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第 1 頁,共 4 頁 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科目 考 試 大 綱 科目代碼、名稱: 843 自然地理學 適用專業: 071300 生態學(一級學科)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 及 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由考點提供)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概念題):10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30 分 簡答題(簡述題): 6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60 分 分析論述題(綜合題):3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60 分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自然地理學科目考試內容包括地質學、氣象與氣候 學、水文學、地貌學、土壤地理、植物地理和自然地理綜合研究等多門自然地理學科基礎課 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 法分析、解決自然地理中的實際問題。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緒論 1.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2.自然地理學的任務。 3.自然地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第一章 地球 1.天體的概念和太陽系的主要天體。 2.地球的形狀、大小及地理意義。 3.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4. 地球的圈層構造。 5.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地殼 1.克拉克值的概念以及地殼中含量大于 5%的元素。 2.礦物的概念與主要的造巖礦物類型。 3.巖漿巖的礦物組成。 4. 沉積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類型。 5. 構造運動的基本方式。 第 2 頁,共 4 頁 6. 整合的概念。 7. 主要的地質構造類型。 8. 火山噴發概念、型式和分布特點。 9.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 10.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帶。 第三章 大氣和氣候 1.干潔空氣、溫室氣體和氣溶膠的概念。 2.臭氧濃度變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氣壓的測量和表示方法。 4. 對流層的特點。 5. 太陽總輻射及變化規律。 6. 氣溫較差的概念及影響氣溫變化的因素。 7. 水汽凝結的條件和凝結現象。 8. 全球降水帶的劃分。 9. 地轉風和梯度風的概念。 10.行星風系的概念及全球地面盛行風帶。 11.東亞季風的特點與成因。 12.天氣與氣候的差別。 13.影響氣候形成的地理因子。 14.副熱帶氣候類型及特點。 15.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第四章 海洋與陸地水 1.水圈的定義及構成。 2.圖示全球水循環過程。 3.不同水體更新周期。 4. 海和洋的區別。 5. 海水鹽度及測量方法。 6. 引潮力與潮汐類型。 7. 波浪的成因類型。 8. 洋流的概念和主要的亞熱帶洋流的分布。 9. 海洋資源類型。 10.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地區的影響。 11.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12.河流的分段。 13.徑流的形成過程及年徑流量的概念。 14.河流補給形式及特點。 15.按照湖水與徑流的關系以及湖水礦化度對湖泊進行分類。 16.沼澤形成過程。 17.地下水礦化度與硬度。 18.潛水的特點。 19.地球上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區。 第 3 頁,共 4 頁 第五章 地貌 1.地貌的概念和影響地貌發育的主要因素。 2.陸地基本地貌類型。 3.地貌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4. 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的差別。 5. 滑坡發生的內在因素和誘發因素。 6. 泥石流形成的條件。 7. 圖示河谷的結構。 8. 三角洲的概念與形態分類。 9. 河流階地概念、類型與成因。 10.準平原與山麓面。 11.喀斯特作用與喀斯特地貌類型。 12.冰川地貌類型。 13.凍土的概念和分布特點。 14.雅丹與風棱石。 15.根據沙丘形態和風向的關系進行沙丘分類。 16.風成黃土的特征與黃土溝間地貌。 17.海蝕穴與海蝕臺的關系。 18.海岸分類。 第六章 土壤圈 1.土壤與土地的概念。 2.土壤圈對地理環境的作用。 3.耕作土壤剖面分層。 4. 土壤礦物與質地。 5. 土壤水分類型。 6. 道庫恰耶夫成土因素學說的基本觀點。 7. 氣候和地形對土壤發育的影響。 8. 粘化過程、鈣化過程、富鋁化過程、潛育化過程和腐質化過程。 9. 土壤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0.土壤污染案例。 第七章 生物群落與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概念。 2.溫度與生物的生長發育與地理分布。 3.綠色植物對大氣污染的修復作用。 4. 舉例說明自然界的生物競爭。 5. 種群、生物群落與群落結構。 6. 生物群落的演替過程。 7. 食物鏈與食物網。 8. 生態系統的反饋調節與平衡。 9. 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 10.圖示海洋生態系統的分布。 第 4 頁,共 4 頁 11.農業生態系統與城市生態系統的主要特征。 第八章 自然地理綜合研究 1.地帶性分異規律。 2.自然景觀垂直帶譜的性質。 3.地域分異的尺度。 4. 理想大陸自然帶更替特點。 5. 自然區劃概念與區劃原則。 6. 中國三大自然區的主要特征。 7. 土地評價的原則。 8. 人與地理環境的相互作用。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1.伍光和等編. 自然地理學(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楊達源主編. 自然地理學.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2003. 四、樣卷 一、名詞解釋(共 30 分,每題 3 分) 1、大氣環流 2、恒星年 3、自然區劃 4、霜和露 5、巖石持水性 6、海蝕作用 7、地層不整合 8、蠕動 9、地震和震源 10、風蝕谷與風蝕殘丘 二、簡答題(共 60 分) 1、簡述喀斯特地貌的地域分異規律(12 分) 2、簡述海平面上升對地理環境的影響(10 分) 3、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8 分) 4、土壤形成主要包括哪些成土過程?(10 分) 5、簡述山谷風的定義與形成原理(8 分) 6、簡述地球形狀、大小及其地理意義(12 分) 三、論述題(共 60 分,每題 20 分) 1、浙江省區域發展導致的主要環境問題 2、舉例說明大型水利工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自然地理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