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基礎》考試大綱 現代漢語部分 主要測查應試者對現代漢語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系統掌握現代漢語語音、詞匯、語法等 知識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語言現象的能力。要求應試者能掌握現代漢語的基本內 容,重點掌握現代漢語的性質與地位、聲母與韻母、構詞與詞義、層次分析法、特殊句式、 常用辭格等知識。本篇內容包括現代漢語概況、語音、詞匯、語法和修辭等。 第一章 現代漢語概況 現代漢語的定義、性質、特點和地位;現代漢語方言;現代漢語規范化。 第二章 語音 一、聲母與韻母 聲母的發音與辨正;韻母的發音與辨正;押韻與韻轍。 二、聲調與音節 調值與調類;普通話的聲調;聲調辨正;普通話的音節結構。 三、音變與節律 普通話常見的音變現象:輕聲、兒化、連讀變調;普通話節律的表現形式:停延、輕 重、升降、快慢。 第三章詞匯 一、構詞法 語素與詞;現代漢語詞語構造的基本類型;詞與短語的關系。 二、詞義系統 詞義的性質與發展;概念義與色彩義。 第四章語法 一、漢語語法特點 語法的基本特征;漢語語法的主要特點。 二、詞類 詞類劃分的標準;實詞;實詞的運用;虛詞;虛詞的運用。 三、短語的類型 主謂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并列短語等。 四、層次分析法 句法結構的基本概念;擴展、線性排列、層次觀念;層次分析法的三個原則;層次分 析法的運用。 五、特殊句式 主謂謂語句;雙賓語句;存現句;把字句;被字句。 六、復句 復句的類型;多重復句的層次劃分;緊縮復句。 第五章修辭 一、修辭概說 修辭;修辭和語境;修辭與語音、詞匯、語法的關系。 二、詞語的錘煉 意義的錘煉;聲音的錘煉。 三、句式的選擇 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動句和被動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語句式和書面語句 四、常用辭格 比喻;借代;比擬;夸張;對偶;排比;其他常用辭格。 五、辭格的綜合運用 辭格的連用;辭格的兼用;辭格的套用。 古代漢語部分 大綱說明 一、古代漢語是中文專業的一門語言工具課。 二、本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古代文獻的能力。 三、本課程由文選、常用詞、古漢語知識通論組成。 四、語言知識的選擇,以必要、常用為準則,以詞匯、語法為重點,以基礎知識為主導。 文字部分 認識漢字的性質和構造,了解分析漢字形體構造對掌握詞義的意義,掌握古今字、異體字、 繁簡字的特點,熟悉漢字通假的兩種情況。 漢字的形體構造 一、漢字的表意性質: 二、傳統的“六書”說: 三、漢字的形體構造: 古書中的用字現象 一、古今字: 古代常常一字記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音詞或同源詞,后代為了表達明確,便為其中的一個(或 幾個)詞另造新字,于是這種新體與原字之間便成為古今字。 二、異體字: 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義完全相同,只是字形不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稱為 異體字。 三、繁簡字: 由繁趨簡是漢字發展的總趨勢,繁簡字實質上也是一種異體字。 漢字的通假 一、通假是指在古漢語的書面語里,把已有的字作為音節符號,記錄與之音同或音近的詞的 方法。 詞匯部分 了解古今詞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能分辨古今詞義的差異,尤其是同中有異;把握詞的本義 和引申義;認識古漢語詞構成的特點。 詞的古義和今義 一、漢語詞匯的新陳代謝,形成了古今詞匯。詞匯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產生新詞,也不斷地淘 汰舊詞;詞匯的發展,不單是數量的增減,也表現為詞義的發展演變,從而形成了古今詞義。 二、古今詞義異同的一般情況。 (一)古今詞義基本相同的: (二)古今詞義基本不同的: 這類詞數量多,可以從不同角度考察古今詞義的差異。 1、詞義程度上的差異: 2、詞義感情色彩上的差異: 三、怎樣辨析古今詞義的差異: 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一、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本義是引申義的根據,引申義是本義的延伸。 二、本義的推求及其意義: 1、推求本義可以根據漢字初形;也可以根據詞義發展規律,從多義歸納比較中求得。兩者 都需要有文獻上的參證。 2、把握本義有以簡馭繁、提綱挈領的作用。 單音詞和復音詞 一、古代漢語單音詞 (一)單純詞 (二)復合詞 語法部分 了解常用虛詞的語法特點,掌握它們在相應結構中的主要用法。 一、文言虛詞包括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 二、常用虛詞 (一)之、其、者、所; 是、或、莫。 (二)曾、且、乃、非、勿、毋、弗。 (三)于(於)、以、為、與、因; 諸。 (四)而、則、雖、然。 (五)唯(惟)、蓋、夫; 也、矣、乎、焉、哉; 歟(與)、邪(耶)、耳。 古代漢語常見的詞類活用: (一)名詞等活用為動詞 1、名詞和名詞性詞組活用為動詞;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3、數量詞活用為動詞。 (二)使動用法 1、動詞的使動用法;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3、名詞的使動用法。 (三)意動用法 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2、名詞的意動用法。 區分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要把結構分析和句意結合起;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是古代漢語的 一種特殊的動賓關系;三、名詞用作狀語:;(一)普通名詞用作狀語;1、表示行為的狀態;; 2、表示行為的處所;;3、表示行為的憑依;;4、表示行為的身份或態度;(二)方位名詞用 作狀語;1、表示行為的處所;;2、表示行為的方向;(三)時間名詞用作狀語;“日”、“月”、 “歲”等時間名詞用 區分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要把結構分析和句意結合起來。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是古代漢語的一種特殊的動賓關系。使動用法通常表現為客觀行動,動 詞對賓語具有“使他(它)怎么樣”的意思;意動用法則表現為主觀意念,動詞和賓語之間 具有“認為他(它)怎么樣”的意思。 三、名詞用作狀語: (一)普通名詞用作狀語 (二)方位名詞用作狀語 (三)時間名詞用作狀語 句法部分 了解古今漢語句法結構的差異,重點掌握古代漢語特有句式,并能正確分析一般的句子結構。 判斷句 一、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特點,主語與謂語之間一般不用判斷詞。 二、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常用格式: 三、判斷句謂語之前加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 四、指示代詞“是”用作判斷句主語,不要誤認為判斷詞。 五、判斷詞“是”的出現。 六、判斷句的活用。 被動句 一、主語和謂語的關系是被動關系,即句子的主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不是謂語動詞所表示 的行為的施事者,而是受事者。 二、古代漢語被動句的結構形式,同現代漢語比較,有共同之處,也有它自己的特點。 以 主動的形式表示被動的內容,即所謂意念上的被動,這是古今漢語共同的表達方式。 三、古代漢語幾種常見的被動表示法; 賓語前置 一、古今漢語的語序基本相同,但在特定結構中賓語常常置于謂語動詞前。 二、幾種常見的賓語前置句式: 綜合運用部分 熟悉古代漢語常用工具書及其編纂體列,掌握查檢工具書的方法;認識古書注解的意義,了 解古書注解的 體列、方法和常用術語;明確標點古文是一項基本功,了解標點錯誤的原因 及其危害,掌握正確標點的方法;明了直譯和意譯,并在實踐中能夠運用古漢語知識進行較 為準確的對譯。 工具書和工具書使用 一、古代漢語常用工具書 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 古書的注解 一、古書注解的意義: 二、古書注解的體列: (一)傳注體。 (二)義疏體。 (三)集解體。 三、古書注解的方法: 四、古書注解的常用術語: 五、古書注解的局限。 古文的標點 一、標點古書的意義; 標點古書是學習古文的基本功之一。 二、標點錯誤的類型。 三、標點錯誤的原因及危害。 四、怎樣正確地進行標點: 古文今譯 一、古文今譯的意義。 二、古文今譯的方法: 1、直譯和意譯; 2、注意對文言詞語的保留、增補、替換和調整。 三、古文今譯的標準――信、達、雅。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