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中國海洋大學 2018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 004 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初試考試大綱 956 應用地球物理綜合 一、考試性質 應用地球物理學綜合是中國海洋大學為招收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 包括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三個二級學科)而設置的 業務課程考試內容,由學校自主命題。 二、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 150 分,考試時間 180 分鐘。 重力勘探部分 15% 磁法勘探部分 10% 電法勘探部分 20% 地震勘探部分 55% 考核學生掌握重力勘探、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等應用地球學核心 課程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 三、考試目標及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 重力勘探 一、考察目標 考查學生的關于重力勘探的知識水平的基本技能,包括地球重力場、重力勘 探的基本理論、重力儀器、重力勘探的觀測技術、數據改算和處理、重力異常計 算、重力異常反演、重力異常分離、重力異常解釋和應用等。 二、考試內容 1. 地球重力場 重力、重力場、重力位的概念、特征及數學表達式;地球重力場的組成和變 化規律,地球正常重力場的定義和計算;重力異常、重力矢量、重力張量的概念。 2. 巖(礦)石密度 決定巖礦石密度的主要因素;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的密度特征;巖礦石 標本密度的測定原理和方法。 3. 重力異常計算 重力、重力矢量和重力梯度張量的基本表達式;規則形體(球體、水平圓柱 體、鉛垂臺階、傾斜臺階、水平矩形棱柱體、鉛垂圓柱體、直立長方體)重力異 常及其導數的計算和異常特征;線密度、面密度的概念,水平物質帶、鉛垂物質 帶、鉛垂物質帶的定義及重力異常計算;不規則二度體和三度體、密度分界面的 重力異常計算的原理和方法。 4. 重力儀 絕對重力儀、相對重力儀和井中重力儀、重力梯度儀的原理;影響重力儀測 量精度、靈敏度的因素和消除方法。 5. 重力測量技術 重力測量技術設計(比例尺、測網、精度);重力儀的檢查和標定;基點(網) 的布設與聯測;陸地普通重力點的布置和觀測;海洋重力測線的布設和測量;航 空重力測量、井中重力測量、重力梯度測量的原理和意義。 6. 重力異常改算 重力基點網平差;重力儀零點漂移改正、厄特弗斯改正、地形校正、中間層 校正、高度校正、緯度校正的原理和計算方法;自由空氣異常、布格異常、均衡 重力異常的計算及地質地球物理意義。 7. 重力異常分離 局部異常和區域異常的概念、特征;對重力異常數據進行處理的平滑法、平 均場法、趨勢分析法、解析延拓法、高階導數法、頻率域濾波法的原理和作用。 8. 重力異常反演 局部地質體幾何和物性參數反演的特征點法、最優化法、人機交互法的原理 和方法;密度界面深度反演的迭代法原理;地層密度的廣義線性反演法原理;重 力反演的多解性問題。 9. 重力異常解釋及應用 典型地質體和地質構造現象的重力異常特征;異常識別和解釋;海洋重力異 常特征,地殼均衡和均衡重力異常;重力資料在地球深部構造、大地單元劃分、 油氣勘探、金屬與非金屬礦產勘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考古等的應用。 第二部分 磁法勘探 一、考察目標 通過本課程教學,可加強學生對課程理論知識的了解,培養運用理論知識分 析與設計方案的能力,初步建立磁法勘探方案的設計與實施能力。 二、考試內容 1、地磁場 地磁場的分布特征、地磁場的組成、地磁場的變化規律;地磁場的數學表達 (高斯球諧模型);地磁要素、地磁圖等概念 2、巖石磁性 表征巖石磁性的幾個物理量;物質磁性規律及巖、礦石磁性特點;影響巖石 磁性的因素;巖石磁性的產生及磁性測定方法 3、磁力儀 機械式磁力儀、質子磁力儀、光泵磁力儀、磁通門磁力儀的測量原理;Δ T 的物理意義 4、磁測工作方法 磁測野外工作設計(測網布設、測量比例尺、測量精度);磁測野外工作方 法(地面磁測和海上磁測) 5、磁異常正問題 磁異常正問題、有效磁化強度矢量與總強度磁異常Δ T 的關系、磁性體磁場 的正問題的基本理論、幾種規則形體磁異常特征(球體、水平圓柱體、板狀體) 6、磁異常處理與轉換 幾種處理與轉換的基本原理(圓滑、插值、解析延拓、方向導數等) 7、磁異常反問題 幾種簡單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特征點法、切線法、磁異??焖僮詣臃囱荨?br/>最優化反演方法、三維物性反演) 8、磁異常的地質解釋 典型地質體和構造的磁異常特征;大陸漂移、海底擴張的地磁證據;磁法勘 探的應用 第三部分 電法勘探 一、考察目標 熟悉常用電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熟悉基本公式推導,能夠 正確應用公式,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掌握巖、礦石電性的基本特 點及影響因素,視電阻率的概念和計算方法,初步掌握各電法分支方法的正演方 法,以及典型地電斷面上電法異常的特征和電法異常的分析方法;掌握平面電磁 場的傳播規律、特征。 二、考試內容 1.地下穩定電流場及交變電磁場的基本特征 2.電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包括電阻率法、充電法、自然電場法、激發極化法、大地電磁測深法、人工 場源頻率域電磁法、瞬變電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3.電法勘探儀器、數據采集與處理及解釋。 第四部分 地震勘探 一、考察目標 基本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地震勘探的基本工作方法與技術知識, 并具有一定的地震勘探的實踐能力。其中地震資料數據處理包括常規處理、目標 處理和特殊處理等,掌握地震資料數據處理的基本原理及相關處理軟件等方面的 知識;了解該課程以及相關課程的研究現狀和發展動態;具有一定的地震資料數 據處理研究的能力。其中地震資料解釋包括地震資料解釋的基礎和解釋的基本方 法,掌握地震資料構造解釋的流程及對斷層,典型構造及不整合的解釋及時深轉 換與構造圖的編制,并具有一定的地震資料解釋的實踐能力。 二、考試內容 1 緒論:地震勘探概述,地震勘探三大環節及其內在聯系,地震勘探發展史, 地震勘探主要解決的問題 2 地震波動力學:地震波的形成與彈性常數,縱橫波的形成及其傳播,彈性 波傳播過程中的介質效應(幾何擴散,吸收衰減等),地震波的反射、透射與彈 性分解面上的能量分配,實際地質巖層中的地震波,面波及其特征 3 地震波幾何運動學:地震波的基本概念,反射波運動學,連續介質中地震 波運動學,折射波運動學,繞射波運動學,多次波運動學,VSP 上行波與下行波 4 地震波頻譜與地震勘探儀器簡介:地震波信號及頻譜特征,地震信號的 激發,地震信號的接收,典型數字地震儀原理簡介,陸地震源與海洋震源 5 陸地與海洋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陸地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觀測系統 及圖示法,海洋地震勘探方法原理,海洋地震勘探工作特點,海洋地震勘探特殊 干擾波 6 地震組合法原理:組合的基本原理,簡單線性組合,組合檢波的形式及其 特性,海洋漂浮電纜內組合檢波特性 7 共反射點多次迭加:動靜校正原理,共反射點多次迭加原理,多次疊加特 性,多次迭加參數的選擇,影響迭加效果的因素 8 地震波的速度:地震波速度的求取方法,地震波在巖層中的傳播速度,幾 種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測定,迭加速度的求取,各種速度之間的關系 9 三維地震勘探:陸地三維地震勘探,海上三維地震勘探,三維地震數據的 處理,三維地震數據的顯示,交互式三維地震解釋,三維地震資料解釋 10 地震勘探新方法技術:地震模型技術,地震多波探測技術,亮點與 AVO 技術,VSP 技術,地震層析成像技術,微地震技術,OBS(OBN、OBC)勘探技術 11 地震資料數據處理概論:地震資料數字處理的概念與發展,數字處理的 任務與分類,數字處理質量控制,地震資料數據處理基本流程 12 信號處理基礎:一維付里葉變換,二維付里葉變換 13 反褶積:反褶積概念,反褶積方法--最小平方反褶積、地震子波的求取和 處理、預測反褶積 14 動靜校正:動校正--動校正的基本概念、動校正量的計算方法、動校正的 實現、高保真動校正,靜校正--靜校正的基本概念、自動統計靜校正 15 速度分析:速度譜--速度譜的基本原理、振幅疊加速度譜、相關速度譜、 用計算機計算速度譜的實例,速度分析應用--速度掃描、速度譜參數選擇及資料 解釋和應用、傾斜地層的連續速度分析 16 疊加和偏移:疊加--一般水平疊加、自適應水平疊加、彎曲測線水平疊 加,偏移--偏移處理技術、時深轉換 17 目標處理:常規目標處理--高分辨率地震資料處理、三維地震資料處理、 疊前深度偏移處理,目標處理--井孔地震資料處理、多波多分量地震資料處理、 時間推移地震資料處理 18 特殊處理:反演性特殊處理--亮點及 AVO 分析、高精度反演,屬性特殊 處理--地震屬性分析、相干體數據處理、可視化數據處理 19 地震資料解釋的基礎:地震剖面的各種含義;地震波在巖層中的傳播速 度,幾種速度的基本概念和含義;地震的分辨能力與薄層的概念;合成地震記錄 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需要把握的幾個關鍵問題。 20 地震資料解釋的基本方法:地震反射層位的地質解釋,包括地震剖面與 地質剖面的對應關系;地震反射標準層具備的條件、確定反射標準層的方法等; 地震剖面的對比,包括反射波對比的基本原則和實際對比的方法;識別與復雜地 質現象有關的異常波及判斷地震解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假象。 21 構造解釋:構造解釋步驟和流程;斷層的解釋,包括斷層的識別標志、 斷層要素的確定和斷層的平面組合;典型構造解釋,包括披覆構造、擠壓構造與 高陡構造、底辟構造、花狀構造等;不整合的解釋,包括不整合的反射特征、幾 種典型不整合的剖面特征等; 22 構造圖的編制:幾種常用的時深轉換方法;構造圖的編制及對基本構造 特征的分析等 四、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