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歷史學專業基礎考試大綱(僅供研究生用) 第一部分:考查目標 1. 掌握基本史實,了解中外歷史發展的主要過程、基本線索和階段 特征; 2. 掌握基本理論和相關研究信息,能夠運用理論和方法解讀、辨析 史實與史料; 3. 論據確鑿,論證嚴謹,邏輯合理,文字準確。 第二部分:考試形式與試題結構 1. 考試形式: 閉卷考試; 滿分為 300 分。 2. 內容分布: 中國古代史約 30%; 中國近現代史約 20%; 世界上古中世紀史約 20%; 世界近現代史約 30%。 3. 試題題型 名詞解釋 8 個,每題 10 分,共 80 分; 簡答題 2 個,每題 20 分,共 40 分; 史料分析 2 個,每題 30 分,共 60 分; 2 論述題 3 個,每題 40 分,共 120 分。 第三部分:考查范圍 一、 中國古代史 1. 中國歷史開端 2. 夏商周 3. 春秋戰國 4. 秦漢魏晉 5. 隋唐五代 6. 宋遼金 7. 明清 二、 中國近現代史 1. 外國列強入侵 2. 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 3. 晚清政治、文化與社會 4. 維新運動與辛亥革命 5. 北洋政局與社會革命 6. 抗日戰爭 7. 國共談判與內戰 8. 民國時期的科學與思想文化 9. 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10. 社會主義改造運動 3 11. 文化大革命 12. 撥亂反正 13. 改革開放進程 三、 世界上古中世紀史 1. 史前人類 2. 古代歐亞諸文明 3. 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過渡 4. 阿拉伯文明 5. 歐洲基督教文明 6. 中世紀東歐與亞洲的歷史 7. 古代中美洲文明 四、 世界近現代史 1. 16 世紀的歐洲 2. 資本主義的確立和發展 3. 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實踐 4. 亞非拉民族主義運動 5. 近代學科技術與文化 6. 近代歐洲國際關系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7. 俄國十月革命 8.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9. 戰后社會主義革命與歐洲新的國際關系 10. 第二次世界大戰 4 11. 戰后初期的國際格局與國際關系 12.戰后科技革命和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 13. 戰后蘇聯與東歐國家 14. 戰后第三世界的崛起 第四部分:試題范例 一、 名詞解釋 (每題 10 分,共 80 分) 1.二里頭文化 2.尚書臺 3.《史通》 4.《澶淵之盟》 5.辛酉政變 6.“大躍進” 7.尼布甲尼撒二世 8.加洛林文藝復興 二、 簡答題(每題 20 分,共 40 分) 1.簡要說明戰國時期各國中央政府機構的共同特點。 2,簡述馬歇爾計劃的主要內容。 三、 材料分析(每題 30 分,共 60 分) 1.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漢武帝)謂大將軍青曰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后世無 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后世又如朕所為是襲秦亡之跡也太 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于太子者乎 ——《資治通鑒》卷 22 材料二 桑弘羊為治粟都尉領大農盡代僅斡天下鹽鐵??乃請置大農部丞數十人 分部主郡國各往往置均輸鹽鐵官令遠方各以其物如異時商賈所轉販者為賦而相 5 灌輸置平準于京師都受天下委輸召工官治車諸器皆仰給大農大農諸官盡籠天下 之貨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如此富商大賈亡所牟大利則反本而萬物不得騰躍故抑 天下之物名曰平準天子以為然而許之于是天子北至朔方東封泰山巡海上旁北邊 以歸所過賞賜用帛百余萬匹錢金以巨萬計皆取足大農 ——《漢書·食貨志下》 材料三 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姓疲弊起 為盜賊其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 ——《資治通鑒》卷 22 回答問題: (1)將材料一翻譯成白話文。(12 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漢武帝時期“變更制度”的法令有哪幾項?(6 分) (3)結合上述史料和所學知識簡單說明漢武帝財政改革的原因。(12 分) 2、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你已經看到,神怎樣用雷霆打擊那些比一般動物藥高大的動物,不許它們作 威作福,可是那些小東西卻不會使他發怒。而且你還會看到,他的雷霆怎樣總是 投擲到最高的建筑物和樹木上去;因為不容許過分高大的東西存在,這乃是上天 的意旨。因此,一支人數眾多的大軍卻會毀在一支人數較少的軍隊的手里,因為 神由于嫉妒心而在他們中間散布恐慌情緒或是把雷霆打下來,結果,他們就毫不 值得地毀掉了。原來神除了他自己之外,是不容許任何人妄自尊大的。 ——希羅多德《歷史》卷 7 第 10 節 材料二 按照帖撒利亞人自己的說法,佩涅歐司流經的這個峽谷是波塞冬造成的,這 話頗有道理。因為什么呢?原來不管是誰,只要他相信波塞冬震撼過大地,而因 地震產生的裂痕乃是神的事業,那他只要一看這個峽谷,就會相信這是波 塞冬造成的。在我看來,顯然是地震的力量才使這些山裂開的。 ——希羅多德《歷史》卷 7 第 129 節 材料三 當波斯王制霸海上之際,我看不出在地峽上修筑城壁會帶來什么好處,但實 際上,如果說雅典人乃是希臘的救主的話,這便是十分中肯的說法了。雅典人站 到哪一方面,看來優勢就會轉到哪一方面。雅典人既然認為希臘應當繼續保有它 的自由,他們便激勵剩下的沒有向波斯人屈服的那一部分希臘人,而且正是他們 這些人,遵照諸神的旨意擊退了國王(波斯王)。來自戴爾波伊并使他們感到極 6 大恐慌的可怕的神諭也沒有使他們離開希臘,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國土上,鼓起勇 氣來等候侵略他們國土的人們。 ——希羅多德《歷史》 卷 7 第 139 節 回答問題: (1)概括以上材料中希羅多德對“神”的認識? (10 分) (2)結合以上材料,分析并評價希羅多德的歷史觀。(20 分) 四、 論述題(每題 40 分,共 120 分) 1.為什么說抗日戰爭是“全民族抗戰”?試論述之。 2.試析拜占庭文化的形成及其特點。 3. 從全球化的視角來論述地理大發現的歷史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