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第 1 頁,共 4 頁 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 考 試 大 綱 科目代碼、名稱: 893 古代漢語 適用專業: 130400 美術學(書法)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第一部分:漢字、名家名作 約 50 分 第二部分:句讀、翻譯 約 50 分 第三部分:古代書論分析 約 50 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概念題):5 小題,每小題 4 分,共 20 分 簡答題(簡述題): 5 小題,每小題 6 分,共 30 分 句讀和翻譯: 2 小題,每小題 25 分,共 50 分 書論分析題(綜合題):2 小題,每小題 25 分,共 50 分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古代漢語》科目考試內容包括古代漢字、詞、句 讀、翻譯、古代書法理論等方面的內容,要求考生熟悉指定篇章,系統掌握古代漢語的基本 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知識和方法閱讀、分析古代書法理論。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部分:漢字、詞匯 第一章 漢字 漢字形體的演變 漢字的形體結構——六書 因形求義 古書的用字 第二章 詞匯 第 2 頁,共 4 頁 古今漢語詞匯的異同 古代漢語的多義詞 古代漢語詞的同義關系 古代漢語詞的同源 關系 參考教材:《古代漢語通論》,王寧 等 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年版。 第二、三部分:名家名作、句讀、翻譯 第一單元 左傳 鄭伯克段于鄢 齊桓公伐楚 宮之奇諫假道 燭之武退秦師 蹇叔哭師 晉靈公不君 齊晉鞍之戰 楚歸晉知罃 祁奚薦賢 子產不毀鄉校 第二單元 戰國策 馮諼客孟嘗君 趙威后問齊使 江乙對荊宣王 莊辛說楚襄王 魯仲連義不帝秦 觸詟說趙太后 第三單元 論語 禮記 論語——學而 為政 里仁 公冶長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鄉黨 先進 顏淵 子路 憲問 衛靈公 季氏 陽貨 微子 子張 禮記——有子之言似夫子 戰于郎 苛政猛于虎 大同 教學相長 博學 誠意 第四單元 孟子 寡人之于國也 齊桓晉文之事 文王之囿 夫子當路于齊 許行 攘雞 陳仲子 弈秋 舜發于畎畝之中 第五單元 墨子 老子 莊子 荀子 韓非子 墨子——非攻 老子 莊子——北冥有魚 不龜手之藥 皰丁解牛 胠篋 百川灌河 莊子釣于濮水 惠子相梁 運斤成風 曹商使秦 荀子——勸學 呂氏春秋 察傳 韓非子——五蠹 第六單元 詩經 國風——關雎 卷耳 桃夭 苤苢 北門 靜女 柏舟 墻有茨 相鼠 氓 木瓜 黍離 君子于役 風雨 伐檀 碩鼠 鴇羽 蒹葭 黃鳥 無衣 月出 七月 小雅——節南山 大雅——公劉 頌——噫嘻 第七單元 楚辭 離騷 山鬼 國殤 哀郢 卜居 漁父 第八單元 歷代書法理論名篇 《非草書》、《書譜》、《書斷》等 第 3 頁,共 4 頁 參考教材:《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一、二冊),王力主編,北京:中華書局,1999 年版。 《歷代書法論文選》及其續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歷代書論名篇解析》,王世貞編著,文物出版社,2012 年版。 四、樣卷 一、名詞解釋(每題 4 分,共 20 分) 1、《文心雕龍》 2、《書譜》 3、《書斷》 4、《書法雅言》 5、《說文解字》 二、簡答題(每題 6 分,共 30 分) 1.請列舉五種《詩經》中的名篇 2.請列舉五種《論語》中的名篇 3.請簡述帖學與碑學 4.請列舉你知道的清代碑學理論代表作 5.楷書的類型有哪些? 三、給下段文字加標點,并譯為現代文(每題 25 分,共 50 分) 1、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 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 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 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2、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若迫于事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書先默坐靜思隨 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 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縱橫有可 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四、分析下列書論,談談你的見解(每題 25 分,共 50 分) 1、點畫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橫畫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豎畫如萬歲枯藤; 撇畫如陸斷犀象;捺畫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鈞弩發;橫折如勁弩筋節;每為一字,各象其 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衛夫人) 第 4 頁,共 4 頁 2、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孫過庭)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