點詞語:
(1)麥苗不秀.多黃死。
(2)長吏明知不申破..。
(3)急斂暴征求考課..。
(4)帝心惻隱知人弊..。
(5)手持尺牒榜.鄉村。
(6)虛受吾君蠲.免恩。
25.《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愛情詩。作者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在詩壇上與杜牧并稱“小李杜”。
分析本詩的抒情層次。
理解頷聯所用的修辭手法和比興意義。
理解頸聯推己及人的表達作用。
重點句子:
(1)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背誦全詩。
26.《關山月》(和戎詔下十五年)
這是一首樂府舊題詩。作者陸游,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
劃分全詩的層次,歸納全詩的主題思想。
17
理解本詩以“月夜”貫串全詩,使三個場景和諧統一的結構特點。
體會選取典型事物、創造典型場景來抒情言志的手法。
分析本詩如何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主題。
重點句子:
(1)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2)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3)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重點詞語:
(1)朱門沉沉按歌舞...。
(2)沙頭..空照征人骨。
(3)將軍不戰空.臨邊。
(4)遺民忍死..望恢復。
背誦全詩。
27.《爐中煤》
作者郭沫若,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本詩選自郭沫若詩集《女神》。
理解本詩所抒發的愛國激情和獻身精神。
理解詩中的兩個意象:年輕的女郎、爐中煤。
分析說明詩中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理解本詩用反復詠嘆手法表情達意的特點。
28.《再別康橋》
作者徐志摩,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本詩選自徐志摩的詩集《猛虎集》。
掌握本詩詩人故地重游所抒發的復雜情感。
理解本詩飄逸清麗的藝術風格。
理解本詩所體現出的音樂美、建筑美和繪畫美。
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
理解本詞是一首抒寫故國之思、亡國之恨的詞。
理解、分析詞中借景抒情、對比和比喻等表現手法。
重點句子:
(1)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18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重點詞語:
(1)春花秋月何時了.。
(2)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背誦全詞。
30.《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作者柳永,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文人,婉約派詞人的代表。
分析上片描寫秋景所用的鋪敘手法,并劃分層次。
分析下片曲折抒發羈旅思鄉之情的四個層次。
理解全詞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的藝術特點。
重點句子:
(1)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2)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重點同語:
(1)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2)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3)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4)倚欄干處、正恁.凝愁。
31.《水調歌頭》(明月見時有)
作者蘇軾,北宋著名作家、藝術家,豪放詞的開創者。這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詞。
分析掌握全詞圍繞明月抒寫作者起伏變化的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體味詞中蘊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重點句子: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重點詞語:
(1)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2)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3)千里共嬋娟..。
背誦全詞。
32.《聲聲慢》(尋尋覓覓)
19
作者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約派女詞人。她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風清麗婉轉,后期
詞風沉哀凄苦。
分析全詞是怎樣表現在國破家亡之后,詞人的凄慘心境和孤苦哀愁之情的。
理解詞中九組疊字運用的藝術效果。
重點句子:
(1)凄凄慘慘戚戚。
(2)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3)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重點詞語:
(1)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2)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背誦全詩。
33.《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作者辛棄疾,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南宋詞壇豪放派的代表,與蘇軾合稱“蘇辛”。
理解上片寫景抒情的內容。
理解、分析下片借用三個歷史典故分別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點句子:
(1)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2)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重點詞語:
(1)遙岑..遠目。
(2)倩.何人。
(3)搵.英雄淚。
背誦全詞。
34.《天凈沙·秋思》
作者馬致遠,元代有名的雜劇家、散曲家,人稱“曲狀元”,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并稱為“元曲
四大家”。這是一首散曲,屬小令,被譽為“秋思之祖”。
理解前三句遣詞造句的特點:用三組各寫三種景物的詞語構成“鼎足對”。
分析最后一句在全篇的作用,概括全篇的主題思想。
掌握這首小令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20
背誦這首小令。
35.《前赤壁賦》
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掌握本文情感變化線索,據此劃分段落,并概述每段大意。
理解本文所反映的作者思想矛盾。
分析清風、明月、江水三種景物與抒情、說理的關系。
由本文了解文賦具有主客對話、抑客伸主的結構特征和駢散相間的語言特色。
重點詞語:
(1)舉酒屬.客。
(2)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3)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4)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5)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6)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7)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8)侶.魚蝦而友.麋鹿。
36.《寶玉挨打》
作者曹雪芹,我國清代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本文節選自長篇章回小說《紅樓夢》。
理解寶玉挨打的導火線及其根本原因。
說明賈寶玉、林黛玉、賈政、薛寶釵等人的性格特征。
掌握本文通過人物語言、行動、心理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掌握本文在同一事件的尖銳矛盾沖突中表現不同人物不同性格的特點。
37.《斷魂槍》
作者老舍,現代著名作家。《斷魂槍》是老舍 60 多篇短篇小說中的杰作。
理解小說中時代背景的描寫對表現人物思想性格所起的作用。
分析拳師沙子龍的性格特征。
掌握本文善于通過肖像、語言、動作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特點。
理解文中用次要人物襯托主要人物的寫作手法。
38.《米龍老爹》
作者莫泊桑,19 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
了解小說中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21
理解本文運用倒敘筆法的作用。
掌握小說的主題。
分析米龍老爹的性格特征。
分析小說中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所起的作用。
理解小說第一和第三人稱敘述方法交互為用的特點。
39.《麥琪的禮物》
作者歐?亨利,美國現代著名短篇小說家。
理解“麥琪的禮物”的含義。
掌握小說的主題思想。
分析小說主人公德拉和杰姆的性格特征。
理解小說運用兩條線索,一虛一實的結構方法。
分析小說通過外部行為和表情揭示人物心理活動的寫作手法。
40.《長亭送別》
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劇本多寫男女愛情,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義。本篇是其代表作《西
廂記》第四本第三折。
理解這折戲的主要矛盾沖突,分析崔鶯鶯的離愁別恨和叛逆精神,理解本篇的主題思想。
掌握作品情景交融、語言雅俗相濟的特色。
分析作品所采用的比喻、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
重點句子:
(1)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2)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3)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重點詞語:
(1)恨不得倩.疏林掛在斜暉。
(2)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3)謹賡.一絕,以剖寸心。
六、作文
通常情況下,作文題多屬于材料作文,且體裁多限定為議論文,文章字數不得少于 800 字。
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同時測試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知識積累與運用
能力等。
22
基本要求:思想內容正確、中心明確,條理清楚、結構完整,文字通順、標點正確、書寫工整規范。
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試卷總分:150 分
考試時間:150 分鐘
考試方式:閉卷,筆試
試卷內容比例:
語文基礎知識 約 27% (其中,漢語基本知識約 7%,作
家作品知識約 14%,文體知識約 3%,寫作知識約 3%。)
文言文閱讀 約 20%
現代文閱讀 約 20%
作 文 約 33%
試卷題型比例:
選擇題 約 20%
填空題 約 3%
詞語解釋題 約 7%
文言文翻譯題 約 7%
簡答題 約 14%
分析題 約 16%
作文題 約 33%
試題難易比例:
容易題 約 30%
中等難度題 約 50%
較難題 約 20%
試題材料來源比例:
綱內篇目 約 80%
綱外篇目 約 20%
23
樣 題
一、選擇題:1-2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
求的)
1.主張文章應該“有補于世”、“以適用為本”的作家是
A.柳宗元 B.韓愈 C.歐陽修 D.王安石
2.魯迅在《燈下漫筆》中提到的羅素是
A.英國哲學家 B.英國文學家 C.美國哲學家 D.法國哲學家
3.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一詞最突出的語言技巧是
A.夸張 B.擬人 C.比喻 D.疊字
4.在《寶玉挨打》中,對寶玉說:“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有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
們看著,心里也——”的人是
A.黛玉 B.王熙鳳 C.寶釵 D.襲人
5.“小橋流水人家”一句出自
A.《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C.《天凈沙》(秋思)
B.《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D.《聲聲慢》(尋尋覓覓)
6.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是
A.演繹論證 B.類比論證 C.歸納論證 D.對比論證
7.下列作品中同屬敘事詩的一組是
A.曹操《短歌行》、《詩經·氓》
B.陶淵明《飲酒》、《漢樂府·陌上桑》
C.《漢樂府·陌上?!?、《詩經·氓》
D.白居易《杜陵叟》、《楚辭·國殤》
8.下列人物出自話劇《日出》的一組是
A.陳白露、李石清、黃省三 B.陳白露、周樸園、方達生
C.陳白露、李石清、四鳳 D.陳白露、潘月亭、周萍
9.下列作家中同屬文學研究會的是
A.沈雁冰、葉圣陶、謝冰心 B.郭沫若、郁達夫、謝冰心
C.沈雁冰、朱自清、郁達夫 D.朱自清、錢鐘書、梁實秋
10.《西廂記》、《牡丹亭》、《竇娥冤》的作者依次是
24
A.關漢卿、湯顯祖、王實甫 B.王實甫、馬致遠、關漢卿
C.湯顯祖、王實甫、關漢卿 D.王實甫、湯顯祖、關漢卿
11.“日薄西山”、“禍起蕭墻”、“夙興夜寐”三個成語依次出自
A.《季氏將伐顓臾》、《詩經·氓》、《陳情表》
B.《陳情表》、《季氏將伐顓臾》、《詩經·氓》
C.《詩經·氓》、《陳情表》、《季氏將伐顓臾》
D.《陳情表》、《詩經·氓》、《季氏將伐顓臾》
12.下列關于作者、作品、國別搭配錯誤的一項是
A.歐·亨利——《麥琪的禮物》——英國
B.培根——《論學問》——英國
C.莫泊桑——《羊脂球》——法國
D.屠格涅夫——《羅亭》——俄國
13.對魯迅《風波》一文表述錯誤的是
A.小說以 1917 年張勛復辟事件為背景
B.小說以“辮子事件”為線索
C.小說塑造了七斤這一新式農民形象
D.九斤老太的口頭禪是“一代不如一代”
14.下列文學常識表述錯誤的是
A.陸游是中國文學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
B.曹雪芹是我國清代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
C.“濟南二安”指易安居士李清照和幼安居士辛棄疾
D.被后人稱作“三蘇”的作家指蘇洵、蘇軾、蘇轍
15.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動用法的是
A.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B.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C.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6.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辭手法依次是
①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 ②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磁化水向東流。 ③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④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25
A.比喻、夸張、對偶、排比
B.夸張、對偶、比喻、排比
C.對偶、比喻、夸張、排比
D.夸張、比喻、對偶、排比
17.下列帶點的字解釋正確的是
A.秋水時至,百川灌河。灌:注入。
B.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講:宣傳。
C.烏鳥私情,愿乞終養。終:始終。
D.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中:中間。
18.下列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正確的是
A.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
君臣相顧:君王和大臣們互相照顧。
B.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先生休矣:先生休息吧。
C.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
城陷而虜:城池陷落后他被敵人俘獲。
D.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
不為生事:不是為了生出事情來。
19.下列各選項中分別有兩個句子,兩個句子中帶點的詞,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A.①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②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B.①涂有餓殍而不知發。②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C.①不出,火且盡。②雖食,且不下咽。
D.①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②(許)遠寬厚長者,貌如其心。
20.下列作品出自同一作家的是
A.《米龍老爹》、《羊脂球》、《苦惱》
B.《麥琪的禮物》、《項鏈》、《最后的藤葉》
C.《變色龍》、《項鏈》、《苦惱》
D.《獵人筆記》、《羅亭》、《門檻》
二、文言文閱讀:21-29 小題,共 30 分。
(一)閱讀《左傳·鄭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21-23 小題。
26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
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它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
非制也,君將不堪?!惫唬骸敖嫌?,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
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br/>21.姜氏為什么要為共叔段請“制”?這段文字中哪句話能體現出共叔段有擴張野心?(4 分)
22.莊公為什么不采納祭仲的建議?這反映出他怎樣的性格特征?(4 分)
23.請說明這段話中所用比喻的喻義。(2 分)
(二)閱讀李清照《聲聲慢》一詞,然后回答 24-26 小題。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
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4.這首詞采取的是怎樣的抒情方式?抒發了詞人怎樣的心情?(4 分)
25.“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暗含著作者哪兩方面的傷感?(4 分)
26.這首詞在語言形式上有哪兩個顯著的特色?(2 分)
(三)閱讀陶淵明《移居二首》中的第二首,然后回答 27-29 小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①。
衣食當須紀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無為忽去茲:不要輕易地離開這里。 紀:經營。
27.這首詩的前八句敘寫了什么內容?“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4
分)
28.這首詩哪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它采取的是怎樣的表達方式?(4 分)
29.這是一首古體詩還是一首近體詩?(2 分)
27
三、現代文閱讀:30-38 小題,共 30 分。
(一)閱讀郭沫若《爐中煤》一詩,然后回答 30-32 小題。
爐中煤
——眷念祖國的情緒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負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負了我的思量。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棟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總得重見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該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該不嫌我黑奴鹵莽?
要我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從重見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30.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詩人借“爐中煤”來抒情,這是什么表現手法?(4 分)
31.請說明“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總得重見天光”兩句詩的雙重寓意。(4 分)
32.這首詩除了比喻和擬人之外,還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 分)
28
(二)閱讀錢鐘書《論快樂》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3-35 小題。
“永遠快樂”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并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快過的決不會永久;我們說永遠
快樂,正好像說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同樣地自相矛盾。在高興的時候,我們空對瞬息即逝的時間喊著
說:“逗留一會兒吧!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該向痛苦里去找,不講別的,只要一個失眠
的晚上,或者有約不來的下午,或者一課沉悶的聽講——這許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嘗到
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是這里,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33.請概括這段文字的大意。(4 分)
34.作者為什么要論證痛苦的永久易得?這是一種怎樣的論證方法?(4 分)
35.作者以“四方的圓形”與“靜止的動作”為喻說明了什么?(2 分)
(三)閱讀《麥琪的禮物》中的一段話,然后回答 36-38 小題。
那兩個住在一間公寓里的笨孩子,極不聰明地為對方犧牲了他們家里最寶貴的東西。但是,讓我對目
前一般聰明人說一句最后的話,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他們兩個是最聰明的。在一切接受禮物的人當
中,像他們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他們就是麥琪。
36.兩個“笨孩子’指的是誰?為什么?(4 分)
37.為什么又說他們兩個是最聰明的?(4 分)
38.“麥琪”一詞的原意是什么?(2 分)
四、作文:50 分。
39.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斗轉星移,歲月如流,生活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鄉村在變,城市在變,人的觀念也在變。在這時代
的變遷中,人們驚喜著,感嘆著,深思著??
請以《感悟變遷》為題,寫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文章,不少于 800 字。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
1.D 2.A 3.D 4.C 5.B
6.C 7.C 8.A 9.A 10.D
11.B 12.A 13.C 14.B 15.B
16.D 17.A 18.C 19.B 20.D
二、文言文閱讀:共30分。(考生的回答與此答案接近也可酌情給分)
29
21.因為“制”是險要的城邑。(2分)
“今京不度”。(2分)
22.以寬養惡,欲擒故縱。(2分)
胸有城府,工于心計。(2分)
23.以野草的滋長蔓延比喻共叔段勢力的擴張。(2分)
24.借景抒情。(2 分)
抒發了詞人晚年流落江南時孤苦無依、絕望哀愁的心情。(2 分)
25.由北雁南飛想到自己因國破寓居南方,抒發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由鴻雁傳書想到丈夫早逝,表
達了對亡夫的懷念之情。(4 分)
26.一是多用疊字,二是善用口語,(2 分)
27.敘寫作者與鄰里朋友之間頻繁純真的交往及親密無間的關系。(2 分)
頂真。(2 分)
28.“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2 分)
議論。(2 分)
29.古體詩。(2 分)
三、現代文閱讀:共30分。(考生的回答與此答案接近也可酌情給分)
30.表現了詩人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答“眷念祖國的情緒”也對)。(2 分)托物言
志。(2 分)
31.一是指自己的報國熱情埋藏在心底多年,只有在“五四”以后,它才能像煤“重見天光”一樣,
得以噴發。(2 分)
二是將“謀”引申為中華民族的象征,被封建主義束縛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直到“五四”以后,才
煥發出生命的活力。(2 分)
32.反復(答“呼告”也對)。(2 分)
33.快樂不可能永久(或“永遠快樂”是荒謬的)。(4 分)
34.反襯快樂的短暫易逝。(2 分)
對比法。(2 分)
35.說明“永遠快樂”的自相矛盾。(2 分)
36.兩個“笨孩子”指的是德拉和杰姆。作者說他們是“笨孩子”是模仿社會上一般“聰明人”的口
吻來說話,實際上是反語。(4 分)
37.因為從饋贈禮物的角度來看,他們把最心愛的禮物賣掉而給對方買了最喜愛的禮物,雙方都送上
30
了一顆心;從接受禮物的角度看,他們雖然都失掉了禮物的實際意義,但他們都得了對方的一顆心。(4 分)
38.“麥琪”一詞的原意指基督初生時來送禮物的三個賢人。(2 分)
39.作文評分標準
項目
類別
A 內容 B 語言 C 篇章 評分標準
一類卷
(45-50 分)
中心突出
見解深刻
行文流暢
語言準確
結構嚴謹
層次明晰
以 47 分為基準分,適當浮動:a.具備 B 項和另一項
條件,而其余一項達到二類卷標準的,獲得基準分;
b.具備上述三項條件的,酌情加分(其中 B 項突出
的,獲得滿分);c.具備上述一項條件,而另兩項只
達到二類卷標準的,酌情減分。
二類卷
(37-44 分)
中心明確
內容充實
文從字順
語言基本
準確
結構完整
層次分明
以 40 分為基準分,適當浮動:a.具備 B 項和另一項
條件,而其余一項達到三類卷標準的,獲得基準分;
b.具備上述三項條件的,酌情加分(其中 B 項比較
好的,獲得本類卷最高分);c.具備上述一項條件,
而另兩項只達到三類卷標準的,酌情減分。
三類卷
(30-36 分)
中心明確
內容尚充

語言通順
有個別病

結構完整
層次清楚
以 33 分為基準分,適當浮動:a.基本具備上述三項
條件的,獲得基準分;b.其中 B 項比較好一些的,
酌情加分;c.另有某些缺點的,酌情減分。
四類卷
(21-29 分)
中心不明
確,
內容空泛
語言不通

病句較多
結構不完

層次不清
以 25 分為基準分,適當浮動:a.凡屬上述情況之一
者,評為四類卷,獲得基準分:b.另兩項稍好一些
的,酌情加分;c.另兩項稍差一點的,酌情減分。
五類卷(20
分以下)
文不對題
內容貧乏
文理不通
結構層次
混亂
以 17 分為基準分,適當浮動:a.凡屬上述情況之一
者,評為五類卷,獲得基準分;b.另兩項尚可的,
酌情加分;c.兼有上述兩項以上情況的,酌情減分。
說明:1.試評和研究評分標準宜從三類卷入手,以此為界,確定類別。
2.病句是指因語法錯誤或詞語搭配不當而導致文理不通的句子。
3.不寫題目扣 2 分,3 個錯別字扣 1 分,重現的不計,最多扣 3 分,標點錯誤較多或模糊不清
的,酌情扣 1-3 分。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詢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考研咨詢 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日本免费人成网ww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