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808) 學院名稱(蓋章): 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院負責人(簽字): 編 制 時 間: 2018 年 7 月 15 日 2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808) 一、考核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考試涵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歷史考察、戰略地位和社 會功能、過程及其規律、對象、目的和任務、內容、原則、方法和藝術、載體、環境、評估 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與培養等方面。要求考生比較系統的掌握上述內容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 和實際問題。 二、考核評價目標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與方法考試主要考察考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的掌握程度, 對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的了解狀況,對思想政治教育戰略地位和社會功能的認識,對思想政治 教育過程及其規律的把握,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目的和任務、內容、 原則、方法和藝術、 載體、環境的理解,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評估的設計以及對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及培養的基本 認識。 三、考核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思想政 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學科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體系。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形成與發展 學科建設進程;學科建設經驗與發展展望。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學與教育學、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學與 西方行為科學的關系。 第四節 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意義和研究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意義;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要用完整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學科建設,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 來指導學科建設。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學直接的理論依據 關于社會歷史發展總趨勢和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理論;關于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辨證 關系的原理;關于政治與經濟辨證關系的原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關于人 的本質的學說;關于個人全面發展的學說;關于灌輸社會主義意識的理論;關于群眾觀點和 群眾路線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關于黨的建設的理論。 3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歷史考察 第一節 對剝削階級社會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借鑒和利用 對中國傳統思想道德教育資源的批判繼承;對資本主義國家思想道德教育資源的批判 借鑒。 第二節 無產階級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發展 無產階級思想政治教育的創立;革命導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貢獻;對前蘇聯、東歐 思想政治教育經驗的繼承與批判。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初創和形成時期;成熟時期;發展時期;曲折發展和嚴重挫折時期;撥亂反正和發展新 階段。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戰略地位和社會功能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戰略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真正優勢;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所決 定又為其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基礎工程。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功能 保證功能;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調節功能;轉化功能。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及其規律 第一節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及規律 思想品德及其結構;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過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特點及基本環節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要素;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階段;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 環節;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特點。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矛盾和規律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規律。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分析 第一節 科學地認識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對象 科學認識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意義;科學地認識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方法; 正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廣泛性;領導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對象;青年是思想政 治教育的主要對象。 第二節 正確分析和認識職工的特點 我國工人階級的新變化;青年工人的特點。 第三節 正確分析和認識農民的特點 我國農民的新變化;青年農民的特點。 第四節 正確分析和認識知識分子及青年學生的特點 我國知識分子的新變化;青年學生的特點。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務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體系;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據;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目 的的意義。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完成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基本要求。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第一節 世界觀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歷史唯物主義教育。 4 第二節 政治觀教育 基本國情教育;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形勢政策教育。 第三節 人生觀教育 理想教育;人生價值觀教育;成才教育;艱苦奮斗精神教育。 第四節 法制觀教育 社會主義民主教育;社會主義法制教育;遵守紀律教育。 第五節 道德觀教育 職業道德教育;社會公德教育;戀愛婚姻家庭道德教育;共產主義道德教育。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原則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原則確立的依據;思想政治教育原則體系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則 方向原則;求實原則;民主原則;滲透原則;層次原則;激勵原則;主體原則;示 范原則。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藝術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及其體系建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歷史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的繼承與改革;思想信息的獲取方法; 思想信息的分析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決策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藝術 思想政治教育的藝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藝術要領。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概論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含義;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載體 管理載體;文化載體;活動載體;大眾傳媒載體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概論 環境及其對人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構成要素。 第二節 宏觀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經濟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政治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文化環境對思想政 治教育的影響;大眾傳播媒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第三節 微觀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家庭環境的影響;學校環境的影響;社會組織(工作)環境的影響;社區環境的影響; 同輩群體環境的影響。 第四節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優化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作用;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評估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特點與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含義;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特點;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意義。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基本原則 方向性原則;辯證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全面性原則;評價與指導相結合的原則。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指標體系的依據;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指標體系的一般結構和特 5 點;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指標體系的基本環節。 第五節 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具體方法 實地調查評估法;模擬情景評估法;綜合積分評估法;模糊評估法。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及培養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作用。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結構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結構的確立依據;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結構的內容。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培養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的組織培養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素質修養。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 第一篇 概論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及其體系建構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研究對象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涵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理論基礎與知識借鑒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哲學基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學科理論基礎;思想政治教 育方法論的知識借鑒。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功能與特點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特點。 第四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體系結構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層次結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體系建構。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點;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第二節 西方國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西方國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歷史發展;當代西方國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點;當 代西方國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繼承與改革 第一節 堅持繼承與改革的統一 堅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和發展;堅持在改革的過程中賦予傳統方法新內容。 第二節 繼承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優良傳統 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歷史發展;繼承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方針、原則和方法。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創新 鄧小平改革創新教育方法的貢獻;人民群眾對新時期教育方法的探索。 第四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展趨勢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展條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展趨勢。 第二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方法 第四章 思想信息的獲取方法 第一節 獲取思想信息的途徑與時機 獲取思想信息的途徑;獲取思想信息的時機。 第二節 社會調查方法 調查方法的作用與要求;調查的具體方式方法;調查的藝術與技巧。 6 第三節 觀察體驗法 觀察體驗方法的作用與應用原則;觀察體驗方法的類型與方式 第四節 思想預測方法 思想預測的可能性與必要性;思想預測的條件和步驟;思想預測的困難和局限性。 第五章 思想信息的分析方法 第一節 思想信息的分析及其優化 思想信息分析的作用;思想信息分析的特點;思想信息分析的優化。 第二節 思想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系統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決策方法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決策的作用和特點 思想政治教育決策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決策的特點;思想政治教育決策的原則。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決策的方法和類型 戰略性決策和戰術性決策;規范性決策和非規范性決策;確定性決策和非確定性決策; 集團決策和個人決策。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決策的程序 確定內容和目標;提出可行性方案;進行方案評估與選優;組織方案實施。 第三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方法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第一節 理論教育法 理論教育法的根據 理論教育法的具體方式;理論教育的條件。 第二節 實踐教育法 實踐教育法的根據;實踐教育法的方式及發展。 第三節 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 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批評與自我批評運用的條件。 第四節 基本方法的相互關系和整體作用 基本方法的相互關系;基本方法的整體作用。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 第一節 疏導教育法 疏導教育法的涵義;疏導教育法的具體方式。 第二節 比較教育法 比較教育法的涵義;比較教育法的具體運用。 第三節 典型教育法 典型教育法的作用;典型教育法的類型。 第四節 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的條件;自我教育法的若干方法。 第五節 激勵、感染教育法 激勵教育法;感染教育法。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 第一節 預防教育法 預防教育的重要性;預防教育的具體方法。 第二節 心理咨詢法 心理咨詢的運用范圍;心理咨詢的具體運用。 第三節 思想轉化法 7 思想轉化法的基本要求;思想轉化法的具體途徑。 第四節 沖突緩解法 沖突的類型及其產生的條件;沖突緩解法的具體實施。 第十章 綜合教育法 第一節 綜合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 綜合教育及綜合教育法;綜合教育的必要性;綜合教育的作用與條件。 第二節 綜合教育的主要方式 主從式綜合方式與并列式綜合方式;協調式綜合方式與交替式綜合方式;滲透是綜合 方式與融合式綜合方式。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縱向綜合與良性循環 思想政治教育的連續性和階段性;形成良性循環的綜合方式。 第四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調節評估方法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饋調節方法。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饋方法 信息反饋的作用與要求;信息反饋的主要方法。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調節方法 正反饋調節與負反饋調節;目標調節與手段調節;主體調節與環境調節;直接調節與 間接調節。 第三節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反饋調節機制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反饋調節的特點;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反饋調節系統。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檢測評估方法 第一節 檢測評估的意義與原則 監測評估的意義;監測評估的原則。 第二節 檢測評估的指標與程序 檢測評估的指標內容;檢測評估的程序。 第三節 檢測評估類型和方法 檢測評估的類型;檢測評估的方法。 第四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總結方法 總結的作用;總結的方法。 第五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高方法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有科學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意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有科學方法。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 選擇研究課題;提出研究設想;搜集整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技巧。 第十四章 教育者修養提高方法 第一節 教育者修養提高的重要性 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教育者的素質決定教育的質量。 第二節 教育者修養提高的途徑和方法 先當學生再當先生;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把學習、工作、研究結合起來;樹立良好 的教育形象。 第三節 教育者的工作藝術 8 努力提高語言文字藝術;善于運用疏通引導技巧;綜合發揮多種職能藝術;學會強化 教育效果藝術。 四、參考書目 1.陳萬柏、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 2.鄭永延主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