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西方經濟學》考試大綱 Ⅰ.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在市場經濟制度下個體單位的經濟行為,從而產生的許多經濟理論。 它主要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消費者使用其收入的原則;各種商品價格的形成;價格在廠 商考慮其產品種類和數量中的作用;市場中某種產品的數量和廠商的數量、規模的確定;工 人工資和土地地租的決定等。由于所有這些問題都關系到價格,關系到價格的形成與變動, 關系到價格形成與變動過程中買賣雙方的行為,因此微觀經濟學通過對市場各類當事人的行 為進行討論,主要研究經濟中如何通過價格機制解決資源配置問題。 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線索為:當事人行為—供給與需求—價格—資源配置。 一、經濟學導論 (一)考試要求 了解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及其研究方法;理解經濟學的含義、經濟學的分類、不同經濟體 制下資源配置的方式及其特點;掌握機會成本和生產可能性邊界等基本概念。 (二)考試要點 1 經濟學研究對象 (1)經濟資源的稀缺性和經濟學的產生 ①經濟資源的希缺性與選擇行為 經濟資源的希缺性含義及選擇行為的必然性。 ②基本的經濟問題 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為誰生產及何時生產。 ③經濟學的定義 (2)機會成本與生產可能性邊界 ①選擇與機會成本 ②生產可能性曲線的經濟學含義與機會成本遞增法則 生產可能性曲線的含義與機會成本遞增的原因。 (3)資源的配置、利用與經濟體制 ①資源配置與資源利用 ②不同經濟體制下的資源配置與利用方式 自給自足經濟、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和混合經濟的各自特點。 (4)經濟學分類 ①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區別與聯系。 ②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 2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經濟學的基本假設:理性人假設 (2)個量分析與總量分析 (3)局部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 (4)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 (5)經濟模型 二、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一)考試要求 了解需求和供給的含義及影響需求和供給的各種因素;掌握政府制定的支持價格和限制 價格的概念及政府稅收對經濟的影響;熟練掌握均衡價格理論,并能運用其解釋和預測價格 變動的方向;對需求價格彈性的含義、計算,及其與銷售收益的關系也要求熟練掌握并運用。 (二)考試要點 1. 需求和需求變動 (1)需求的概念 ①需求的定義 需求與欲望的區別。 ②需求的表示方式 需求表、需求曲線與需求函數。 ③需求規律 需求規律的表述和需求曲線的基本特征。 (2)影響需求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價格 消費者收入 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 消費者偏好 預期 其他因素 (3)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 需求量變動與需求變動的不同含義及其在需求曲線圖形上的不同表現。 2. 供給和供給的變動 (1)供給的概念 ①供給的定義 ②供給的表述方式 供給表、供給曲線與供給函數。 ③供給規律 供給規律的表述和供給曲線的基本特征。 (2)影響供給的因素 生產要素的價格 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 商品本身的價格 其他商品的價格 政府的稅收和扶持政策 生產者對商品未來行情的預期 其他因素 (3)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 供給量變動與供給變動的不同含義及其在供給曲線圖形的不同表現。 3. 均衡價格 (1)均衡價格的決定 過剩需求 過剩供給 市場均衡 均衡價格 均衡產量 (2)供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①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供給不變時,均衡價格與均衡產量隨需求增加而增加,需求減少而減少。 ②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需求不變時,供給增加,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上升;供給減少,均衡價格上升,均 衡產量下降。 ③需求和供給同時變動的影響 需求和供給同時變動時,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如何變動要由需求和供給的變動方向和程 度決定。 ④供求規律 市場均衡的決定過程、供求規律的含義。 (3)均衡價格理論的運用 ①支持價格 ②限制價格 ③政府稅收和補貼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4. 需求和供給彈性 (1)彈性的概念 彈性的定義、意義與彈性系數。 (2)需求彈性 ①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的定義與計算。 弧彈性與點彈性需求價格彈性的幾何形態。 需求價格彈性的分類(缺乏彈性、單元彈性、富于彈性) 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 需求價格彈性與消費者支出的關系(刪了和銷售收入的關系) ②需求收入彈性 需求收入彈性的定義與計算。 需求收入彈性的分類。 需求收入彈性與商品分類(正常品、奢侈品、必需品、劣等品)。 ③需求交叉價格彈性 需求交叉價格彈性的定義與計算。 需求交叉價格彈性的分類。 需求交叉價格彈性與商品分類(替代品、互補品、非關聯性商品)。 (3)供給彈性 ①供給彈性的定義與計算 ②供給彈性的幾何表現形式 ③供給彈性的分類 ④影響供給彈性的因素 三、 消費者行為理論 (一)考 試 要 求 了解有關商品效用的概念;了解基數效用論與序數效用論的區別與聯系;掌握無差異曲 線及預算約束的含義和性質;熟練掌握邊際效用與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消費者均衡條件, 以及收入和價格變化對消費者均衡的影響。 (二)考 試 要 點 1. 基數效用論——邊際效用分析 (1)關于效用的基本概念 ①效用的定義 ②基數效用論與序數效用論的含義與區別 (2)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①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的概念及其數學表述公式 ②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含義、原因及數學公式表達。 (3)預算約束條件下的消費者均衡 ①預算約束的含義 ②消費者均衡 消費者均衡的含義,必要條件的數學公式表達。 ③邊際效用遞減對需求規律的解釋 2. 序數效用論——無差異曲線分析 (1)關于消費者偏好的幾個假定 ①偏好的完備性 ②偏好的反身性 ③偏好的傳遞性 ④偏好的單調性 ⑤偏好的凸性 (2)無差異曲線 ①無差異曲線的含義 ②無差異曲線的性質 ③邊際替代率及其遞減法則 ④違反偏好假設的幾種無差異曲線 完全替代型偏好和完全互補型偏好的無差異曲線。 (3)預算線 ①預算線的含義與數學公式的表達 ②預算線特征及及其變動(斜率變化和水平移動) (4)消費者均衡條件及其圖解 (5)消費者均衡比較靜態分析:價格、收入變化對均衡的影響 ①價格變化:價格—消費曲線和需求曲線 ②收入變化:收入—消費曲線和恩格爾曲線 (6)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 ①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的含義 ②正常商品的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 ③低檔商品的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 ④吉芬商品的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 (7)消費者剩余 ①消費者剩余的概念 ②消費者剩余的計算和幾何圖形的表示 3. 不確定性(風險)條件下的消費者行為 (1)不確定性的描述 概率 期望值 方差 (2)期望效用與期望值的效用 (3)消費者對風險的態度 ①風險厭惡 ②風險偏好 ③風險中性 (4)降低風險的途徑 ①多樣化選擇 ②風險分散 ③保險 四、生產者行為理論 (一)考試要求 了解廠商的性質、目標、生產函數及成本的有關概念,了解生產的長期和短期含義;掌 握短期成本和長期成本的概念與計算;掌握等產量曲線、等成本曲線、生產擴展線的性質與 特點;掌握邊際收益遞減規律、規模報酬的含義與分類、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含義;熟練 掌握各種產量曲線和成本曲線的推導方法、生產三階段的劃分、生產要素最優組合的條件, 以及計算方法。 (二)考試要點 1.生產理論 (1)企業的組織形式及經營目標 ①企業的組織形式 個人企業 合伙制企業 公司制企業 ②企業的經營目標 利潤極大化目標 偏離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2)生產函數 ①生產函數的幾個概念 生產、生產要素與生產函數的含義,長期和短期的含義。 ②生產函數的幾種形式 齊次生產函數。 Cobb-Douglas 生產函數。 完全替代生產函數。 里昂惕夫生產函數。 (3)短期生產函數 ①短期生產函數的形式 ②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的概念與曲線。 ③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④生產的三個階段 三個階段產量的變化特征與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區域。 (4)長期生產函數 ①長期生產函數的形式 ②等產量曲線的含義和性質 ③邊際技術替代率及其遞減規律 ④等成本線 ⑤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 (1)既定成本條件下的產量最大化。 (2)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⑥生產擴展線 (5)規模報酬 ①規模報酬的含義及其與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區別 ②規模報酬的三種類型 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遞減和規模報酬不變的含義及原因。 2.成本理論 (1)成本函數 ①關于成本的幾種概念 ②成本函數 (2)短期成本 ①短期成本的分類 ②短期成本曲線 ③成本曲線與短期產量曲線之間的關系 (3)長期成本 ①最適度工廠規模與長期總成本 ②長期總成本曲線與短期總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 ③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與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關系 ④長期成本與規模經濟、范圍經濟 a. 長期成本曲線與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規模不經濟與長期成本曲線形狀的關系。 b. 長期成本函數與范圍經濟 五、 市場理論 (一)考試要求 了解市場結構的類型及其劃分標準,即完全競爭、完全壟斷、壟斷競爭和寡頭市場的結 構特征。具體的了解壟斷形成的原因,三種價格歧視的含義及其應用方法;壟斷競爭廠商的 需求曲線特點和非價格競爭;博弈論的初步知識和寡頭壟斷市場上的幾個基本模型。掌握完 全競爭廠商和壟斷廠商所面臨的收益曲線與需求曲線的特征,完全競爭廠商和行業供給曲線 的推導方法;掌握壟斷市場結構中總收益、邊際收益與需求價格彈性之間的關系;掌握壟斷 所導致的效率和福利損失;掌握價格歧視的含義、分類及實施價格歧視的前提條件,壟斷競 爭所導致的資本容量過剩,寡頭市場的各種競爭模型。熟練掌握完全競爭廠商短期均衡與長 期均衡的條件及均衡產量和均衡價格的計算方法,完全競爭廠商短期均衡的幾種情況,壟斷 廠商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的條件及均衡產量和均衡價格的計算方法,壟斷競爭廠商短期和長 期的均衡條件,熟練掌握納什均衡的概念及其含義。 (二)考試要點 1.市場結構、行業與廠商利潤極大化 (1)市場及市場結構類型 ①市場的含義 ②劃分市場結構類型的標準 ③四種類型的市場結構 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壟斷市場 壟斷競爭市場 寡頭市場 (2)廠商與行業的區別與聯系 (3)行業與市場的區別與聯系 行業與市場有聯系,但也有區別,前者是生產或供給方面的概念,后者則包括供求雙方 的關系。 (4)廠商的收益與利潤 ①廠商的收益:總收益、平均收益、邊際收益 ②廠商的利潤:會計利潤、經濟利潤 ③利潤函數及利潤極大化的條件 利潤是產量的函數、利潤極大化指經濟利潤極大化。 2.完全競爭市場 (1)完全競爭市場概述 ①完全競爭市場結構的特征 ②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與市場需求曲線 ③完全競爭廠商的收益曲線 總收益曲線,平均收益與邊際收益曲線 (2)完全競爭的短期均衡 ①完全競爭廠商短期均衡的條件:一階條件和二階條件 一階條件和二階條件 ②短期均衡的幾種情況 經濟利潤大于零的短期均衡。 經濟利潤等于零的短期均衡。 虧損但繼續生產經營的短期均衡。 虧損并停止生產經營的短期均衡(停止營業點)。 ③完全競爭廠商和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是該廠商邊際成本曲線停止營業點以上(P>AVC)的那 部分線段,行業內所有廠商短期供給曲線的水平加總即為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 (3)完全競爭的長期均衡 ①最優生產規模的選擇 在長期,廠商會選擇最優生產規模以獲得比短期所能獲得最大利潤更大的利潤。 ②完全競爭廠商的進退決策與長期均衡 P>LAC:廠商進入。 P0) (2)IS 曲線 ①IS 曲線的含義 ②商品市場均衡的條件及IS 曲線的推導 ③IS 曲線的斜率及影響IS 曲線的斜率的因素 ④IS 曲線的移動 (3)IS 曲線之外的點:產品市場的失衡 2.貨幣市場的均衡:LM 曲線 (1)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①凱恩斯貨幣需求的三大動機: 貨幣交易需求、貨幣謹慎需求和貨幣投機需求。 ②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 ③凱恩斯的貨幣需求曲線 (2)貨幣市場的均衡與均衡利率的決定 (3)LM 曲線 ①LM 曲線的含義 ②貨幣市場均衡的條件及LM 曲線的推導 ③LM 曲線的斜率及影響LM 曲線斜率的因素 ④LM 曲線的移動 ⑤LM 曲線之外的點:貨幣市場的失衡 3.雙重市場均衡:IS—LM 分析 (1)雙重市場均衡時的利率與收入 (2)非均衡利率與收入的調整 (3)均衡利率與收入的變動 IS、LM 曲線的移動會導致均衡利率和收入變動。 四、 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消費和投資 (一)考試要求 了解影響投資的政策因素及其對投資行為的影響;了解影響住宅投資的因素和存貨投資 的類型;掌握消費者和儲蓄的生命周期理論、消費的持久收入理論的基本原理。 (二)考試要點 1.消費與儲蓄 (1)消費和儲蓄的生命周期理論 (2)消費的持久收入理論 2.投資需求 (1)固定投資 (2)住宅投資 (3)存貨投資 五、國民收入決定理論:AD-AS 模型 (一)考試要求 了解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含義;了解庇古的財富效應、凱恩斯的利率效應、蒙代爾-弗萊 明的匯率效應與總需求曲線斜率的關系;了解古典主義與凱恩斯主義的總供給曲線假設前提 的區別;掌握總需求曲線和總需求函數的推導方法;掌握古典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 的推導方法,并能運用古典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的差異來說明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 經濟學在政策主張上的分歧;熟練運用AD、AS 曲線分析均衡國民收入、均衡就業量和價 格總水平的決定。 (二)考試要求 1.總需求(AD)和總需求曲線 (1)總需求和總需求曲線的含義 總需求是指整個經濟社會在每一個價格水平下對產品和勞務的需求總量,它由消費需 求、投資需求、政府支出和國外需求構成??傂枨笄€是描述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 時的價格水平與國民收入之間的依存關系的曲線。 (2)總需求曲線的推導 (3)總需求曲線向右下傾斜的原因 ①庇古的財富效應 ②凱恩斯的利率效應 ③蒙代爾-弗萊明的匯率效應 (4)總需求曲線的移動 ①財政政策與總需求曲線的移動 當政府采取擴張的財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擴大時,會使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反之,則向 左移動。 ②貨幣政策與總需求曲線的移動。 中央銀行采取擴張性貨幣政策會使總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反之,則向左移動。 2.總供給(AS)和總供給曲線 (1)總供給、總供給曲線和總供給函數 ①總供給 指經濟社會在每一個價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勞務的總量。 ②總供給曲線 描述總產出量與一般價格水平之間的依存關系的曲線稱為總供給曲線。 ③總供給函數 (2)勞動市場 ①勞動的需求函數與需求曲線 ②勞動的供給函數與供給曲線 ③勞動市場的均衡 (3)古典的總供給曲線(長期的總供給曲線) ①古典的總供給曲線的假設前提 貨幣工資具有完全的伸縮性,即貨幣工資隨勞動供求關系的變動而變化。 ②古典的總供給曲線為一條垂直線 (4)凱恩斯主義的總供給曲線(短期的總供給曲線) ①凱恩斯主義的總供給曲線的假設前提 貨幣工資具有剛性,即貨幣工資并不像古典理論所認為的那樣隨勞動供求關系的變動而 變化。 ②凱恩斯主義的總供給曲線(一般情形和極端情形) (5)總供給曲線的移動 3.AD—AS 分析 (1)均衡價格總水平、總產量、就業量的決定 (2)總需求曲線的移動對均衡價格總水平、總產量、就業量的影響 ①古典情形 ②極端凱恩斯情形 ③凱恩斯主義的一般情形 (3)總供給曲線的移動對均衡價格總水平、總產量、就業量的影響 六、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一)考試要求 了解宏觀經濟政策目標;掌握相機抉擇和“自動穩定器”;掌握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和 傳到機制;掌握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互配合;熟練掌握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工具;熟 練掌握“擠出效應”和“流動性陷阱”的含義;熟練運用IS-LM 模型來分析財政政策和貨 幣政策的效果。 (二)考試要點 1.宏觀經濟政策概述 (1)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①充分就業 ②價格穩定 ③經濟增長 ④國際收支平衡 (2)財政政策 ①財政政策工具 財政支出(政府購買和政府轉移支付) 政府稅收 公債 ②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與“自動穩定器” a. 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指政府根據經濟情況和財政政策的有關手段的特點,相機抉擇,主 動的積極變動財政的支出和稅收以穩定經濟,實現充分就業的機動性財政政策。相機抉擇的 財政政策又分為兩類:在國民收入的均衡水平低于充分就業時,通過減稅和增加政府開支來 提高有效需求,消除失業,稱之為擴張的財政政策;在國民收入的均衡水平高于充分就業時, 通過增稅或減少政府開支,降低有效需求,稱之為緊縮性的財政政策。 b. “自動穩定器” “自動穩定器”指財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減輕各種經濟變量對經濟的沖擊和干擾的內在 機制?!白詣臃€定器”的內容包括政府的所得稅制度、政府轉移支付制度等。 ③財政政策與財政收支平衡 a. 充分就業時的財政赤字(盈余)。 指經濟在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水平上,財政收支不一定是平衡的,可能存在赤字或盈余。 b. 財政政策與年平衡預算。 傳統的西方財政理論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理財思想的不同。 (3)貨幣政策 ①貨幣政策中介目標 中介目標的選擇標準 幾種可供選擇的中介目標。 ②貨幣政策工具 a.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法定準備金制度 再貸款(再貼現) 公開市場操作 再貼現率 以上貨幣政策工具的含義、效果和局限性。 b. 選擇性的貨幣政策工具 消費信用控制 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不動產信用控制 道義勸告 ③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凱恩斯主義理論中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貨幣主義理論中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托賓q 理論 財富效應 信用供給可能性效應 ④貨幣政策的時滯效應 內部時滯 外部時滯 ⑤貨幣政策執行規則的選擇 單一規則 相機抉擇 2.財政政策的效果:IS-LM 分析 (1)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 ①什么是“擠出效應” “擠出效應”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經濟效應。在IS-LM 模 型中,若LM曲線不變,向右移動IS 曲線,兩種市場同時均衡時會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國民收 入的增加。但是,利率的上升會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資,降低了原有的成熟效應,從而財政支 出增加引起的國民收入增加小于不考慮貨幣市場的均衡(即LM 曲線)或利率不變條件下的 國民收入的增量,這兩種情況下的國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擠出效應”。 ②影響“擠出效應”大小的因素 “擠出效應”的大小取決于支出乘數的大小、貨幣需求對收入變動的敏感程度、貨幣需 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等。 (2)財政政策的效果與LM 曲線斜率的關系 ①一般情況:IS 曲線不變時,LM 曲線越陡,財政政策效果越??;反之,則財政政策 效果越大 ②極端古典主義情形(垂直的LM 曲線):完全擠出效應(財政政策完全無效) ③極端凱恩斯主義——流動性陷阱情形(水平的LM 曲線):零擠出效應(財政政策完 全有效) (3)財政政策的效果與IS 曲線斜率的關系 IS 曲線越平坦,財政政策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就越??;IS 曲線越陡峭,財政政策對 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就越大。 3.貨幣政策的效果:IS-LM 分析 (1)貨幣政策的效果與LM 曲線斜率的關系 ①一般情形:在IS 曲線斜率不變時,LM 曲線斜率越小,貨幣政策對國民收入變動的 影響就越?。环粗?,則貨幣政策的效果越大 ②極端古典主義情形(垂直的LM 曲線):貨幣政策完全有效 ③極端凱恩斯主義——流動性陷阱情形(水平的LM 曲線):貨幣政策完全無效 (2)貨幣政策的效果與IS 曲線斜率的關系 LM 曲線斜率不變時,IS 曲線斜率越小,貨幣政策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就越大;反 之,IS 曲線斜率越大,貨幣政策對國民收入的影響越小。 4.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 (1)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區別 (2)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各種配合及其效果分析 七、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模型和宏觀經濟政策 (一)考試要求 了解開放經濟下的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關系;了解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假設條件和 主要缺陷;掌握外部均衡曲線的推導;掌握斯旺曲線、米得沖突、丁伯根原則和蒙代爾“政 策分派”原理;掌握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得必要性和主要內容;熟練運用IS-LM-BP 曲 線分析開放經濟條件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一國經濟內部和外部均衡得不同作用;熟練掌 握不同匯率制度和國際資本流動對開放經濟條件下宏觀 經濟政策實施效果得影響;熟練掌握“三元悖論”。 (二)考試要點 1.開放的宏觀經濟模型 (1)外部均衡曲線的推導 ①外部均衡曲線的推導 ②決定BP 曲線斜率的主要因素 邊際進口傾向和國際資本流動的利率彈性 (2)匯率變動對IS、BP 曲線的影響 (3)開放的宏觀經濟模型的建立——IS—LM-BP 曲線的推導 2.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政策 (1)開放經濟下的政策目標——內外均衡 ①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含義 ②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關系 相互協調 相互沖突 ③米德沖突 在米德分析中,內外均衡的沖突一般是指在固定匯率制下,在失業增加、經常賬戶逆差 或通貨膨脹、經常賬戶盈余這兩種特定的內外經濟狀況組合下,用一種政策工具同時解決兩 個目標,會使決策者面臨兩難處境。 ④丁伯根原則 要實現N 個政策目標,至少需要有相互獨立的N 種政策工具。 ⑤斯旺曲線 斯旺曲線說明僅使用一種政策工具來解決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問題是不可能的。 ⑥蒙代爾的“政策分派”原理 政策工具應與其最能發揮作用的目標相匹配。 政策工具應該指派給其具有直接影響力的政策目標,如把財政政策指派給內部均衡目 標,把貨幣政策指派給外部均衡目標。 (2)開放經濟下的財政貨幣政策 ①固定匯率制度下的財政貨幣政策 不同資本流動狀況下的財政政策實施效果 不同資本流動狀況下的貨幣政策實施效果 ②浮動匯率制度下的財政貨幣政策 不同資本流動狀況下的財政政策實施效果。 不同資本流動狀況下的貨幣政策實施效果。 ③“三元悖論”和政策搭配 (3)宏觀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 ①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的必要性——開放經濟的相互依存性 固定匯率制下經濟政策的國際傳導。 浮動匯率制下經濟政策的國際傳導。 ②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的含義 從狹義上說,國際間政策協調是指各國在制定國內政策的過程中,通過各國間的磋商等 方式來對某些宏觀政策進行共同的設置。從廣義上看,凡是在國際范圍內能夠對各國國內宏 觀政策產生一定程度制約的行為均可視為國際間政策協調。 信息交換 政策目標和行動的一致協調 聯合行動 八、經濟周期和經濟增長 (一)考試要求 了解經濟周期的含義、類型;了解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含義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掌 握乘數——加 速原理的基本內容;掌握運用C-D 生產函數分析經濟增長的源泉;熟練掌握哈羅德- 多馬與索洛模型德 基本內容,并能夠運用這些模型說明經濟實現均衡增長需要滿足的條件。 (二)考試要點 1.經濟周期 (1)經濟周期的定義 ①古典定義 ②現代定義 (2)經濟周期的種類和階段 ①經濟周期的種類 ②經濟周期的階段 (2)經濟周期的類型 ①實際經濟周期 ②凱恩斯主義經濟周期 2.經濟增長 (1)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含義及關系 (2)經濟增長的源泉:要素供給增加和要素使用效率提高 (3)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 在若干假設條件下,哈羅德—多馬模型的基本公式可表示為:G=s/v。其中:G、s、v 分 別表示經濟增 長率、儲蓄率和資本—產出比率。哈羅德—多馬模型中的充分就業的穩定增長條件可表 示為GA=GW=GN。 GA、GW、GN 分別為實際增長率、有保證的增長率和自然增長率。 (4)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索洛模型 在若干假設條件下,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的基本公式可表示為:sf(K)=k&+nK。其中s、 n、K、k&分 別表示為儲蓄率、人口或勞動力增長率、人均資本占有量、人均資本增加量。當k&=0 時, 經濟實現穩定 增長。 (5)內生經濟增長模型:AK 模型和增長核算 九、失業與通貨膨脹 (一)考試要求 了解失業的定義、類型及度量失業的方法以及失業對經濟的影響和失業的原因;了解通 貨膨脹的定義、 分類和度量;掌握治理失業的政策措施;掌握通貨膨脹的成因理論和治理措施;熟練運 用菲利普斯曲線說 明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的關系。 (二)考試要點 1.失業 (1)失業的定義與失業率的測量 (2)失業的分類 ①摩擦性失業 由于勞動力市場運行機制不完善或因為經濟變動過程中的工作轉換而產生的失業。 ②季節性失業 某些行業中由于工作的季節性而產生的失業。 ③周期性失業 在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階段,因需求下降而產生的失業。 ④需求不足型失業 由于經濟的有效需求水平過低而不足以為每一個愿意按現行工資率就業的人提供就業 機會而產生的 失業。 ⑤結構性失業 因經濟結構變化、產業興衰轉移而造成的失業。 ⑥自愿性失業和非自愿性失業 自愿性失業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實際工資超過了其邊際生產率,或在現行的工作條件下 能夠就業,但 不愿接受此工作條件而未被雇傭所造成的失業。與此對應的是非自愿性失業,指具有勞 動能力并愿意按行 業工資率就業,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得不到工作造成的失業。 (3)失業的影響 ①失業損失:奧肯法則 ②失業的社會影響 (4)充分就業和自然失業率 即使經濟能夠提供足夠的職位空缺,失業率也不會等于零。經濟中仍然會存在摩擦性失 業和結構性失業。凱恩斯認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業”,失業僅局限與摩擦性和自愿 性失業的話,經濟就實現了充分就業。自然失業率是指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的情況下,讓勞 動力市場自發供求力量起作用時,總供給和總需求處于均衡狀態時的失業率。 (5)反失業的政策 ①治理摩擦性失業的政策:完善勞動市場 ②治理結構性失業的政策:人力資本投資 ③治理周期性失業的政策:需求管理 2.通貨膨脹 (1)通貨膨脹的定義與通貨膨脹的度量 ①通貨膨脹的定義 ②通貨膨脹的度量 (2)通貨膨脹的分類 (3)通貨膨脹的原因 (4)通貨膨脹的治理 ①需求政策 ②收入政策 ③供給政策 ④結構調整政策 ⑤主動論和非主動論 ⑥貨幣學派的“單一規則” ⑦理性預期學派的觀點 ⑧政策可信任性的作用 3.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1)短期菲利普斯曲線 (2)長期菲利普斯曲線 (3)理性預期和政策無效的命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18年中國傳媒大學731文學綜合考研大綱
下一篇文章: 2018年中國傳媒大學802政治學基礎考研大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