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語文教學論》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833) 學院名稱(蓋章): 教育學院 學院負責人(簽字):───────────── 編制時間: 2014 年 9 月 5 日 2 《語文教學論》科目大綱 (代碼 833) 一、考查目標 全日制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入學考試科目“語文教學論”考試 內容包括關于語文學科與教材、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 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要求考生系統掌握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知識、基 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語文教育實 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簡答題、分析論述題 三、考查范圍 語文學科與教材 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語文學科發展史的知識,了解單獨設科以前的語文 教育和單獨設科以后的語文教育發展狀況; 2、理解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現代語文學科的地位與功能,語 文學科與語文課程的聯系與區別; 3、掌握現代語文教育系統的構成與特征,現代語文教育系統的 功能; 4、了解語文教材變遷的基本過程,掌握新課程語文實驗教材(人 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的特點。 考查內容 一、單獨設科前的語文教育 (一)古代語文的情感教育 古代語文的情感教育包括道德教育與審美教育;古代語文道德教 育的原則和方法包括:立志樂道、身體力行、自省自克、改過遷善; 古代語文審美教育提出的審美觀是“中和為美”;古代語文審美教育 3 內容與形式包括:禮樂化之、詩文化之、書畫化之、自然化之。 (二)古代語文的認知教育 古代語文認知教育內容。識字教育的內容與經驗,語言訓練的內 容與經驗,讀寫訓練的內容與經驗。 二、單獨設科后的語文教育 (一)現代史階段的語文教育 1、《奏定學堂章程》與語文學科的獨立設置; 2、《奏定學堂章程》頒布至 1949 年之前歷次課程綱要或課程標準 對語文學科教育目標的表述變遷。 (二)當代史階段的語文教育 1、當代語文教材的變革; 2、當代語文教育方法的變革。 三、語文學科的性質 (一)現代語文學科的性質 1、言語性 2、思維型 3、知識性 (二)現代語文學科的地位與功能 1、現代語文學科的地位 2、現代語文學科的功能:素質教育功能、基礎教育功能、生存 教育功能。 (三)語文學科與語文課程的區別 1、語文學科區別于語文課程的特征:空間性、系統性、穩定性、 社會性; 2、語文課程區別于語文學科的特征:即時性、選擇性、生成性、 個人性 四、現代語文教育系統 (一)現代語文教育系統的構成 1、現代語文教育系統工程 2、現代語文教育系統構成要素 3、現代語文教育系統的特征:整體性、閉合性、開放性。 4、現代語文教育系統的功能:認知教育功能、情感教育功能、 技能教育功能、調節控制功能。 五、語文教材 (一)語文教材的含義; 4 (二)語文教材的類型; 1、 綜合型語文教材的特點; 2、 分科型語文教材的特點。 (三)語文教材的內容; (四)語文教材的作用; (五)語文教材的編排原則與使用要求; (六)新課程語文實驗教材的特點(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 (七)國外語文教材變化及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 考察目標 1、了解小學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歷史 變遷; 2、了解國外語文課程標準理念的變化; 3、了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提出的基本理念; 4、掌握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普通高中階段語文課 程的總目標和相應的教學建議。 考查內容 一、小學、初中語文課程標準 1950 年前后的變化; 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1950 年前后的變化; 三、國外語文課程標準理念的變化; 四、《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普通高中語文課程 標準(實驗)》提出的課程理念; 五、《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普通高中語文課程 標準(實驗)》提出的課程總目標。 語文教學理論 考查目標 1、全面掌握語文教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原 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理論; 2、了解和掌握語文參與式學習的理念、特征、教育功能、設計 與實施要求; 3、了解和掌握語文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 交際教學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般方式和要求。 5 考查內容 一、 語文教學設計 (一)語文教學設計的性質、特點原則與步驟 1、 語文教學設計的含義; 2、 語文教學設計的特點; 3、 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4、 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 (二)語文教學設計的范式 1、 支架范式; 2、 情境范式; 3、 先行組織者范式; 4、 豐富教學范式; 5、 聽說讀寫范式; 6、 頭腦風暴范式。 二、 語文教學原則 (一)教學原則的含義; (二)教學原則與教學規律、教學原理的關系; (三)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 1、 語文教育與思想教育性統一的原則; 2、 聽說讀寫相輔相成、全面發展的原則; 3、 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相結合的原則; 4、 語文教學的開放性原則。 三、 語文教學模式 (一)教學模式的含義與構成要素 1、 教學模式的含義; 2、 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 (二)教學模式的性質和作用 1、 教學模式的性質: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中介, 是溝通二者的橋梁。 2、 教學模式的作用:一是為各種教學建立較為完備的有科學 依據的教學法體系,其可操作性可以使教師擺脫完全憑經 驗教學的局面,使教學活動更加科學化,更符合教學規律 和學生身心特點;二是通過教學模式自身的不斷完善和綜 合,使教學經驗逐步上升為教學理論。 (三)國外有影響的教學模式 1、 赫爾巴特教學模式; 2、 萊茵教學模式; 6 3、 凱洛夫教學模式; 4、 斯金納教學模式; 5、 杜威教學模式; 6、 奧蘇貝爾教學模式; 7、 加涅教學模式。 (四)國內有影響的語文教學模式 1、 上海育才中學“四步八字”語文教學模式 2、 魏書生“自學六步法”教學模式 3、 錢夢龍“三主四式語文導讀法”教學模式 4、 張孝純“大語文教育”模式 四、 語文教學方法 (一)語文教學方法的內涵 (二)語文教學方法的類別 1、言語法: 2、觀察法; 3、操作法。 五、語文課程評價 (一)語文課程評價的性質與功能 1、語文課程評價的性質; 2、語文課程評價的功能:激勵功能、調控功能、鑒定功能、選 拔功能、導向功能。 (二)語文課程評價實施的原則: 1、有利于促進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發展的原則; 2、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原則; 3、有利于促進校本語文教學研究制度健康發展的原則; 4、有利于促進民主和諧的學校文化環境建設發展的原則; 5、多元評價主體、多種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最優化整合的原則。 (三)語文課程評價的常用方法和類型 1、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 2、診斷性、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3、相對評價、絕對評價與個體內差異評價相結合; 4、認知性評價、情感性評價與技能性評價相結合。 六、語文參與式學習 (一)參與式學習的的基本含義 (二)參與式學習的特征與教育功能 1、參與式學習的特征:主體性、情境性、公平性、合作性、探 究性、反思性。 7 2、參與式學習的教育功能。 (三)參與式學習的設計原則 1、平等參與、共同合作的原則; 2、尊重多元、形式多樣的原則; 3、喚醒潛力、建構知識的原則; 4、重視過程、促成變化的原則; 5、理論引領、強化實踐的原則。 (四)參與式學習的設計要求 1、目標設計要求; 2、材料設計要求; 3、步驟設計要求; 4、時間設計要求; 5、活動組織要求。 七、閱讀教學 (一)閱讀的含義與閱讀教學的作用 1、閱讀的含義:閱讀是指個體通過視覺器官從書面語言文字符 號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它是一種復雜的綜合性的智力技能, 包括認知、動作、情感態度和判斷評價等多種因素。 2、閱讀教學的作用:豐富知識、啟迪思維、陶冶情操、促進其 他語文能力發展。 (二)閱讀能力的構成因素 1、認讀能力; 2、理解能力; 3、鑒賞能力; 4、活用能力。 (三)閱讀量化訓練的方法 1、SQ3R 讀書法 2、5W2H 讀書法 3、七步整體閱讀法 (四)閱讀教學的原則 1、為學生的獨立閱讀創設民主環境的原則; 2、教學目標引領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的原則; 3、學生、教師、文本展開多重對話的原則; 4、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的原則; 5、在審美體驗中陶冶情操飛揚心靈的原則; 6、理解內容和體認形式相結合的原則。 8 (五)閱讀教學的策略 1、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核心創設問題情境,選擇學習目標, 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2、閱讀教學要為促進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服務; 3、閱讀教學要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 習慣; 4、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審美體驗過程和鑒賞能力的形成過程; 5、閱讀過程要注重誦讀、熟讀、精讀、多讀、速讀、跳讀等多 種方法的綜合應用; 6、重視積累、培養語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閱讀策略; 7、閱讀教學要綜合運用多種藝術形式陶冶學生情操,開放學生 心靈; 8、創造性閱讀是一種理想的閱讀策略。 八、寫作教學 (一)寫作教學的含義: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師借助教學計劃和寫 作知識,鼓勵學生把觀察、體驗、立意、取材、布局、謀篇的心 理活動創造性地轉化為言語表達的過程。 (二)寫作的心理過程與寫作能力發展規律 1、寫作的心理過程:觀察積累——引發靈感——經營構思—— 完成轉化。 2、寫作能力發展規律:先積累后表達的規律、由模仿到創造的 規律、從量的積累到質的突破的規律。 (三)寫作訓練的體系 1、文體為序的訓練體系; 2、知識為序的訓練體系; 3、能力為序的訓練體系。 (四)寫作教學的基本原則 1、培養讀者意識,聯系學生生活,創設寫作情境的原則; 2、鼓勵自由表達,要求說真話實話的原則; 3、循序漸進地實施寫作計劃的原則; 4、從讀學寫,由模仿發展為創造的原則; 5、先放后收,在輕松氛圍中培養興趣的原則; 6、量化練筆,逐漸提高寫作能力的原則。 (五)寫作教學的基本策略 1、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自然,用自己的感情去體驗生 活,用自己的心靈去經歷社會;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 9 2、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利用現代媒體和網絡技術,提高搜集 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寫作積累素材; 3、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4、堅持課外練筆; 5、制定切實可行的寫作計劃,創造性地實施計劃; 6、在綜合的語文實踐中,在聽讀說寫協同發展中提高寫作能力; 7、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促進寫作的個性化發展; 8、發揮寫作評價的激勵功能,倡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依靠積 極的評價機制創造學生發展的條件。 九、口語交際教學 (一)口語交際教學的含義 (二)口語交際教學的基本原則 (三)口語交際教學的基本策略 十、語文綜合性學習 (一)綜合性學習的性質 (二)綜合性學習的特征 (三)綜合性學習的原則 1、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原則; 2、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滲透多種科學知識的原則; 3、圍繞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條線索設計學習活動的 原則; 4、學生參與策劃、實施、展示、評價等整個活動過程的原則。 (四)綜合性學習的實施要求 1、綜合性學習的課題要適合于學生的實踐研究; 2、綜合性學習方案要目的明確、步驟清楚、任務到人、條件保 證; 3、綜合性學習過程要強化情境體驗、資料收集、問題分析、總 結反思等環節; 4、綜合性學習評價要有利于學生更大的發展。 語文教師理論 考查目標 掌握語文教師基本素質及專業發展的相關理論知識,包括語 文教師基本素質要求、語文教師校本教研、語文教師行動研究和 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理論。 考查內容 10 一、語文教師的基本素質 (一)語文教師的情感品質 (二)語文教師的智力品質 (三)語文教師的技能品質 二、語文教師的校本教研理論 (一)語文校本教研的性質 (二)語文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三)語文校本教研的方式 (四)校本語文課程建設 1、校本語文課程的性質 2、開發校本語文課程的原則 3、校本語文課程開發的步驟 三、語文課程行動研究 (一)語文課程行動研究的含義與特征 (二)語文課程行動研究的過程 (三)語文課程行動研究的方法 四、語文教師專業發展 (一)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含義 (二)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條件 主要參考書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3、靳健、石義堂主編:《現代語文教育學》,甘肅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版。 4、靳健《后現代文化視野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甘肅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