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一、考試總體要求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考試是為長春理工大學招收機械類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自 命題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學生掌握機械制造技術相關的基本知識、基 本理論、基本計算方法和分析問題的程度,以及靈活運用本學科的綜合知識分析與解決機械加工過 程中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證被錄取 者具有一定的機械制造技術方面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并有利于擇優選拔機械類碩士研究生。 二、考查目標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考試涵蓋機械制造的基本概念、金屬切削過程、機械加工方法及裝備、機械 加工質量及其控制、工藝規程設計、機床夾具設計及先進制造技術等內容。要求考生: 1.對制造活動有一個總體的、全貌的了解與把握; 2.掌握機械加工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如定位理論、工藝尺寸鏈理論、加工精度理論等 ; 3.掌握金屬切削過程的基本規律; 4.能選擇加工方法與機床、刀具、夾具及加工參數; 5.掌握機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初步具備分析解決現場工藝問題的能 力; 6.具備制訂工藝規程和設計機床夾具的能力; 7.了解當今先進制造技術和先進制造模式的發展概況,初步具備對制造系統、制造模式選擇決 策的能力。 三、考查內容 (一)、緒論 1. 生產過程和工藝過程的概念,能夠準確地判別生產過程中的哪些生產活動屬于工藝過程, 哪些生產活動不屬于工藝過程。 2. 工藝過程每個組成的定義。 3. 三種不同生產類型的工藝特征,能根據生產零件的生產綱領和零件本身的特征確定生產類 型。 4. 設計基準、裝配基準、工序基準、定位基準和測量基準的概念。 5. 工件定位的六點定位原理,常見典型定位方式和定位原件所限制的自由度。 6. 欠定位和過定位的基本概念。 (二)、金屬切削過程、 1.切削運動、切削層參數和切削用量的概念。 2.刀具切削部分的結構和刀具角度的定義,進給運動對刀具工作角度的影響。 2 3.常用刀具材料的種類及特點,選擇常用刀具材料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4.切削變形、切削力、切削熱、刀具磨損等物理現象,以及它們的內在聯系,切削變形、切削 力、切削熱、刀具壽命的影響因素和影響規律。 5.切屑的種類,切削形態控制方法 6.刀具磨損的形態和磨損過程,磨鈍標準和刀具壽命的概念。 7.合理選擇刀具幾何參數的要領。 8.合理選擇切削用量的原則和方法。 9.砂輪特性,熟悉了解磨削過程。 (三)、機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裝備 1.材料去除加工、材料成形加工、材料累積加工的特點和應用范圍。 2.零件表面的成形原理、機床的基本結構與運動以及機床型號的表示方法。 3.外圓表面車削、車拉削、磨削、研磨、超精加工的加工原理、工藝特征及應用范圍。 4.鉆孔與擴孔、鉸孔、鏜孔、珩磨空、拉孔的加工原理、工藝特征及應用范圍。 5.平面及曲面加工的主要加工方法,掌握銑平面的銑削方式、工藝特征及應用范圍。 6.車刀、鉆頭、拉刀、銑刀等常用金屬切削刀具的種類、結構及用途。 7.了解數控機床的組成、加工原理及主要機械部件結構;了解數控加工程序編制的方法步驟。 8.滾齒、插齒、剃齒和磨齒的加工原理、工藝特點及應用范圍。 (四)、機械加工質量及其控制 1.加工誤差、加工精度和加工經濟精度的基本概念;獲得尺寸精度、形狀精度和位置精度的方 法。 2.原始誤差的概念;主軸回轉誤差、導軌誤差、刀具幾何誤差對加工精度的影響,傳動鏈誤差、 夾具幾何誤差對加工精度的影響。 3.定位誤差的概念,定位誤差的分析計算方法。 4.工藝系統剛度的概念,工藝系統剛度與其各組成環節剛度之間的關系,機床剛度與其各組成 部件之間的關系,學會運用工藝系統剛度理論計算由工藝系統受力變形引起的加工誤差,誤 差復映規律,減小工藝系統受力變形的過程。 5.工藝系統受熱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減小工藝系統受熱變形的途徑。 6.內應力的成因,能正確判別由于內應力重新分布所引起的工件變形方向。 7.提高機械加工精度的途徑。 8.機械制造中常見誤差的分布規律(正態分布規律是重點);運用分布圖分析方法和點圖分析 方法對工藝過程加工精度進行統計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9.加工表面質量的概念;機械加工表面質量對機器使用性能的影響;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紋度、 表面冷作硬化、表面殘余應力的成因及其影響因素。 10.機械加工過程中強迫振動和自激振動的特征;機床加工系統產生自激振動的原理,控制機 械加工振動的途徑。 (五)、工藝規程設計 1.工藝規程設計的指導思想和設計原則。 2.設計工藝規程必需的原始資料。 3.設計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和裝備工藝規程的內容和步驟。 4.擬訂機械加工工藝路線的工作內容和方法步驟。 5.選擇粗、精基準的基本原則。 6.劃分加工階段的目的意義 7.按工序集中原則和工序分散原則組織工藝過程的工藝特點及應用范圍。 3 8.安排工序順序的一般原則。 9.機床設備和工藝裝備選擇的一般原則。 10.加工余量的四個組成和減少加工余量的工藝途徑。 11 用查表法確定工序余量和總余量。 12.用極值法和統計法解算尺寸鏈的 14 個計算公式。 13.工序尺寸公差計算方法。 14.時間定額的組成和提高生產率的工藝途徑。 15 工藝方案經濟分析方法。 16.繪制工序草圖和工序布置圖的基本要領。 17.通過分析裝配技術條件組建尺寸鏈的方法。 18.裝配單元劃分和裝配系統圖。 19.保證裝配精度的四種方法。 20.機械產品設計工藝性評價要領。 (六)、機床夾具設計 1.機床夾具的作用、分類及其組成。 2.機床夾具的常用定位方式和常用定位元件,能根據工序簡圖提供的定位方案正確選用定位元 件。 3.常見夾緊裝置,能根據工序簡圖提供的裝夾方式正確選擇夾緊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點,正確 選擇夾緊機構。 4.鉆床夾具、銑床夾具、車床夾具的結構特點(包括對到元件、導向元件以及與機床鏈接的方 式)。 5.通過深入剖析 2~3 個典型夾具的結構(包括定位元件、夾緊裝置、對刀元件、導向元件、連 接元件等),機床夾具分析方法。 6.機床夾具的設計方法。 (七)、機械制造技術的新發展 1.當代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方向。 2.發展超精密加工和納米加工技術的重要意義。 3.超精密加工與納米級加工基本原理、工藝特征及其應用范圍。 4.大批量生產自動化和多種品種、中小批量生產自動化的工藝特征及其應用范圍。 5.FMC、FMS、FML 的工藝特征及其應用范圍。 7.加速新產品研制進程的途徑和方法。 8.利用互聯網、局域網快速重組制造資源的方法。 9.發展綠色制造技術的重要意義。 五、參考書目 于駿一,鄒青主編.機械制造技術基礎(第 2 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5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18年長春理工大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考研大綱
下一篇文章: 2018年長春理工大學經濟法考研大綱
|
|
|
|
|
|