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 1 - 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傳播實務》考試大綱 一、考試的總體要求 《傳播實務》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傳媒教育、傳媒經濟學等專業的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傳播實務》考試的主要內容包括傳播理論的應用、傳播研究方法的應用、新媒體傳播、 政治傳播、廣告與公關傳播、傳媒教育、傳媒經濟、傳媒政策法規等。要求考生能了解傳播 研究的重要領域,具有使用理論和方法來觀察傳播與媒介狀況、分析傳播與媒介問題、改進 傳播與媒介實踐等的能力。 本科目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公共部分,共 80 分,所有考生必答;第二部分為分專 業(方向)指定選作部分,共 70 分,考生根據報考專業(方向)選擇題目答題。 指定選作一(傳播學專業【不含傳媒政策與法規】) 指定選作二(傳媒經濟學專業) 主要考查考生對傳媒經濟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 指定選作三(傳媒教育專業) 考試的主要內容包括:關于媒介本質和傳播偏向的思想史;關于教育本質(本真)的思想 史;媒介的性質差異及其傳播方式特點;媒介的教化作用與教育影響;學校教育的媒介視角 及媒介性質解讀;個人在傳播媒介及所營造世界中的地位。 指定選作四(傳播學專業傳媒政策與法規方向) 主要考查考生對于法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和理論分析問 題的能力。 本部分主要內容為法律基礎部分,法律基礎部分主要涵蓋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學、民法、 知識產權法、刑法、訴訟法等領域。 二、考試的內容 ※公共部分(80 分) (一)傳播理論在媒介實踐中的應用 1.媒介規范理論 2.受眾理論 3.效果理論 4.媒介產業經濟學理論 5.傳播政治經濟學與批判理論 6.與媒介研究相關的文化與社會理論 7.其他理論 - 2 - (二)傳播研究方法的應用 1.問卷調查及其他社會調查統計方法 2.實驗法 3.內容分析法 4.符號學與文本分析法 5.深度訪談、民族志與質化的社會調查方法 6.個案研究法 7.其他方法 ※指定選作一(傳播學專業【不含傳媒政策與法規】) (一)傳播與政治 1.傳媒制度、傳媒政策與傳媒發展戰略 2.輿論及其引導 3.政治傳播的策略與效果 4.全球傳播、文化帝國主義與世界信息傳播新秩序 5.其他相關課題 (二)傳播與經濟 1.媒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2.新媒體環境下的傳播政治經濟學 3.媒介生產與媒介生態 4.媒介經營管理與跨國媒介集團 5.其他相關課題 (三)傳播與社會 1.社會階層與媒介 2.發展傳播學的批評與更新 3.媒介素養與受眾研究 4.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在傳播與媒介研究中的應用 5.其他相關課題 (四)傳播與文化 1.大眾文化研究 2.媒介倫理 3.性別理論、亞文化與大眾媒介 4.符號學與媒介 - 3 - 5.其他相關課題 ※指定選作二(傳媒經濟學專業) (一)傳媒經濟學研究的發展歷程 (二)傳媒經濟的本質與特征 (三)雙元產品理論 (四)傳媒市場分析 (五)受眾分析 (六)傳媒組織擴張與規模經濟 (七)傳媒產業價值鏈 (八)傳媒產業資本運營 (九)政府規制與傳媒體制改革 (十)國際文化貿易與文化保護 (十一)國際文化市場 (十二)文化產業發展政策 (十三)文化影視項目管理 (十四)信息技術與傳媒產業融合 (十五)傳媒經濟前沿案例 ※指定選作三(傳媒教育專業) (一)關于媒介本質和傳播偏向的思想史 1.伊尼斯的傳播偏向思想 2.麥克盧漢對媒介形式的認識 3.第二媒介時代的媒介與傳播 (二)關于教育本質(本真)的思想史 1.德爾斐神廟的箴言“認識你自己” 2.蘇格拉底式對話與孔子的師生對話 3.柏拉圖洞穴假說及其教育學上的意義 4.夸美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赫爾巴特、福祿貝爾、蒙臺梭利、杜威等教育思想 (三)媒介的性質差異及其傳播方式特點 1.身體語言、言語與口耳相傳媒介 2.印刷術之前的媒介 3.印刷媒介 4.電子媒介 5.數字化媒介 (四)媒介的教化作用與教育影響 1.口語傳統的教化意義及其教育影響 - 4 - 2.書面語傳統的教化意義及其教育影響 3.電子媒介中的人 4.數字化媒介中的人 5.媒介教育影響的沖突 (五)學校教育的媒介視角及媒介性質解讀 1.學校里的傳播媒介及其教育本質 2.從媒介自身性質看學校教育的局限 3.媒介教育功能的國家整合、社會整合與學校自身整合 (六)個人在傳播媒介及所營造世界中的地位 1.傳播媒介與“童年的消逝” 2.世界與媒介化世界 3.個人與媒介化個人 4.公民的媒介素養 ※指定選作四(傳媒政策與法規方向) 1.法和法律 2.法的本質和特征 3.權利和義務 4.法律價值 5.人權 6.法治和法制 7.法律運行 8.權力分割與制衡 9.立法、執法、司法 10.法的適用 11.法律體系和法律部門 12.法律關系 13.法律要素 14.法系 15.公民基本權利 16.國家結構 17.憲政 18.憲法的概念與地位 19.政治權利與自由 20.國際人權公約 21.表達自由人權標準 22.憲法審查制度 - 5 - 23.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24.行政權力 25.行政行為 26.行政程序 27.民法基本原則 28.民事活動 29.民事法律關系 30.民事主體及民事主體的名譽權、肖像權 31.民事權利與民事義務 32.民事法律行為 33.民事責任 34.知識產權與知識產權法的構成 35.知識產權的價值和意義 36.著作權的權利構成 37.作者的種類 38.職務作品與非職務作品 39.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40.著作權的合理適用 41.侵犯著作權的行為 42.中國的訴訟制度 43.訴訟活動的當事人、參加人 44.民事訴訟的基本程序 45.刑事訴訟的基本過程 46.行政訴訟的基本程序 47.各類訴訟的基本原則 48.有關侵犯公民人身權、著作權的犯罪行為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