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學前教育學》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925) 學院名稱((蓋章): 教育學院 學院負責人(簽字):───────────── 編制時間: 2014 年 9 月 5 日 《學前教育學》科目大綱 (代碼 925) 《學前教育學》是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全日制學前教育學碩士入學考試科 目。該課程主要測試考生掌握本科階段學前教育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觀念的水平 以及理解、分析、解決學前教育專業問題的能力。 I.課程要求 《學前教育學》課程要求學生能夠系統掌握學前教育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 論和現代學前教育觀念;掌握并理解學前機構教育的目標、任務、過程、原則和方法;能掌 握兒童發展的基本規律;掌握開展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初步方法;能運用所學的學前教育學 基本原理和現代學前教育觀念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Ⅱ.考查內容 一、學前教育概述 (一)學前教育的概念和意義 廣義的學前教育是指 0—6 歲兒童的教育;狹義的學前教育著重研究 3—6 對兒童的教育; 學前教育的意義在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其實施包括學前家庭教育和學前社會教育 (二)學前教育的演變與發展 原始社會的學前;奴隸、封建社會的學前教育;資本主義社會的學前教育 二、學前教育學的形成和發展 學前教育學是專門研究學前教育的規律的科學,19 世紀中葉才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一) 國外學前教育學的形成和發展 1.孕育階段: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昆體良的學前教育思想 2.萌芽階段:夸美紐斯及其著作《母育學校》、《世界圖解》;盧梭、歐文的學前教育思想 3.初創階段:福祿貝爾的學前教育思想,幼兒園的創立,恩物,學前教育學作為獨立學科 的誕生;蒙臺梭利教學法,自我學習、環境教育和感官教育;杜威的學前教育思想 4.發展階段: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論、格塞爾成熟理論、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以及維果 茨基“文化——歷史”理論學派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和發展;適宜發展性教育思潮;瑞吉歐 學前教育體系;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和多彩光譜方案 (二)中國學前教育學的形成和發展 1.學前教育學的孕育階段(遠古-1840) 顏之推、司馬光、朱熹、王守仁、王廷相的學前教育思想 2.學前教育學的形成和發展階段(1840-) 康有為、張之洞、魯迅、蔡元培、陶行知、張雪門、張宗麟、陳鶴琴的學前教育思想 3.新中國學前教育學的發展:社會主義學前教育體系的建立;當代我國學前教育的法規文 件;當代學前教育理論的科學化與本土化進程 三、社會發展與學前教育 (一)學前機構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幼兒園的誕生;國外學前機構教育的產生和發展;我國學前機構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二)學前教育受社會諸因素的制約 1.學前教育的性質和發展受政治影響,并為政治所決定。 2.學前教育及學前機構教育的產生和發展,為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所 制約,而學前教育又為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 3.學前教育的實施既受當地文化傳統的影響,又必須以當地文化發展水平、文化傳統和大 眾傳媒等文化介質作為實施的深刻依據。 4.婦女解放直接影響學前教育,而學前機構教育的實施又是婦女解放的重要條件。 5.學前教育的發展戰略目標、結構、區域布局等均明顯受人口因素的影響;我國人口現狀 是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依據。 四、兒童發展與學前教育 (一)兒童身心發展水平是學前教育的依據 1.影響兒童身心發展的因素:遺傳素質;環境;學前教育;兒童的主觀能動性 2.學前期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內容:皮亞杰的認知發展觀;兒童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基 本理論;兒童智力發展與智力測驗;兒童情緒、個性、道德發展的基本理論和特點;不同階 段兒童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 3.兒童身心發展水平制約學前教育的難易程度、遞進程度,使學前教育呈現出階段性和多 樣性 (二)學前教育是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的巨大力量 1.早期經驗剝奪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2.學前教育誘發兒童能力的產生和發展 3.學前教育對缺陷兒童的影響:補償教育;全納教育;缺陷兒矯治 (三)兒童觀的發展 1.兒童觀的概念 2.兒童觀的演變和發展 3.現代兒童觀的新觀念與新趨勢 五、幼兒園教育概述 (一)概念;1996 年國家教委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是對 3 周歲以上學 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 (二)性質和地位:幼兒園屬于社會主義學校教育機構,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目標:我國《教育法》規定,我國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 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幼兒階段,這一目的表現為“對幼兒實施體、智、德、 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四)幼兒園教育的雙重任務 六、幼兒園課程 (一)幼兒園課程概況:幼兒園課程的含義;幼兒園課程的形態、結構、性質與特點 (二)幼兒園課程編制的基本原理 1.課程目標的制定:依據;結構;方法;課程目標的表達 2.課程內容的選擇:涵義;范圍;標準 3.課程組織:課程內容的組織;教育過程的組織;課程組織的基本原則;課程計劃的制定 4.課程實施:涵義;實施策略 5.課程評價:基本要素;程序;原則 6.課程設計的模式:目標模式;過程模式;幼兒園課程設計的實際過程 (三)幼兒園課程模式及其理論基礎 1.認知理論的學前教育方案:凱米—德芙里斯課程;HIGH/SCOPE(高瞻遠矚)課程 2.開端計劃及其發展演變 3.BANK STREET(銀行街) 課程模式及其內涵、理論基礎 4.蒙臺梭利教育方案 5.直接教學課程模式:B—E 模式;DI 模式 6.意大利瑞吉歐教育體系(方案教學) 7.全納幼教方案模式:歷史;策略;啟示 8.五指活動課程 9.學前知識系統化教學 (四)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 1.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所規定的基本內容:健康領域,語言領域,科 學領域,藝術領域,社會領域;指導要點 2.主要形式:單元主題活動設計;項目活動組織;區域活動設計 七、幼兒園教學 (一)幼兒園教學概況:概念;特點;組織形式 (二)幼兒園教學的基本過程:體育過程;智育過程;德育過程;美育過程 (三)幼兒園教學中的基本關系 1.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關系:互動實質;促進互動的策略 2.幼兒與幼兒教育、幼兒教師與幼兒教育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 (四)幼兒園教學中的活動 1.生活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2.教育活動: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 過程;組織;指導 3.游戲活動:游戲的內涵;價值;游戲理論;游戲的特點;游戲的分類;游戲條件的創設; 玩具的價值、分類與選擇;幼兒園不同類型游戲的設計、實施與指導 4.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組織:幼兒園一日生活諸環節的任務;組織;保教要求 (五)幼兒園教學的基本原則 1.保教結合原則 2.環境育人原則:幼兒園環境的含義;特點;環境創設的基本原則;幼兒教師在環境創設 中的作用 3.游戲為基本活動原則 4.教育的活動性和活動的多樣性 5.發揮一日生活整體教育功能 八、幼兒園教師 (一)幼兒園教師的地位、權利和義務 (二)幼兒園教師的角色:幼兒教師角色的歷史演變;現代幼兒教師的角色 (三)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特點:對象的主動性和幼稚性;任務的全面性和細致性;勞動過程 的創造性;勞動手段的主體性;勞動周期的長期性 (四)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素養:思想品德;基本文化;教育技能;個性心理;身體素質 (五)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育 1.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歷程:幼兒教師助手;協助幼兒教師;幼兒教師;幼兒教育專家 2.幼兒教師的教育體系:職前教育體系;職后教育體系 3.幼兒教師的在職教育和培訓:參與式培訓;反思性教學 (六)我國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狀況和權益保護 1.我國幼兒教師隊伍的狀況 2.幼教師資中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3.幼兒教師隊伍發展的政策建議 九、幼兒園教育中的幼小銜接工作、家長工作和社區工作 (一)幼小銜接:意義;主要內容;問題;對策 (二)幼兒園的家長工作:家庭對幼兒園教育的意義;家園合作的目的;內容;基本原則; 基本方法 (三)幼兒園與社區的合作:社區學前教育的概念;歷史;意義;類型;基本要求;我國學 前教育社區化發展的趨勢 十、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一)原則:客觀性原則;教育性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二)基本過程:選題;查閱文獻;提出假設;制定研究計劃或方案;收集資料;分析和整 理資料;作出結論;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 (三)常用方法 1.學前兒童發展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1)嬰兒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視覺選擇法;習慣化與去習慣化;條件反射法;視覺懸崖; (2)其他方法:兒童智力測驗;情景誘導實驗法;移情測驗;故事續講法;問答法;游戲 規則法;兩難故事法;投射測驗 2.學前教育科學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1)觀察法:含義;用途;特點;類型(實況詳錄法、時間取樣法、事件取樣法、等級評 定法、日記描述法、軼事記錄法、頻率記數圖示法、清單法);記錄方法(連續記錄、頻率 記錄、等級記錄、符號記錄、現代觀察技術與手段) (2)調查法:特點;具體方法(文獻法、歷史法、抽樣法、問卷調查法、作品分析法) (3)實驗法:特點;類型(實驗室實驗與自然實驗;真實驗、準實驗、前實驗;單因子實 驗與多因子實驗);實驗控制的基本原理;實驗設計的基本模式(單因素實驗設計、多因素 實驗設計、時間系列設計) (4)行動研究法:起源;意義;設計基本流程;實施過程;個案法 參考書目: 1、黃人頌《學前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年版。 2、張向葵,桑標主編《發展心理學》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2 年出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